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时期中国档案建设与管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时期中国档案建设与管理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2118439.jpg)
- 傅西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
- ISBN:7801535138
- 出版时间:未知
- 标注页数:879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9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时期中国档案建设与管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清以前对档案的称呼3
二、“档”字含义3
第一篇 档案管理综述3
第一章 档案与档案工作3
第一节 档案的出现与我国档案发展史3
四、“档案”一词的诞生4
三、“案”字含义4
五、“档案”词义6
六、我国档案的发展史9
一、档案的定义16
第二节 档案的概念及属性16
二、档案的知识属性和信息属性22
一、档案的分类23
第三节 档案的分类与价值23
二、档案的价值与作用26
一、档案工作的内容39
第四节 档案工作的内容和性质39
二、档案工作的性质和意义41
一、公共档案馆43
第五节 档案工作的组织机构43
二、内部档案机构45
三、档案行政管理机构49
四、新型档案机构50
一、知识经济时代档案工作的机遇53
第六节 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全面创新53
二、知识经济与档案观念变革60
三、新时代档案工作的全面创新66
一、档案工作标准概述76
第七节 档案工作标准与标准化76
二、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含义与形式79
三、制订档案工作标准的原则、要求与方法82
四、档案工作标准体系84
五、档案工作标准的贯彻实施87
一、档案作为信息的特点90
第一节 档案与档案信息90
第二章 档案与档案信息开发90
二、档案信息91
三、社会信息和档案信息92
五、档案信息的属性93
四、档案信息社会化93
六、档案信息利用价值的发挥95
一、档案信息开发的意义96
第二节 档案信息的开发96
二、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影响因素97
三、档案信息资源开发的对策98
四、档案信息的合作开发100
五、档案信息开发的主要形式——档案编研101
一、档案信息交流的条件和地位104
第三节 档案信息交流104
二、档案信息交流的特点105
四、档案的保密与交流106
三、对档案信息交流模式的认识106
五、档案开放程度与档案信息的交流107
六、档案信息交流的方式109
第四节 档案信息利用110
一、档案信息利用遵循的规律111
二、档案信息开发利用工程化112
三、档案信息的利用方式113
五、档案利用信息反馈114
四、档案信息利用的效益114
六、档案信息利用情况的统计与分析115
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117
一、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117
第三章 档案机构与档案人员117
第一节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职责117
第三节 档案工作人员的条件118
二、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职责118
第二节 档案保管机构的职责118
一、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档案机构的职责118
三、档案人员必须具备专业知识119
二、档案人员要遵守纪律119
一、档案人员必须忠于职守119
二、坚持档案工作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120
一、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120
第四章 档案事业管理与建设120
第一节 档案事业管理思想120
五、开放、搞活的档案事业管理思想121
四、发展、变革的档案事业管理思想121
三、宏观、整体的档案事业管理思想121
一、我国档案事业体制的形成与发展122
第二节 档案事业管理体制122
三、档案事业组织机构的相互关系124
二、我国档案事业的组织机构124
一、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原则125
第三节 档案事业管理与领导原则125
二、民主管理原则126
三、系统管理原则127
四、管理效益原则128
二、计划管理129
一、管理决策129
第四节 档案事业管理职能129
三、组织协调130
五、业务指导131
四、业务监督131
二、档案收集工作的要求135
一、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135
第二篇 档案管理的运作程序135
第一章 档案的收集工作135
第一节 档案收集工作概述135
三、档案收集工作的特点136
一、建立、健全归档制度的必要性和意义137
第二节 档案的接收和归档137
三、归档制度的内容138
二、建立文件归档制度的一般要求138
四、档案室在形成文件与归档组织活动中的作用140
一、档案馆接收档案的范围142
第三节 档案馆的收集工作142
二、现行机关档案的接收143
四、历史档案的接收与征集144
三、撤销机关档案的接收144
五、档案馆有关“名人档案”的建立与收集148
一、丰富馆藏是档案馆的首要任务150
第四节 档案馆馆藏建设150
三、丰富馆藏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51
二、馆藏丰富的主要标准151
四、我国馆藏建设的成就152
五、馆藏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54
六、馆藏现状有关问题产生的原因156
二、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159
一、档案整理工作的基本内容159
第二章 档案的整理159
第一节 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159
一、确认与区分全宗161
第二节 档案全宗的划分和排列161
二、组建全宗的补充形式165
四、全宗的编号与排列167
三、“划分”全宗群167
一、全宗内档案分类的基本要求168
第三节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68
二、组织全宗内档案分类的步骤与方法169
三、个人全宗内档案的分类174
一、立卷工作的内容和意义175
第四节 档案的立卷175
二、案卷组合方法176
三、卷内文件整理179
四、案卷封面编目和案卷装封180
一、案卷排列185
第五节 类内案卷排列和案卷目录185
二、案卷目录186
一、档案整理工作诸环节及其相互关系189
第六节 档案整理工作的组织协调189
三、积存档案和零散文件整理工作的组织192
二、档案室对机关文件归档和档案整理工作的协调192
一、档号的含义和编制原则194
第七节 档号的编制194
二、档号的结构和编制方法195
