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2065040.jpg)
- 曹春生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
- ISBN:9787531068518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88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01页
- 主题词:青瓷(考古)-雕塑技法-研究-景德镇市-宋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1.1 研究的目的1
1.1.2 研究的意义1
1.2 研究的缘起2
1.3 主要概念4
1.3.1 时间概念4
1.3.2 地域概念5
1.3.2.1 景德镇地域范围5
1.3.2.2 影青瓷烧造的主要窑场7
1.3.3 中国陶瓷雕塑简况8
1.3.4 景德镇陶瓷雕塑特点10
1.4 本研究的历史回顾11
1.5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方法16
1.5.1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16
1.5.2 本研究的方法17
1.5.3 技术路线18
第二章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的发展历史20
2.1 两宋社会和工艺文化20
2.1.1 两宋的社会发展特点20
2.1.2 两宋手工业的社会发展力量22
2.2 影青瓷的历史与成就23
2.2.1 影青瓷简述23
2.2.2 影青瓷的发展历史24
2.3 影青瓷雕塑发展的历史地位28
2.3.1 影青瓷雕塑同步于影青瓷的发展28
2.3.2 影青瓷雕塑技艺对影青瓷造型的关键作用30
2.4 小结33
第三章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的造型类别34
3.1 宗教人物的造型35
3.1.1 佛教人物造型35
3.1.2 道教人物的造型37
3.2 陪葬明器的造型特征39
3.2.1 瓷俑39
3.2.2 皈依瓶41
3.3 实用器物的造型特征43
3.3.1 实用器皿装饰43
3.3.2 实用器物雕塑造型45
3.3.3 瓷枕47
3.4 民俗生活的造型特征50
3.4.1 民俗特色的造型51
3.4.2 瓷塑玩具造型52
3.5 小结54
第四章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的手工技艺55
4.1 工艺材料技艺55
4.1.1 泥料淘练55
4.1.2 釉料配制59
4.1.3 装烧工艺61
4.2 雕塑塑造技艺66
4.2.1 半刀泥刻划花手工艺66
4.2.2 捏塑手工技艺68
4.2.3 镂雕手工艺71
4.2.4 雕镶手工艺72
4.2.5 拉坯法塑造技艺73
4.3 模制技艺特点74
4.3.1 模制技艺的工作含义75
4.3.2 模塑结合的组构方式77
4.3.3 模制技艺的分工合作特点84
4.3.3.1 各尽所能的技艺合作85
4.3.3.2 程序规范的工艺制作86
4.4 雕塑工具(桠把)的使用功能88
4.4.1 桠把的相关概念89
4.4.2 桠把的种类和特性90
4.4.3 桠把的使用功能91
4.5 小结95
第五章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的传承关系97
5.1 造型技艺的传承关系97
5.1.1 刻划技艺的传承关系97
5.1.2 模塑结合技艺的传承关系98
5.2 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01
5.2.1 雕塑性实用物件形制的传承关系101
5.2.1.1 人形壶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01
5.2.1.2 皈依瓶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04
5.2.1.3 凤首壶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05
5.2.1.4 瓷枕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09
5.2.2 雕塑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11
5.2.2.1 人物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11
5.2.2.2 动物造型形制的传承关系115
5.3 与其他窑口造型技艺的比较119
5.3.1 越窑对景德镇影青瓷雕塑的影响119
5.3.2 对定窑白瓷印花技术的借鉴121
5.3.3 与耀州窑青瓷刻划纹饰的比较122
5.3.4 与吉州窑动物捏塑瓷的关系密切124
5.4 小结126
第六章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工艺的文化特征129
6.1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的文化特征129
6.1.1 混融民俗的文化特征129
6.1.2 道法自然的文化特征132
6.1.3 兼收并蓄的文化特征133
6.2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的形态特征134
6.2.1 功能形态134
6.2.1.1 符合使用习惯的功能形态134
6.2.1.2 具有观赏特点的功能形态135
6.2.2 审美形态136
6.2.2.1 造物立象的审美形态136
6.2.2.2 造物立意的审美形态138
6.2.2.3 造物立质的审美形态139
6.3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的技术特征140
6.3.1 用材的机巧性141
6.3.2 手艺的绝技性142
6.3.3 流程的实效性145
6.4 小结147
第七章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产生的原因及影响149
7.1 水土宜陶的自然因素149
7.1.1 地理环境和矿产资源149
7.1.2 水路交通与人力资源152
7.2 铜禁与靖康之变的政治因素157
7.2.1 “铜禁”国策与尚瓷之风157
7.2.2 宋室南渡与良工南迁158
7.3 商贸繁荣的经济因素159
7.3.1 宋代经济概况与景德镇影青瓷的发展159
7.3.2 宋代景德镇影青瓷流通各地情况161
7.3.3 宋代景德镇影青瓷外销情况162
7.4 尚玉情结的文化因素164
7.4.1 宗教与哲学思想的精神体现164
7.4.2 文人士大夫“尚玉”思想的充分体现165
7.5 对后世雕塑瓷器的技术影响167
7.5.1 对彩瓷雕塑的影响167
7.5.2 影青瓷雕塑技术对当代雕塑瓷的影响168
7.5.3 现代雕塑瓷传承宋代影青瓷雕塑技艺个案分析170
7.6 小结175
第八章 结论177
8.1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艺的历史贡献177
8.1.1 影青瓷雕塑技艺的经济文化作用177
8.1.2 景德镇影青瓷雕塑成为宋代审美的物质呈现178
8.2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艺的非物质遗产价值体现179
8.2.1 雕塑技术介入影青瓷的意义179
8.2.2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术博采众长的技艺优势180
8.2.3 景德镇宋代影青瓷雕塑技术的创新意识180
参考文献182
后 记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