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法各论 一 合作原则之具体化 环境受托组织法制化之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陈慈阳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57413967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5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2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境法各论 一 合作原则之具体化 环境受托组织法制化之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前言1
第二章 环境受托组织的分析5
第一节 概述5
第二节 制度背景5
第三节 环境受托组织与环境法上合作原则的关系8
第四节 环境受托组织的设置及目的11
第五节 环境受托组织共通的本质及任务13
第六节 环境受托组织法制之设计15
第一项 德国联邦污染防制法的环境保护受托组织15
第一目 受托组织的设置标准15
第二目 受托组织之权限16
第一款 任务16
第二款 对企业主决策的意见提供17
第三款 报告权18
第三目 企业主的义务18
第一款 通知主管机关19
第二款 通知受托组织所属职工会19
第三款 聘任优良受托组织19
第四款 执行业务条件的提供19
第四目 受托组织的工作权保障20
第五目 核能意外事件受托组织20
第二项 其他法律的规定22
第一目 水资源管理法的环境保护受托组织22
第二目 循环经济暨废弃物法之环境保护受托组织24
第七节 环境受托组织法制之特徵25
第一项 设置标准的授权明确性25
第二项 受托组织任务的明确性25
第三项 受托组织的定位26
第四项 受托组织权利的保障27
第三章 我国环境保护专责人员制度的现状与分析28
第一节 概述28
第二节 法源28
第一项 宪法28
第二项 环境基本法31
第三项 设置环境保护专责人员的法令34
第三节 专责人员的训练与聘雇37
第一项 专责人员的训练37
第二项 专责人员的聘雇38
第一目 聘雇资格的限制38
第二目 聘雇场所的限制38
第四节 环境保护专责人员的种类及其设置40
第一项 环境保护专责人员的种类40
第二项 环境专责人员的设置标准43
第一目 排放标准模式43
第二目 持有标准模式45
第三目 公告模式46
第一款 概述46
第二款 设置标准之分析47
第五节 环境保护专责人员的职权54
第一项 釐定污染防制计画55
第二项 监督55
第三项 拟定紧急计画及申报资料56
第四项 协助改善计画的执行及其他事项56
第六节 废弃物清理专业技术人员57
第一项 法源依据57
第二项 设置标准57
第三项 行使的职权59
第七节 现行专责单位或人员的合法性疑义问题59
第一项 法律授权的明确性59
第二项 专责单位或人员与所属事业的关系62
第一目 从行使之职权观察62
第二目 从相关法规观察63
第三项 专责人员执行多样职务64
第一目 法令上的多样性64
第二目 实际上的多样性64
第四项 专责人员纪录、申报资料的用途65
第五项 违反设置义务的处罚66
第四章 其他国家类似环境受托组织67
第一节 概述67
第二节 美国环境保护专责单位的现状67
第一项 制度67
第二项 空气污染防制法的实施71
第三项 水污染防治法的实施73
第四项 从美国经验对于设计执行环境保护专责单位机制的省思74
第三节 日本「能源管理士」制度简介75
第一项 立法目的75
第二项 能源管理士的法令依据76
第三项 设置能源管理士的标准76
第一目 热管理士的设置78
第二目 电气管理士的设置79
第四项 能源管理士的职权80
第一目 热管理士的职权80
第二目 电气管理士的职权80
第三目 广泛的指挥权限81
第五项 能源管理士制度的分析82
第一目 法规范体系82
第二目 能源管理士的职权83
第三目 能源管理士的定位83
第四目 能源管理士的工作权保障84
第五章 环境受托组织在环境法的效益85
第一节 概述85
第二节 动态的环境法体系85
第三节 整体规范的效益88
第一项 管制方式的改变89
第二项 组织精简90
第三项 效率提高90
第一目 行政效率的提高90
第二目 事业体效率的提高91
第四节 预防阶段的效益92
第一项 概说92
第二项 计画性措施之效益93
第一目 计画性措施之特性93
第二目 受托组织在计画性措施之效益94
第三项 环境影响评估的效益96
第一目 环境影响评估的特性96
第二目 受托组织在环境影响评估的效益97
第一款 环境影响说明书阶段98
第二款 环评委员会审查阶段99
第三款 环境影响评估书制作阶段100
第三目 政策决定的效益101
第五节 管制阶段的效益101
第一项 概说及其功能101
第二项 管制方式改变102
第三项 行政管制措施的效益103
第四项 影响性措施的效益106
第一目 影响性措施之特性106
第二目 受托组织在影响性措施之效益106
第六节 救济暨整治阶段的效益108
第一项 救济暨整治阶段概说及其功能108
第二项 对现行公害纠纷处理的效益109
第三项 环境损害救济的效益110
第一目 环境损害赔偿的特性110
第二目 环境损害赔偿的难题112
第三目 环境损害赔偿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113
第一款 过失责任难以认定的克服——无过失责任的建立113
第二款 因果关系举证的克服——采原因推定原则114
第三款 污染者不明的克服——补偿暨整治基金的建构114
第四款 赔偿范围论断不易的克服——强制责任保险的采用115
第四项 环境受托组织对於环境损害赔偿的效益116
第一目 过失责任的认定116
第二目 因果关系的界定117
第三目 污染者的确定118
第四目 损害赔偿范围的界定118
第五目 其他效益119
第六章 建构未来我国可行环境受托机制与组织之模式121
第一节 概述121
第二节 我国制度与德国环境受托组织的比较122
第一项 定位的差异性122
第一目 德国环境受托组织系属事业内部监督性质122
第二目 专责人员属於业务执行人员123
第三目 德国与我国之比较125
第二项 行使职权的差异125
第一目 监督与执行职权必须清楚划分125
第二目 外部监督与内部监督128
第三目 工作条件的保障130
第三节 我国专责人员的优点131
第一项 环境保护专业制度的建立131
第二项 事业内部环境保护专业组织的建立134
第三项 专责人员证照制度的建立136
第四节 未来专责人员法制修改之建议137
第一项 业务操作不能废除137
第二项 内部监督机制的引进138
第一目 外部监督内部化不可行138
第二目 内部监督机制的建立141
第三目 我国现行法中类似的内部监督机制143
第五节 引进环境受托组织应考量的问题145
第一项 职权的单纯化145
第二项 负责的对象146
第三项 工作权的保障146
第四项 担任监督职务的资格147
第六节 引进内部监督机制的模式149
第一项 法律授权明确性上的强化149
第一目 专责人员定位属性的明确化150
第二目 法律授权规定的修正150
第二项 引进内部监督机制的模式151
第一目 模式一:完全引进151
第一款 制度内涵151
第二款 过渡期间的制度处理153
第二目 模式二:采取监督与业务执行分工153
第三项 配套措施154
第一目 公信力的建立154
第二目 从业人员的养成154
第三目 从业人员的管理155
第四目 资讯的公开157
第七节 制度诱因158
第一项 环境损害保险费之减免158
第二项 举证责任的转换161
第三项 环境受托组织与ISO14000的结合162
附录一、德国环境保护受托人相关规定之德中文对照表164
一、联邦污染防制法164
二、水资源管理法180
三、循环经济废弃物法193
附录二、日本「能源使用合理化法」部分条文中日文对照表201
主要参考书目219
德文部分219
中文部分221
索引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