二、档案鉴定的意义197
一、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和任务197
第三章 档案价值的鉴定197
第一节 档案鉴定工作的任务和意义197
一、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198
第二节 鉴定档案价值的原则和标准198
二、鉴定档案价值的标准200
一、我国档案鉴定工作现状204
第三节 档案鉴定工作中的问题及其对策204
二、影响档案鉴定工作正常开展的原因205
三、如何开展档案鉴定工作207
一、档案价值概述208
第四节 档案的价值形成与变化208
二、档案运动周期与档案价值周期212
三、档案价值运动规律214
四、档案价值的实现216
二、档案保管期限表的作用217
一、档案保管期限表的含义217
第五节 档案的保管期限217
三、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类型218
四、档案保管期限表的构成222
五、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方法223
一、确定档案保存价值鉴定的工作制度224
第六节 档案价值鉴定工作的制度与方法224
二、确定鉴定档案保存价值的基本工作方法——直接鉴定法225
一、档案销毁清册226
第七节 档案的销毁226
三、销毁档案的方法227
二、立档单位和全宗简要说明227
二、档案保管工作的任务228
一、档案保管工作的含义228
第四章 档案的保管与库房管理228
第一节 档案保管工作概述228
第二节 档案库房的管理229
三、档案保管工作的意义及与其他环节的关系229
三、档案的存放和全宗排列230
二、档案架(柜)的排放和编号230
一、档案库房的编号230
四、档案存放位置索引231
五、档案代理卡232
六、全宗卷233
十一、档案的安全检查234
十、档案在搬动中的保护234
七、温湿度调节和清洁卫生234
八、保卫和保密234
九、防火234
一、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保护制度235
第三节 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维护235
二、档案使用过程中的维护与保护方法236
一、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含义237
第一节 档案的提供与利用工作237
第五章 档案的提供与利用服务237
三、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指导思想238
二、开展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理论基础238
四、档案提供利用工作的要求240
二、档案提供利用的几种主要方法241
一、档案提供利用的基本途径241
第二节 档案提供利用的途径与方式241
一、档案咨询服务的基本内容与种类246
第三节 档案的咨询服务246
二、档案咨询服务的特点247
一、档案用户需求调研的原则248
第四节 档案用户调研工作248
三、档案咨询服务的步骤248
二、影响档案用户需求的因素249
三、档案用户需求构成与各类档案用户的利用需求特征250
四、档案用户需求的几点带有规律性的认识252
二、开放档案的依据与意义253
一、开放档案的含义253
第五节 档案的开放工作253
三、开放档案的条件254
五、开放档案的公布255
四、开放档案的鉴别255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内容和任务257
二、档案统计工作的意义和要求257
第六章 档案登记与统计工作257
第一节 档案统计概述257
三、档案统计调查258
四、档案统计资料的整理259
五、统计表260
六、综合指标261
一、档案数量和状况的登记262
第二节 档案的登记262
二、档案利用的登记270
第三节 档案的统计工作273
一、档案统计工作的基本要求274
二、统计设计275
四、统计整理276
三、统计调查276
五、统计分析278
二、计算机应用领域283
一、档案管理现代化283
第三篇 档案工作现代化管理283
第一章 档案计算机管理综述283
第一节 档案计算机管理基本概念283
三、档案计算机管理284
一、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条件285
第二节 档案计算机管理的条件与应用方式285
二、档案计算机管理应用方式286
第三节 档案计算机管理的发展287
一、发展过程中解决的主要问题288
一、网络化应用将成为档案工作的基本方式290
第四节 档案计算机管理对档案工作的影响290
三、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问题291
二、多媒体实用化问题291
一、通过计算机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将档案管理系统纳入综合性的“集成”系统292
第五节 档案计算机管理技术应用前景292
四、电子文件归档和电子档案的长期保存问题292
五、新型载体的安全使用和长久保存问题292
二、利用光盘实现档案的全文存储293
四、多媒体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294
三、人工智能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294
一、档案文献的结构层次296
第一节 计算机档案前处理工作296
第二章 档案自动化的数据准备296
三、档案著录、标引的意义297
二、档案前处理的内容297
三、著录符号298
二、著录项目298
第二节 档案著录规则298
一、著录原则298
四、著录格式299
五、档案目录磁带格式标准300
五、赋词标引和半自动标引301
四、确定主题词301
第三节 档案的自动标引301
一、机读档案301
二、主题词标引中的自动分词技术301
三、排除非用词301
六、自动分类302
七、单汉字标引技术303
一、数据库系统的特点304
第一节 档案数据库系统304
第三章 档案管理数据库设计304
二、数据库系统的组成305
二、档案数据库设计过程307
一、现实世界向机器世界的转换过程307
第二节 档案数据库设计过程307
三、档案数据库的需求分析308
二、E-R方法基本概念309
一、概念模型的特点309
第三节 档案数据库模型309
三、E-R图311
四、层次模型314
五、网状模型316
六、关系模型318
二、FoxPro档案数据库文件结构实例322
一、档案数据库文件设计准备工作322
第四节 FoxPro档案数据库文件设计322
二、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基本功能325
一、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基本结构325
第四章 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325
第一节 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的基本结构325
二、档案目录数据的关系模型与机读目录数据库的建立331
一、建立档案机读目录的基本要求331
第二节 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目录数据库的建立331
三、倒排数据库的生成333
二、按计算机处理技术分类338
一、按计算机处理方式分类338
