图书介绍
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 第7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 第7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0199430.jpg)
- (美)贝思 V. 亚伯勒,(美)罗伯特 M. 亚伯勒著,党李明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18598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25页
- 文件大小:178MB
- 文件页数:650页
- 主题词:国际经济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世界经济:贸易与金融 第7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世界经济绪论1
1.1为什么要研究国际经济学1
1.2何为我们所指的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2
1.2.1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政策含义5
1.2.2国家之间相互依存的征兆6
1.3政治界限的经济意义10
1.4国际经济学的研究11
重要术语13
巩固练习13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14
国际微观经济学18
第2章 比较优势论之一:劳动力生产率和贸易18
2.1引言18
2.2国际贸易的早期思想:重商主义者18
2.3重商主义的衰落(经济学的诞生)19
2.4需要明确的一些假设20
2.5没有贸易的李嘉图理论世界20
2.5.1封闭国家的生产情况20
2.5.2封闭国家的消费情况22
2.5.3封闭国家的均衡24
2.6存在贸易的李嘉图理论世界25
2.6.1亚当·斯密和绝对优势理论26
2.6.2大卫·李嘉图和比较优势论27
2.6.3国际贸易均衡29
2.6.4何人获利,获利多少32
2.7贸易带来的益处:商品互换和生产专门化32
2.7.1商品互换带来的利益32
2.7.2生产专门化带来的益处34
2.8用需求供给理论分析贸易34
2.8.1封闭时的需求供给34
2.8.2贸易时的需求供给35
案例2.1:李嘉图模型真的能解释国际贸易吗?36
案例2.2:劳动生产率是变化的吗?38
案例2.3:哪些厂家出口?39
结语40
下章提要40
重要术语41
巩固练习41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43
附录A这个世界能生产什么?世界的生产可能性曲线44
第3章 比较优势论之二:要素禀赋和贸易45
3.1引言45
3.2没有贸易存在的新古典主义世界45
3.2.1封闭时的生产46
3.2.2封闭时的均衡51
3.3有贸易存在的新古典主义世界52
3.3.1生产专门化52
3.3.2国际贸易均衡53
3.4比较优势的来源55
3.4.1要素禀赋的作用55
3.4.2喜好的作用57
案例3.1:无灯工厂58
案例3.2:从渔业到信息技术58
案例3.3:袜子:美国制造59
案例3.4:赫克歇尔-俄林模型能够解释中国的贸易吗?59
结语62
下章提要62
重要术语62
巩固练习62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63
附录B埃奇沃斯盒状图64
附录C供应条件曲线67
第4章 贸易、分配及福利70
4.1引言70
4.2商品价格如何影响要素价格?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70
4.3各国要素价格如何变化?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73
4.3.1要素价格均等化的另一观点76
4.3.2完全的要素价格均等化不存在的原因76
4.4如果短期内要素无法流动会怎么样?特定要素模型79
4.4.1短期要素无法流动的原因79
4.4.2短期要素无法流动的影响80
4.4.3产业特定要素下的贸易82
4.5贸易与福利:所得者、所失者及补偿83
4.5.1潜在的与实际的效用84
4.5.2效用比较:帕力图标准84
4.5.3效用比较:补偿标准85
4.5.4调整成本及实际补偿:贸易调整援助85
案例4.1:贸易与工资之一:亚洲的情况87
案例4.2:贸易与工资之二:美国的情况88
案例4.3:从世界经济的发展历史中学习89
案例4.4:一个绝佳的机会:从日本经济史中学习90
结语91
下章提要92
重要术语92
巩固练习92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93
第5章 对比较优势理论的超越:实证依据和新的贸易理论95
5.1引言95
5.2要回答的问题95
5.3判断贸易理论的正确性96
5.4验证赫克歇尔-俄林模型96
5.4.1早期验证96
5.4.2对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细微调整97
5.5产业内贸易99
5.5.1内涵及规模99
5.5.2同质商品的产业内贸易101
5.5.3不同质商品的产业内贸易101
