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近世东亚汉诗流变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近世东亚汉诗流变](https://www.shukui.net/cover/43/32095330.jpg)
- 严明著 著
- 出版社: 江苏凤凰出版社
- ISBN:978755062776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094页
- 文件大小:352MB
- 文件页数:1109页
- 主题词:汉诗-诗歌研究-东亚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近世东亚汉诗流变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编 朝鲜汉诗的近世流变3
绪论3
第一章 从高丽朝到李氏朝鲜时代的汉诗继承7
第一节 概述7
第二节 高丽末期愈演愈烈的隐逸现象9
第三节 高丽后期的隐逸诗人11
第四节 高丽隐逸诗的特色表现14
第二章 朝鲜李朝初期汉诗21
第一节 朝鲜李朝初期汉诗21
第二节 性理诗34
第三节 三唐诗人48
第四节 李朝使臣诗54
第五节 许氏家族66
第三章 朝鲜李朝中期汉诗75
概述75
第一节 朝鲜中期汉诗76
第二节 乐府诗90
第三节 金氏家族文学102
第四节 李朝女性汉诗人综论108
第五节 中朝女性诗歌“怨”“恨”之辨——以李氏朝鲜与明清诗歌的比较为中心123
第六节 佛教诗创作132
第四章 朝鲜李朝末期汉诗136
概述136
第一节 朝鲜末期汉诗概述138
第二节 委巷诗人144
第三节 实学派诗人150
第四节 末代遗唱161
第五章 朝鲜汉诗中的古体诗167
第一节 强烈关切民生疾苦167
第二节 民族英雄的刻画173
第三节 三千里江山的颂歌176
第四节 浪漫抒情的长歌180
第五节 民俗风情的生动写照186
结语193
一、李氏朝鲜时代汉诗的鼎盛193
二、明清使臣与朝鲜诗人的唱酬诗199
三、朝鲜李朝汉诗的特色205
参考文献209
附录216
1.《朝鲜汉诗人目录》216
2.《朝鲜女性诗人集》297
第二编 日本汉诗的近世流变301
绪论301
一、日本汉诗的源头302
二、明清时期汉诗典籍的输入304
三、江户汉诗繁盛的原因305
四、对江户汉诗发展史分期的思考310
第一章 江户汉诗的初期发展(庆长八年至延宝七年)314
第一节 概述314
第二节 江户初期汉诗的创作格局316
第三节 木下顺庵与江户诗坛的“尊唐”风333
第四节 伊藤仁斋、中江藤树、德川光图等汉诗人的创作338
第二章 江户汉诗的繁荣期(上)(延宝八年至宝历九年)343
第一节 概述343
第二节“尊唐”论与诗坛的兴盛344
第三节 林门汉诗创作348
第四节 木门汉诗创作350
第五节 堀川派汉诗创作367
第六节 萱园派汉诗创作371
第三章 江户汉诗的繁荣期(下)(宝历十年至文政十二年)383
第一节 概述383
第二节 反复古诗论的兴起及其对诗坛的影响385
第三节 江村北海的汉诗创作388
第四节 幽兰社汉诗人的创作390
第五节 混沌社汉诗人的创作393
第六节 江湖社汉诗人的创作409
第七节 江户汉诗繁荣期诗僧的创作421
第四章 江户汉诗的总结期(天保元年至庆应三年)428
第一节 概述428
第二节 江户总结期诗风的传承与融合429
第三节 幕末明初的汉诗风尚449
第五章 江户时期女性汉诗人的创作460
第一节 江户时期女性汉诗人创作的时代土壤460
第二节 江马细香、梁川红兰、原采蘋等女性汉诗人的创作467
第三节 江户时期女性汉诗人的艺术成就及地位477
第六章 江户汉诗中的季节咏叹480
第一节 春花的寄托481
第二节 赏春的心态483
第三节 惜春的悲情487