第三节 档案计算机检索的分类338
三、按检索项目分类339
第四节 档案计算机检索系统的设计与开发340
五、按检索系统功能的强弱分类340
四、按查比关系分类340
一、系统分析341
二、系统设计与实现342
四、系统维护与优化343
三、系统测试与验收343
二、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45
一、计算机网络的定义345
第五章 档案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系统安全管理345
第一节 计算机网络概述345
三、网络协议346
四、网络系统构成347
一、局域网在档案管理系统中的应用349
第二节 局域网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349
二、局域网的拓扑结构350
三、档案部门局域网设计352
一、Internet网的特点和主要服务354
第三节 国际互联网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354
二、Internet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355
三、Internet的主要技术基础357
四、Internet应用358
一、计算机安全基础363
第四节 档案计算机管理系统安全管理363
二、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安全365
三、计算机数据安全366
四、计算机网络安全367
二、多媒体技术要素370
一、多媒体概念370
第六章 多媒体技术在档案工作中的应用370
第一节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370
二、系统主要技术指标372
一、系统构成及功能372
三、多媒体处理技术372
第二节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应用模式372
三、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373
四、多媒体技术应用方式374
五、多媒体信息咨询系统的设计方法375
一、多媒体档案信息管理377
第三节 档案计算机管理中的多媒体应用377
三、多媒体文档一体化信息管理378
二、多媒体档案馆(室)介绍和利用引导378
二、手写实时录入文字识别379
一、字型扫描文字识别379
第四节 多媒体模式识别转换技术379
四、多媒体模式识别技术的应用380
三、语音转换文字的识别380
二、文档一体化的含义381
一、文件与档案的关系381
第七章 计算机文档一体化系统381
第一节 文档一体化381
四、文档一体化的意义383
三、实行文档一体化的前提383
五、文档一体化模式385
一、公文管理子系统386
第二节 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系统386
二、归卷子系统390
二、文件管理393
一、系统的进入393
第三节 文档一体化计算机系统范例393
三、文件归卷与档案管理394
四、文档检索与编目395
五、系统维护396
一、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397
第一节 电子文件归档的整理与鉴定397
第八章 电子文件管理运作程序397
二、电子文件的整理与归档401
三、电子文件的鉴定403
第二节 电子文件的检索404
二、电子文件检索的种类405
一、电子文件检索的含义405
三、电子文件检索与档案计算机辅助管理中的检索自动化407
四、电子文件检索与其他管理环节的关系408
五、电子文件检索系统409
一、电子档案的保存414
第三节 电子档案的维护与利用414
二、电子档案的利用419
一、人事档案的概念及性质427
第一节 人事档案与人事档案工作427
第四篇 专门档案与专业档案管理操作427
第一部分 人事档案管理427
第一章 人事档案管理概述427
二、人事档案的作用429
三、人事档案工作的性质430
四、人事档案工作的原则和要求432
六、人事档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433
五、人事档案工作的任务433
一、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434
第二节 人事档案工作的特性434
三、理解人事档案工作的科学性435
二、人事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工作435
一、人事档案工作对组织人事工作具有检查监督功能436
第三节 人事档案工作的功能436
二、人事档案工作法规体系的基本内容437
三、人事档案管理和利用的具体工作制度438
第一节 人事档案的收集440
第二章 人事档案收集整理与鉴别440
二、对人事档案进行整理的必要性442
一、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的含义442
第二节 人事档案整理的准备工作442
四、人事档案整理前应做好的准备工作443
三、人事档案整理的要求443
七、对参加人事档案整理的工作人员的要求444
六、人事档案整理中的安全和保密工作444
五、人事档案整理应注意事项444
九、人事档案整理的具体步骤445
八、人事档案整理工作的效率的提高445
二、人事档案材料的归类446
一、人事档案内容的分类446
第三节 人事档案材料的归类446
四、人事档案内容的类别447
三、人事档案的分类和归类447
六、人事档案材料的归类应遵循的原则449
五、现行的人事档案内容的分类449
七、人事档案材料的分类450
八、人事档案的正本和副本451
二、复制加工材料的要求453
一、人事档案材料的复制453
第四节 人事档案材料的复制和加工453
三、人事档案的技术加工454
五、材料的剪裁和折叠455
四、人事档案材料裱糊处理的方法和技巧455
六、材料的加边和包边456
二、人事档案材料的排序457
一、人事档案材料排列的顺序457
第五节 人事档案排列、登记和验收457
四、人事档案材料的目录登记458
三、某类材料特别多的排列458
五、人事档案材料名称的填写459
七、人事档案材料的份数和页数计算460
六、确认和登记材料的形成时间460
九、人事档案整理质量检查验收的方法、内容和重点461
八、目录登记类别间的空格的确定461
一、人事档案材料鉴别的涵义462
第六节 人事档案材料的鉴别462
七、已存入干部人事档案中的任免通知如何处理463
六、怎样处理干部人事档案中的有关证件463
二、怎样鉴别同姓同名的档案材料463
三、历史上形成的不符合撰写要求的干部人事档案材料如何处理463
四、历史上形成的一些手续不完备的材料如何处理463
五、摘抄本人档案中的“重返”材料如何处理463
九、档案材料的销毁464
八、考试试卷是否归档464
一、人事档案的保管工作465
第一节 人事档案保管的原则与要求465
第三章 人事档案的保管、传递与统计465
三、人事档案保管工作的内容和要求466
二、人事档案保管的原则466
四、保管人事档案需要的物质条件467
六、人事档案的备战工作468
五、人事档案保管的安全工作468
七、人事档案的保管期限469
一、人事档案保管范围的原则470
第二节 人事档案保管的分工470
八、确定人事档案保管期限的依据和方法470
二、人事档案的主要管理部门471
三、为什么要将干部档案相对集中在组织人事部门管理472
四、在职人员的人事档案的分级管理473
六、流动人员档案的管理474
五、离退休和退职人员的人事档案管理474
八、人事档案工作人员及其在同一主管单位的直系亲属的档案的保管475
