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凌霄一士随笔 2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凌霄一士随笔 2](https://www.shukui.net/cover/73/32236762.jpg)
- 徐凌霄,徐一士著 著
- 出版社: 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
- ISBN:7805981817
- 出版时间:1997
- 标注页数:66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08页
- 主题词:笔记 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凌霄一士随笔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三卷(原第八卷)369
一 王闿运与肃顺369
二 王闿运辛未入都之意370
三 朱凤标身名俱泰371
四 王闿运记辛未试事372
五 王闿运记圆明园之游374
六 “刑赏忠厚之至”出典375
七 翁同龢被逐378
八 曾国藩亦信风水380
九 假托为李秀成之诗文381
一○ “?”字之封383
一一 《石达开日记》之真伪383
一二 曾国藩删却李秀成供状386
一三 中英相似之繁文缛节387
一四 詹长人 刘长人389
一五 韩愈工碑志而伤于艰涩391
一六 曾国藩于碑志亦一大手笔391
一七 林纾评论古人文字颇有可取392
一八 梁鼎芬樊增祥等挽张之洞393
一九 李汝谦挽张之洞诗394
二○ 张之洞与甲申之役395
二一 严复 辜鸿铭 端方398
二二 陈宝琛与张之洞交谊甚笃399
二三 马贞榆高凌霨祭张之洞400
二四 张之洞与西后关系甚深400
二五 刘坤一有守非张之洞所及402
二六 张之洞至老始获大拜403
二七 张之洞好为壮语404
二八 张之洞筹款之术405
二九 张之洞重用冯启钧406
三○ 张之洞保全袁世凯406
三一 袁世凯声势显赫于西后时407
三二 张之洞与袁世凯共助停科举408
三三 张之洞起居无节409
三四 张之洞玩弄袁世凯411
三五 张之洞负光绪帝412
三六 京城之浙江三老413
三七 谈孙宝琦413
(一)生平简介413
(二)与汪大燮为外交界前辈414
(三)超擢山东巡抚414
(四)办理濮州一案415
(五)用人惟才418
(六)莱海民变竟未获咎418
(七)“奏请独立”420
(八)与奕劻联姻非为图荣421
(九)怒辞财长职务421
(一○)“七十老翁”422
(一一)财有所取,有所不取422
(一二)致力维持治安422
(一三)习于豪侈而患贫423
(一四)述庭训以道素志423
三八 人生富贵乃由命定之说425
三九 宋清三朝弈家故事426
四○ 再述长人遗事428
四一 林纾三谒崇陵429
四二 林纾陈衍同为古文而相轻431
四三 林纾素性负气喜争432
四四 林纾见轻于其乡之文人433
四五 西后深感李鸿章435
四六 李国杰袭封崭露头角436
四七 黎元洪电报滥用“涂山”之典436
四八 国务员出席国会之苦438
四九 诗人樊增祥439
五○ 郑孝胥和樊诗440
五一 为师乡会试之捷晚于徒弟441
五二 樊增祥自称尚书案441
五三 名将韩光第碑铭443
五四 樊增祥与易顺鼎齐名444
五五 易顺鼎解寿诗446
五六 樊易诗之高下447
五七 樊增祥批牍447
五八 林诒书挽樊增祥联448
五九 兵部之流变449
六○ 张之洞未尝劾李莲英451
六一 陆宝忠请设文部453
六二 陈衍郑孝胥讽嘲林纾454
六三 林纾作诗铺张而好博456
六四 陈衍力主铸铜元457
六五 陈衍为张之洞祝寿458
六六 禁宰牛459
六七 启秀徐承煜被斩内幕459
六八 裕禄自杀462
六九 裕德进谏463
七○ 裕德有洁癖464
七一 五台僧攻西什库教堂散记465
七二 裕禄于义和团态度之变化467
七三 义和团尊奉祁?藻468
七四 同文书局始末469
七五 日本宽永钱之流行470
七六 谈五小航奏折471
(一)奏请维新471
(二)评说帝后474
(三)蒙光绪帝峻擢474
(四)参倒六堂案475
(五)主张文字革新476
七七 雍正强词夺理477
七八 雍正局度浅狭478
七九 雍正以书法自矜480
八○ 邹汝鲁谄而得祸481
八一 《圣武记》之影撰483
八二 枪手484
八三 程学启之死因485
八四 “斫”、“坎”、“砍”487
