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左江花山岩画系列文集 左江花山岩画研究报告集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左江花山岩画系列文集 左江花山岩画研究报告集 上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局编 著
  • 出版社: 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510496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62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岩画-研究报告-左江县-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左江花山岩画系列文集 左江花山岩画研究报告集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广西花山岩画文化社会环境研究3

绪言3

第一章 花山岩画分布区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沿革7

第一节 地理位置7

第二节 地形地貌8

第三节 河流水系10

第四节 气候生态13

第五节 自然资源14

第六节 历史沿革18

第二章 左江流域古代文化遗存及其反映的历史面貌22

第一节 古人类化石22

第二节 旧石器时代遗存24

第三节 新石器时代遗存25

第四节 战国至秦汉时期遗存及青铜器33

第五节 岩洞葬34

第六节 古文化遗存反映的历史面貌34

第三章 花山岩画的发现、分布特点及其反映的问题37

第一节 花山岩画的发现与分布37

第二节 花山岩画的分布特点39

第三节 花山岩画分布特点反映的问题41

第四章 花山岩画分布区的民族及其来源44

第一节 壮族分布与来源44

第二节 汉族分布与来源46

第三节 瑶族、苗族分布与来源48

第五章 花山岩画的年代及作画民族49

第一节 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49

第二节 花山岩画的分期及其年代59

第三节 花山岩画的作画民族67

第六章 花山岩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环境71

第一节 自然环境决定生产方式71

第二节 生产方式决定文明类型75

第三节 战国至汉代骆越社会的发展80

第四节 骆越社会的发展为岩画文化的产生创造了条件86

第七章 花山岩画产生与发展的人文环境89

第一节 战国至汉代骆越文化的发展89

第二节 战国至汉代中原文化的传入98

第三节 骆越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交融及其在岩画上的反映100

第四节 花山岩画产生与发展的人文环境101

第八章 花山岩画产生与发展的经济生活环境103

第一节 战国至汉代骆越社会经济的发展103

第二节 稻作农业在骆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104

第三节 稻作农业与水的关系105

第四节 男子在稻作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06

第五节 稻作文明在花山岩画艺术中的反映107

第九章 花山岩画产生与发展的宗教信仰环境109

第一节 骆越宗教信仰溯源109

第二节 骆越宗教信仰体系112

第三节 花山岩画产生与发展的宗教信仰环境138

第四节 骆越宗教信仰在花山岩画上的反映141

第十章 花山岩画产生与发展的审美环境145

第一节 骆越审美意识及其特点145

第二节 骆越审美意识在花山岩画上的反映151

第十一章 左江流域民族社会的发展与岩画文化的传承165

第一节 秦汉至隋代左江流域骆越及其后裔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65

第二节 唐宋至元明清时期左江流域的民族及社会的发展与变迁167

第三节 花山岩画的消亡及其原因169

第四节 穿越历史时空的花山岩画神话传说170

第五节 岩画文化在壮族民间信仰及传统节日中的遗存180

结语184

参考文献186

广西左江岩画文化内涵与独特性研究189

绪言189

第一章 左江岩画调查研究综述191

第一节 左江岩画的调查与发现191

第二节 左江岩画研究的历史回顾193

第三节 左江岩画研究中的焦点问题198

第二章 左江岩画研究理论与方法探讨214

第一节 岩画研究理论与方法检讨214

第二节 国际岩画学界研究理论的进展220

第三节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方法与创新点227

第四节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思路与内容231

第三章 左江独特的岩画遗址景观(上)——左江岩画与左江江水237

第一节 岩画地点的选择237

第二节 岩画与江水241

第三节 左江岩画朝向与江水的关系245

第四章 左江独特的岩画遗址景观(下)——左江岩画与两岸峰丛崖壁249

第一节 左江岩画所绘崖壁的材质选择249

第二节 左江流域独特的喀斯特地貌252

第三节 左江流域喀斯特地貌与岩画文化培育的地理环境255

第四节 喀斯特地貌与左江流域早期历史文化序列256

第五章 左江岩画的巨大画幅效应268

第一节 岩画的空间“画布”与制作手法269

第二节 左江流域岩画的巨大画幅276

第三节 高难度的绘画制作方法与技术280

第四节 卓越的艺术表现力286

第五节 左江岩画地点的“宇宙场”288

第六章 原型符号——蹲式人形图案292

第一节 符号与原型符号293

第二节 世界岩画中的蹲式人形符号296

第三节 中国岩画中的蹲式人形符号302

第四节 蹲式人形符号内涵的一般性讨论304

第七章 左江岩画蹲式人形符号308

第一节 左江岩画蹲式人形符号概述308

第二节 左江岩画蹲式人形符号的意义推定310

第三节 左江岩画的词法、句法与语法结构315

第八章 左江岩画——古代民族志与编年史323

第一节 左江岩画——左江流域古代历史画卷323

第二节 左江岩画——左江流域古代民族图像志327

第三节 左江岩画发展演变图表330

第九章 左江岩画在中国岩画及世界岩画中的意义333

第一节 中国岩画的发现及分类335

第二节 左江岩画的时代性与区域性345

第三节 左江岩画于世界岩画的意义353

广西花山岩画音乐舞蹈内涵及其独特性研究361

绪言361

第一章 花山岩画舞人图像的种类、形态及组合形式365

第一节 领舞人物图像365

第二节 正身舞蹈人物图像373

第三节 侧身舞蹈人物图像374

第四节 女性舞蹈图像375

第五节 男性舞蹈图像377

第六节 交媾舞图像377

第七节 面具舞人物图像378

第八节 踏舟舞人物图像380

第九节 铜鼓舞图像381

第十节 舞蹈人物头饰382

第十一节 舞蹈队形与组合形式385

第二章 花山岩画的舞蹈语言与动律特征388

第一节 骆越民族舞蹈的起源与发展388

第二节 徒手拟蛙舞:花山岩画舞蹈的主旋律392

第三节 舞蹈动律及特征394

第四节 舞姿线条及表现手法403

第三章 花山岩画上的乐器种类与功能406

第一节 骆越乐器溯源406

第二节 花山岩画上的乐器图像种类及形态特征408

第三节 从民俗学资料看花山岩画乐器的演奏方法及功用413

第四节 打击乐器组合及旋律与岩画舞蹈的关系415

第五节 回荡于岩画舞蹈场域中的歌声416

第四章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的文化内涵418

第一节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的社会生活及文化表征418

第二节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的宗教文化意蕴420

第三节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中的人性文化蕴涵422

第五章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与国内外相关岩画的比较426

第一节 与非洲岩画的比较427

第二节 与欧洲岩画的比较428

第三节 与美洲岩画的比较433

第四节 与亚洲诸国岩画的比较435

第五节 与中国各地岩画的比较438

第六章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的独特性及价值448

第一节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产生的人文环境448

第二节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艺术的独特性449

第三节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艺术的价值452

第四节 花山岩画音乐舞蹈的传承及其对壮族音乐舞蹈的影响453

结语458

参考文献460

后记4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