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渤海污染压力和海上响应的统筹调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基于环境承载力的环渤海经济活动影响监测与调控技术研究》项目组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海洋出版社
- ISBN:978750279279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40页
- 文件大小:117MB
- 文件页数:557页
- 主题词:环渤海经济圈-海洋环境-环境保护-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环渤海污染压力和海上响应的统筹调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概述1
1 项目研究背景与意义1
1.1 项目研究背景1
1.2 意义2
1.3 项目主要研究目标3
1.4 项目主要研究内容4
1.5 研究的创新点7
1.6 研究的技术路线8
2 项目研究的工作基础9
2.1 研究范畴的界定9
2.2 主要环境污染要素的选择11
2.3 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及处理12
2.4 海洋环境资料及处理12
2.5 污染普查资料及处理13
2.6 土地利用空间数据及处理13
2.7 渤海环境治理相关政策法规15
3 项目的组织与实施17
3.1 项目的设计思路17
3.2 项目研究的过程管理18
3.3 结合管理需要调整研究重点18
第二篇 创新性探索19
4 沿海社会经济活动与海洋环境的关系研究19
4.1 研究重点19
4.2 主要拓展方向19
4.3 主要探索20
5 渤海环境污染主要原因21
5.1 环渤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要素高度聚集22
5.2 偏重工业部门的产业结构加大了环境压力23
5.3 农业面源污染是化学需氧量等传统污染物的重要来源23
5.4 城镇生活污水也是重要的污染源24
5.5 陆源污染贡献了绝大部分污染物24
6 渤海环境承载力总体不足24
6.1 确定水质管理目标25
6.2 确定渤海环境承载力评价单元分区25
6.3 控制性监测站位的设置25
6.4 渤海环境承载力评价结果26
7 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环境的压力机制研究的新进展27
7.1 构建社会经济活动影响环境的指标体系27
7.2 各类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物排放系数的系统提取29
7.3 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污染物排放量的估算30
8 自然—行政—管理分区的融合30
8.1 平原地区的流域划分(自然分区)研究30
8.2 社会经济活动空间不均匀分布分析(自然与行政分区融合)32
8.3 陆海统筹的管理分区(自然—社会—管理分区的融合)32
9 陆海统筹治理环境污染的“倒逼机制”33
9.1 海域严重污染区与流域环境污染压力高度关联33
9.2 重点流域的污染物来源构成存在明显的差异34
9.3 科学划分渤海海洋环境治理的陆海统筹管理分区35
9.4 逐步建立以海定陆的污染管理“倒逼机制”36
9.5 渤海海洋环境和陆域环境统筹治理37
10 农业面源污染有新认识37
10.1 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对传统污染的贡献较大38
10.2 农业面源污染是渤海近岸海域污染的主要根源39
10.3 农业生产方式和结构调整是污染加剧的重要原因40
10.4 环渤海地区农村污染治理面临三大困境43
10.5 治理环渤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对策建议46
11 加快环渤海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建议50
11.1 环渤海地区重工业结构特征明显51
11.2 环渤海地区的工业发展趋势不利于区域环境改善54
11.3 实施以化解产能过剩为核心的工业结构优化58
第三篇 环渤海地区社会经济活动特征61
12 环渤海经济圈的总体经济特征61
12.1 环渤海地区区域基本概况61
12.2 经济总体实力评价63
12.3 高速城市化过程65
12.4 人口的迅速集中68
