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国哲学史 下 涂纪亮哲学论著选 第5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国哲学史 下 涂纪亮哲学论著选 第5卷
  • 涂纪亮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706159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675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6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国哲学史 下 涂纪亮哲学论著选 第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五编 20世纪上半叶美国哲学的发展3

第五章 自然主义3

第一节 莫里斯·拉斐尔·柯恩6

一、生平与著作6

二、对背叛理性的批驳8

三、合理性、不变性与两极性10

四、道德和法律13

五、短评15

第二节 欧内斯特·内格尔16

一、生平与著作16

二、自然主义及其逻辑观17

三、科学说明19

四、科学理论的结构22

五、理论在认识中的地位24

六、短评26

第三节 约翰·赫尔曼·小兰德尔27

一、生平与著作27

二、实体和经验29

三、语言和宗教30

四、哲学、历史与社会变迁33

五、短评35

第四节 劳伊·伍德·塞拉斯37

一、生平与著作37

二、认识论的二元论38

三、唯物主义的自然主义40

四、意识与存在44

五、价值、民主与宗教47

六、短评48

第六章 逻辑实证主义50

第一节 鲁道夫·卡尔纳普53

一、生平与著作54

二、反形而上学与逻辑分析55

三、语形学和语义学58

四、可证实性、可检验性和可验证性61

五、逻辑概率和验证度62

六、现象主义、物理主义与科学的统一64

七、短评67

第二节 汉斯·赖欣巴赫68

一、生平与著作68

二、从唯理论到新经验论70

三、概率的意义理论73

四、归纳问题76

五、短评79

第三节 赫伯特·费格尔80

一、生平与著作80

二、意义理论81

三、辩明和说明83

四、身心同一论86

五、短评88

第四节 卡尔·古斯塔夫·亨普尔89

一、生平与著作89

二、经验意义的标准91

三、经验陈述的验证93

四、科学说明的模型96

五、短评98

第五节 艾尔弗雷德·塔尔斯基99

一、生平与著作99

二、数理逻辑与演绎科学方法论100

三、理论语义学及其应用103

四、语义学的真理论106

五、短评108

第七章 操作主义与普通语义学110

第一节 珀西·威廉斯·布里奇曼113

一、生平与著作113

二、操作和操作分析114

三、操作分析与物理实在117

四、真理理论120

五、短评122

第二节 艾尔弗雷德·哈布丹克·斯卡贝克·柯日布斯基123

一、生平与著作123

二、普通语义学的基本原理124

三、内涵方法和外延方法127

四、抽象概念理论129

五、短评131

第八章 现象学和存在主义133

第一节 马文·法伯135

一、生平与著作135

二、现象学及其特性136

三、现象学的还原方法139

四、现象学的主观主义142

五、短评145

第二节 艾尔弗雷德·舒茨146

一、生平与著作146

二、现象学与社会科学147

三、生活世界的社会性150

四、境遇、关联和类型153

五、知识库与知识的社会分配155

六、短评158

第三节 约翰·丹尼尔·怀尔德159

一、生平与著作159

二、古典实在论160

三、现象学与生活世界164

四、存在主义的成就和不足166

五、哲学与宗教的结合169

六、短评171

第四节 保罗·约翰内斯·蒂利希172

一、生平与著作172

二、神学的存在主义观174

三、非存在、焦虑和存在的勇气176

四、存在主义与心理分析179

五、存在与上帝181

六、短评182

第九章 过程哲学184

第一节 艾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185

一、生平与著作185

二、过程、事件、客体187

三、现实实有189

四、永恒客体191

五、上帝193

六、短评195

第二节 查尔斯·哈茨霍恩197

一、生平与著作197

二、情感的连续统198

三、万有心灵论201

四、万有在神论204

五、短评206

第十章 基督教哲学和天主教哲学208

第一节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210

一、生平与著作210

二、从自由主义神学到现实主义神学211

三、从自由主义政纲到新政政纲213

四、人性论215

五、信仰和历史217

六、短评219

第二节 弗农·约瑟夫·伯克220

一、生平与著作220

二、实在、智慧与知识221

三、神照说224

四、意志的核心意义226

五、短评228

第五编 小结229

第六编 20世纪下半叶美国哲学的发展233

第一章 20世纪下半叶美国社会概况233

第二章 新实用主义237

第一节 威拉德·范·奥曼·蒯因239

一、生平与著作239

二、分析性与两类命题的区分241

三、还原论与整体论经验检验理论243

四、本体论的承诺245

五、行为主义的意义理论248

六、自然化的认识论250

七、对逻辑的一般看法253

八、短评255

第二节 内尔逊·古德曼256

一、生平与著作256

二、现代唯名论257

三、归纳逻辑理论260

四、结构简单性理论262

五、世界形成的方式265

六、短评267

第三节 唐纳德·赫伯特·戴维森269

一、生平与著作269

二、真理论和意义论270

三、彻底的解释理论272

四、概念图式与经验内容275

五、变异的一元论277

六、短评279

第三章 语言分析学派281

第一节 罗德里克·齐硕姆285

一、生平与著作285

二、语词分析286

三、对现象论的批驳289

四、基础论与贯通论292

五、指称与意向性294

六、短评296

第二节 约翰·罗杰斯·塞尔297

一、生平与著作298

二、言语行为及其分类299

三、言语行为和意义300

四、指称的原则302

五、心脑问题304

六、对强人工智能观点与认知主义的批驳306

七、短评308

第三节 索尔·克里普克309

一、生平与著作309

二、名字与指称310

三、命名的因果理论313

四、先验性和必然性315

五、私人语言318

