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恩施地区革命斗争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恩施地区革命斗争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2/32211861.jpg)
- 中共恩施州委党史办公室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19997
- 出版时间:1996
- 标注页数:46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51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恩施地区革命斗争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概述1
第一编 大革命时期13
第一章 北伐军攻克武昌前鄂西的政治和社会状况13
第一节 军阀势力和封建地主阶级对人民的压迫和剥削13
第二节 靖国军控制鄂西前后的社会状况15
第三节 西方殖民主义宗教文化在鄂西的渗透18
第四节 各地人民群众的自发斗争20
第二章 鄂西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25
第一节 鄂西地区党组织的创建及早期活动25
一、中共武汉地委的成立和董必武在鄂西的活动25
二、“施鹤留省学会”建立,大批鄂西青年走上革命道路27
三、党领导的恩施十三中学生运动30
四、鄂西各县国民党县党部的建立32
第二节 鄂西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35
一、来凤农民自卫军的斗争35
二、巴东反“复验红契”的斗争37
三、恩施县农民运动的深入开展39
四、建始、咸丰、宣恩、利川、鹤峰等县农民运动的发展41
第三节 大革命时期鄂西革命统一战线的主要活动45
一、中国共产党通过国民党县党部领导农民运动45
二、争取、改造“神兵”和土著武装47
第四节 鄂西群团组织的建立和活动49
第三章 “四·一二”政变后鄂西的革命形势51
第一节 反动势力大举反扑,鄂西革命斗争转入低潮51
第二节 不屈的鄂西共产党人54
插图 大革命时期恩施地区党组织及农运分布图59
第二编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59
第一章 施鹤、巴东的武装起义59
第一节 大革命失败后的鄂西政治形势59
一、鄂西地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59
二、党的活动向农村转移60
第二节 中共施鹤临时特委成立和咸丰龙潭司的武装暴动61
一、中共施鹤临时特委及施鹤农民武装总队的成立61
二、龙潭司武装暴动64
三、中共施鹤临时特委在“神兵”中的工作66
第三节 巴东武装起义69
一、中共巴东特支建立69
二、争取和改造“神兵”69
三、武装起义和巴东县人民委员会的成立70
四、巴东江北斗争的失利73
第四节 中共建始县委的建立和党在铜鼓包的斗争74
第二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开辟77
第一节 红四军在桑鹤边界的游击战争77
一、桑植起义后工农革命军转移桑鹤边77
二、工农革命军在桑鹤边的游击战79
三、堰垭整编82
第二节 红四军转战鄂西南85
一、湘西前委改为湘鄂西前委游击施鹤路线的确定85
二、湘鄂西前委、施鹤特委老屋基联席会议及分化黑洞“神兵”的工作85
三、汪家营战斗86
四、攻占建始城87
五、邬阳关收编88
第三节 红四军攻占鹤峰县城和县苏维埃政府的成立91
一、攻占鹤峰城,鹤峰县苏维埃政府建立91
二、红四军第三特科大队的解体93
第四节 贯彻“六大”决议,湘鄂边根据地的形成95
一、贯彻“六大”决议精神,红四军杜家村整军95
二、中共鹤峰县委的成立,鹤峰苏区的巩固98
三、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剿”,红鱼溪战斗100
四、鹤峰第一次党代会和苏维埃代表大会102
五、桑植、石门两县苏维埃政权的建立,红四军在湘西的英勇战斗103
第三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反“围剿”战争106
第一节 红四军和湘鄂边地方武装的反“围剿”战斗106
一、红四军在鹤峰西线和北线的斗争,庄尔坪战斗106
二、长阳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108
三、红四军第五路军的建立109
四、三个边防司令部的建立110
第二节 鹤峰中心县委的建立和第二次反“围剿”112
一、鹤峰中心县委和鹤峰独立团的建立112
二、红四军东进,痛击鹤五边界顽敌,五峰县苏维埃政府成立113
三、鹤峰县第二次党代会和苏维埃代表大会116
四、第二次反“围剿”斗争的胜利117
第三节 红二军团返回湘鄂边后的斗争120
一、走马坪收编120
二、战场坝伏击川军杨铭师125
