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 胡树华,范文芳,何山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605521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59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72页
  • 主题词:跨学科学-学科-教学研究-高等学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理论与实践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复合式教学体系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1

1.1.2复合式教学体系是学科发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2

1.2研究目的及意义3

1.2.1有利于教学与学科发展相适应3

1.2.2有利于教学与社会需要相适应3

1.2.3有利于教学与复合型人才培养相结合4

1.3理论研究综述5

1.3.1交叉学科研究5

1.3.2学科交叉研究7

1.3.3教学体系研究8

1.3.4教学模式研究10

1.4研究的方法及技术路线12

1.4.1研究的方法12

1.4.2研究的技术路线13

第2章教学体系的形成及涵义14

2.1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14

2.1.1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形成14

2.1.2国外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演变18

2.1.3国内外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的发展趋势22

2.2教学体系的概念23

2.2.1体系和系统的关系23

2.2.2教学体系的内涵25

2.2.3教学体系的单一式与复合式29

2.3复合型人才涵义32

2.3.1复合型人才的概念认识33

2.3.2复合型人才的本质属性33

2.3.3复合型人才的概念界定35

2.4研究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必要性36

2.4.1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36

2.4.2是学科发展、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的必然趋势37

第3章交叉学科的产生及特征39

3.1国内外交叉学科的发展历程39

3.1.1国外交叉学科的发展历程39

3.1.2我国交叉学科的发展历程41

3.2交叉学科的相关概念辨析43

3.2.1学科的概念43

3.2.2科学的概念47

3.2.3学科和科学的关系51

3.2.4“交叉科学”、“交叉学科”与“科学交叉”53

3.3交叉学科的概念及其特征57

3.3.1交叉学科的几种概念57

3.3.2交叉学科的概念界定59

3.3.3交叉学科的分类60

3.3.4交叉学科的特征62

第4章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理论64

4.1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定义64

4.2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要素及结构67

4.2.1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要素67

4.2.2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结构74

4.3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特征76

4.3.1开放性76

4.3.2实用性77

4.3.3综合性77

4.3.4创新性78

4.4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基本原理79

4.4.1目标协同原理79

4.4.2整体优化原理80

4.4.3反馈互动原理82

4.4.4交叉互补、集成创新原理83

第5章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建立与运行85

5.1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建立的原则85

5.1.1科学与人文有机统一的原则85

5.1.2系统有序与科学建构有机统一原则87

5.1.3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有机统一原则89

5.2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运行模式91

5.2.1阶段组合模式92

5.2.2课程组合模式93

5.2.3教师组合模式96

5.2.4专业组合模式98

5.2.5方法组合模式100

5.2.6班级组合模式103

5.3交叉学科复合式教学体系的绩效评价105

5.3.1评价主体与评价客体105

5.3.2学科建设评估经验106

5.3.3评价指标108

5.3.4评价模型109

5.3.5评价层次体系111

第6章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116

6.1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概述116

6.1.1技术经济及管理的学科性质116

6.1.2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117

6.2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教学体系设计119

6.2.1“一体三层次”教学目标体系120

6.2.2“全方位分阶段”教学过程体系121

6.2.3“环形三结合”教学保障体系122

6.2.4“全程跟踪式”教学评价体系122

6.2.5“开放多模式”教学反馈体系123

6.3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与教材建设124

6.3.1国外大学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124

6.3.2国内高校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125

6.3.3武汉理工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学科专业课程设置128

6.3.4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教材建设131

6.4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教学方法改革133

6.4.1研讨式教学134

6.4.2科研式教学135

6.4.3实践教学138

6.4.4网络教学139

6.4.5案例教学140

6.5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导师团队建设140

6.5.1严格导师资格遴选141

6.5.2优化导师队伍结构142

6.5.3激励发展导师队伍144

6.6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的实验室建设146

6.6.1实验室建设的指导思想146

6.6.2实验室的功能147

6.6.3实验室的运行148

6.7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教学绩效评价149

6.7.1教材设置方面的问题150

6.7.2科研交流方面的问题151

6.7.3企业、社会团体赞助方面的问题151

参考文献1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