七、失去公职身份人员的人事档案的管理475
二、人事档案检索的编号法476
一、人事档案保管的内容476
第三节 人事档案保管的内容476
三、为什么管理人事档案数量多时宜采用“笔形编号法”478
四、人事档案的编号和存放479
六、建立人事档案底账的方法480
五、如何科学地存放人事档案480
七、人事档案入库时应注意的问题481
九、人事档案损伤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483
三、转递工作的方法484
二、人事档案转递的形式484
十、人事档案的寿命484
第四节 人事档案的转递484
一、人事档案的转递工作484
五、干部人事档案的传递485
四、转递工作的基本要求485
六、流动人员档案的传递487
八、向上级单位报送档案的要求488
七、“无头档案”的处理488
一、人事档案统计489
第五节 人事档案的统计489
三、干部人事档案统计工作的要求490
二、人事档案统计的内容490
四、怎样才能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统计工作491
二、计算机应用主要是对人事档案内容的管理与利用492
一、计算机可以满足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的功能492
第四章 计算机人事档案管理492
第一节 人事档案管理对计算机功能的要求492
三、计算机管理人事信息的优越性493
五、计算机能协助处理人事档案的日常工作494
四、人事信息管理对计算机的应用开发的要求494
六、适合人事信息管理利用工作的计算机硬件配置的选择495
八、应用计算机管理人事信息要注意的问题496
七、建立人事信息数据库是管理与利用人事信息的有效途径496
一、人事信息数据库主要的内容497
第二节 人事信息数据库的信息采集与录入497
九、人事信息管理与利用应用计算机的发展趋势497
三、人员信息卡片的组织采摘498
二、本级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的单位代码库的建立498
四、翻译和注明代码型的数据499
七、数据录入工作中应当注意的事项500
六、检查核对已录入的数据500
五、录入数据应采取的方法和步骤500
三、维护与更新数据的方法和措施501
二、维护更新数据的工作内容501
第三节 人事信息数据库的数据维护与更新501
一、人事信息经常维护与更新的必要性501
四、人事信息数据库需要做好的安全保密工作502
六、组织人事工作部门及人事档案管理部门日常工作如何满足人事信息维护与更新需要503
五、人事信息计算机室的管理工作503
二、日常组织人事业务的开发504
一、人事信息数据库的开发504
第四节 人事信息数据库的开发和利用504
三、人事信息系统的开发形式505
五、利用人事信息数据库的要求506
四、计算机管理人事信息的优势的发挥506
一、会计档案定义508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基本涵义508
第二部分 会计与审计档案管理508
第一章 会计档案的基本理论508
二、会计档案定义的基本涵义510
一、从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看会计档案的来源511
第二节 会计档案的种类511
二、会计档案的内容和成份513
一、会计档案的性质525
第三节 会计档案的性质与作用525
二、会计档案的作用527
一、会计档案的收集530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收集530
第二章 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530
第二节 会计档案整理工作概述531
二、会计档案整理的原则532
一、会计档案整理工作的意义532
第三节 会计档案的分类533
三、整理工作的内容533
二、会计档案的具体分类534
一、会计档案的分类原则534
一、会计凭证的系统整理535
第四节 会计档案的系统整理535
二、会计账簿的整理536
三、会计报表的系统整理538
一、会计档案的立卷组织工作540
第五节 会计档案的立卷540
二、会计档案案卷的排列541
三、会计档案案卷的编号542
二、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的编制545
一、编目与会计管理的衔接545
第六节 会计档案的编目与归档545
三、会计文件材料归档的形式与要求546
四、会计档案的交接547
五、建立历任会计一览表制度548
二、会计档案的销毁550
一、会计档案价值的鉴定550
第三章 会计档案的鉴定和保管550
第一节 会计档案的鉴定与销毁550
一、会计档案保管的意义及任务551
第二节 会计档案的保管551
二、会计档案装具552
三、会计档案的管理554
四、会计档案的借阅利用557
二、会计档案的统计方法与要求559
一、会计档案统计的作用559
第三节 会计档案的统计559
一、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后,会计档案内涵的变化561
第一节 计算机化后的会计档案变革561
第四章 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561
二、会计计算机,会计档案的外延成份562
二、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的任务563
一、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563
第二节 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人员的职责和任务563
三、计算机病毒的防治564
三、计算机会计档案的库房管理565
二、计算机会计档案的检索565
第三节 计算机会计档案的管理565
一、计算机会计档案的立卷、编目565
二、会计档案管理系统处理的主要文件566
一、会计档案管理系统的功能566
第四节 计算机会计档案管理系统566
四、系统设计中内部控制的实现569
三、会计档案管理系统模块设计569
二、审计档案的特点570
一、审计监督与审计档案570
第五章 审计档案管理570
第一节 审计档案的特点与原则570
三、审计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571
一、审计档案的收集范围572
第二节 审计档案收集范围及分类572
二、运用按职能分类原则的若干具体问题576
三、审计档案是审计机关的主体档案577
二、审计文件的归档范围578
一、审计文件立卷归档的基本要求578
第三节 审计文件的立卷归档578
四、审计档案的鉴定581
三、审计文件的立卷方法581
一、审计档案鉴定和划分保管期限的目的与作用582
第四节 审计档案的鉴定与保管期限582
二、审计档案划分保管期限的办法与标准583
三、审计档案保管期限如何准确地划分585
四、审计档案的鉴定工作588
一、机关档案工作的性质590
第一节 机关档案工作的特性590
第三部 分机关档案管理590
第一章 机关档案工作590
三、机关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591
二、机关档案工作的特点591
一、机关档案工作的组织领导593
第二节 机关档案工作组织593
四、机关档案工作的地位与作用593
二、机关档案工作系统的内部结构与功能595
三、机关档案工作的主要任务597
一、机关管理决策的信息需求599
第三节 机关信息工作管理599
二、机关信息工作的任务600
三、机关信息工作的管理内容与方式601