三、建始地方武装攻占建始城127
四、立三左倾错误对湘鄂边的影响128
第四节 湘鄂边五县联县苏维埃政府的建立和第三次反“围剿”132
一、湘鄂边特委和五县联县政府的建立132
二、特委、联县政府在五里坪的活动134
三、第三次反“围剿”的初期形势135
四、鼓锣山战斗137
五、五鹤边反“围剿”战斗139
六、鹤峰中心区反“围剿”斗争140
七、川军对湘鄂边苏区的进攻142
八、乌门岩事件144
九、特委和独立团退出湘鄂边145
十、苏区人民在白色恐怖下的反抗斗争147
第四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150
第一节 根据地党组织的建设150
一、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150
二、党的思想建设152
三、党的作风建设154
第二节 苏维埃政权和群众团体的建设155
一、苏维埃政权的发展和建设155
二、群众团体的建设160
第三节 地方革命武装的建设165
一、地方武装的建立和发展165
二、地方武装的训练和建设168
三、地方武装的武器装备170
四、地方武装在反“围剿”中的作用171
第四节 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72
一、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172
二、土地革命纲领的制定173
三、土地改革运动的发动和作法174
四、保卫土地分配的胜利果实179
第五节 根据地的经济建设181
一、根据地的工农业生产181
二、根据地的贸易和财政184
第六节 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卫生建设189
一、土地革命前湘鄂边文、教、卫状况189
二、根据地的教育190
三、根据地的文化197
四、根据地的医疗卫生200
第五章 湘鄂边根据地的恢复和丧失204
第一节 红三军重返湘鄂边,根据地的恢复204
一、红三军重返湘鄂边,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贯彻204
二、鹤峰毛坝中央分局会议206
三、走马坪中央分局会议和各县红色政权的重建208
第二节 错误的反“改组派”斗争,湘鄂边苏区的丧失211
一、第三、四次“肃反”211
二、段德昌、王炳南之死214
三、“肃反”对湘鄂边根据地的影响217
四、贺英牺牲,鹤峰县第四游击大队的建立219
五、湘鄂边反“围剿”斗争的失败220
六、烧巴岩中央分局会议221
七、红七师、红九师分兵游击,湘鄂边苏区丧失223
插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恩施地区境内所建苏维埃政权分布图第六章 巴归兴根据地的斗争226
第一节 创建巴归兴根据地的初期活动226
一、工农革命军鄂西独立第一师的建立226
二、中共巴归兴县委和巴东县委的成立227
三、继续改造“神兵”和组织武装暴动229
四、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斗争229
第二节 巴归兴根据地的形成231
一、巴归兴县委甘家坪扩大会议231
二、工农革命军鄂西游击大队建立232
三、火峰编练队起义234
四、巴归兴县革命委员会的建立236
第三节 巩固苏区的斗争237
一、红49师的成立,三克兴山县城237
二、第二次反“围剿”239
三、红三军转战巴归兴,红49师改编为红三军教导2师241
第四节 巴归兴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和各项建设242
一、党组织的发展和建设242
二、苏维埃政权和群团组织建设245
三、地方武装建设249
四、根据地的土地革命251
五、根据地的经济建设252
六、根据地的文化教育卫生建设254
第五节 巴归兴根据地的丧失256
一、第三次反“围剿”斗争256
二、教二师回师巴归兴苏区257
三、巴归兴县委扩大会议260
四、教二师转移及根据地的丧失260
插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恩施地区党组织分布图第七章 鄂川边游击根据地的斗争263
第一节 红三军游击鄂川边263
一、中央分局大村会议263
二、红三军游击鄂川边264
三、挫败蒋介石的“收编”阴谋267
四、鄂川边军民反“围剿”斗争,穿洞惨案269
五、红三军游击独立团的建立270
第二节 中共鄂川边工委的成立和创建鄂川边游击根据地的斗争272
一、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和鄂川边独立团的成立272
二、中共鄂川边工委的成立及活龙坪红色政权的建立275
三、鄂川边游击总队的成立277
四、鄂川边独立团的反“围剿”战斗279
第八章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斗争282
第一节 红二、六军团开辟宣恩苏区282
一、中共宣恩县委的成立282
二、红二、六军团主力进入鄂西283
三、围攻宣恩城284
四、忠堡大捷285
