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主流文学思想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主流文学思想论
  • 王世朝著 著
  • 出版社: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2091842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89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299页
  • 主题词:中国文学-古代文论-文学思想史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主流文学思想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主流文学导论2

一、主流与非主流的纠葛与纠缠2

二、中心与边缘6

(一)贵族文学与平民文学6

(二)精英文学与大众文学7

(三)御用文学与纯粹文学9

(四)庙堂文学与江湖文学10

(五)高雅文学与世俗文学12

三、主流文学的四维向度13

(一)谁在说——话语权13

(二)跟谁说——对话权18

(三)说什么——话题权20

(四)怎样说——形式权22

四、主流文学的基本精神23

(一)体态——主流文学的体式本位论23

(二)意态——主流文学的主题本质论26

(三)语态——主流文学的语言本味论28

(四)神态——主流文学的风格本真论31

上编 观念篇35

第一章 三不朽——文学不能承受之重35

一、“文”与“文学”35

二、文人不朽36

三、献诗讽谏与观诗知政37

四、不学诗,无以言38

五、文章救世论39

第二章 思无邪——主流文学的“雅正意识”定位42

一、主流文学的基因培育42

(一)天人合一的自然观念43

(二)感于哀乐的现实观照45

(三)悲天悯人的终极关怀46

(四)忧国忧民的人文关切47

(五)逍遥适性的自在精神48

二、主流文学的历史情结49

三、主流文学的哲学情怀51

四、主流文学的政治情绪54

第三章 文人与人文——主流文学的民本意识确立56

一、文人与人文56

(一)何谓文人——作者身份的确立56

(二)何谓人文——普世价值之建立58

二、礼乐文化与民本思想的萌芽61

三、主流话语的民本诉求62

四、主流文学的民生关注64

五、主流文人的忧患意识66

第四章 主流文学的主体定位68

一、诗品出于人品68

二、中国文人的精神态势69

第五章 主流文学的文化品格72

一、儒家思想的文学干预72

二、道家思想的文学浸透73

三、凝重与空灵——儒道文化的双重建构76

第六章 主流文学的审美理想81

一、虚静化——“不着一字”与“尽得风流”81

二、寄寓化——“言近”与“旨远”83

(一)“以辞抒意”与“白其志义”——旨归与手段83

(二)从庄子“书籍糟粕”到陆机“文不逮意”——语言的苍白与创作的无奈83

(三)“辞以类行”与“期命辨说”——认识论与方法论84

(四)“目击道存”与“至言去言”——自然的启示84

(五)言尽旨远——柳暗花明84

(六)象的介入——智慧的生成85

(七)从“言意关系”到“文质关系”86

三、脱俗化——“下里巴人”与“阳春白雪”88

第七章 主流文学批评的认识论与方法论91

一、认识论——诗无达诂91

二、方法论——一言以蔽之93

三、实践论——将阅文情先标六观99

中编 时序篇105

第八章 列国时代的文学基因培育105

一、趋势与趋士——士人的心态与姿态105

二、谋臣策士与游说文化——寄生于政治缝隙间的文化幽灵107

三、游说造就了语言的华丽——以舌为剑109

四、先秦散文的艺术高度——从小品到政论111

第九章 巨人的文学定性与定位115

一、世俗文学的抵制——郑声淫,去郑声115

二、虚拟文学的抵御——子不语怪力乱神117

三、文学创造的消解——述而不作,信而好古119

四、文学审美的挤压——迩之事父,远之事君121

第十章 汉帝国的文学造型125

一、“唯美”与“尚用”——汉人的纠结与纠缠125

二、“子学”与“经学”——文人的奴化与蜕变128

三、“经书”与“谶纬”——汉人的务实与崇虚131

四、发愤著书——司马迁的历史发现134

五、从《诗》到《诗经》——汉人对《诗》的包装137

六、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汉人对屈原的包装140

七、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汉大赋141

八、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汉乐府144

九、文温以丽,意悲而远——古诗十九首145

第十一章 魏晋风度——叛逆与超越148

一、新美学与新美文148

二、改造文章的祖师149

三、缔造集团的领袖152

四、诗的改造153

第十二章 文学自觉——理性大厦落成159

一、从经学转向玄学的纲领性文献——曹丕与《典论·论文》159

二、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陆机与《文赋》161

三、体大虑周——刘勰与《文心雕龙》162

四、思深意远——钟嵘与《诗品》165

五、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萧统与《文选》166

第十三章 文学代嬗——主流文学的时光成像168

一、演变——文学观念的循环化168

二、蜕变——文学体式的断层化170

三、通变——文学话语的通俗化172

(一)主流话语的时间策略——“师其意不师其辞”与“语陈意新”172

(二)主流话语的空间策略——“郊庙”与“江湖”174

(三)主流话语的审美策略——“绚烂”与“平淡”175

(四)主流话语的文化策略——“雅”与“俗”182

四、嬗变——文学题旨的伦理化183

五、突变——文学境界的宗教化186

六、裂变——文学旨归的哲理化191

七、剧变——文学诠释的西方化194

下编 体式篇205

第十四章 形态学范畴上诗的演进205

一、中国诗歌的句法演进205

二、中国诗歌的章法演进208

三、中国诗歌的风格演进212

第十五章 文化学意义上诗的流变225

一、中国诗歌的思想情感历程225

二、徜徉在山水之间的中国诗歌228

三、徘徊于哲学与历史之间的中国诗歌232

四、流连在儒释道之间的中国诗歌234

第十六章 诗是中国人的宗教240

一、诗是唐人的生存方式240

二、诗是唐人的生活方式242

三、诗是唐人的思维方式245

第十七章 化成天下莫尚乎文249

一、诗亡而春秋作——文体功能及其文化机制249

二、诸子散文——见解新锐——伴随诸侯寿终而永寝252

三、史传散文——内容坚实——伴随经验失效而淡出258

四、两汉散文——气势恢宏——伴随帝国瓦解而荒废262

五、六朝骈文——语言精致——伴随士族没落而衰败267

六、古文运动——思想整饬——伴随民族征服而终结269

七、明清小品——灵性养护——伴随文学消费而搁浅273

八、桐城散文——血统纯正——伴随西学东渐而风化278

主要参考文献283

后记2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