一、机关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603
第一节 机关档案收集工作的内容与意义603
第二章 机关档案的收集与鉴定603
二、机关档案收集工作的意义604
一、机关档案收集工作的方式605
第二节 机关档案收集工作的方式与途径605
一、机关档案鉴定工作的内容607
第三节 机关档案鉴定的内容和意义607
二、机关档案收集的途径607
一、决定档案价值的因素608
第四节 档案的价值及保管期限表608
二、机关档案鉴定的意义608
二、判定档案价值的一般方法609
三、机关档案保管期限表的编制610
二、机关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612
一、机关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612
第三章 机关档案的整理与统计利用612
第一节 机关档案整理工作概述612
四、区分全宗614
三、机关档案整理工作的意义614
二、常用的档案分类方法617
一、分类的意义和要求617
第二节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617
一、案卷的排列620
第三节 案卷的排列与编目620
四、档号及其编制原则621
三、案卷目录的编制621
二、案卷编号621
一、机关档案的统计622
第四节 机关档案的统计与利用622
二、机关档案的利用与移交624
一、文件生命周期理论与企业文件管理运动阶段627
第一节 企业文件与企业档案627
第四部分 企业档案管理627
第一章 现代企业文件与档案627
二、企业文件与档案的概念、构成及特性629
一、企业档案的概念633
第二节 企业档案633
二、企业档案的种类及其特点635
二、文件与档案在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640
一、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640
第三节 企业文件与档案的可持续发展640
三、文件与档案在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作用的关键性条件642
一、企业档案工作的内容644
第一节 企业档案工作的内容与原则644
第二章 企业档案工作管理644
二、企业档案工作的任务645
三、现代企业文件与档案的管理原则646
一、行政方法650
第二节 现代企业文件与档案工作管理650
二、法律方法651
四、企业档案工作管理体制652
三、经济方法652
一、企业档案工作机构的职责和设置原则655
第三节 企业档案工作机构与企业档案工作者655
三、企业档案馆656
二、企业档案工作机构的类型656
四、企业档案工作者659
一、现代企业文件的形成、运转与积累661
第一节 企业档案的形成与归档661
第三章 企业档案管理运作661
二、现代企业文件的整理与归档671
一、企业档案全宗的划分678
第二节 企业档案的整理与保管678
二、企业档案分类680
三、企业档案编号689
四、企业档案的保管693
五、库藏整序697
二、企业档案鉴定的原则699
一、企业档案鉴定的内容和意义699
第三节 企业档案的鉴定699
三、企业档案鉴定的方法700
四、企业档案鉴定工作的程序702
一、企业档案的检索703
第四节 企业档案的检索与编研703
二、企业档案的编研707
一、企业档案利用服务的内容与要求709
第五节 企业档案的利用服务709
二、企业档案用户分析713
三、企业档案利用服务的方式、方法717
四、企业档案利用服务反馈722
一、企业内外文献信息管理活动的联系727
第一节 现代企业文献信息管理活动的特性727
第四章 现代企业文献信息的综合管理727
二、企业内外文献信息管理活动的区别728
一、综合开发型文献信息管理组织732
第二节 传统企业文献信息综合管理732
二、综合协调型文献信息管理组织733
二、现代企业文献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的结构模式734
一、企业信息化的概念734
第三节 现代企业文献信息管理系统734
三、现代企业文献信息综合管理的操作特点735
一、企业特殊载体档案的特点738
第一节 企业特殊载体档案738
第五章 企业特殊档案管理738
二、企业特殊载体档案的分类739
三、企业特殊载体档案管理对企业档案工作者的要求740
一、企业录音、录像档案的管理741
第二节 企业声像档案的管理741
二、企业照片档案的管理743
四、企业声像管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744
三、企业声像档案的开发利用744
一、企业电子文件的形成745
第三节 企业电子文件档案的管理745
二、企业电子文件的归档747
三、企业电子档案的整理749
五、企业电子档案的保管751
四、企业电子档案的鉴定751
六、企业电子档案的开发利用752
七、企业电子档案及其工作的发展趋势753
三、金融档案的种类755
二、金融档案的形成755
第五部分 金融档案管理755
第一章 金融档案与金融档案工作755
第一节 金融档案755
一、金融档案的概念755
二、金融档案工作的内容756
一、金融档案工作756
四、金融档案的作用756
第二节 金融档案工作的内容与任务756
一、金融档案工作的性质757
第三节 金融档案工作的性质与原则757
三、金融档案工作的基本任务757
三、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758
二、金融档案工作的基本原则758
三、金融档案干部的配备759
二、金融档案工作的机构设置759
第四节 金融档案工作的组织建设759
一、金融档案工作的管理体制759
三、立档单位变化对全宗的影响760
二、档案为什么按全宗整理760
第二章 金融档案的整理工作760
第一节 金融档案全宗760
一、全宗与立档单位760
二、金融档案整理工作的原则761
一、金融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761
第二节 金融档案整理工作的内容和原则761
一、分类762
第三节 金融文书档案的整理762
二、排列案卷,装入卷盒765
三、填写“案卷目录”和“全引目录”766
第二节 金融档案保护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769
一、预防工作的内容和方法769
第三章 金融档案的保护769
第一节 金融档案保护的意义与原则769
一、金融档案保护的意义769
二、金融档案保护的原则769
二、破损金融档案的修复与控制773
一、金融档案库房774
第三节 金融档案库房和设备774
三、复制774
四、档案包装材料775
三、档案柜775
二、金融档案装具775
一、实现金融档案工作微机化的必要性776
第一节 金融档案工作微机化776
第四章 金融档案工作的微机管理776
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的金融档案工作777
二、金融档案工作管理现代化778
一、金融档案工作技术现代化的内容778
第二节 金融档案工作微机化的内容778
三、干部队伍的建设779
二、诉讼档案的种类780
一、诉讼文书及诉讼档案的概念780
第六部分 其他专业档案管理780
第一章 诉讼档案管理780
第一节 诉讼档案780
三、诉讼档案的特点781
四、诉讼档案的作用782
五、诉讼档案管理原则783
二、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分类和组卷784
