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诊断学巧记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诊断学巧记](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2086079.jpg)
- 杨毅玲,宋月晗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041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62页
- 文件大小:40MB
- 文件页数:385页
- 主题词:中医诊断学-中医学院-教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诊断学巧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1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3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4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5
第一章 望诊9
第一节 全身望诊10
一、望神10
二、望色15
三、望形体22
四、望姿态24
第二节 局部望诊27
一、望头面27
二、望五官31
三、望躯体39
四、望四肢41
五、望二阴43
六、望皮肤45
第三节 望排泄物50
一、望痰涎50
二、望呕吐物52
三、望二便53
第四节 望小儿食指络脉55
一、食指络脉的三关定位56
二、食指络脉的观察方法56
三、食指络脉的形色变化与意义56
第五节 望舌58
一、舌与脏腑的关系及舌诊原理58
二、舌诊的临床意义61
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63
四、舌诊的内容65
五、舌质和舌苔的综合诊察76
第二章 闻诊79
第一节 听声音79
一、正常声音80
二、病变声音81
第二节 嗅气味89
一、病体之气90
二、病室之气92
第三章 问诊93
第一节 问诊的意义及方法94
一、问诊的意义94
二、问诊的方法95
第二节 问诊的内容96
一、一般情况96
二、主诉96
三、现病史97
四、既往史99
五、个人生活史100
六、家族史102
第三节 问现在症102
一、问寒热103
二、问汗107
三、问疼痛109
四、问头身胸腹不适116
五、问耳目118
六、问睡眠120
七、问饮食口味122
八、问二便126
九、问情绪130
十、问经带134
十一、问男子137
十二、问小儿139
第四章 切诊141
第一节 脉诊141
一、脉象形成的原理141
二、脉诊的部位、方法和注意事项142
三、脉象要素和平脉特征147
四、常见脉象及其临床意义151
五、脉象鉴别、相兼脉和真脏脉157
六、诊妇人脉与小儿脉166
七、脉诊的临床意义及脉症从舍169
第二节 按诊172
一、按诊的方法与意义172
二、按诊的内容175
第五章 八纲辨证183
第一节 八纲辨证的慨念与意义183
一、八纲辨证的概念183
二、八纲辨证的源流184
第二节 八纲辨证的基本内容185
一、表里辨证185
二、寒热辨证188
三、虚实辨证191
四、阴阳辨证195
第三节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198
一、证候相兼199
二、证候转化203
三、证候真假207
第六章 病因辨证212
第一节 外感病因辨证212
一、六淫辨证212
二、疫疠辨证218
第二节 情志内伤辨证219
第三节 劳伤辨证222
第四节 食积辨证225
第五节 虫积辨证226
第六节 外伤辨证227
第七章 气血津液辨证230
第一节 气病辨证231
一、气虚证231
二、气陷证232
三、气虚不固证232
四、气脱证233
五、气滞证234
六、气逆证235
七、气闭证236
第二节 血病辨证237
一、血虚证237
二、血瘀证238
三、血热证239
四、血寒证240
第三节 津液病辨证241
一、津液亏虚证241
二、津液内停证241
第四节 气、血同病辨证246
一、气血两虚证247
二、气虚血瘀证247
三、气不摄血证248
四、气随血脱证249
五、气滞血瘀证249
第八章 脏腑辨证251
第一节 肝与胆病辨证251
一、肝血虚证252
二、肝阴虚证252
三、肝郁气滞证253
四、肝火炽盛证254
五、肝阳上亢证255
六、肝风内动证257
七、寒滞肝脉证261
八、肝胆湿热证261
九、胆郁痰扰证262
第二节 心与小肠病辨证263
一、心气虚证263
二、心阳虚证264
三、心阳暴脱证265
四、心脉痹阻证266
五、心血虚证268
六、心阴虚证269
七、心火亢盛证270
八、痰蒙心神证270
九、痰火扰神证271
十、瘀阻脑络证272
十一、小肠实热证273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274
一、脾(胃)气虚证274
二、脾虚气陷证275
三、脾(胃)阳虚证276
四、脾不统血证277
五、寒湿困脾证279
六、湿热蕴脾证280
七、胃阴虚证280
八、寒滞胃脘证281
九、胃火炽盛证282
十、食滞胃脘证283
十一、胃脘气滞证284
十二、胃虚停饮证284
第四节 肺与大肠病辨证285
一、肺气虚证286
二、肺阴虚证286
三、肺阳虚证287
四、风寒束肺证288
五、风热犯肺证289
六、燥邪伤肺证289
七、寒痰阻肺证290
八、肺热炽盛证291
九、痰热壅肺证292
十、大肠湿热证292
十一、肠热腑实证293
十二、肠燥津亏证294
十三、大肠虚寒证295
十四、虫积肠道证296
第五节 肾与膀胱病辨证297
一、肾精不足证297
二、肾阴虚证298
三、肾气不固证299
四、肾阳虚证300
五、肾虚水泛证301
六、肾不纳气证301
七、膀胱湿热证302
第六节 脏腑兼证辨证303
一、心肾不交证304
二、心肾阳虚证305
三、心肺气虚证306
四、心脾两虚证306
五、心肝血虚证307
六、脾肺气虚证308
七、肺肾阴虚证309
八、肝火犯肺证310
九、肝胃不和证310
十、肝郁脾虚证311
十一、肝肾阴虚证312
十二、脾肾阳虚证313
第九章 其他辨证方法314
第一节 六经辨证314
一、太阳病证314
二、阳明病证317
三、少阳病证319
四、太阴病证320
五、少阴病证320
六、厥阴病证322
七、六经病证的传变322
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324
一、卫分证325
二、气分证325
三、营分证326
四、血分证327
五、卫气营血病证的传变328
第三节 三焦辨证329
一、上焦病证330
二、中焦病证331
三、下焦病证332
四、三焦病证的传变332
第四节 经络辨证333
一、十二经脉病证要点334
二、奇经八脉病证要点335
三、十五络脉病证要点335
第十章 诊法与辨证运用336
第一节 病情资料的综合处理336
一、判断病情资料的完整和系统性336
二、评价病情资料的准确和客观性337
三、辨别病情资料的主次337
四、病情资料属性的分类338
第二节 辨证思维的方法与步骤339
一、诸种辨证方法的综合运用339
二、辨证的逻辑思维方法341
三、辨证的具体步骤341
四、辨证的具体要求343
第十一章 疾病诊断概说345
第一节 病的概念及意义345
一、病的概念及症、病、证的关系345
二、病名诊断的意义347
第二节 疾病的命名347
一、疾病命名的概况348
二、疾病命名的形式348
第三节 疾病的分类350
一、疾病分类的概况350
二、疾病分类的方法351
第十二章 病案书写353
第一节 病案的沿革与意义353
一、病案的沿革353
二、病案的意义355
第二节 病案的内容和要求357
一、中医病案书写通则357
二、中医病案的主要内容360
三、中医病案书写格式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