第七章 本土俗体的江户狂诗490
第一节 江户狂诗的名称及来源490
第二节 江户狂诗创作的三次高潮493
第三节 江户汉诗的繁盛踪影503
第四节 江户狂诗特征分析509
第八章 近世日本汉诗中的绝句体516
第一节 东亚意识的觉醒516
第二节 岛国山水的颂歌523
第三节 近代日本汉诗人群528
第四节 血性强国之歌535
第五节 入欧的惊奇与困惑538
第九章 江户汉诗对明清诗学的继承与发展——以《诗薮》对《日本诗史》的影响为中心545
第一节《诗薮》传播日本的背景545
第二节《诗薮》的体例结构对《日本诗史》的影响548
第三节《诗薮》“气运说”对《日本诗史》的影响549
第四节《诗薮》诗歌审美标准对《日本诗史》的影响552
结语558
一、江户汉诗成功的原因558
二、江户汉诗的特色表现560
三、江户汉诗学的本土化563
四、近世日本汉诗的比较文学意义565
参考文献569
第三编 琉球汉诗流变史略581
绪论581
一、从琉球到冲绳581
二、琉球汉诗的发展轨迹582
三、琉球汉诗研究现状586
第一章 琉球汉诗的酝酿期588
第一节 琉球汉诗的起源588
第二节 汉诗输入琉球的途径590
第三节 明代琉球汉诗的保存现状595
第二章 琉球汉诗的发展时期(1636—1759)597
第一节 清代第一批官生及其汉诗创作598
第二节 琉球勤学生的汉诗创作604
第三节《皇清诗选》和《中山传信录》收录的琉球汉诗619
第四节《中山诗文集》——琉球第一部汉诗总集628
第三章 琉球汉诗的黄金时期(1760—1844)640
第一节 欲为海国无双士,读尽天都未见书——官生汉诗的百花盛开641
第二节 琉球本土汉诗人的崛起661
第四章 琉球汉诗的落幕(1845—1884)663
第一节 林世功的汉诗创作663
第二节 林世忠的汉诗创作668
第三节 二林的试帖诗创作675
第四节 晚期琉球汉诗人代表蔡大鼎682
第五章 琉球汉诗文研究综论688
第一节 琉球使臣眼中的中国形象688
第二节从《东游草》与西游草之比较看琉球对中华文化的皈依702
第三节 琉球汉文尺牍的文学意义及史学价值713
第四节《中山诗文集》解说724
结语740
一、琉球汉诗的主旋律740
二、琉球汉诗中的特色意象742
三、琉球汉诗之于东亚汉诗的特殊意义744
参考文献746
附录750
1.琉球汉诗别集版本750
2.琉球汉诗人统计752
第四编 越南汉诗流变史略759
绪论759
一、越南汉诗的研究现状760
二、越南汉诗的概念和流变分期762
三、越南汉诗的流变内容分析763
第一章 中越文化交流与汉诗传播765
第一节 中越文化交流的渊源765
第二节 越南汉诗产生的土壤与背景768
第三节 中越两国的汉诗外交771
第二章 李朝汉诗775
概论775
第一节 李朝前僧侣诗776
第二节 李朝初期佛偈诗779
第三节 李朝中后期儒士汉诗785
第三章 陈朝汉诗790
概论790
第一节 陈朝国君汉诗793
第二节 陈朝宗室朝臣汉诗801
第四章 后黎朝汉诗818
概论818
第一节 开国文学家——阮荐821
第二节 黎圣宗的诗歌创作活动及其影响825
第三节 黎末南北方汉诗834
第四节 安南文学巨擘——黎贵惇848
第五章 阮朝汉诗854
概论854
第一节 嘉隆时南北诗风856
第二节 阮朝诗豪——阮攸862
第三节 明命、绍治、嗣德三朝汉文诗866
第四节 越南北使诗大家——李文馥872
第五节 法人势力下的爱国志士诗以及汉诗的厄运875
第六节 越南汉诗创作的绝响——潘佩珠879
第六章 越南汉诗中的七律体883
第一节 安南七律诗的渊源883
第二节 中国文化的长期浸染885
第三节 安南科举的影响888
第四节 群臣唱和风气的引导891
第五节 近代诗风转变中的七律体894
结语898
参考文献906
附录912
越南汉诗古籍表912
跋语1080
后记1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