一、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收集784
第二节 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管理784
三、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编目和装订788
四、人民法院诉讼档案的鉴定与移交789
一、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的归档范围790
第三节 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的管理790
二、人民检察院诉讼档案的分类和组卷791
一、利用诉讼档案的注意事项795
第四节 诉讼档案的利用795
二、诉讼档案检索工具的编制796
二、土地管理档案工作798
一、土地管理档案798
第二章 土地管理档案的管理798
第一节 土地管理档案与土地管理档案工作798
三、土地管理档案的特点799
二、土地管理档案的作用799
第二节 土地管理档案的作用和特点799
一、土地管理档案的形成799
一、土地管理档案的收集归档800
第三节 土地管理档案的管理操作800
二、土地管理档案的整理802
三、土地管理档案的更改805
五、土地管理档案的利用806
四、土地管理档案鉴定806
一、病历档案及其内容808
第一节 病历档案管理808
第三章 医学档案管理808
二、病历档案的作用809
四、病历档案的检查810
三、病案的书写要求810
六、整理方法811
五、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811
七、检索工具814
二、医学档案科学研究文件材料的归档范围816
一、医学档案科学研究文件材料的形成、管理原则及要求816
第二节 医学档案科研成果档案管理816
四、医学科学研究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817
三、医学档案科学研究文件材料的归档要求817
二、评审标准818
一、评审范围818
附: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科技档案管理成果评审范围和标准(试行)818
第三节 计算机在医疗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应用819
一、管理人事档案820
二、查询人事信息821
三、统计劳动人事资料822
一、档案文献编纂827
第一节 档案文献编纂概述827
第五篇 档案文献开发编纂827
第一章 档案文献编纂827
二、档案文献编研828
二、档案的第二次整理829
一、档案的第一次整理829
第二节 档案开发的途径与措施829
二、档案文献编纂原则830
一、档案文献编纂的性质830
第三节 档案文献编纂的性质与原则830
一、选题的前期调查832
第一节 档案题目内容范围的提出832
第二章 档案编纂题目的选定832
二、编纂题目的提出833
一、编纂题目内容与出版形式之间的辩证关系834
第二节 题目形式的选择834
二、载体形式835
三、发行方式836
一、编纂选题的论证837
第三节 档案题目的论证与确定837
二、题目的确定840
三、编纂选题规划、计划的制定841
一、编前研究工作843
第四节 档案文献编纂的前期准备843
二、编拟选材大纲、编写提纲,制定、完善编纂体例844
二、编写提纲的编拟845
一、加工工作的意义847
第一节 档案文献加工工作概述847
第三章 档案文献的编辑加工847
二、加工工作的原则848
一、转录加工的要求850
第二节 档案文献的转录加工850
三、行款格式的处理853
二、原文的删节853
四、批语标记的处理855
一、档案文献的校勘856
第三节 档案文献的点校加工856
二、档案文献的标点与分段864
一、档案文献的标题871
第四节 档案文献的标题与编排871
二、档案文献的编排877
一、档案保护技术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883
第一节 档案保护技术学的内容及其发展状况883
第六篇 档案保护与复制技术883
第一章 档案保护技术学综述883
二、档案保护技术学的产生与发展884
二、现代技术与传统经验相结合885
一、以防为主,防治结合885
第二节 档案保护技术研究方法885
五、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886
四、理论建设与实践工作相结合886
三、加强学科间的横向联系,积极建立与开展符合档案保护技术要求的研究工作886
二、金石档案887
一、甲骨档案887
第三节 档案载体的演变887
五、纸质档案888
四、缣帛档案888
三、简牍档案888
六、新型载体档案889
一、档案库房建筑设计的原则890
第一节 档案库房建筑设计890
第二章 档案库房设计890
二、档案库房建筑总体设计891
一、围护结构的隔热(防热)893
第二节 档案库房围护结构的设计893
二、围护结构的防水(防潮)898
三、库房档案的防火902
一、空气调节装置903
第三节 档案库房设备装置903
二、消防设备908
三、档案装具909
一、纤维素912
第一节 纸张化学成分与纸张的耐久性912
第三章 纸质档案纸张和字迹的耐久性912
二、半纤维素919
三、木素920
一、机制纸921
第二节 造纸生产工艺与纸张的耐久性921
二、手工纸925
三、科技图纸926
一、档案纸张的性能927
第三节 档案纸张性能的老化927
二、档案纸张的老化930
第四节 字迹耐久性的决定因素931
一、字迹色素成分的耐久性932
二、字迹与纸张结合方式的耐久性933
一、墨和墨汁字迹934
第五节 档案字迹的成分及其耐久性934
三、字迹耐久性的综合评价934
二、墨水字迹936
三、油墨字迹938
四、圆珠笔字迹939
五、复写纸字迹940
六、铅笔字迹941
七、印泥和印台油字迹942
八、复印图线条943
九、静电复印件字迹946
十、传真件字迹947
十一、计算机打印件字迹948
一、光949
第六节 影响字迹耐久性的外在因素949
六、有害气体950
五、氧化剂950
二、温度950
三、湿度950
四、酸、碱950
一、档案库房的温湿度标准951
第一节 温湿度的调控951
第四章 档案理化因素防治技术951
二、档案库房温湿度的调控954
一、档案库房的照度标准963
第二节 光危害的控制963
二、防光的措施965
二、防有害气体与灰尘的措施968
一、有害气体与灰尘含量的控制968
第三节 有害气体与灰尘的控制968
一、档案在管理过程中的防护970
第四节 动态过程中档案的防护970
二、档案在利用过程中的防护971
一、微生物对档案的危害973
第一节 微生物对档案的危害及其预防973
第五章 档案微生物、生物危害防治973
二、档案有害微生物的预防措施975
一、物理灭菌法986
第二节 档案有害微生物的杀灭措施986
二、化学灭菌法988
一、档案害虫的预防992
第三节 档案害虫的防治992
二、档案害虫的灭治994
二、档案库房灭鼠1002
一、档案库房防鼠1002
第四节 档案鼠害防治1002
二、准备工作1006
一、修复的基本原则1006
第六章 档案修复技术1006
第一节 档案修复的基本原则及准备工作1006
二、溶剂去污1008
一、机械去污1008
第二节 纸质档案去污技术1008
三、氧化去污1009
一、液相去酸1012
第三节 纸质档案去酸技术1012
二、气相去酸法1015
一、胶粘剂喷涂法1016
第四节 档案加固技术1016
二、加膜法1018
一、修裱前的准备工作1019
第五节 档案修裱技术1019
三、辐照加固法1019
二、修裱技术1023
第六节 纸质档案信息恢复技术1026
一、物理法显示字迹1026
二、化学法恢复字迹1030
