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的道路:1921-1935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毛泽东的道路:1921-1935](https://www.shukui.net/cover/62/32223510.jpg)
- 张万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 ISBN:750732020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800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817页
- 主题词:毛泽东(1893~1976)-生平事迹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的道路:1921-1935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中国革命的正确方向——坚持和实践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一、创建中国共产党的活动5
二、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光辉代表11
(一)出席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1
(二)创办最初的党校——湖南自修大学14
三、领导湖南的工人运动20
(一)自觉而坚定地走知识分子和工农大众相结合的道路21
(二)“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25
(三)水口山铅锌矿工人大罢工37
(四)“我就是工人代表”——长沙泥木业工人大罢工39
(五)成立湖南省工团联合会45
(六)同赵恒惕政府进行面对面的说理斗争46
(七)“只有湖南的同志,可以说工作得很好”49
四、坚持和推进革命统一战线51
(一)出席中国共产党“三大”和担任中共中央局秘书51
(二)出席国民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56
(三)在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的日子里58
(四)担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和主编《政治周报》62
(五)在国民党“二大”前后71
五、“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80
(一)陈独秀在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上的错误理论——“二次革命论”80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雏型”——《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84
(三)阶级分析的典范91
(四)同陈独秀“分道扬镳”93
六、“现在注重研究中国农民问题”94
(一)韶山风云——半年农民运动96
(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112
(三)《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调查表》的填词(节录)114
(四)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16
(五)“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134
七、领导全国的农民运动143
(一)就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143
(二)参加中共中央十二月特别会议146
(三)实地考察湖南的农民运动151
(四)农民革命运动的伟大纲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64
(五)真理的声音锁不住178
(六)创办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181
(七)主持中华全国农民协会的工作186
八、“心潮逐浪高”——在中国共产党“五大”前后191
第二编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上)——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02
一、领导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202
(一)“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出席八七会议202
(二)“霹雳一声暴动”——赴湖南传达和贯彻八七会议的决议206
二、向井冈山进军215
(一)文家市会师215
(二)三湾改编219
(三)古城决策226
(四)红旗插上井冈山229
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35
(一)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235
(二)缔造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的人民革命军队236
(三)改造袁文才、王佐的农民军250
(四)“武装群众”255
(五)“‘斗争的布尔什维克党’的建设,真是难得很!”——重建湘赣边界的地方党组织258
(六)建立茶陵、遂川、宁冈三县的红色政权267
(七)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276
四、“三月失败”279
五、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85
(一)朱、毛井冈山会师285
(二)粉碎敌人的连续“进剿”289
(三)成立湘赣边界特委和湘赣边界工农兵政府294
(四)总结出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296
(五)深入土地革命299
(六)塘边的爱情305
(七)井冈山根据地的全盛时期311
六、“八月失败”的前前后后314
(一)给湖南省委的报告314
(二)湘南失败318
(三)湘赣边界失败320
(四)迎回第二十八团321
(五)黄洋界上炮声隆327
七、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关于红色政权的理论331
(一)中国共产党湘赣边界第二次代表大会331
(二)《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333
(三)战胜敌人的经济封锁339
(四)建立巩固的军事根据地343
八、柏路会议347
第三编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中)——创建中央革命根据地355
一、开辟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355
(一)进军赣南355
(二)挺进闽西364
(三)确立“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计划368
(四)赣南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372
(五)闽西革命根据地初步形成375
二、围绕建军路线的一场激烈争论——古田会议的前前后后379
(一)离开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红四军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379
(二)分歧的由来和发展380
(三)到闽西指导地方工作386
(四)“这个路线问题不解决,我就不能回来!”389
(五)“八月指示信”和“九月来信”396
(六)重返红四军复职401
(七)筹备和召开古田会议——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404
(八)建党建军的伟大纲领——古田会议决议408
三、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的理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414
四、实现“争取江西,同时兼及闽西、浙西”的战略计划426
(一)召开陂头会议426
(二)《前委通告(第三号)》及其实施429
五、调查研究,“要拼着精力”——寻乌调查434
六、“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反对本本主义》447
七、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土地革命路线456
八、抵制李立三路线462
(一)“会师武汉,饮马长江”462
(二)来自党中央的严厉批评464
(三)从汀州会议到南昌撤围465
(四)永和会师和第二次攻打长沙470
(五)不打南昌打吉安474
(六)罗坊会议前后的争论——确定“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477
(七)抵制李立三错误路线的模范482
九、领导和指挥三次反“围剿”战争486
(一)第一次反“围剿”战争486
(二)第二次反“围剿”战争497
(三)第三次反“围剿”战争510
十、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军事路线522
(一)中国革命战争的特点——制定红军战略战术原则的基本根据523
(二)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体制——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相结合,正规红军和赤卫队、游击队相结合,武装的群众和非武装的群众相结合524
(三)适合中国革命战争特点的战略战术526
十一、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主席533
十二、指导宁都起义和红五军团建设538
第四编 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下)——在逆境和曲折中开拓前进545
一、同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直接交锋545
(一)六届四中全会与王明路线545
(二)在赣南会议上的斗争548
(三)关于攻打赣州和红军行动方针问题的争论553
(四)直下漳州559
(五)在宁都会议上的斗争568
(六)创立中央红色医院583
(七)所谓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588
二、以主要精力做政府工作597
(一)领导经济建设598
(二)领导政权建设604
(三)主持召开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609
(四)领导查田运动612
三、时刻关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616
(一)战前的敌我态势616
(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617
(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618
(四)“风景这边独好”620
(五)在长征前夕624
(六)退却中的逃跑主义629
四、伟大的历史转折点——遵义会议——毛泽东在全党全军领导地位的确立634
(一)扭转战略方向634
(二)艰苦细致的说服工作637
(三)生死攸关的争论641
(四)历史的总结和归宿649
五、红军长征的胜利653
(一)四渡赤水之战653
(二)中央红军同红四方面军胜利会合675
(三)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703
(四)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741
(五)“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751
六、奠基西北754
(一)“奠基礼”——部署和指挥直罗镇战役756
(二)纠正陕北肃反扩大化的错误763
七、总结革命经验767
(一)关于《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767
(二)关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769
(三)关于《实践论》和《矛盾论》775
卷末寄语783
后记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