13 农业生产影响渤海海洋环境的总体压力分析69
13.1 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结构69
13.2 化肥、农药施用量居高不下71
13.3 畜牧业规模还在扩张73
14 工业生产影响渤海海洋环境的总体压力分析74
14.1 总体规模迅速增长74
14.2 重化工业突出的产业结构76
14.3 影响海洋环境的重点行业分析79
14.4 环渤海地区工业污染特征分析86
15 环渤海社会经济影响趋势研究87
15.1 社会经济活动仍然是影响渤海环境的主要压力87
15.2 农业污染可能成为最重要的因素89
15.3 工业结构调整趋势不利于环境改善90
15.4 城镇化加剧环境压力90
15.5 调整产业发展方式是重要出路91
第四篇 渤海海洋环境承载力评估研究93
16 海洋环境承载力及内涵93
17 海洋环境承载力评估单元的划分94
17.1 评价单元划分原则94
17.2 陆源排污缓冲区划分94
17.3 渤海海洋功能区划及重要生态功能单元99
17.4 渤海海洋环境水交换能力评估106
17.5 渤海海域评价单元划分结果108
18 海洋环境质量控制目标的确定114
18.1 水质管理目标确定原则114
18.2 渤海海洋功能区划水质分类115
18.3 临海产业环境影响识别126
18.4 渤海海域评价单元水质管理目标的确定128
19 海洋环境承载力监测评估技术研究153
19.1 渤海水质控制性监测方案设计153
19.2 评价单元环境承载力等级评估165
19.3 渤海沿岸汇水单元入海污染物负荷等级评估171
19.4 渤海环境承载力趋势性预警评价172
第五篇 社会经济活动环境影响压力机制研究175
20 社会经济活动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175
20.1 社会经济活动与海洋环境关系研究现状175
20.2 相关基础理论180
20.3 影响海洋环境的主要社会经济要素的甄选181
20.4 构建社会经济影响海洋环境的评价指标体系186
21 社会经济要素的空间分析研究189
21.1 社会经济要素空间分析研究现状189
21.2 流域分区方法191
21.3 环渤海流域的划分结果192
21.4 社会经济不均匀分布的空间处理195
22 陆海环境统筹分区研究198
22.1 陆海统筹分区的研究现状198
22.2 陆域环境分区研究199
22.3 海域环境分区研究207
22.4 陆海环境统筹分区研究211
第六篇 环渤海地区重要污染物压力研究231
23 总氮污染排放的社会经济来源与结构研究231
23.1 影响氮污染排放的社会经济指标选择231
23.2 总氮污染的估算方法232
23.3 氮污染排放总量与结构分析234
23.4 氮污染排放的空间特征分析236
23.5 氮污染排放源的诊断240
24 化学需氧量排放的社会经济来源与结构研究243
24.1 影响化学需氧量污染排放的社会经济指标选择243
24.2 化学需氧量污染的估算方法244
24.3 化学需氧量污染排放总量与结构分析246
24.4 化学需氧量污染排放量的空间分析248
24.5 化学需氧量污染排放源诊断250
25 磷排放的社会经济来源与结构研究254
25.1 影响磷污染排放的社会经济指标选择254
25.2 磷污染的估算方法255
25.3 磷污染排放总量与结构分析255
25.4 磷污染排放量的空间分析256
25.5 磷污染源的诊断259
第七篇 辽东湾环境承载力监测与工业污染调控研究262
26 概述262
26.1 研究范围262
26.2 辽东湾海洋环境特征263
26.3 沿岸水系特征264
26.4 主要环境问题265
27 辽东湾海洋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266
27.1 陆源排污响应关系266
27.2 陆源入海污染负荷与环境承载力评估266
28 辽东湾沿岸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276
28.1 社会经济资料的统计处理276
28.2 辽东湾沿岸社会经济强度分析276
28.3 辽东湾沿岸农业特点及对环境影响279
28.4 辽东湾沿岸城市化及污染压力284
29 辽东湾沿岸传统污染物压力特点研究286
29.1 辽东湾沿岸氮污染压力分析287
29.2 辽东湾沿岸磷污染压力分析291
29.3 辽东湾沿岸化学需氧量污染压力分析294
30 辽东湾沿岸工业污染调控研究297
30.1 辽东湾沿岸工业经济的基本特点297
30.2 辽东湾工业污染压力研究304
30.3 辽东湾沿岸工业的重金属污染风险研究308
30.4 辽东湾工业污染的调控对策建议335
