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植物育种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植物育种学
  • 巩振辉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 ISBN:9787109119864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38页
  • 主题词:植物育种-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植物育种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植物进化与遗传改良1

一、植物进化与遗传改良1

二、植物育种学的概念5

三、植物育种学的内容及任务6

第二节 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7

一、品种的概念及特性7

二、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9

第三节 植物育种学的历史及发展趋势11

一、植物育种学的发展历史11

二、植物育种学的发展趋势13

小结15

复习思考题16

推荐读物16

第一章 育种目标17

第一节 育种目标的类型17

一、一般目标17

二、特殊目标19

三、育种目标的实现22

第二节 制定育种目标的一般原则23

一、满足当前生产和今后发展的需要23

二、适应当地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23

三、突出主要矛盾24

四、落实到具体性状24

五、考虑品种搭配24

六、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24

小结25

复习思考题25

推荐读物25

第二章 植物繁殖方式与育种26

第一节 植物授粉受精26

一、授粉受精过程26

二、雄性不育性27

三、亲和性28

第二节 植物繁殖方式的分类30

一、有性繁殖30

二、无性繁殖32

第三节 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遗传特点及其与育种的关系33

一、自花授粉植物33

二、异花授粉植物35

三、常异花授粉植物36

四、无性繁殖植物37

小结38

复习思考题38

推荐读物39

第三章 植物育种的遗传学基础40

第一节 植物遗传原理40

一、遗传的普遍性与复杂性40

二、质量性状遗传41

三、数量性状遗传42

四、纯系学说44

五、遗传与进化45

第二节 植物变异的本质46

一、生物变异的概念与类型47

二、基因重组47

三、基因突变48

四、染色体变异51

第三节 遗传变异与环境的关系53

一、植物的遗传与变异53

二、遗传变异与环境54

小结57

复习思考题57

推荐读物57

第四章 种质资源58

第一节 种质资源的作用与类别58

一、种质资源的作用58

二、种质资源的类别及特点60

第二节 作物起源中心学说及其发展61

一、瓦维洛夫的起源中心学说61

二、作物起源中心学说的发展与补充63

三、Harlan的有关作物起源的观点64

第三节 种质资源的研究与利用64

一、发掘、收集、保存种质资源的紧迫性64

二、种质资源的收集66

三、种质资源的保存67

四、种质资源的鉴定与评价69

五、种质资源的创新70

第四节 电子计算机在种质资源管理中的应用70

一、国内外植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概况70

二、品种资源数据库的目标与功能71

三、种质资源数据库的建立72

小结72

复习思考题73

推荐读物73

第五章 引种与驯化74

第一节 引种的概念及重要性74

一、引种的概念74

二、引种的重要性75

第二节 引种的理论基础77

一、引种驯化的遗传学基础77

二、引种的原理78

三、生态学与引种79

四、引种与生物安全性80

第三节 引种的原则和方法81

一、引种的原则81

二、简单引种的方法81

三、驯化引种的方法82

四、影响引种效果的因素83

五、植物光温反应特性与引种的关系85

六、农业技术在引种中的作用86

小结87

复习思考题87

推荐读物87

第六章 选择和选择育种88

第一节 选择的原理与作用88

一、选择的概念88

二、选择的基本原理89

三、选择在品种改良中的作用89

四、选择的依据与性状鉴定90

第二节 选择的方法92

一、选择的基本方法92

二、衍生的其他方法94

三、不同繁殖方式植物的选择法95

四、株选方法97

第三节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98

一、性状的遗传力与选择效果98

二、选择的标准101

三、选择的条件102

四、选择与鉴定相结合102

五、选择的数量与时期103

六、选择的方法103

第四节 选择育种的作用及原理104

一、选择育种的作用104

二、选择育种的原理105

第五节 选择育种的程序和方法106

一、原始材料圃107

二、选种圃107

三、品种比较预备试验圃107

四、品种比较试验圃108

五、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108

六、品种审定与推广108

第六节 缩短选种周期的措施108

一、缩短选种周期的一般措施108

二、有性繁殖植物采取的措施110

三、无性繁殖植物采取的措施110

小结111

复习思考题111

推荐读物112

第七章 杂交育种113

