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旧法的适用原理与规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旧法的适用原理与规则](https://www.shukui.net/cover/34/30191845.jpg)
- 杨登峰著(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87211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64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72页
- 主题词:法律-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旧法的适用原理与规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言1
第一章 法的变动与法律适用10
第一节 法的变动性及变动的正义性10
一、法律的变动性10
二、法律变动的必然性12
三、法律变动的正义性14
第二节 法的变动对法律适用的影响16
一、法的活动在时间上的形态16
二、与法律变动相关的法律适用问题19
第三节 新旧法律关系的特质21
一、新旧法律关系的冲突性21
二、新旧法律冲突的合法(宪)性21
三、新旧法律与法的时间效力的关系30
第二章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33
第一节 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含义34
一、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通常解释34
二、不溯及既往原则内涵的进一步揭示36
三、不溯及既往原则的再界定37
第二节 国外法不溯及既往原理的演变37
一、“法因公布而生效”理论38
二、“既得权利”保护理论40
三、“信赖利益”保护原则45
四、诚信原则51
五、凯尔森的溯及力理论52
第三节 我国法不溯及既往原则的理论依据56
一、我国法律溯及既往的传统56
二、国外法不溯及既往诸原理的评析61
三、国内信赖利益保护的学理讨论63
四、国内信赖利益保护的立法体现64
五、我国不溯及既往原则的理论依据65
第四节 不溯及既往原则的效力范围67
一、是否为立法原则67
二、是否为相对原则77
三、遗留问题82
第三章 法不溯及既往的例外83
第一节 法律溯及既往的可能性83
第二节 法律溯及既往的主要类型85
一、程序法的溯及既往86
二、法律解释的溯及既往93
三、法律适用规则的溯及力110
四、关于“有利溯及”原则110
第三节 法的溯及既往效力的限制115
一、时效和期间制度的制约115
二、裁决的既判力的制约116
三、限时法的限制119
第四章 法的溯及力的特殊问题122
第一节 实践中的难题及实务的处理122
一、实践中面临的难题122
二、我国实务的处理方式124
三、问题的进一步提出128
第二节 法的即行效力理论的衍生129
一、既得权理论对即行效力的限制129
二、“非真正溯及”概念与法的即行适用131
三、“新法的即行效力”理论的提出139
四、即行效力理论的历史成因144
第三节 我国法的即行适用原则的确立149
一、法的即行适用作为原则的理由149
二、法的即行效力的有限性155
三、法的即行适用与信赖利益保护156
第五章 相关法律适用规则162
第一节 不溯及既往型适用规则163
一、“从旧”规则163
二、“实体从旧”规则165
三、“行为时法优于审理时法”规则166
四、“新法优于旧法”规则167
五、“新特别法优于旧一般法”规则168
六、“旧特别法优于新一般法”规则170
七、“不溯及推定”规则175
第二节 溯及既往型适用规则176
一、“从新”规则177
二、“程序从新”规则178
三、“法律解释从新”规则179
四、“空白追溯”规则179
第三节 不溯及和溯及结合型适用规则181
一、“从优(轻)”规则181
二、“从旧从优(轻)”规则182
三、“从新从轻(优)”规则183
第六章 适用规则的应用186
第一节 法律变动时间的确定187
一、法律的施行187
二、法律的修改189
三、法律的废止195
第二节 事实的发生及其确认204
一、实施行为的时间还是后果发生的时间204
二、不作为的时间206
三、继续性或连续性行为的行为时207
四、共同行为的行为时209
五、附条件行为的行为时209
第三节 新法有利与否的确认210
一、法律变更的情形210
二、认定法律有利与否的原则211
三、两种特殊情形的处理213
第四节 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区别214
一、现行的方法及其问题214
二、从事实构成的观察216
三、从法律效果的观察217
四、规范构成要件相互交叉的情形219
结语222
余论:我国法官选择适用法律的限度228
一、问题的提出与展开228
二、选择适用与法的审查233
三、选择适用权与审判权238
四、我国法官的选择适用权限245
参考文献252
后记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