一、胶片档案修复技术1032
第七节 声像档案修复技术1032
第八节 灾后档案的抢救1035
二、磁记录档案修复技术1035
一、水灾后档案的抢救1036
二、火灾后档案的抢救1037
一、摄影法1039
第一节 档案信息物理再现技术1039
第七章 档案信息恢复技术1039
二、数字图像处理技术1042
一、蓝黑墨水退色字迹再现技术1043
第二节 档案信息化学再现技术1043
二、蓝色墨水退色字迹再现技术1045
四、重氮盐字迹恢复技术1047
三、圆珠笔、复写纸字迹恢复技术1047
第一节 静电复印的方法1049
第八章 静电复印技术1049
一、卡尔逊法1050
二、NP法1052
一、静电复印过程的基本原理1053
第二节 静电复印的基本原理1053
二、静电复印材料及其特性1060
第三节 复印件的耐久性1065
二、静电复印件的耐久性1066
一、重氮复印件的耐久性1066
第一节 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1068
第九章 档案缩微摄影技术1068
第二节 缩微技术的优点1069
一、缩微设备1070
第三节 缩微设备和缩微胶片1070
二、缩微胶片1071
一、缩微摄影的准备工作1072
第四节 缩微品的制作与检测1072
二、拍摄1073
三、冲洗1074
五、质量检测1075
四、拷贝1075
一、缩微品的保管1080
第五节 缩微品的保管与缩微技术管理1080
二、缩微技术管理1081
三、缩微品的利用1083
一、信息存贮技术特性的比较1084
第一节 光盘的存贮性能1084
第十章 光盘存贮技术1084
二、光盘技术的特点1086
一、光盘的结构1087
第二节 光盘的类型与存贮原理1087
二、光盘的种类与记录原理1088
第三节 光盘信息的耐久性1094
二、光盘存贮信息的安全性1095
一、光盘信息的耐久性1095
一、国外档案专业教育概况1099
第一节 中外档案专业教育概况1099
第七篇 档案教育和档案专业人才的培养1099
第一章 档案专业教育与档案工作人员素质1099
二、我国档案专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1100
二、我国档案教育的改革1102
一、档案教育在国家档案事业中的地位1102
第二节 我国档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趋势1102
三、我国档案教育的发展趋势1104
一、档案专业人员的政治素质1105
第三节 档案专业人员的素质1105
三、档案专业人员的知识素质1106
二、档案专业人员的专业素质1106
四、档案专业人员的身体素质1107
一、调查数据及分析1108
第一节 档案信息人才状况分析1108
第二章 档案人才资源开发1108
二、调查结果分析1113
三、对策与建议1114
二、档案人才资源是未来档案事业发展的关键所在1115
一、知识经济需要知识和人才1115
第二节 新时代档案人才资源开发1115
三、知识经济对档案人才的要求1117
一、档案教育对档案人才资源开发的意义1119
第三节 档案教育与档案人才资源开发1119
二、知识经济时代档案教育的特点1120
三、档案教育的形式1122
一、进行整体性开发1124
第四节 开发档案人才资源的对策1124
二、开发重点应放在高级档案管理人才和档案科技人才上1126
四、加大档案教育投资力度,提高档案人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1127
三、对档案人才要进行超前培养和培训1127
五、大兴学习之风1128
一、档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1130
第一节 档案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1130
第三章 档案专业人才培养教育1130
二、档案教学计划的多样性1131
一、教学计划的含义1131
二、档案中等教育培养目标1131
第二节 档案教学计划1131
四、制订档案专业学校教学计划的基本原则1132
三、档案教学计划的结构1132
一、课程的概念和设置的基本要求1133
第三节 档案课程的设置1133
五、教学计划的实施1133
二、档案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1134
三、强化实验教学环节1135
四、抓好学生的实习工作1138
一、档案馆人员管理的意义1143
第一节 档案馆人员管理概述1143
第四章 档案馆人员管理1143
三、档案馆人员管理的原则1144
二、档案馆人员管理的含义与内容1144
一、档案馆人员群体结构的含义1145
第三节 档案馆人员的群体结构1145
第二节 档案馆的人员编制1145
二、档案馆人员群体结构划分1146
三、馆员1148
二、助理馆员1148
第四节 档案馆专业人员的职称、职责与任职条件1148
一、管理员1148
一、档案馆专业人员的聘任1149
第五节 档案馆专业人员的聘任与考核1149
四、副研究馆员1149
五、研究馆员1149
二、档案馆专业人员的考评1151
一、档案行政领导的概念、结构和过程1153
第一节 档案行政领导1153
第五章 档案行政领导和档案行政人员1153
二、档案行政领导集体1155
一、档案行政人员的权利1156
第二节 档案行政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职责1156
三、档案行政领导干部1156
二、档案行政人员的义务1157
三、档案行政人员的职责1158
二、档案行政人员的任免1161
一、档案行政人员的素质1161
第三节 档案行政人员的素质、任免和培训1161
三、档案行政人员的培训1163
一、档案行政人员的工资、福利1164
第四节 档案行政人员的工资、福利、考核和奖惩1164
二、档案行政人员的考核1165
三、档案行政人员的奖惩1167
二、社会性与层次性的统一1169
一、法定性与示导性的统一1169
第六章 档案工作业务指导1169
第一节 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特点1169
四、持久性与阶段性的统一1170
三、管理性与技术性的统一1170
一、对文件材料管理工作的指导1171
第二节 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具体内容1171
五、反复性与渐进性的统一1171
二、对机关档案工作的指导1172
三、对档案馆工作的指导1173
四、对档案行政工作的指导1174
五、对档案事业其他各项工作的指导1175
二、总揽全局原则1176
一、统一指导原则1176
第三节 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原则1176
三、分级指导原则1177
四、分类指导原则1178
五、重点指导原则1180
一、宏观指导与微观指导1181
第四节 档案工作业务指导的方法1181
六、调动人的积极性原则1181
二、会议指导与文献指导1182
三、咨询指导与示范指导1183
四、集中指导与个别指导1185
第五节 档案工作业务指导与相关工作的对比1186
六、电讯指导与音像指导1186
五、整体指导与专项指导1186
二、档案工作与相关职能工作的区别1187
一、档案工作与相关职能工作的联系1187
三、档案工作业务指导与相关非职能工作的联系与区别1188
一、文件管理的含义1193
第一节 文件管理概述1193
第八篇 国外档案管理及其经验借鉴1193
第一章 国外档案文件管理1193
二、文件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1194
三、文件管理与档案管理的关系1195
一、档案源于文件1196