5.5.4纵向专门化生产,或生产线的断开102
5.5.5产业内贸易的重要性103
5.6规模经济下的国际贸易103
5.6.1内部规模经济105
5.6.2外部规模经济107
5.6.3动态的外部规模经济109
5.6.4经济范围和学习曲线109
5.7技术基础上的贸易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110
5.8重叠需求理论作为贸易的基础111
5.9贸易的决定因素之一:运输成本113
5.10产业选址115
案例5.1:贸易和牛顿的苹果116
案例5.2:存在规模经济吗?116
案例5.3:环游世界22天117
结语120
下章提要120
重要术语120
巩固练习120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121
第6章 关税123
6.1引言123
6.2实施关税的原因123
6.3关税的类型及衡量它们的方式125
6.4小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影响127
6.4.1对生产、消费及价格的影响127
6.4.2对福利的影响128
6.4.3对美国高关税效应的估量131
6.5大国征收进口关税的影响132
6.5.1对生产、消费及价格的影响132
6.5.2最佳关税与报复威胁134
6.6特定要素及斯托尔帕-萨缪尔逊模型下关税对要素价格的影响135
6.7关税和规模经济135
6.8有效保护率135
6.9海外装配条款138
6.10出口税138
6.10.1小国征收的出口税139
6.10.2大国征收的出口税140
案例6.1:使便宜的预防疾病变得昂贵141
案例6.2:捆住决策者的手141
案例6.3:中国,关税,WTO143
结语144
下章提要144
重要术语144
巩固练习145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146
附录D供应条件曲线与关税147
附录E小国的一般均衡关税效应149
第7章 非关税壁垒151
7.1引言151
7.2配额151
7.3进口关税与配额的比较153
7.4出口配额155
7.4.1小国条件下156
7.4.2大国情况下156
7.5补贴与反补贴税157
7.5.1出口补贴157
7.5.2出口补贴的争议162
7.5.3贸易相关的生产补贴163
7.6倾销164
7.6.1偶发性倾销164
7.6.2持续性倾销164
7.6.3掠夺性倾销166
7.6.4倾销的应对政策167
7.7行政和技术标准169
7.7.1国内投入要求及原产地标准169
7.7.2政府采购政策171
7.7.3技术、行政和制度标准172
7.8衡量非关税壁垒的手段172
案例7.1:批驳拜德修正法案174
案例7.2:世界棉农的比较174
结语175
下章提要175
重要术语176
巩固练习176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177
第8章 限制贸易论179
8.1引言179
8.2贸易限制的理论类别179
8.3幼稚产业保护理论180
8.4非竞争市场理论183
8.4.1世界垄断市场的最佳关税183
8.4.2保护及垄断产业183
8.4.3战略性贸易政策187
8.5外部效应理论189
8.5.1生产的外部效应190
8.5.2消费的外部效应192
8.5.3国际贸易与环境193
8.6公平竞争理论194
8.7“与低工资水平国家竞争”理论195
8.8国家安全及国防理论196
8.9“财货两全”理论197
8.10“威胁自由贸易”理论197
案例8.1:新加坡的苦差事199
案例8.2:对其他形式的倾销说“不”199
案例8.3:产卵贸易纠纷200
案例8.4:日本贸易产业部的奇迹201
案例8.5:科学还是政治?202
结语203
下章提要203
重要术语203
巩固练习203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204
第9章 贸易政策和国家边境的政治经济学206
9.1引言206
9.2国家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学207
9.3我们是怎样来到这里的?国际贸易政策简史208
9.3.1斯密、李嘉图、休谟之前的重商主义208
9.3.2英国和美国的崛起209
9.3.3 1934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210
9.3.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贸易政策211
9.3.5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的贸易政策212
9.3.6 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贸易政策214
9.4经济一体化和区域间贸易216
9.4.1一体化的阶段216
9.4.2贸易创造和贸易转向:一体化和福利218
9.4.3其他考虑220
9.4.4一体化的努力:成功与失败221
9.5区域间贸易226
9.5.1要素流动的作用227
9.5.2经济政策的作用227
案例9.1: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的交通阻塞229
