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https://www.shukui.net/cover/22/31945567.jpg)
- 杨曾文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室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 ISBN:9787801231796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409页
- 主题词:佛教-基本知识-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佛教基础知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佛教传入中国1
一、佛教发源于古印度1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1
原始佛教及其基本教义4
部派佛教7
大乘佛教的兴起和主要教派10
二、佛教传入中国14
古代丝绸之路和佛教传入中国14
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佛教传入中国内地15
东汉楚王刘英祭祠佛陀与黄老16
东汉明帝派使者到印度求法的传说和白马寺17
佛教中国化的历程20
佛教是在不断适应中国社会环境中传播和发展的20
《牟子理惑论》的三教一致思想31
佛经翻译、讲经过程中的“汉化”和格义佛教33
后赵政权和“大和尚”佛图澄35
道安及其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37
庐山慧远对沙门不应当礼拜帝王的论证39
最早的中国佛教学派——“六家七宗”41
著名译经僧竺法护、鸠摩罗什和真谛44
竺道生的包括恶人在内的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学说46
南北朝的佛教学派与儒家的人性论47
梁武帝奉佛及四次舍身出家的事迹50
南北朝时期三教争论的主要问题52
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灭佛事件56
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各地建立舍利塔及其意义58
中国民族佛教格局的初步确立——隋唐佛教60
卓越的译经僧玄奘61
义净的佛经翻译63
佛教传入西藏地区和藏传佛教的形成64
中国佛教的持续发展68
宋代以后禅宗成为中国汉语系佛教的主流派68
宋代的三教一致论72
宋代以后佛教各宗的融合75
宗喀巴对以往藏传佛教的改革和格鲁派79
明代佛教界的四大名僧81
清雍正皇帝的《拣魔辨异录》84
雍正皇帝的《御选语录》86
清末杨文会和金陵刻经处88
中国历代佛教寺院和僧尼人数90
当代中国佛教92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和基本教义102
中国佛教的主要宗派102
天台宗的创始人智?103
天台宗的“五时八教”判教论105
“一心三观”和“三谛圆融”107
天台宗的“一念三千”109
三论宗的创始人吉藏110
三论宗的“二谛”论和“八不中道”论111
法相宗的创立者玄奘与弟子窥基113
法相宗的八识学说115
法相宗的三自性和三无性117
法相宗的转识成智说118
道宣及其律学体系119
道绰、善导及其弥陀净土信仰121
华严宗的创始人法藏123
华严宗的“五教十宗”判教论124
华严宗的“十玄门”和“六相圆融”127
华严宗的“法界缘起”和“四法界”学说131
禅宗从菩提达摩到弘忍的历代祖师133
六祖慧能到黄梅从五祖弘忍求法的传说135
《六祖坛经》的“识心见性”学说139
禅宗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141
禅宗的“五家七宗”142
灵祐、慧寂和沩仰宗144
义玄和临济宗145
临济宗的“四料简”、“四照用”和“四宾主”146
洞山良价、曹山本寂和曹洞宗148
文偃和云门宗149
文益和法眼宗151
禅宗的语录和公案152
“开元三大士”及其弘传密教的事迹153
密教的曼荼罗和金刚界、胎藏界155
密教的“三密”和“即身成佛”论157
因果报应和生死轮回158
中国佛教对儒家伦理的吸收和应用159
藏传佛教主流宗派——格鲁派的基本教义161
云南的南传上座部佛教165
香港、澳门地区的佛教168
台湾地区的佛教171
中国佛教的教团组织及其主要制度、戒规175
“四众”和“七众”175
唐代以前主要流行的戒律178
五戒和八戒181
沙弥戒和具足戒184
《梵网经》和菩萨戒187
大乘佛教的“三聚净戒”191
跪拜合掌与三皈依192
两晋至南北朝的僧官制度197
隋唐的僧官制度201
禅宗怀海的《禅门规式》203
宋代的《禅苑清规》207
元代钦定《百丈清规》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09
汉地寺院的僧职213
藏传佛教寺院的僧职216
明清对佛教的管理218
清代西藏地区的政教合一体制223
藏传佛教的“金瓶掣签”制及其意义227
佛、菩萨、鬼神、诸天和中国佛教的名寺名山230
三界230
须弥山和大千世界232
佛教的诸天233
四天下234
地狱235
众生和五道、六道236
六凡四圣238
佛及其十大名号239
法身佛、报身佛和应身佛240
何为罗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和五百罗汉各指什么?241
阿弥陀佛(无量寿佛)及其西方净土244
药师佛245
何为菩萨?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246
西方三圣247
华严三圣248
观世音菩萨249
文殊菩萨250
普贤菩萨251
地藏菩萨252
弥勒菩萨和弥勒佛253
金刚和四大天王、四大金刚255
阎王和十殿阎王255
天龙八部256
帝释天258
八部鬼众259
欢喜佛260
中国四大名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261
净土宗祖庭玄中寺264
草堂寺265
天台山国清寺和天台宗265
禅宗祖庭少林寺266
唐朝佛舍利崇拜中心——法门寺267
密宗遗址青龙寺269
禅宗名刹天童寺269
布达拉宫270
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六大寺272
中国佛教主要节日276
佛诞节276
佛成道日279
盂兰盆节282
中国佛教文化285
佛教与中国文化285
佛教与诗歌艺术288
佛教与小说艺术292
佛教与石窟艺术296
佛教与书画艺术300
佛塔艺术305
佛乐艺术310
佛戏艺术313
中国佛教典籍319
印度佛典的翻译319
中国佛典的撰述322
佛教经录325
佛教大藏经的形成328
中国历代刻印本大藏经简介333
房山石经341
中外佛教文化交流345
隋唐以前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345
东晋法显西行求法和《佛国记》351
隋唐时期中外佛教文化交流概述352
玄奘历尽艰辛赴印度求法和《大唐西域记》356
义净的《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和《南海寄归内法传》358
新罗圆测和朝鲜法相宗359
鉴真和尚赴日传法的动人事迹361
日本求法僧最澄和日本天台宗362
日本求法僧空海和日本真言宗364
新罗求法禅僧和禅门九山367
日本求法僧荣西和日本临济宗369
日本求法僧道元和日本曹洞宗371
高丽义天入宋求法事迹373
中国佛教传入越南375
中国藏传佛教传入蒙古376
中国藏传佛教传入俄国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