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 袁银传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914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9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7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从十六大到十七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历史发展1

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历史发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历史发展4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科学依据5

宏观定位:适应时代潮流6

价值导向:反映人民愿望7

现实需要:破解发展难题8

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创新理论的历史意义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8

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11

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辉旗帜13

第一章 科学发展观的立论根据23

近代工业革命以来传统发展观的检讨和矫正23

以物为本的传统发展观23

以人为本的综合发展观2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经验的反思和总结27

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27

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28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和创新31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发展理论31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34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资源37

以人为本: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37

以人为本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37

以人为本是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与超越40

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价值指针43

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思想43

中国共产党关于人的发展理论48

科学发展:现代化之路的必然选择50

科学发展观是国际发展观演变的延续50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发展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59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64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65

发展的意义65

发展的内涵6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71

以人为本的历史考察71

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以人为本72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75

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的发展观75

科学的发展观是协调的发展观77

科学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79

科学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81

统筹兼顾的历史考察81

统筹兼顾的实现途径81

第四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8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际背景89

经济全球化提供的机遇与挑战89

拉美陷阱的警示93

苏东剧变的启迪95

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共产党执政经验的借鉴10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国内形势104

经济持续增长、贫富差距拉大104

政治相对稳定、民主有待完善106

文化繁荣发展、共建共享不足111

社会相对和谐、社会矛盾凸显115

第五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想资源121

中国历史上的传统和谐社会理想121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道家和谐社会的追求121

执两用中、致中和:儒家和谐社会的理想125

大同世界:近代思想家的和谐社会构想127

中国历史上的和谐社会实践129

中国古代和谐思想的功能130

西方历史上的和谐社会观念132

理想国:古希腊关于和谐社会的构想132

新和谐公社:空想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蓝图133

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理念135

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恩格斯和谐社会的理想坐标135

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构想140

中国共产党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探索141

第六章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46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规定146

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146

和谐社会的基本规定15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1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16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162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诚信友爱的社会16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16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16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16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特征170

经济特征:效率与公平的统一、先富与后富的统一170

政治特征:民主与法治的统一、自由与平等的统一172

文化特征:一元与多元的统一、平顺宽容与互信互爱的统一175

社会特征: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社会发展与生态发展的统一178

第七章 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187

科学发展观中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187

科学发展观中所蕴涵的价值原则187

科学发展观中所蕴涵的科学原则19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19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体现的价值原则196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蕴涵的科学原则20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发展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206

科学与价值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206

科学发展观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价值引导2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科学发展观为科学基础214

第八章 发展理念与发展状态的统一218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发展理念218

发展理念的伟大创新218

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一脉相承221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224

和谐社会是一种发展状态225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225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产物228

和谐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目标229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22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延伸229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233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致性239

第九章 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的统一2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语境下提出的社会发展目标24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24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蕴涵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2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251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25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基本前提252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254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人、社会、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障257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同一性259

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26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262

二者统一于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64

参考文献267

后记26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