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与工程方法论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与工程方法论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1931210.jpg)
- 韩雪冰,张雷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11814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2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13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生产-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与工程方法论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2
一、理论意义2
二、现实意义3
第三节 文献综述4
一、哲学上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研究4
二、关于工程哲学研究5
三、关于工程的本质6
四、关于工程方法论7
五、关于工程过程方法论8
六、关于工程领域方法论9
七、关于工程方法和科学、技术、产业方法比较9
第四节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10
一、研究的思路10
二、研究的方法11
第五节 核心概念的界定12
一、“人工自然”的界定12
二、“工程”的界定12
三、“工程方法”和“工程方法论”的界定13
四、对“工程人工自然”的界定13
第二章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15
第一节 马克思社会生产理论的理论前提15
第二节 马克思社会生产的界定17
第三节 马克思社会生产的空间维度19
一、社会生产的一般规定与空间19
二、资本主义生产与空间危机21
三、回归个人与重建23
四、马克思社会生产的现实维度25
第三章 工程人工自然与工程方法论27
第一节 人工自然视域下哲学方法论探析27
一、人工自然视域下哲学本体论建构27
二、人工自然辩证法属性的探析30
三、人工自然论视域下哲学方法论的构建32
第二节 工程人工自然特点33
一、工程人工自然的特点:集成性33
二、工程人工自然是行业性工程和自然界演化态的集成36
三、工程人工自然的形成与工程模因37
四、作用方式37
第三节 工程人工自然集成性的施加——工程方法概论40
一、工程要素集成方法40
二、工程过程方法41
三、工程领域方法43
四、工程创新集成方法43
五、工程方法论与工程方法43
第四章 工程构成要素集成方法论45
第一节 工程知识集成方法45
一、工程知识特点45
二、工程知识集成方法47
第二节 施加技术要素的集成48
一、技术和工程的关系48
二、工程技术集成方法49
第三节 施加产业要素的集成49
第四节 施加环境协调关系的集成51
一、工程集成性与环境社会性矛盾51
二、施加环境协调关系的集成方法52
第五节 工程集成的制度选择——明确工程社会责任方法52
一、工程社会责任内涵52
二、明确工程社会责任的方法53
第五章 工程过程方法论56
第一节 工程活动的过程56
第二节 工程决策方法57
一、工程决策的内涵57
二、工程决策的特点57
三、工程决策方法59
第三节 工程计划方法62
一、工程计划的内涵62
二、工程计划的作用62
三、工程计划方法62
第四节 工程组织方法63
一、工程组织的内涵和作用63
二、工程组织方法64
第五节 工程设计方法65
一、工程设计内涵65
二、工程设计特点65
三、工程设计方法67
第六节 工程实施方法68
一、工程实施的内涵68
二、工程实施的特点69
三、工程实施方法70
第七节 工程运行与评估70
一、工程运行与评估的内涵70
二、工程运行与评估的重要性71
三、工程运行与评估方法71
第八节 工程控制方法72
一、工程控制内涵72
二、工程控制特点72
三、工程风险控制方法73
第六章 工程领域方法论75
第一节 自然界演化态75
第二节 “常态”环境76
第三节 工程在宇宙演化状态引入中的作用探析77
一、粒子加速工程对宇宙演化态的合理引入78
二、受控热核反应和核能工程对恒星演化态的合理引入78
三、载人航天工程和水资源工程实现了地球演化状态的合理引入79
四、基因工程和生物能源对生物演化状态的合理引入84
第四节 工程对“非常态”引进判断标准86
一、自然界“非常态”合理引入“常态”初级判断标准——“以人为本”86
二、自然界“非常态”合理引入“常态”高级标准——“天人合一”87
第七章 工程创新方法论88
第一节 生物基因与工程模因88
第二节 工程模因的内涵与结构89
一、工程模因内涵89
二、工程模因的结构90
第三节 使工程模因发挥作用进行工程创新的方式91
第四节 改变工程模因进行工程过程创新92
一、工程决策创新92
二、工程计划创新92
三、工程设计创新93
四、工程组织与调控创新93
五、工程实施创新94
六、工程运行与评估创新94
第五节 通过工程模因进行工程创新的领域94
一、受控热核反应和纳米工程实现了宇宙演化状态的工程创新95
二、核能工程和载人飞船工程等实现了恒星演化状态的工程创新95
三、气候资源开发工程与水资源利用工程实现了地球演化状态的工程创新96
四、生物工程实现了生物演化状态的工程创新96
第八章 工程比较方法论98
第一节 科学方法与工程方法比较98
一、科学的本质和特点98
二、科学方法与人化自然的创造99
三、科学与工程的划界101
四、科学方法与工程方法的联系和区别102
第二节 技术方法与工程方法比较103
一、技术的本质103
二、技术与工程的划界103
三、技术方法与工程方法的联系104
四、技术方法与工程方法比较105
第三节 产业方法与工程方法比较108
一、产业内涵108
二、工程与产业的划界108
三、产业化方法109
四、工程方法与产业方法的比较111
第四节 工程方法中科学模因、技术模因、产业模因的协同112
结论115
一、工程人工自然115
二、工程方法论116
参考文献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