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6/32204990.jpg)
- 刘永华,赵艳杰,解圣庆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 ISBN:978750845572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305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应用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网络概述1
本章学习目标1
1.1计算机网络的形成与发展1
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1
计算机—计算机网络2
开放式标准化网络4
网络计算机的新时代4
1.2计算机网络的概念5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5
计算机网络的特点6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应用7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9
1.3计算机网络的分类9
按传输技术划分9
按分布距离划分10
其他分类方法11
1.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12
计算机网络拓扑的定义12
两类网络拓扑12
常见的几种网络拓扑的特点12
1.5几种典型的计算机网络结构类型15
集中处理的主机—终端机结构15
对等网络结构15
客户机/服务器网络结构15
无盘工作站网络结构16
1.6计算机网络的性能16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16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18
习题与思考题一19
第2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20
本章学习目标20
2.1网络体系结构20
网络体系结构基本概念20
计算机网络层次体系结构20
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21
2.2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23
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23
层次模型中各层的功能24
2.3TCP/IP参考模型28
TCP/IP参考模型28
TCP/IP协议简介29
2.4OSI参考模型与TCP/IP参考模型的比较31
习题与思考题二32
第3章 物理层33
本章学习目标33
3.1物理层的基本概念33
3.2数据通信的理论基础34
傅立叶分析34
有限带宽信号34
数字通信系统36
数据编码38
数字调制技术42
脉冲编码调制45
3.3通信方式与交换方式46
数据通信方式46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47
交换方式50
3.4多路复用技术52
多路复用的基本概念52
频分多路复用(FDM)52
同步时分多路复用(TDM)54
统计时分多路复用(STDM)55
两种多路复用技术的比较55
波分复用技术56
码分复用(CDMA)56
3.5计算机网络的传输介质57
有线传输介质58
无线传输介质60
习题与思考题三61
第4章 数据链路层62
本章学习目标62
4.1数据链路层的设计问题62
相关概念62
数据链路层的目的63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63
4.2差错控制技术64
差错控制原理64
差错控制编码65
差错控制方式67
几种纠错方式67
4.3流量控制技术68
停等流量控制68
滑动窗口流量控制69
自动请求重发(ARQ,AutomaticRepeatRequest)70
停等ARQ70
回退N帧ARQ71
选择性重发ARQ72
4.4点对点(PPP)协议73
PPP协议的作用73
PPP协议的组成部分74
PPP帧结构74
习题与思考题四75
第5章 局域网技术76
本章学习目标76
5.1局域网的基本概念76
局域网的主要特点及实现技术76
局域网参考模型77
LAN的IEEE802标准78
逻辑链路控制(LLC)子层79
介质访问控制MAC子层81
5.2局域网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82
CSMA/CD和IEEE802.3标准83
令牌总线访问控制和IEEE802.4标准86
令牌环(TokenRing)访问控制IEEE802.5标准87
5.3传统以太网技术89
粗缆以太网89
细缆以太网90
双绞线以太网91
三种布线方案的比较92
5.4交换式以太网93
5.5虚拟局域网VLAN94
为什么要划分VLAN95
VLAN的主要类型95
VLAN的主要标准97
VLAN标签交换99
配置VLAN100
设计VLAN101
5.6高速局域网技术102
100Mb/s以太网103
1000Mb/s以太网103
10吉比特以太网104
5.7无线局域网WLAN106
WLAN组网方式106
WLAN硬件107
IEEE802.11MAC层110
IEEE802.11物理层112
IEEEWLAN的安全技术114
习题与思考题五114
第6章 广域网技术116
本章学习目标116
6.1广域网的基本概念116
广域网的构成116
广域网的分组转发机制117
6.2X.25分组交换网119
6.3帧中继FR120
帧中继的帧格式121
帧中继的应用122
6.4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122
ISDN的概述122
宽带ISDN(B-ISDN)124
6.5异步传输模式ATM125
ATM概述125
ATM协议参考模型126
ATM的信元格式128
ATM交换机129
习题与思考题六130
第7章 网络层132
本章学习目标132
7.1网络层概述132
网络层的的设计问题132
虚电路与数据报133
7.2网际协议IP136
IP协议提供的服务136
IPv4与IPv6136
IP地址139
子网及子网掩码140
7.3因特网路由选择协议142
内部网关协议RIP和OSPF142
外部网关协议BGP150
7.4因特网控制报文协议ICMP153
7.5网络互联设备155
中继器155
网桥156
路由器159
习题与思考题七163
第8章 传输层164
本章学习目标164
8.1传输层概述164
传输层的设计问题164
端口165
8.2用户数据报协议UDP166
UDP概述166
UDP用户数据报167
8.3传输控制协议TCP168
TCP概述168
TCP报文段169
TCP的可靠性170
TCP连接管理171
滑动窗口与流量控制173
习题与思考题八174
第9章 应用层175
本章学习目标175
9.1应用层概述175
9.2域名解析协议DNS176
域名系统176
域名解析177
9.3文件传输协议178
文件传输协议FTP178
简单文件传送协议TFTP180
9.4远程终端协议Telnet180
9.5电子邮件182
9.6万维网185
9.7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189
习题与思考题九191
第10章 接入网技术192
本章学习目标192
10.1铜线接入网技术192
xDSL技术192
CATV197
10.2光纤接入网技术198
10.3无线接入网技术200
GSM/GPRS200
WAP202
10.4虚拟专用网VPN204
10.5网络地址转换NAT209
习题与思考题十211
第11章 网络安全技术213
本章学习目标213
11.1网络安全问题概述213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安全控制模型213
安全威胁214
11.2加密与认证技术217
密码学的基本概念217
常规密钥密码体制221
公开密钥加密技术222
数字签名225
身份认证技术225
11.3防火墙技术226
防火墙概述226
防火墙系统结构226
防火墙分类227
防火墙的作用228
防火墙的设计策略228
11.4病毒与病毒的防治229
病毒的种类及特点229
病毒的传播途径与防治230
习题与思考题十一232
第12章 网络管理与维护技术233
本章学习目标233
12.1网络管理技术233
网络管理概述233
ISO网络管理模式234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CMIP235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236
12.2网络维护工具237
12.3局域网常见的故障排除241
网络常见故障241
网络故障的排除242
习题与思考题十二247
第13章 网络系统的规划与设计248
本章学习目标248
13.1确定网络设计目标248
需求分析248
工程论证249
网络设计原则250
13.2确定网络设计方案251
网络标准的选择251
网络拓扑结构选择251
建立分级三层设计模型251
IP地址规划255
网络布线设计256
安全设计258
13.3网络产品选型260
网络硬件设备选型260
网络软件选择261
习题与思考题十三262
第14章 网络技术综合应用263
本章学习目标263
14.1交换三级网263
网络拓扑264
IP地址分配265
VLAN划分266
安全设计266
网络管理267
14.2路由三级网267
14.3无线局域网269
室内无线网络269
室外无线网络270
习题与思考题十四272
附录实验与上机指导273
实验一认识局域网273
实验二常用网络测试工具的应用277
实验三虚拟局域网VLAN的设置278
实验四IP地址分配与子网划分280
实验五路由器连接局域网实验281
实验六静态路由实验283
实验七动态路由协议配置284
实验八网络协议分析287
实验九Intemet的应用289
实验十NAT网络地址转换289
参考文献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