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二七区志 1991-2000 评审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郑州市二七区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93页
- 文件大小:143MB
- 文件页数:6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二七区志 1991-2000 评审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述1
大事记7
特记37
江泽民视察绿云小区39
《郑州商战》在二七40
百年商苑——德化街42
第一篇 区域环境47
第一章 建置区划47
第一节 建置沿革47
附:二七区行政区划一览表(2000年)47
第二节 街道48
第三节 部分社区(居委会)简介50
第四节 乡(镇)·行政村52
第五节 辖区主要单位57
第二章 自然环境62
第一节 地形地貌62
第二节 气候62
第三节 水系63
尖岗水库63
第四节 自然灾害64
第三章 国土资源65
第一节 土地规划与保护65
第二节 土地开发与复垦65
第三节 地政地籍管理66
第四节 土地监察69
第五节 管理机构71
第四章 环境保护71
第一节 环境状况和监测71
第二节 污染治理72
第三节 管理机构73
第二篇 人口与计划生育77
第一章 人口77
第一节 人口变化77
第二节 人口普查77
第三节 人口状况78
第二章 计划生育80
第一节 政策与措施80
生育政策80
节育措施80
第二节 宣传教育81
第三节 计生管理82
第四节 计生服务83
第五节 管理机构83
第三篇 城乡建设与管理87
第一章 城乡建设87
第一节 规划87
第二节 城区改造88
第三节 乡村改造88
第四节 建筑业88
附:建筑企业选介89
第五节 管理机构90
第二章 市政建设91
第一节 道路91
第二节 背街小巷97
第三节 桥梁106
第三章 城市管理107
第一节 环境卫生107
第二节 园林绿化109
第三节 市容整治110
第四节 防汛110
第五节 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11
第六节 管理机构111
第四章 房产管理112
第一节 房屋开发112
第二节 危房改造113
第三节 公房管理113
第四节 住房制度改革114
第五节 房产产权与租赁管理114
第六节 房产执法115
第七节 物业管理115
第八节 管理机构115
第五章 拆迁安置116
第一节 拆迁改造116
第二节 安置小区119
第三节 管理机构120
第六章 公用事业设施120
第一节 供水121
第二节 供电121
第三节 供热121
第四节 供气121
第五节 公共交通122
第六节 公园 绿地124
第四篇 交通信息产业127
第一章 铁路127
第一节 郑州火车站127
第二节 郑州铁路局127
第三节 郑州铁路分局128
第二章 公路128
第一节 公路建设128
第二节 公路运输130
第三节 城乡公交132
第四 节管理机构133
第三章 邮政133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4
第二节 邮政网络134
第四章 电信136
第一节 发展概况136
第二节 电信网络136
第五篇 商贸中心141
第一章 二七商圈141
第一节 二七广场商业圈142
第二节 火车站广场商业圈143
第三节 德化商业步行街145
第二章 市场建设146
第一节 专业批发市场146
第二节 农贸市场148
第三章 服务行业150
第一节 餐饮业150
第二节 旅栈业151
第三节 特种服务业152
第四节 家政服务业153
第四章 社会商品流通154
第一节 商业结构154
第二节 供销合作社155
第三节 粮油购销与储运156
第四节 对外贸易158
第五节 管理机构158
第五章 区属商业159
第一节 发展概况159
第二节 商业简介159
第三节 管理机构161
第六章 金融保险161
第一节 金融161
第二节 保险164
第六篇 政治体制改革167
第一章 民主建设167
第一节 民主选举制度167
第二节 民主决策制度169
第三节 民主管理制度169
第四节 民主监督制度170
第二章 法制建设171
第一节 普法教育171
第二节 依法行政172
第三章 党政机构改革173
第一节 区直机构改革173
第二节 事业单位机构改革175
第三节 乡·街道机构改革176
第四章 人事制度改革176
第一节 1992年干部制度改革176
第二节 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177
第三节 干部管理制度改革177
第七篇 政党群团181
第一章 中共二七区委181
第一节 党员代表大会181
第二节 常务委员会182
第三节 中共二七区委中心工作183
第四节 组织建设185
第五节 宣传教育188
第六节 统一战线190
第七节 纪检监察191
第八节 人民信访194
第九节 党校196
第十节 乡(镇)、街道党组织197
第二章 群众团体198
第一节 工会199
组织机构199
会员代表大会199
主要活动199
第二节 共青团201
组织机构201
团员代表大会201
主要活动201
第三节 妇女联合会203
组织机构203
妇女代表大会204
主要活动204