八五 廉兆纶功不可没487
八六 酒家之宣传词489
八七 葱包子490
八八 蘇东坡故事491
八九 熊掌难熟493
九○ 石达开供词494
九一 石达开大渡河之败495
九二 顺治帝善绘事496
九三 西狩轶事497
九四 西后变法诏500
九五 溥儁之废立501
九六 溥儁之小慧505
九七 奕劻李鸿章请废溥儁506
九八 荣禄阻止废光绪帝507
九九 荣禄重刘坤一510
一○○ 王闿运作《荣文忠故宅诗》511
一○一 戊戌以后之李莲英511
一○二 张人俊鹿传霖气谊相投513
一○三 鹿传霖督川514
一○四 清末督府立宪之争515
一○五 庆内阁517
一○六 张之洞之死517
一○七 载沣与袁世凯519
一○八 袁世凯入都组阁520
一○九 袁世凯被逐520
一一○ 光绪帝不能自抑521
一一一 善耆密谋以消防队护卫光绪523
一一二 同考官之苦乐525
一一三 福州大水529
一一四 古代士人之“官年”与“实年”530
一一五 增年捐官532
一一六 彭蕴章长于文事533
一一七 彭蕴章升迁之速534
一一八 光绪殂逝之谜(一)536
一一九 光绪殂逝之谜(二)539
一二○ 张之洞定光绪庙号541
一二一 袁世凯订“二十一条”542
一二二 叠语笑料544
一二三 河神546
一二四 清初禁缠足而未果548
一二五 八股文之废548
一二六 清代缠足之地域分布550
一二七 汉军旗人也有缠足者551
一二八 嘉庆严禁汉军裹足与衣袖宽大552
一二九 清末顾黄王从祀孔庙之议554
一三○ 陈衍妻556
一三一 梁鼎芬妒才557
一三二 张之洞轶事558
一三三 明代乡宦最横560
一三四 王燮之死秘闻561
一三五 光绪特擢王照之用意564
一三六 王闿运记梦565
一三七 中西文明优劣说567
一三八 王闿运痴人说梦570
一三九 作文之摹仿与变化571
一四○ 二重身分573
一四一 吴士迈失岳州探秘575
一四二 袁世凯把持朝政之始576
一四三 杨翠喜案577
一四四 瞿鸿?之被劾罢579
一四五 载沣之进用580
一四六 “鸡寒上树”辩581
一四七 汪康年唐文治交谊深厚582
一四八 陆宝忠得罪袁世凯583
一四九 贻穀侵牟案586
一五○ 杨度与梁启超588
一五一 杨度与袁世凯589
一五二 杨度与王闿运592
一五三 “旷代逸才”的结局593
一五四 吴式钊出卖沈荩593
一五五 王照之获救594
一五六 苏元春之出狱596
一五七 杨度挽联597
一五八 杨度《逍遥游辞》598
一五九 “无夫奸不为罪”之辩论599
一六○ 宪友会与宪政实进会601
一六一 “阎王”督赈602
一六二 袁世凯练新军604
一六三 北洋军阀之起始605
一六四 铁良袁世凯之争606
一六五 载沣载洵载涛掌兵607
一六六 良弼佐载涛排挤铁良608
一六七 良弼与吴禄贞609
一六八 北洋派盛衰略说609
一六九 善耆轶事610
(一)延纳名士610
(二)宽释汪兆铭等611
(三)关心宪政611
(四)遗折于逊帝612
一七○ 奭良与清史馆613
一七一 善耆喜演戏614
一七二 “如当舍”615
一七三 善耆书画615
一七四 淮军将领刘铭传615
一七五 李鸿章”纸老虎”之说616
一七六 日本驱逐清廷议和使臣617
一七七 李鸿章赴日议和618
一七八 李鸿章晚年政治生涯620
一七九 康有为《新学伪经考》案621
一八○ 李滋然《新学伪经考》辩词623
一八一 李滋然轶事625
一八二 张之洞入相谢恩折626
一八三 军机四章京627
一八四 “六君子”之死628
一八五 王锡蕃629
一八六 《行脚山东记》630
一八七 “朋友,朋友,说真的吧”632
一八八 争财神633
一八九 交通系634
一九○ 载泽谋组阁635
一九一 载泽府中潦倒状635
一九二 满洲大僚委事家仆之积习636
一九三 蒙古实业公司637
一九四 第一报人朱淇638
一九五 《北京报》之创立638
一九六 京都报业之兴起639
一九七 报业联合会641
一九八 庚戌辛亥间报业迭兴641
一九九 朱淇办报稳健642
二○○ 朱淇与袁世凯642
二○一 朱淇晚年643
二○二 清国旗643
二○三 裕长轶事644
二○四 章炳麟去鄂真因645
二○五 载沣监国647
二○六 李鸿章与甲午海战648
二○七 甲午战败后之李鸿章652
二○八 李鸿章游欧轶闻653
二○九 薛福成史才过人654
二一○ 叶名琛之隐衷656
二一一 民气可恃而不可专恃657
二一二 曾国藩议和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