第八篇 渤海湾环境承载力监测与城镇污染调控研究353
31 研究范围及内容353
31.1 渤海湾海洋环境特征353
32 渤海湾主要海洋环境问题358
32.1 海域污染面积358
32.2 化学需氧量、营养盐359
32.3 重金属361
32.4 石油类361
32.5 突发性溢油362
32.6 赤潮363
32.7 渔业资源364
33 渤海湾海洋环境承载力评估365
33.1 渤海湾海洋环境现状调查365
33.2 承载力评估单元的划分372
33.3 评估方法与标准381
33.4 承载力评估结果381
34 渤海湾陆源入海污染负荷评估401
34.1 入海河流现状402
34.2 陆源排污响应关系404
34.3 陆源入海污染负荷评估421
35 渤海湾沿岸社会经济活动发展及其环境压力分析429
35.1 渤海湾沿岸社会经济活动发展的总体特征429
35.2 渤海湾沿岸城镇化发展及环境压力分析432
35.3 渤海湾沿岸工业发展及环境压力分析437
35.4 渤海湾沿岸农业发展及环境压力分析443
36 渤海湾沿岸传统污染物压力特点研究449
36.1 渤海湾沿岸氮污染压力分析449
36.2 渤海湾沿岸磷污染压力分析452
36.3 渤海湾沿岸化学需氧量污染压力分析455
37 渤海湾沿岸城镇污染调控对策研究459
37.1 推进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机制459
37.2 建立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机制459
37.3 实行对流域的综合规划与管理459
37.4 开展“三高两低”企业的治理整顿460
37.5 海陆统筹改善渤海湾海洋环境460
第九篇 莱州湾环境承载力监测与农业污染调控研究461
38 概述461
38.1 研究范围461
38.2 莱州湾海洋环境特征461
38.3 沿岸水系特征462
38.4 海域水交换特征模拟分析462
38.5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463
39 莱州湾陆源入海污染负荷评估464
39.1 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环境质量464
39.2 河流入海污染负荷464
39.3 入海排污口分布情况465
39.4 农业非点源入海污染负荷估算466
40 莱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研究469
40.1 莱州湾生态环境监测结果469
40.2 莱州湾生态健康评价469
40.3 莱州湾生态脆弱性评价470
41 莱州湾沿岸社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473
41.1 社会经济资料的统计处理473
41.2 莱州湾沿岸社会经济强度分析474
41.3 莱州湾沿岸工业特点及对环境影响475
41.4 莱州湾沿岸城镇化特点及污染压力476
42 莱州湾沿岸传统污染物压力特点研究477
42.1 莱州湾沿岸氮污染压力分析477
42.2 莱州湾沿岸磷污染压力分析478
42.3 莱州湾沿岸化学需氧量污染压力分析478
43 莱州湾沿岸农业特点及其污染压力研究479
43.1 莱州湾沿岸农业的基本特点479
43.2 莱州湾农业污染压力研究486
44 莱州湾污染调控研究与对策建议489
44.1 陆源排污响应关系489
44.2 陆源入海污染物总量分配490
44.3 入海污染减排优化方案情景模拟491
44.4 莱州湾污染调控对策建议492
第十篇 渤海海洋环境管理的陆海统筹机制与产业调控研究498
45 优化产业结构,降低渤海污染压力498
45.1 环渤海地区各省市产业结构情况498
45.2 优化第二产业结构,削减过剩产能499
45.3 继续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从源头上减轻污染压力502
45.4 环渤海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应按照区域一体化的要求开展503
46 渤海环境管理模式现状评估519
46.1 渤海环境管理体制519
47 国外模式及启示526
47.1 切萨皮克湾的环境管理机制527
47.2 黑海的环境管理机制528
47.3 相关经验与启示530
48 渤海环境管理模式建议及陆海统筹对策531
48.1 渤海环境管理模式建议531
48.2 渤海海洋环境陆海统筹管理对策532
参考文献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