六、短评320

第四章 历史学派与新历史学派322

第一节 托马斯·塞缪尔·库恩324

一、生平与著作325

二、范式的含义325

三、范式的特性和功能328

四、科学发展的动态模式331

五、短评334

第二节 保罗·卡尔·费耶阿本德336

一、生平与著作336

二、科学与非科学337

三、理性与非理性339

四、无政府主义知识论341

五、相对主义344

六、短评346

第三节 达德利·夏皮尔347

一、生平与著作347

二、理由与推理链联系348

三、信息域理论352

四、存在与真理355

五、短评358

第四节 拉里·劳丹359

一、生平与著作359

二、研究传统理论359

三、科学合理性、科学进步与真理363

四、规范自然主义367

五、短评370

第五章 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371

第一节 威尔弗利德·塞拉斯373

一、生平与著作373

二、明显的影像与科学的影像375

三、“所与”与理论实体379

四、意义、辩护与真理382

五、短评387

第二节 希拉里·普特南388

一、生平与著作388

二、指称与本质属性389

三、理论名词的指称391

四、理想化的辩护394

五、合理的可接受性396

六、短评398

第三节 巴斯·范·弗拉森399

一、生平与著作399

二、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400

三、经验上的适当性402

四、可观察性405

五、短评406

第四节 阿瑟·法因407

一、生平与著作408

二、对科学实在论的批驳408

三、对反实在论的批驳410

四、自然的本体论态度413

五、短评416

第六章 后现代主义418

第一节 丹尼尔·贝尔419

一、生平与著作420

二、后工业化社会420

三、西方意识形态的终结422

四、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424

五、短评427

第二节 理查德·麦凯·罗蒂428

一、生平与著作428

二、对分析哲学的反击429

三、系统哲学和启迪哲学431

四、反再现论与反实在论434

五、后哲学文化436

六、短评440

第三节 理查德·雅各布·伯恩斯坦441

一、生平与著作441

二、实践与活动442

三、超越客观主义与相对主义445

四、现代性和后现代性448

五、短评451

第七章 现象学运动453

第一节 安娜·特里莎·图米尼斯卡455

一、生平与著作456

二、理性批判457

三、创造性活动与人类状况459

四、心灵超越客观性的运动462

五、短评464

第二节 休伯特·莱德勒·德赖弗斯465

一、生平与著作466

二、胡塞尔的意向性理论466

三、胡塞尔与认知心理学469

四、心智能力与人工智能471

五、短评474

第三节 詹姆斯·伊迪474

一、生平与著作475

二、胡塞尔现象学与存在主义现象学475

三、胡塞尔现象学与詹姆斯现象学477

四、胡塞尔现象学与当代语言哲学480

五、短评483

第八章 语言学中的唯名论、概念论和实在论485

第一节 阿夫兰·诺姆·乔姆斯基487

一、生平与著作487

二、转换生成语法488

三、转换生成语法的唯理论基础491

四、认识能力与心智结构494

五、语言和语言知识497

六、短评499

第二节 杰里·福多尔500

一、生平与著作501

二、心理学的语言学与数学的语言学501

三、心理学说明504

四、能力心理学506

五、短评508

第三节 杰罗姆·卡茨509

一、生平与著作509

二、三次“语言转向”510

三、从概念论到柏拉图主义实在论513

四、自然主义与非自然主义516

五、短评518

第九章 道德哲学中的人性论、正义论和德性论520

第一节 埃里希·弗洛姆522

一、生平与著作522

二、人的本质524

三、性格理论526

四、爱及其要素528

五、对善与恶的选择531

六、占有与存在532

七、短评534

第二节 约翰·罗尔斯535

一、生平与著作535

二、正义与公平536

三、正义与自由539

四、正义与善541

五、短评544

第三节 阿拉斯代尔·查默斯·麦金泰尔545

一、生平与著作545

二、德性概念的演变546

三、德性和本性550

四、正义与合理性553

五、短评555

第十章 艺术哲学中的符号论、完形论和解构论557

第一节 苏珊·朗格561

一、生平与著作561

二、符号及其转换563

三、情感符号或表现性形式566

四、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568

五、生命形式571

六、短评573

第二节 鲁道夫·阿恩海姆574

一、生平与著作574

二、力、异质同构与表现性575

三、视觉思维578

四、艺术心理学581

五、短评584

第三节 哈罗德·布卢姆585

一、生平与著作585

二、影响与误读586

三、修正主义与修正比589

四、短评593

第十一章 政治哲学中的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和激进主义595

第一节 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思597

一、生平与著作597

二、制衡权力论598

三、技术专家体制600

四、社会协调政策602

五、短评604

第二节 西摩·马丁·利普塞特605

一、生平与著作605

二、社会变迁与社会稳定606

三、社会流动607

四、社会民主609

五、短评612

第三节 赫伯特·马尔库塞612

一、生平与著作613

二、一体化与单向度性613

三、本能结构的革命616

四、工人阶级与新左派618

五、暴力与反抗的权利620

六、短评622

第十二章 社会哲学中的结构一功能主义和中范围理论624

第一节 塔尔科特·帕森斯626

一、生平与著作626

二、社会系统627

三、社会行动629

四、社会均衡与社会冲突632

五、短评634

第二节 罗伯特·金·默顿636

一、生平与著作636

二、中范围理论637

三、功能分析与结构分析639

四、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642

五、短评644

结束语——回顾与展望646

主要参考书目654

人名对照657

后记67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