插图 忠堡战斗示意图287
第二节 红二、六军团“筹粮扩红”,板栗园大捷287
一、红二、六军团在来、宣、咸筹粮“扩红”288
二、胡家沟战斗289
三、板栗园大捷290
插图 板栗园战斗示意图294
第三节 红十八师长征前在鄂西的活动294
一、红18师突围进入鄂西294
二、在来凤的活动295
三、途经咸丰、宣恩、恩施的活动296
插图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恩施地区境内所建根据地示意图第四节 鄂西各族人民积极参加反“围剿”战争298
一、筹粮筹款,参军参战,支援红军298
二、红军突围长征后鄂西人民坚持斗争300
第三编 抗日战争时期307
第一章 鄂西党组织的恢复和建设307
第一节 抗日战争爆发后鄂西的政治形势307
第二节 鄂西党组织的恢复和发展309
一、抗战初期鄂西党的活动310
二、中共施南特别支部的建立311
三、中共恩施工委和巴归兴工委的建立312
四、中共施鹤特委和恩施、来凤两个中心县委的建立316
五、中共施巴特委的建立318
六、中共湘鄂西区党委迁恩施及中共鄂西特委的建立320
第三节 党的思想建设321
一、开办书店,建立活动阵地322
二、重视入党前的思想教育323
三、严格党的组织生活324
四、加强党员的理论学习325
第二章 鄂西地下党的革命活动327
第一节 广泛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327
一、鄂西地下党活动的原则与方式327
二、对国民党地方上层的统战工作329
三、在国民党基层行政机构的统战工作336
四、利用党员个人关系开展统战工作339
第二节 深入开展抗日民主救亡运动344
一、鄂西农民抗日运动344
二、发动妇女抗日救亡348
三、领导学生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和“反饥饿、反迫害”运动350
四、社会各界抗日救亡宣传动员活动355
第三章 鄂西地下党被破坏和撤退359
第一节 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前鄂西的政治形势359
一、国民党由秘密反共转为公开反共359
二、陈诚坐镇恩施加紧破坏湘、鄂、川、黔地下党的活动363
三、恩施农专和宣恩高罗初中事件366
第二节 贯彻党中央在国统区的工作方针368
一、钱瑛传达党中央指示准备应付突然事变368
二、为应付突然事变紧急建立地下交通联络网点369
三、周恩来对鄂西地下党工作的指示371
第三节 鄂西地下党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破坏的斗争375
一、鄂西特委恩施通讯处被破坏375
二、何彬、刘一清被捕379
三、国民党特务对鄂西地下党的大搜捕380
第四节 地下党的紧急撤退和反迫害斗争382
一、紧急撤退和疏散隐蔽382
二、党中央发电指挥撤退,南方局营救被难同志383
三、地下党的反迫害斗争385
四、爱国民主人士站在我党方面抗议陈诚法西斯暴行386
第五节 鄂西特委撤退后巴归兴宜工委和来咸宣中心县委的斗争388
一、巴(东)(秭)归兴(山)宜(昌)工委的斗争388
二、来咸宣中心县委的斗争390
三、来凤共产党员坚持斗争392
第六节 在反共高潮中鄂西地下党进一步受到破坏393
第四章 狱中斗争397
第一节 鄂西地下党人和革命者的狱中斗争397
一、方家坝监狱里的斗争398
二、谭家坝监狱里的斗争403
三、何彬、刘一清的牺牲405
第二节 集中营里的斗争408
第三节 叶挺监禁在恩施期间的斗争413
一、叶挺第一次监禁在恩施413
二、周恩来派记者看望叶挺416
三、叶挺第二次监禁在恩施的斗争418
第五章 抗战后期恩施地区党的活动和人民自发斗争420
第一节 地下党员在来凤的革命斗争活动420
第二节 打入报社和剧宣六队的斗争422
一、占领《武汉日报》和《新湖北日报》副刊阵地422
二、运用多种办法,限制国民党顽固派反共宣传425
三、为抗日救亡造舆论427
四、与抗战演剧六队协同战斗428
五、抗战演剧第六队的活动430
第三节 “中国姊妹团”和《湖北论坛》社的革命活动431
一、“中国姊妹团”的革命活动431
二、《湖北论坛》社的革命活动432
插图 抗战时期恩施地区党组织分布图437
第四编 解放战争时期437
第一章 江南游击纵队游击鄂西南和川鄂边境地下党的革命活动437
第一节 解放战争初期鄂西的政治形势437
第二节 江南游击纵队游击鄂西南438
一、太平镇战斗439
二、左角寺战斗440
三、红鱼坪会师441
四、官店口战斗442
五、袭击石灰窑443
第三节 川鄂边境地下党在利川的革命活动445
一、建南地区的革命活动445
二、文斗区的革命活动449
三、齐南支队的活动450
第二章 鄂西南战役及恩施全境解放453
第一节 鄂西南战役前鄂西地区的政治军事形势453
第二节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鄂西南,解放恩施全境455
第三节 恩施地区人民政权的建立460
插图 鄂西南战役示意图466
后记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