第四节 工商业联合会205
组织机构206
会员代表大会206
主要活动206
第五节 残疾人联合会207
组织机构207
会员代表大会207
主要活动207
第八篇 政权政协211
第一章 人民代表大会211
第一节 组织机构211
第二节 人大代表的选举与构成212
第三节 历届人大会议213
第四节 主要工作215
第五节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217
第二章 人民政府217
第一节 组织机构218
第二节 政府中心工作221
第三节 政府日常工作223
第三章 人民政协225
第一节 组织机构226
第二节 委员的产生与构成227
第三节 历届政协会议227
第四节 履行职能229
第九篇 政法武装235
第一章 政法235
第一节 综合治理235
第二节 “严打”专项斗争235
第三节 管理机构236
第二章 人民公安236
第一节 治安管理237
第二节 刑事侦察241
第三节 “政保”工作242
第四节 “内保”工作243
第五节 监所工作243
第六节 消防243
第七节 管理机构244
第三章 人民检察244
第一节 刑事检察245
第二节 经济检察245
第三节 法纪检察246
第四节 监所检察246
第五节 民事行政检察246
第六节 控告申诉检察247
第七节 刑事技术247
第八节 管理机构247
第四章 人民审判248
第一节 刑事审判248
第二节 民事审判248
第三节 经济审判249
第四节 行政审判249
第五节 告诉申诉249
第六节 案件执行249
第七节 管理机构250
第五章 人民司法251
第一节 法制宣传251
第二节 法律服务251
第三节 公证252
第四节 人民调解252
第五节 律师事务252
第六节 “两劳人员”管理252
第七节 管理机构253
第六章 人民武装253
第一节 组织机构253
第二节 国防教育254
第三节 兵役254
第四节 民兵255
第五节 驻军单位名录256
第七章 人民防空256
第一节 “三防”教育257
第二节 人防工程管理257
第三节 人防通信警报安装和维护258
第四节 管理机构258
第十篇 经济体制改革263
第一章 经济综述263
第一节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263
第二节 企业制度改革265
第三节 流通体制改革266
第四节 宏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267
第二章 经济结构调整268
第一节 产业结构268
第二节 产品结构269
第三节 所有制结构269
第三章 国民经济发展269
第一节 国内生产总值269
第二节 第一、二、三产业发展270
第三节 固定资产投资270
第四节 招商引资270
第五节 经济效益271
第十一篇 财政税务275
第一章 财政275
第一节 财政收入275
第二节 财政支出277
第三节 财政管理281
第四节 财政监督284
第五节 管理机构285
第二章 税务285
第一节 税制改革286
第二节 税收征缴286
第三节 税务管理287
第四节 管理机构288
第十二篇 经济管理291
第一章 计划291
第一节 计划体制改革291
第二节 计划的编制与实施292
第三节 管理机构294
第二章 统计294
第一节 专业统计294
第二节 普查296
第三节 统计服务296
第四节 机构设置297
第三章 审计297
第一节 审计范围297
第二节 审计监督297
第三节 机构设置299
第四章 物价299
第一节 物价改革299
第二节 物价管理300
第三节 管理机构300
第五章 工商行政管理300
第一节 管理体制改革301
第二节 市场管理301
第三节 工商企业管理301
第四节 个体私营工商户管理302
第五节 商标广告管理302
第六节 经济合同管理303
第七节 消费者权益保护303
第八节 打击假冒伪劣商品303
第九节 管理机构304
第六章 质量技术监督305
第一节 计量管理305
第二节 质量监督305
第三节 标准化管理305
第四节 服务企业306
第五节 管理机构306
第十三篇 工业农业309
第一章 工业309
第一节 区属工业309
第二节 辖区工业313
第三节 管理机构314
第二章 农业315
第一节 种植业315
第二节 林业318
第三节 畜牧养殖业321
第四节 农机监理322
第五节 水利建设324
第六节 管理机构327
第三章 街乡(镇)企业327
第一节 街道经济328
第二节 乡(镇)经济328
第三节 街乡企业简介329
第四节 管理机构330
第十四篇 马寨工业苑区335
第一章 苑区规划335
第一节 苑区发展335
第二节 总体规划336
第二章 苑区建设336
第一节 水、电与通讯建设336
第二节 交通与道路建设337
第三节 市政建设与管理337
第三章 苑区服务338
第一节 社会服务体系338
第二节 金融保险和邮电服务338
第三节 科技教育与卫生服务339
第四节 商业服务339
第四章 苑区工业340
第一节 工业企业340
第二节 实施星火计划340
第五章 苑区企事业341
第一节 企业单位简介341
第二节 事业单位简介342
第六章 苑区管理342
第一节 名称演变342
第二节 领导更迭343
第十五篇 二七革命传统教育基地347
第一章 “二七”大罢工策源地347
第一节 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348
第二节 全路“二七”总同盟大罢工350
