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 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 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
  • 黄烨菁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 ISBN:7208140417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17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3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承接国际外包与产业创新能力发展 动力机制与战略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思路1

第一节 外包概念的界定和阐释2

一、国际外包的动因2

二、国际外包的特征8

第二节 国际外包的专业化效应研究12

一、国际外包的垂直专业化效应研究12

二、国际外包对技术后进方的技术转移研究15

三、IT产业特有的外包模式与技术发展18

第三节 国际外包对接包方技术升级的影响研究20

一、国际外包的技术扩散效应研究20

二、外包对接包方技术效应的条件研究23

三、外包对接包方技术效应的发生机制研究25

第四节 OEM模式的代工生产对供应商的效应研究26

一、OEM合作双方的资源互补27

二、OEM合作双方的技术转移29

三、OEM接包方的技术学习机制31

四、OEM创新动力机制形成的影响因素34

第五节 依托外包制造出口的产业增长效应——国际经验研究40

一、新加坡与中国台湾的合同制造产业41

二、合同制造产业的兴起推进工业化进程42

三、中国承接合同制造产业转移的利弊效应43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44

一、研究思路与内容44

二、全书的研究方法46

三、全书的分析框架47

本章小结48

第二章 理论分析——国际制造外包的技术创新形态及接包方创新能力提升的机制50

第一节 制造外包的技术特征50

一、制造外包与分工专业化51

二、制造外包对接包方价值链组织形态的影响54

三、制造外包对接包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55

四、OEM外包模式下的价值链功能升级形态58

第二节 制造外包的创新能力发展效应——理论模型62

一、前提假设62

二、理论模型64

第三节 接包方创新能力发展的机制与影响因素73

一、产业内分工条件下的知识外溢73

二、知识外溢转化为接包方创新能力的条件77

三、知识外溢转化为企业创新能力的机理79

四、接包方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产业集群的特征86

五、接包方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价值链的特征与治理模式89

本章小结93

第三章 实证分析与典型产业案例研究——承接制造外包为对象96

第一节 中国加工贸易发展为对象的实证研究97

一、样本、变量设置与数据来源97

二、计量模型的设定、检验与筛选99

三、计量结果与解释分析101

四、结论与现实意义102

第二节 承接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与促进机制——电子器件与家电出口产业集群的案例103

一、宁波地区电子与家电外包制造集群的产业案例分析104

二、代表性企业案例分析——宁波奥克斯集团118

本章小结123

第四章 国际服务外包技术形态与承接方创新动力——多元化服务创新的分析视角125

第一节 国际服务外包的模式与技术特征125

一、国际服务外包的主要模式126

二、国际服务外包的技术特征128

第二节 主要服务外包接包国家技术升级的实践132

一、服务外包项目类型的演进133

二、主要新兴经济体承接外包的阶段性特点134

三、接包方经济体承接外包的价值链升级137

第三节 基于互动式技术扩散的创新动力机制138

一、服务外包的知识生成138

二、服务外包的知识流动144

三、互动型技术扩散向“创新杠杆”的转化146

第四节 基于开放式创新系统的创新动力机制——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分析150

一、软件开发知识转移机制的形成150

二、软件外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来自发包方外包策略的因素154

三、软件外包知识转移的影响因素——来自接包方组织创新的因素157

本章小结161

第五章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进程与产业创新现状163

第一节 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阶段性特征163

一、中国企业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规模与特点164

二、中国承接离岸服务外包的特征与模式165

三、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专业化分工态势169

第二节 中国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竞争力171

一、中国在国际服务外包市场的竞争格局171

二、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竞争力与印度的对比分析175

三、中国服务外包产业的促进政策181

第三节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创新面临的挑战186

一、服务产业的人力资源相对短缺186

二、服务部门专业化分工尚不充分189

本章小结192

第六章 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能力发展——典型企业案例分析194

第一节 本土大型软件与信息服务供应商的创新模式194

一、国有大型IT制造企业的“服务化”道路——北京神州数码控股有限公司案例分析195

二、中小型服务外包企业的外包创新——江苏花桥51BPO中心案例分析198

第二节 金融服务外包企业的创新模式202

一、集团内专业金融服务商的外包模式——中银金融商务有限公司案例分析203

二、第三方金融服务外包商的技术升级——美国柯莱特信息系统(上海)公司的案例分析205

三、专业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的战略升级——华道数据处理(苏州)有限公司案例分析206

第三节 专业软件企业的创新模式——上海海隆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案例分析212

一、以细分市场为定位的长期创新战略213

二、企业与发包方合作的共同创新模式214

三、针对服务对象的多层次创新模式217

本章小结218

第七章 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目标与路径选择——制造业外包219

第一节 中国制造业承接外包的价值链分工地位——创新促进战略面临的挑战219

一、高技术产品加工贸易的对外依赖220

二、加工贸易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222

三、全球新产业革命对中国“制造”带来的不确定225

第二节 制造外包创新能力升级战略的目标230

一、产业集群价值链定位的“延伸”——加大国内创新要素投入230

二、以贸易中心建设推动加工贸易产业升级——提升贸易服务功能水平231

三、优化产业人力资源结构——加大对工程型和应用技术型人力资源培育232

第三节 我国制造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路径选择233

一、路径之一——加工制造环节的价值链功能升级234

二、路径之二——构建中长期产业技术升级的基础性平台239

三、路径之三——推动新型工业化体系的建设242

本章小结249

第八章 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目标与路径选择——服务业外包251

第一节 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创新发展的阶段性成果251

一、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在中心城市的相对集中252

二、主要中心城市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战略255

第二节 提升中国服务外包创新能力的目标259

一、基于现代服务企业形态的多元化创新内涵260

二、以价值链升级为导向的服务外包创新能力建设263

三、建设多层次服务外包创新的制度环境266

四、围绕中心城市协调外包产业的空间布局269

第三节 中国服务外包创新促进战略的路径选择271

一、路径之一——依托产业集群的集成创新策略272

二、路径之二——从偏好离岸外包向内外一体的外包激励转型276

三、路径之三——立足地区差异的服务外包创新链建设281

第四节 促进服务外包企业创新能力与升级的重点举措285

一、知识密集型服务外包的贸易便利化制度创新286

二、对于优质服务供应商的外包服务流转给予“绿色通道”型灵活监管288

三、针对外包企业品牌建设构建综合信息平台289

四、针对新型服务业态外包市场外资准入构建综合性信息监测平台290

五、围绕研发外包合作与品牌发展构建“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291

本章小结292

参考文献294

表索引311

图索引313

后记31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