案例9.2:鳄梨的身份证230
案例9.3:都是一家人231
案例9.4:日本被排除在外了吗?231
小结232
下章提要232
重要术语233
巩固练习233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234
第10章 经济发展、移民及跨国公司236
10.1引言236
10.2经济增长Ⅰ:投入更多要素238
10.2.1更多的劳动和资本238
10.2.2只是更多的劳动力240
10.2.3只是更多的资本242
10.2.4极端情况:贫困化增长243
10.3经济增长Ⅱ:更高的生产率244
10.3.1技术进步的类型244
10.3.2生产力提高对福利的影响245
10.4要素可以流动时的情况分析246
10.4.1国家间劳动流动247
10.4.2国家间资本流动253
10.4.3税收和要素流动259
10.4.4跨国公司和世界经济261
案例10.1:发展的误区和奇迹266
案例10.2:它们有多大?267
案例10.3:储蓄、投资及时间间隔贸易267
案例10.4:汇钱268
结语269
下章提要270
重要术语270
巩固练习270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271
第11章 发展、转型与贸易273
11.1引言273
11.2定义发展274
11.3发展的问题278
11.4农业、工业还是两者兼顾279
11.4.1约1950—1965年间有关发展的观点279
11.4.2进口替代280
11.4.3全世界的认识:改变发展的观点280
11.4.4外向型发展282
11.4.5启示283
11.5南—北问题283
11.5.1农业政策283
11.5.2技术、知识产权与发展285
11.5.3发展的债务287
11.5.4经济发展与环境296
11.6发展中的市场:转型经济体297
11.6.1国际贸易与中央计划经济297
11.6.2中央计划经济的痛苦转型299
11.6.3改革日程与前景300
案例11.1:援助真能促进经济增长吗?304
案例11.2:是政策在起作用吗?305
案例11.3:为发展而开放307
案例11.4:复制药品308
案例11.5:石油依赖者309
案例11.6:世界贸易组织成员还是市场经济体310
结语311
下章提要311
重要术语311
巩固练习312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312
国际宏观经济学316
第12章 货币市场与汇率316
12.1引言316
12.2汇率与价格316
12.2.1价格告诉我们什么316
12.2.2如何比较以不同货币标出的价格317
12.3外汇市场318
12.3.1什么是外汇市场318
12.3.2在外汇市场上会发生什么类型的交易325
12.3.3为未来的交付而在当期购买货币328
12.4利率平价329
12.4.1非套补的利率平价329
12.4.2套补的利率平价332
12.4.3利率平价是否成立335
12.5外汇市场的需求与供给335
12.5.1外汇需求336
12.5.2外汇供给337
12.6在浮动汇率制下汇率受到怎样的影响338
12.7固定汇率制度下汇率受到怎样的影响339
12.8有效汇率341
12.9海外货币市场342
案例12.1:跨国公司与外汇349
案例12.2:选择股票意味着选择货币346
案例12.3:赫斯塔特风险347
案例12.4:外汇市场更新348
结语350
下章提要350
重要术语350
巩固练习351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352
第13章 国际收支账户353
13.1引言353
13.2什么是国际收支账户354
13.2.1什么是经常账户357
13.2.2什么是资本账户359
13.2.3什么是官方结算余额360
13.2.4如何使用复式记账法363
13.3什么是国际收支账户的盈余和赤字364
13.4国际收支账户与外汇市场之间的联系365
13.4.1国际收支账户、外汇市场和浮动汇率制366
13.4.2国际收支账户、外汇市场和固定汇率368
案例13.1:美国与中国的贸易赤字:100亿美元还是400亿美元?370
案例13.2:美国成为债务大国371
案例13.3:众多国家享受着经常账户盈余373
案例13.4:世界商品贸易374
结语374
下章提要375
重要术语376
巩固练习376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378
第14章 开放经济下的商品和服务市场379
14.1引言379
14.2如何衡量一个国家的产出379
14.3开放经济下产出和收入的决定因素381
14.4国际贸易对商品和服务市场的影响385
14.5商品和服务市场变化的原因388
14.5.1财政政策和支出乘数388
14.5.2国内外商品的相对价格——实际汇率390
14.5.3利率392
14.5.4收入和经常账户的效应总结392
14.6保护主义、收入水平、经常账户的相互依存性394
14.7双赤字394
14.8简要总结IS曲线395
案例14.1:GDP的组成397
案例14.2:比索和墨西哥-美国贸易398
案例14.3:德国统一后的宏观经济400
结语400
下章提要401
重要术语401
巩固练习401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402