第一节 杂交育种的概念及重要性113

一、杂交育种的概念和类别113

二、杂交育种的重要性114

第二节 杂交亲本的选择与选配114

一、亲本的选择原则115

二、亲本的选配原则116

第三节 有性杂交方式与技术118

一、有性杂交方式118

二、有性杂交技术120

第四节 有性杂交后代的培育与选择123

一、杂种后代的培育123

二、有性杂交后代的选择方法124

第五节 回交育种128

一、回交育种的意义及回交的遗传效应128

二、回交育种的方法129

三、回交育种的应用135

小结137

复习思考题137

推荐读物138

第八章 杂种优势育种139

第一节 植物杂种优势育种简史与现状139

一、植物杂种优势育种简史139

二、植物杂种优势育种现状140

第二节 植物杂种优势的特点141

一、杂种优势的普遍性141

二、杂种优势表现的复杂多样性142

三、杂种优势的简单度量142

四、F2及以后世代杂种优势的衰退143

第三节 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144

一、有关作物杂种优势遗传成因的解释144

二、对现有有关杂种优势遗传成因解释的评价145

第四节 杂种品种的选育程序146

一、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146

二、亲本选择147

三、配合力及其测定149

四、杂种品种的亲本选配原则152

五、杂种类别153

第五节 利用植物杂种优势的方法154

一、人工去雄生产杂种154

二、利用标志性状生产杂种155

三、化学杀雄生产杂种155

四、利用雄性不育性生产杂种156

五、利用自交不亲和性生产杂种156

六、利用F2剩余杂种优势156

第六节 雄性不育及其应用156

一、植物雄性不育的类型与遗传157

二、植物雄性不育的生物学基础159

三、核型雄性不育的应用160

四、核质互作雄性不育的应用161

五、基因型-环境互作雄性不育的应用166

第七节 自交不亲和系的选育和利用168

一、自交不亲和系的概念和意义168

二、自交不亲和性的遗传和生理机制168

三、选育自交不亲和系的方法170

四、自交不亲和系的利用171

五、自交不亲和系的繁殖与保存171

小结172

复习思考题172

推荐读物173

第九章 远缘杂交育种174

第一节 远缘杂交的概念及作用174

一、远缘杂交的概念174

二、远缘杂交的特点174

三、远缘杂交的作用175

第二节 远缘杂交不亲和性及其克服方法177

一、远缘杂交不亲和现象及其原因177

二、远缘杂交不亲和性的克服方法179

第三节 远缘杂种的夭亡及其克服方法181

一、远缘杂种夭亡的表现及其原因181

二、远缘杂种夭亡的克服方法182

第四节 远缘杂种的不育性及其克服方法183

一、远缘杂种不育性的表现及其原因183

二、远缘杂种不育性的克服方法183

第五节 远缘杂种后代的分离与选择184

一、远缘杂种后代性状分离和遗传的特点184

二、远缘杂种后代选择的原则185

三、远缘杂种后代的特殊处理方法186

小结187

复习思考题187

推荐读物187

第十章 诱变育种188

第一节 诱变育种的意义及类别188

一、诱变育种的意义188

二、诱变育种的特点189

三、诱变育种的类别190

第二节 辐射诱变190

一、辐射源和辐射剂量190

二、辐射诱变的机理194

三、辐射处理的方法195

第三节 空间诱变育种197

一、空间诱变育种技术的特点197

二、空间诱变育种的原理与效应197

三、影响空间诱变的因素198

四、空间诱变育种技术所取得的成就198

五、航天诱变育种技术开发应用前景199

第四节 化学诱变199

一、常用化学诱变的药剂种类及其作用机制199

二、化学诱变的特点201

三、化学诱变的方法202

第五节 理化诱变的特异性及复合处理204

一、不同诱变方法的特异性204

二、理化诱变因素的复合处理204

第六节 诱变育种程序205

一、诱变处理因子的选择205

二、诱变材料的鉴定207

三、诱变后代种植和选择方法208

四、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的结合210

小结210

复习思考题210

推荐读物211

第十一章 倍性育种212

第一节 多倍体育种212

一、多倍体育种的特点与作用213

二、多倍体的类型和特点215

三、人工获得多倍体的方法216

四、多倍体基因及基因组功能变异218

五、多倍体的鉴定和后代选育222

六、多倍体育种的应用224

第二节 单倍体育种225

一、单倍体育种的特点225

二、单倍体的类型226

三、人工获得单倍体的方法226

四、单倍体植株的鉴定与染色体加倍228

五、单倍体育种的应用229

小结230

复习思考题230

推荐读物230

第十二章 群体改良231

第一节 群体改良的概念与意义231

一、群体改良的概念231

二、群体改良的意义231

第二节 群体改良的理论基础232

一、群体遗传平衡定律232

二、影响群体遗传平衡的因素233

三、重组与选择是群体改良的理论基础235

第三节 群体改良的轮回选择法236

一、轮回选择的意义与作用236

二、基础群体的培育237

三、轮回选择的方法239

第四节 群体改良的其他途径243

一、复合选择方案243

二、歧化选择243

三、雄性不育性在轮回选择中的应用244

四、标记辅助轮回选择244

第五节 林木群体改良方法246

一、林木群体改良的必要性246

二、林木群体改良的策略与方法247

三、林木群体改良成果的应用250

小结252

复习思考题252

推荐读物253

第十三章 抗病虫育种254

第一节 抗病育种的意义254

一、病害对农林生产的危害性254