第三节 “二七”惨案352
第二章 “二七”人物荟萃355
第一节 “二七”英烈传记355
第二节 “二七”英雄传略361
第三节 其他人物366
第三章 弘扬“二七”精神367
第一节 伟人题词368
第二节 纪念地377
第三节 关心“二七”老工人378
第四节 “二七”文献378
第四章 “二七”革命传统教育387
第一节 纪念活动387
第二节 教育活动394
第三节 教育成果395
第四节 管理机构395
第十六篇 科技教育399
第一章 科学技术399
第一节 科技组织399
第二节 科研与科普400
第三节 民营科技市场403
第四节 二七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403
第五节 防震减灾403
第六节 专利工作404
第七节 辖区科研单位简介404
第八节 管理机构406
第二章 教育406
第一节 教育体制改革407
第二节 基础教育408
第三节 中等教育413
第四节 高等教育414
第五节 社会教育416
第六节 教育队伍418
第七节 教育经费419
第八节 管理机构420
第十七篇 卫生体育423
第一章 卫生423
第一节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423
第二节 红十字会424
第三节 爱国卫生运动424
第四节 卫生防疫425
第五节 妇幼保健426
第六节 医疗428
第七节 医疗机构429
第八节 医政药政管理432
第九节 管理机构434
第二章 体育434
第一节 体育设施434
第二节 体育活动435
第三节 管理机构440
第十八篇 文化443
第一章 文化艺术443
第一节 文化设施443
第二节 文化活动446
第三节 管理机构447
第二章 旅游开发449
第一节 文物景点449
第二节 生态景点450
第三章 档案建设451
第一节 档案馆451
第二节 馆藏档案451
第三节 管理机构452
第四章 史志编研452
第一节 地方志编纂453
第二节 党史编研453
第三节 管理机构454
第十九篇 精神文明创建活动457
第一章 组织管理457
第一节 组织机构457
第二节 宣传教育457
第三节 考核评定458
第二章 文明创建活动458
第一节 创建文明城区459
第二节 创建文明乡村459
第三节 创建文明单位460
第四节 创建文明行业461
第五节 “三优杯”竞赛461
第六节 省级文明单位简介462
第三章 文明共建活动463
第一节 军(警)民共建463
第二节 共建活动成果464
第四章 以德治区464
第一节 社会公德教育465
第二节 职业道德教育465
第三节 爱国主义教育465
第四节 以德治教466
第五节 评定十星级文明农户467
第六节 村村书架工程467
第七节 破除恶风陋习468
第五章 文明新风468
第一节 崇尚科学468
第二节 爱岗敬业 优质服务469
第三节 团结互助 见义勇为469
第四节 勤俭节约 拾金不昧470
第五节 捐资助学471
第二十篇 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475
第一章 人事管理475
第一节 干部队伍475
第二节 干部管理476
第三节 干部培训477
第四节 军转安置与大中专毕业生分配477
第五节 专业技术人员队伍478
第六节 工资478
第二章 劳动管理478
第一节 劳动制度改革478
第二节 劳动监察479
第三节 劳动力管理479
第四节 劳务输入与输出480
第三章 社会保障480
第一节 养老保险480
第二节 失业保险481
第三节 职工福利482
第四节 下岗职工再就业482
第五节 管理机构483
第二十一篇 民政与人民生活487
第一章 民政487
第一节 双拥优抚487
第二节 救灾救济488
第三节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91
第四节 民间组织管理491
第五节 社区建设492
第六节 地名管理493
第七节 勘界494
第八节 婚姻登记494
第九节 殡葬管理495
第十节 福利彩票发行496
第十一节 社会慈善事业497
第十二节 民政事业费的管理与使用498
第十三节 管理机构499
第二章 人民生活500
第一节 市区人民生活500
第二节 农村人民生活502
第二十二篇 社风民俗505
第一章 社会风俗505
第一节 结婚礼仪505
第二节 年节习俗507
第三节 穆斯林习俗509
第四节 民间传说510
第二章 语言习俗511
第一节 农村俗语511
第二节 农村谚语513
第三节 歇后语516
第三章 生活习俗517
第一节 饮食习惯517
第二节 生活习惯517
第二十三篇 人物521
第一章 人物传记521
第二章 人物事略521
第一节 党政人物522
第二节 政法界人物523
第三节 工商界人物523
第四节 医务界人物525
第五节 教育界人物526
第六节 体育界人物527
第七节 其他人物527
第三章 人物名表528
第一节 全国劳动模范 先进工作者528
第二节 省、部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529
第三节 辖区地、市级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531
第四节 长寿老人533
辖区之最535
附录541
编后语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