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帝内经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帝内经
  • 常学辉编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3089402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92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511页
  • 主题词:《内经》-注释;《内经》-译文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黄帝内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黄帝内经·素问2

上古天真论篇:长寿者养生秘诀2

养生之道2

人体生长规律4

养生的四种境界6

四气调神大论篇:四季养生法8

四季养生规律8

阴阳之道与养生10

生气通天论篇:不生病的智慧12

阴阳平衡是养生的根本12

阳气的重要性13

四季邪气的更替17

过食五味对身体的伤害17

金匮真言论篇:疾病从哪里来18

风邪是百病之首18

事物的阴和阳19

五脏与四时的对应及其应用21

阴阳应象大论篇:阴阳五行与疾病诊治24

阴阳的相互作用是自然界的一般规律24

四时阴阳对人体的影响28

用阴阳学说解释疾病32

调和阴阳要顺应自然规律32

疾病的阴阳与疗法35

灵兰秘典论篇:十二脏腑功能简述37

脏腑的功能37

脏腑的协调统一38

六节藏象论篇:气候致病40

日月的运行规律40

太过、不及与平气42

五运之气、阴阳变化对万物的影响44

脏腑功能在体表的反映45

人迎脉、寸口脉与经脉病变的关系47

五脏生成篇:详诊五脏之病48

五脏与五味48

从面色看五脏的荣枯49

五色、五味、五脏的对应关系50

气血与健康51

望色与诊脉结合判断疾病52

五脏别论篇:五脏分类及诊病方法54

奇恒之腑和传化之腑54

切寸口脉可以诊全身疾病的原理55

异法方宜论篇:地域气候影响治病57

不同地区疾病的治疗方法57

移精变气论篇:治病方法同时而异60

不同时期疾病的治疗方法60

色脉诊察法61

诊治疾病的要领62

汤液醪醴论篇:五谷养生法64

汤液醪醴的制作方法64

现代人需药物内服、针灸外治病才能愈65

五脏阳气被遏所引起的疾病与治疗66

玉版论要篇:察色诊治方法68

《揆度》和《奇恒》68

病色在面部的表现68

脉象与疾病69

脉要精微论篇:望闻问切四诊法71

诊脉的要点71

从神色与面色看五脏精气73

阴阳变化在脉象上的表现74

从梦看人阴阳之气的变化76

诊脉的原理77

疾病的形成与演变78

旧病和新病的判断79

尺肤诊脉法80

诊脉查病80

平人气象论篇:健康的脉象82

从脉象和呼吸看人的健康程度82

脉象与胃气的关系83

寸口脉与疾病85

真脏脉的死亡日期规律87

逆四时的脉象87

五脏的常脉、病脉和死脉88

玉机真脏论篇:四季脉象与五脏疾病90

四季的脉象90

脾脉的脉象94

病邪在五脏中的传播95

疾病的乘传98

五脏的真脏脉98

真脏脉主死的原因100

脉象逆四时100

五实与五虚101

三部九候论篇:三部九候断疾病103

三部九候103

三部九候的诊断方法105

脉象的冬阴夏阳108

经脉别论篇:疾病的形成及治疗110

各种因素对疾病形成的影响110

食物在体内的运化111

六经气逆产生的疾病与治疗方法112

脏气法时论篇:五脏的保养114

五脏和四时、五行的关系114

五脏病变在时间上的变化116

五脏病变的症状与治疗119

五脏、五色、五味121

宣明五气篇:五味与五脏的关系122

五气对人的影响122

宝命全形论篇:顺应四时规律是养生的根本原则126

治病之道126

针刺的五个要领128

八正神明论篇:针刺也要有规律131

针刺的方法和原则131

虚邪和正邪134

针刺的补法和泻法135

形和神136

热论篇:热性疾病的传变与治疗138

伤寒在六经的传变138

伤寒病的治疗139

表里经脉同时受寒邪的症状141

评热病论篇:热病的变症与治疗143

阴阳交143

风厥144

劳风145

肾风146

逆调论篇:注意调理保养不生病148

从症状看疾病148

气逆病的表现和成因150

咳论篇:咳嗽的中医原理152

五脏咳152

六腑咳153

风论篇:风邪侵入人体引发的疾病156

风邪引起的疾病156

风病的诊断158

痹论篇:痹病分析与治法161

痹病的产生和分类161

五脏六腑的痹病162

营气、卫气与痹病164

痹病的各种表现及成因165

调经论篇:经脉永远都是最重要的167

有余和不足167

神的有余和不足168

气的有余和不足169

血的有余和不足170

形的有余和不足171

志的有余和不足171

气血逆乱与疾病的形成172

虚证和实证的形成173

虚实证的补泻原则176

标本病传论篇:疾病的标本与针刺179

病的标本属性与逆治、从治179

脏腑疾病的传变规律181

天元纪大论篇:五运六气话养生183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关系183

五运主管四时184

气的盛衰规律185

天地之气的循环规律186

五运与三阴三阳的配合188

至真要大论篇:人体与天地变化189

六气主岁时的情况189

风化的运行与疾病的治疗191

在泉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193

司天之气侵入人体产生的疾病与治疗195

在泉之气不足和司天之气不足的治疗原则197

六气过盛导致的疾病与治疗方法199

六气相复对人和自然界的影响201

六气相复所致疾病的治疗204

气的分属与人体的对应关系205

胜气、复气的变动与疾病的发生206

客主相胜时出现的疾病与治疗208

用药性与五脏、五气的关系来治病209

三阴三阳划分的依据与治病准则210

六气的变化对发病和治病的影响212

胜气和复气的变化规律215

六气变化对补泻的影响217

六气致病的机理219

药物的阴阳和配方原则220

逆治、从治、反治221

君药、臣药、使药223

疏五过论篇:面面俱到治病最合理225

避免治病中的五种过失225

征四失论篇:医生诊治最易犯四种错误231

治病失败的四个原因231

阴阳类论篇:阴阳与疾病的关系234

三阴三阳经脉的脉象234

三阴三阳经脉的雌雄235

病人死亡日期的推断236

方盛衰论篇:梦境所反映的盛衰238

阴阳脉象的逆顺与生死238

诊断疾病的“十度”240

黄帝内经·灵枢245

九针十二原:针刺的一般规律245

经气的变化与针刺245

虚实补泻的原则247

九针及其功用248

邪气对人体的伤害与针刺原则252

脏腑之经气所出254

针刺时的注意要点255

脏腑之十二原穴256

