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业卫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业卫生
  • 曾繁华,邹碧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质检出版社
  • ISBN:978750264099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劳动卫生-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职业卫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 职业卫生的起源与发展1

1.2 职业卫生的任务2

1.2.1 识别职业性有害因素3

1.2.2 提供职业卫生技术服务4

1.2.3 开展职业流行病学研究5

1.2.4 运用职业卫生工程技术5

1.2.5 实施职业卫生管理5

1.3 职业卫生的学科地位5

第2章 职业卫生的医学和方法学基础7

2.1 人体解剖与生理基础7

2.1.1 运动系统7

2.1.2 神经系统8

2.1.3 呼吸系统10

2.1.4 造血系统11

2.1.5 循环系统12

2.1.6 消化系统14

2.1.7 泌尿系统15

2.1.8 内分泌系统16

2.1.9 生殖系统17

2.2 卫生毒理学17

2.2.1 毒物、毒性和毒效应17

2.2.2 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18

2.2.3 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18

2.3 职业流行病学20

2.3.1 职业流行病学的概念20

2.3.2 职业流行病学基本研究方法21

2.3.3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内容23

2.3.4 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的应用24

2.4 职业生理学26

2.4.1 体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26

2.4.2 脑力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变化与适应30

2.4.3 作业类型和劳动负荷31

2.4.4 作业能力36

2.4.5 劳动过程中引起的躯体疾病及其预防40

2.5 职业心理学45

2.5.1 与心理健康有关的职业因素45

2.5.2 职业紧张及其预防47

2.5.3 工作场所暴力与骚扰52

第3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辨识56

3.1 职业性有害因素56

3.1.1 职业性有害因素概念、分类、来源56

3.1.2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57

3.2 职业危害59

3.2.1 职业危害的分类与致病条件59

3.2.2 职业病61

3.3 生产性毒物与毒物中毒防治原则64

3.3.1 生产性毒物及其分类64

3.3.2 生产性毒物的接触机会与存在形态66

3.3.3 生产性毒物的体内过程67

3.3.4 职业中毒的急救和治疗原则70

3.3.5 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70

3.3.6 常见生产性毒物危害及其控制原则72

3.4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防治原则97

3.4.1 生产性粉尘97

3.4.2 尘肺病107

3.5 物理因素职业危害及其防治原则111

3.5.1 不良气象条件危害与防治原则112

3.5.2 噪声危害与防治原则121

3.5.3 振动危害与防治原则130

3.5.4 非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治原则135

3.5.5 电离辐射的危害与防治原则142

3.6 生物性有害因素及其职业性损害防治145

3.6.1 炭疽146

3.6.2 布氏菌病148

3.6.3 职业性森林脑炎150

3.7 职业性致癌性因素151

3.7.1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确认152

3.7.2 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点156

3.7.3 职业性肿瘤的诊断157

3.7.4 职业性肿瘤的预防原则157

3.7.5 常见职业性肿瘤158

第4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160

4.1 作业环境监测160

4.1.1 概述160

4.1.2 作业环境监测对象的确定161

4.1.3 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监测162

4.1.4 作业环境物理性有害因素的监测167

4.1.5 作业环境的长期监测167

4.1.6 作业环境监测数据的整理与分析168

4.1.7 作业环境监测评价171

4.2 生物监测175

4.2.1 生物监测的类别176

4.2.2 生物监测的特点及意义176

4.2.3 生物监测的程序177

4.2.4 生物监测的局限性182

4.3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危险度评定与管理182

4.3.1 危险度评定基础资料183

4.3.2 危险度评定184

4.3.3 危险度管理189

4.4 风险评估190

4.4.1 概念190

4.4.2 风险指标192

4.4.3 风险评估数据194

4.4.4 定性评估方法195

4.4.5 定量评估方法197

4.4.6 注意事项198

4.5 职业病危害评价199

4.5.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与分析199

4.5.2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200

第5章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204

5.1 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控制原则204

5.1.1 针对危害源的控制方法204

5.1.2 针对传播途径的控制方法205

5.1.3 针对接触员工的控制方法205

5.2 职业卫生工程控制技术206

5.2.1 工业通风206

5.2.2 工业除尘技术224

5.2.3 工业防毒技术229

5.2.4 噪声控制技术234

5.3 职业卫生管理245

5.3.1 职业卫生管理法规体系245

5.3.2 职业卫生监管体制249

5.3.3 用人单位职业卫生管理工作252

5.3.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260

5.4 职业卫生标准263

5.4.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263

5.4.2 生物接触限值265

5.4.3 化学致癌物接触限值265

5.4.4 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266

5.5 个体防护266

5.5.1 个体防护用品的分类266

5.5.2 个体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271

5.5.3 个体防护装备监督管理284

第6章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处理286

6.1 定义与分类286

6.1.1 定义286

6.1.2 分类287

6.1.3 特征288

6.2 职业病危害事故现场急救289

6.2.1 目的与意义289

6.2.2 现场处置工作内容与要求289

6.2.3 主要技术290

6.3 职业卫生事故调查298

6.3.1 调查原则298

6.3.2 调查程序299

6.4 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预案302

6.4.1 建立应急预案意义302

6.4.2 应急预案体系层次303

6.4.3 应急预案基本结构304

6.4.4 编制预案的要求、程序及注意事项305

第7章 职业卫生教学实验307

7.1 物理因素测定307

7.1.1 气象条件及其对人体作用的检查307

7.1.2 噪声测量及听力测定310

7.1.3 手传振动的测量评价和振动作业工人的健康检查314

7.1.4 辐射的测量318

7.2 作业环境空气中化学物质的测定319

7.2.1 工作场所空气样品的采样方法319

7.2.2 采样规范324

7.2.3 空气样品的预处理方法328

7.2.4 作业场所粉尘检测技术331

7.2.5 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毒物的检测实验342

附录359

附录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59

附录2职业病分类和目录372

附录3职业卫生常用标准377

参考文献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