第15章 货币、银行体系及外汇403
15.1引言403
15.2世界经济中的货币403
15.2.1货币的内涵403
15.2.2货币需求405
15.2.3货币发行机构及货币发行量的决定因素406
15.2.4货币市场均衡411
15.2.5简要总结LM曲线413
15.2.6开放经济条件下及封闭经济条件下的货币比较415
15.3银行业的危机415
15.3.1银行业问题的重要性415
15.3.2银行“不健全”的含义416
15.3.3银行系统产生问题的根源417
15.3.4银行业危机传播的原因421
15.3.5银行重要的原因421
15.4外汇423
15.4.1外汇市场的再次均衡423
15.4.2另一个简要图形:BOP曲线425
15.5三种市场的结合428
15.6浮动汇率制的工作原理428
15.7固定汇率制的工作原理430
15.7.1固定汇率制与名义货币存量430
15.7.2货币存量与自动调节432
案例15.1:努力在两个方面都做到最好433
案例15.2:外汇储备的去处434
案例15.3:一种货币的诞生435
案例15.4:统一后的银行业436
结语436
下章提要437
重要术语437
巩固练习437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438
第16章 固定汇率制下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440
16.1引言440
16.2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目标442
16.2.1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442
16.2.2目标和工具443
16.3资本不流动时的宏观经济政策444
16.3.1财政政策446
16.3.2货币政策446
16.3.3冲销447
16.3.4资本不流动时的汇率政策448
16.3.5资本不流动情况下不同政策的效应总结449
16.4资本完全流动时的宏观经济政策450
16.4.1财政政策451
16.4.2货币政策452
16.4.3汇率政策455
16.4.4汇率预期值的变化455
16.4.5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不同政策的效应总结456
16.5资本不完全流动时的宏观经济政策457
16.5.1财政政策457
16.5.2货币政策457
16.5.3汇率政策458
16.6一种特殊情况:储备货币国家458
案例16.1:了解更多统一后的德国460
案例16.2:对泰铢的投机行为461
案例16.3:比索和龙舌兰酒462
案例16.4:资本流动的两面性463
案例16.5:还债466
案例16.6:钉住汇率,但是钉住什么?467
案例16.7:解除对资本的控制468
结语468
下章提要469
重要术语469
巩固练习469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470
第17章 浮动汇率制下的短期宏观经济政策473
17.1引言473
17.2资本不流动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475
17.2.1财政政策475
17.2.2货币政策476
17.2.3资本不流动时的政策效应总结477
17.3资本完全流动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478
17.3.1财政政策478
17.3.2货币政策480
17.3.3资本完全流动时的政策效应总结481
17.4资本不完全流动情况下的宏观经济政策482
17.4.1财政政策482
17.4.2货币政策483
17.5政策混合483
17.5.1政策混合的例子483
17.5.2对干扰因素的反应484
17.5.3政策混合的约束因素486
17.5.4国际传递及政策混合486
17.6浮动汇率制下各种政策的短期效应总结487
案例17.1:日本的萧条487
案例17.2:政策两难:做还是不做?489
案例17.3:英镑浮动490
案例17.4:预算和美元491
案例17.5:汇率制的真相493
结语493
下章提要494
重要术语494
巩固练习494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495
第18章 长期均衡时的汇率497
18.1引言497
18.2长期均衡时的货币498
18.2.1货币存量对实际产量的影响498
18.2.2货币存量对利率的影响498
18.2.3货币存量对价格水平的影响498
18.2.4货币存量对汇率的影响500
18.2.5总结:货币存量对一个国家经济长期均衡的影响501
18.3购买力平价501
18.3.1单一价格法则501
18.3.2从单一价格法则到购买力平价502
18.3.3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503
18.3.4购买力平价理论不成立的情况503
18.3.5购买力平价成立吗504
18.3.6购买力平价理论需注意的几点505
18.4汇率的货币分析法507
18.4.1货币分析法的历史及直观507
18.4.2简单的汇率货币模型508
18.4.3汇率的货币分析法的启示508
18.4.4伴随通货膨胀的购买力平价及长期利率平价509