邪气脏腑病形:邪气对脏腑的侵袭263

邪气侵入经脉后的变化263

邪气侵入五脏对人体的伤害264

人面不怕冷的原因265

诊断疾病要综合考察266

五脏脉象的六种变化269

五脏疾病的针刺治疗274

脏腑的合穴275

六腑病变的表现与治疗276

寿夭刚柔:寿命与体质280

人之阴阳刚柔对针刺的影响280

针刺次数的选择281

寿命长短的推测282

刺法三变285

营分病、卫分病、寒痹病的表现与治疗285

本神:“神”是人体的根本287

五脏藏神287

神伤的症状和调治289

终始:两处脉象的诊察293

比较人迎脉和寸口脉,判断六经病变293

针刺的原理296

补泻方法的选择298

针刺次数和方法的确定299

针刺的禁忌301

经脉:主要经脉的介绍305

手太阴肺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05

手阳明大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06

足阳明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08

足太阴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10

手少阴心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11

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12

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14

足少阴肾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15

手厥阴心包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17

手少阳三焦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18

足少阳胆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20

足厥阴肝经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21

经脉气绝时的表现323

经脉受邪的表现325

经脉和络脉病变的判断326

十五络脉327

经筋:经筋的路线334

足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34

足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35

足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36

足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37

足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38

足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39

手太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40

手少阳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41

手阳明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41

手太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42

手厥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43

手少阴经筋的循行路线、病变与治疗344

骨度:骨骼的长度345

人体骨节的长度345

五十营:营气运行的循环347

经气在人体运行的长度347

营卫生会:营卫与气血349

营卫二气在人体的运行与相会349

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351

寒热病:寒热病的治疗354

寒热病的表现与治疗354

患痈疽难治的五个部位357

癫狂:癫狂病的治疗358

癫病的表现与治疗358

狂病的表现与治疗360

逆病的表现与治疗361

热病:热病的治疗364

热病的发展364

不同表现的热病的治疗365

热病禁用针刺的情况368

治疗热病的59个穴位369

厥病:逆乱引发的疼痛371

厥头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371

厥心痛的各种表现与治疗373

口问:生活小病的治疗378

病邪侵入各孔窍所产生的疾病378

病邪侵入孔窍所产生疾病的治疗384

师传:问诊的技巧385

医生和病人的关系385

脏腑大小的推测388

决气:六气的功能391

六气391

六气充余或不足的表现392

肠胃:消化道的介绍395

肠胃的大小395

平人绝谷:肠胃的功能397

七天不进饮食就会死亡397

海论:人体中的四海400

人体的四海400

四海正常和反常时的情况402

逆顺肥瘦:胖瘦对针刺的影响405

顺应自然的治病原则405

病传:疾病的传变412

邪气在内脏的传变412

外揣:通过声色判断病变415

从人的外在表现和变化揣测内脏病变415

本脏:脏腑的重要性419

五脏大小、高低等对疾病的影响419

从形体看五脏423

脏腑与各组织之间的对应425

五色:面部的五色428

面色与疾病428

疾病轻重的判断430

面色变化与病人死亡时间的预知433

论勇:勇怯的分别439

性格对抵抗疾病能力的影响439

论痛:对疼痛的忍受力442

不同人群对疼痛的忍受力442

天年:影响寿夭的因素444

生命的产生444

人体血气的盛衰规律446

五味:食物的五味448

五味归走五脏448

五味与养生450

贼风:虚邪贼风的侵袭452

外邪侵入人体所发生的病变452

玉版:痈疽等疾病的治疗454

针与天地合参454

疾病的逆顺457

经脉的要害部位460

百病始生:疾病产生的原因462

疾病的发生462

积病的发展过程466

忧恚无言:失音证的治疗469

人体发音器官的功能及其病理469

失音证的针刺疗法470

通天:阴阳五种类型的人473

阴阳五种人的特征473

阴阳五种人的治疗原则474

阴阳五种人的辨别475

岁露论:疟疾的治疗478

疟疾病发作的时间性478

贼风邪气伤人的规律性479

日月运行对人气血变化的影响481

三虚、三实与发病481

八方气候对人体的影响483

大惑论:眩惑症的治疗487

视歧的发生487

营卫之气异常所发病与治疗48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