第二节 文件与档案的关系1196
三、文件和档案是同一事物在其不同运动阶段上价值形态变化的体现1197
二、档案是文件的特殊部分1197
一、以文件生命周期为基础对文件管理职能的论述1198
第三节 文件管理职能1198
二、从档案馆参与的角度对文件管理职能的论述1199
四、国际档案组织对文件管理职能的综述1201
三、文件管理法规对文件管理职能的规定1201
一、现代文件自身的特点1202
第四节 影响档案文件管理的因素1202
二、文件管理人员的素质特点1204
三、文件管理活动的阶段性特点1205
一、档案鉴定的发展历程1206
第一节 国外档案的鉴定1206
第二章 国外档案管理程序1206
二、档案鉴定的理论与标准1207
三、档案鉴定的组织方法1213
四、档案优化1216
五、档案鉴定中的四个“W”1218
六、档案价值鉴定理论形成发展的主要原因1220
一、纸质档案的整理1222
第二节 国外档案的整理1222
五、地图档案的整理1226
四、照片档案的整理1226
二、录音档案的整理1226
三、影片档案的整理1226
七、机读档案的整理1227
六、缩微档案的整理1227
一、档案编目的含义和任务1228
第三节 国外档案的编目1228
二、档案编目的原则和方法1229
三、特种档案的编目1232
一、由档案的封闭利用到开放利用1233
第四节 国外档案的利用和开放1233
二、档案利用限制1236
三、档案利用类型1242
四、档案利用服务1246
二、以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为指挥中心的档案事业1252
一、外国档案事业的含义1252
第三章 国外档案事业行政管理1252
第一节 外国档案事业概述1252
三、仅以档案馆为主体无指挥中心的档案事业1254
一、档案事业管理体制的含义1255
第二节 外国档案事业管理体制1255
二、集中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及其类型1256
三、分散式档案事业管理体制及其类型1257
一、外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概述1258
第三节 外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1258
二、外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的职责1259
三、外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机关的类型1260
一、行政手段1262
第四节 外国档案事业管理手段1262
二、法律手段1263
四、协调手段1264
三、经济手段1264
一、档案工作现代化的动因1266
第一节 档案工作现代化及其主要内容1266
第四章 国外档案工作现代化1266
二、档案工作现代化的主要内容1267
一、美国1271
第二节 外国档案工作的自动化1271
二、加拿大1274
三、法国1275
六、前苏联1276
五、罗马尼亚1276
四、英国1276
一、档案工作标准化的含义1281
二、国际档案组织的努力1281
第三节 外国档案工作的标准化1281
三、档案工作标准化的任务与发展方向1282
严把“入口”关,确保档案材料真实、准确——云南省昭通市干部档案管理工作记事 中共云南省昭通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杨礼华 科长 付兴德1285
管理天地1285
第九篇 档案建设与发展探索论坛1285
认真开展干部人事档案工作“达标升级”活动不断提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水平 中共四川省绵阳市委组织部综合干部处副长处、干部档案管理室主 任万学模1287
切实搞好干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中共山东省东营市委组织部干部信息中心主任 张宪生1289
服务地方经济,探索外资企业人事档案工作新思路——关于昆山市外资企业人事档案工作的调查 中共江苏省昆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事局局长 黄士新 江苏省昆山市人事 局办公室秘书 熊伟 江苏省昆山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档案员 张玉梅1291
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档案在党建中的重要作用 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委组织部青年干部科科长 周桂柳 电教中心副主任 刘俊1293
启东市不断加大基层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力度 中共江苏省启东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朱朝昌1295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为干部人事工作提供优质服务 中共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委组织部长 龙位 科员 温然英1297
规范档案管理 提高服务效能 中共吉林省白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宁金良 主任李培军1300
中共安徽省合肥市组织部副部长 徐远清 干部调配处处长 周道传 科员 吴庆东1303
强化干部档案管理实现全面达标升级1303
健全制度 强化建设 不断加强干部档案管理工作 中共山东省荣成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连业礼 干部科科长 张涛 干审科副科长 罗明辉1305
克服困难 突出“四抓”努力提高我县干部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中共山西省夏县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贺建功 副部长 张红宇 科长 张建虎1307
做好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体会 中共宁夏固原地委组织部副部长 张亚民 正科级组织员 赵国梅1309
浅谈新形势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途径 中共广东省汕尾市红海湾开发区党工委组织部副主任 范小庆1311
加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做法 中共山东省邹城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路广湘 副科长 刘波1313
加大投入 强化管理 努力提高档案管理规范化建设水平 中共山东省平度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王学海1315
加大投入 从严管理 提高干部人事档案工作的服务效能 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劳动人事局局长 孔令兵1317
档案建设与管理(实践篇) 中共山东省鄄城县委组织部副部长、人事局局长 李书勤 副股长 董燕如1320
着力提高干部档案工作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