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0193426.jpg)
- 舒远招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1663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和派别1
一 哲学1
二 哲学的基本问题7
三 哲学的基本派别11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8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18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21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28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新时期的发展31
一 时代背景31
二 具体表现34
三 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贡献36
第四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40
一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40
二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43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46
第一节 物质及其存在形式46
一 物质47
二 运动51
三 时间和空间54
第二节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59
一 人和自然的关系59
二 实践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形式65
第三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73
一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73
二 世界统一于物质79
第三章 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及其核心86
第一节 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规律性86
一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87
二 事物发展中的质变和量变93
三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96
第二节 对立统一规律98
一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99
二 矛盾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101
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05
第三节 辩证思维方法111
一 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111
二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115
第四章 认识的本质和辩证运动120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120
一 认识论的伟大变革120
二 认识的本质125
三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128
第二节 认识的辩证运动131
一 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132
二 从理性认识到实践136
三 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138
第三节 认识过程中的真理及其辩证发展140
一 真理和谬误及其关系140
二 真理的辩证性质144
三 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根本标准147
四 真理与价值152
第四节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55
一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155
二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辩证统一156
第五章 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160
第一节 社会的起源和本质160
一 人类社会的起源和形成160
二 人类社会的实践本质163
三 社会有机体及其结构166
第二节 社会的经济结构170
一 生产力171
二 生产关系174
三 阶级177
第三节 社会的政治结构179
一 政治结构及其核心180
二 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181
第四节 社会的观念结构184
一 观念结构的构成184
二 观念结构的功能187
三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188
第六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191
第一节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和动力191
一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91
二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194
三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8
四 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革命和改革200
第二节 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07
一 科学技术的本质和社会功能207
二 科技革命与知识经济211
三 科技革命与可持续发展214
第三节 历史的创造者218
一人民群众及其历史作用218
二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222
第七章 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231
第一节 社会发展231
一 社会发展和社会形态的更替231
二 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和选择性236
三 社会发展和社会文明240
第二节 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243
一 人的本质243
二 人的价值248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252
一 人的发展的含义252
二 人的发展的历程254
三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共产主义256
附录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260
附录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286
后记312
再版后记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