二、其他方法防治病害的局限性255

三、抗病育种的重要性256

四、目标病害的确定原则257

第二节 病原物的致病性与寄主抗病性259

一、病原物的致病性及其变异259

二、寄主植物抗病性的类型与机制260

三、抗病性的遗传263

第三节 抗病性的鉴定265

一、抗病性鉴定的主要类型265

二、抗病性鉴定的方法266

三、抗病性的分级评定269

四、水平抗病性的鉴定方法269

第四节 抗病育种的策略和方法270

一、抗病育种的策略270

二、抗病育种的方法271

第五节 抗虫育种272

一、抗虫育种的重要性272

二、植物与昆虫的关系273

三、抗虫性的种类274

四、抗虫性的机制275

五、抗虫性的鉴定方法276

六、抗虫育种方法277

小结279

复习思考题280

推荐读物280

第十四章 抗逆育种281

第一节 抗寒品种的选育281

一、低温伤害与植物抗寒性281

二、植物抗寒性的遗传机理283

三、植物抗寒性鉴定283

四、植物抗寒育种的途径285

第二节 耐热品种的选育288

一、高温伤害与植物耐热性288

二、植物耐热性的遗传机理289

三、植物耐热性鉴定290

四、植物耐热育种292

第三节 抗旱品种的选育293

一、水分亏缺伤害与植物抗旱性294

二、植物抗旱性的遗传机理295

三、植物抗旱性鉴定297

四、植物抗旱育种299

第四节 耐盐品种的选育300

一、盐害与植物耐盐性300

二、植物耐盐性的遗传机理303

三、植物耐盐性鉴定303

四、植物耐盐性育种的途径304

第五节 其他逆境抗性品种的选育305

一、植物耐涝性的选育305

二、植物对环境污染的抗性307

小结310

复习思考题310

推荐读物310

第十五章 品质育种311

第一节 品质育种的概念和意义311

一、品质的概念和品质性状311

二、品质育种的概念及意义312

三、国内外植物品质育种工作的成就概述313

第二节 大田作物的品质性状及其遗传特点314

一、小麦的品质性状及其遗传314

二、水稻的品质性状及其遗传319

三、玉米的品质性状及其遗传320

四、油料作物的品质性状及其遗传323

五、经济作物的品质性状及其遗传326

第三节 园艺植物的品质及其遗传特性327

一、园艺植物品质内涵327

二、园艺植物品质的遗传特点327

第四节 林木品质性状遗传329

一、林木的品质329

二、林木品质性状的遗传330

第五节 品质育种方法331

一、系统选育332

二、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332

三、诱变育种332

四、生物技术育种333

小结334

复习思考题334

推荐读物334

第十六章 无性繁殖植物育种335

第一节 无性繁殖植物育种的特点335

第二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选择育种335

一、实生选种336

二、芽变选种338

第三节 无性繁殖植物的杂交育种345

一、无性繁殖植物的诱导开花346

二、无性繁殖植物杂交亲本选择与选配347

三、实生苗培育349

四、杂种选择353

小结355

复习思考题356

推荐读物356

第十七章 生物技术育种357

第一节 组织培养357

一、组织培养的类别357

二、组织培养的应用359

第二节 花药与花粉培养359

一、花药培养360

二、花粉培养360

三、花粉培养的作用361

第三节 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361

一、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步骤361

二、原生质体培养和体细胞杂交的应用362

第四节 植物细胞突变体的离体筛选363

一、突变体的产生363

二、突变细胞的筛选方法363

三、突变性状的遗传基础及其稳定性鉴定364

第五节 分子标记与育种364

一、构建植物遗传图谱365

二、分析植物亲缘关系365

三、定位作物农艺性状367

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367

五、种质资源及品种纯度的鉴定368

第六节 基因工程与育种369

一、植物基因工程育种的原理369

二、转基因育种的程序370

三、外源基因在植株体内的表现378

四、外源基因在转基因植物中的遗传规律379

五、转基因植物品种的选育379

六、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种中的应用381

七、转基因植物的安全性评价383

小结384

复习思考题384

推荐读物384

第十八章 品种审定(登记)与良种繁育385

第一节 品种审定(登记)385

一、品种审定(登记)的任务与意义385

二、品种审定(登记)制度385

三、品种审定(登记)的程序386

四、品种审定(登记)与品种保护389

第二节 良种繁育391

一、良种繁育的意义及任务391

二、良种繁育程序392

三、品种混杂退化及其防止措施395

第三节 种子标准397

一、种子标准及标准化的概念397

二、种子标准化的内容398

第四节 种子质量及其检验399

一、主要经济植物种子质量分级标准399

二、种子检验与种子标准化的关系399

三、种子检验的内容和方法400

四、检验报告403

第五节 品种推广404

一、品种推广的概念和意义405

二、品种推广体系405

三、品种推广的方式和方法406

四、品种布局区域化与良种合理搭配406

五、品种更新407

小结408

复习思考题408

推荐读物408

主要参考文献40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