18.4.5货币分析法的不足512
18.5实际汇率513
18.5.1实际汇率的变化513
18.5.2导致实际汇率变化的因素513
18.6长期均衡汇率515
18.7利率不同的更多原因分析516
案例18.1:为汽油而旅行517
案例18.2:国内购买力平价517
案例18.3:非贸易商品及实际汇率518
案例18.4:奥斯陆和加拉克的干洗服务520
结语520
下章提要521
重要术语521
巩固练习521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522
第19章 开放经济下的价格和产量524
19.1引言524
19.2苹果与GDP: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的供给526
19.3固定汇率制下的总需求527
19.3.1总需求曲线的斜率528
19.3.2总需求曲线的移动529
19.3.3总需求曲线不能单独决定产量530
19.4长期总供给530
19.4.1时间范围:短期、中期和长期530
19.4.2垂直的长期总供给曲线531
19.5中期总供给532
19.5.1中期总供给曲线的斜率532
19.5.2中期总供给曲线的移动534
19.6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结合535
19.7固定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535
19.7.1财政政策536
19.7.2货币政策538
19.7.3汇率政策538
19.7.4对固定汇率制下长期政策的效应的总结540
19.8浮动汇率制下的总需求540
19.8.1总需求曲线的斜率540
19.8.2在总需求曲线上的移动541
19.9浮动汇率制下的宏观经济政策541
19.9.1自动调节机制541
19.9.2宏观经济政策541
19.9.3对浮动汇率制下长期政策的效应的总结543
19.10供给冲击544
案例19.1:结构性失业和周期性失业546
案例19.2:商业周期的起和落547
结语548
下章提要549
重要术语549
巩固练习549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552
附录F总需求曲线553
第20章 国际货币体系555
20.1引言555
20.2货币体系的目标555
20.3 1880—1913年的金本位制:万能药还是盲目乐观557
20.3.1金本位制的含义557
20.3.2金本位制的工作原理558
20.3.3金本位制的实际运行559
20.4 1919—1939年两次大战之间:国际货币体系的探索时期561
20.5 1945—1971年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的国际货币体系562
20.5.1金汇兑本位制的含义563
20.5.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工作原理563
20.5.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实际运行情况565
20.5.4布雷顿森林体系下宏观经济的运行情况568
20.6 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至今的时期:国际货币体系的又一次探索568
20.6.1管理浮动的工作原理569
20.6.2管理浮动制的问题570
20.6.3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的宏观经济运行情况571
20.7关于固定汇率与浮动汇率的争论576
20.7.1赞成和反对固定汇率制的论据576
20.7.2赞成和反对浮动汇率制的论据577
20.7.3规避经济冲击579
20.8欧盟的货币:从EMS到EMU580
20.8.1 1979—1999年的历史581
20.8.2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货币统一582
20.8.3共同货币的使用者586
案例20.1:欧元区的范围587
案例20.2:浮动汇率真的浮动吗?589
案例20.3:何时中央银行不称为中央银行?590
案例20.4:增长是固定的还是浮动的?590
案例20.5:美元化过程591
结语592
下章提要592
重要术语592
巩固练习592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593
第21章 发展和过渡中的宏观经济学596
21.1引言596
21.2发展与宏观经济学597
21.2.1改革前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特征597
21.2.2改革600
21.2.3逗留不去的危险604
21.3过渡和宏观经济605
21.3.1改革前中央计划经济的宏观经济特征605
21.3.2改革608
21.3.3改革前景617
案例21.1:重债穷国免债计划618
案例21.2:中国货币政策的转型620
案例21.3:所有制问题621
结语622
重要术语623
巩固练习623
参考书目与精选读物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