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阴阳新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阴阳新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926409.jpg)
- 张其成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3757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2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阴阳新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中医阴阳的本质2
二、中医阴阳的数学特性与量度9
三、中医阴阳的相互关系11
四、主要研究方法12
上篇 中医阴阳的本质及数学特性15
第一章 论阴阳的本质及数学特性17
第一节 论阴阳的本义17
第二节 论抽象阴阳与具体阴阳18
第三节 论划分阴阳的标准20
第四节 论阴阳的本质是二元关系22
第五节 论阳属性与阴属性23
第六节 论阴阳的特例24
一、绝对阴阳24
二、默认阴阳25
第七节 论阴阳虚实及其量度26
一、论阴阳虚实的含义26
二、论中医阴阳的可观测性27
三、论阴阳虚实的量度30
第二章 几类常见的“具体阴阳”辨析32
第一节 论中医寒热的本质及其逻辑问题32
一、论外内寒热与温度33
二、论上下寒热与温度34
三、论寒热阴阳中的悖论35
四、论药性之寒热36
五、论药性寒热与症状寒热之关系38
六、寒热的度量38
第二节 论空间之阴阳及其逻辑问题41
一、论左右之阴阳41
二、论前后之阴阳47
三、论上下之阴阳48
四、论外内之阴阳49
第三节 论气味阴阳及其逻辑问题51
一、论气为阳,味为阴51
二、论气、味之阴阳及其逻辑问题53
三、论气味之厚薄及其阴阳54
四、论气味厚薄阴阳之逻辑问题57
第四节 论清浊之阴阳及其逻辑问题59
一、论中医清浊的含义59
二、论清浊之阴阳及其理论渊源62
三、阴阳清浊中的逻辑问题63
四、论清升浊降理论及其逻辑问题64
第五节 论营卫之阴阳及其逻辑问题66
第六节 论脏腑之阴阳及其逻辑问题70
一、论五脏之“泻”71
二、论六腑之“藏”73
第三章 “集合阴阳”与属性划分74
第一节 “集合阴阳”概念的提出74
第二节 属性集的划分及其阴阳75
第三节 论“一分为二”与“一分为三”78
第四章 论“复合阴阳”与属性向量80
第一节 “复合阴阳”概念的提出80
第二节 “复合阴阳”与属性向量81
第三节 属性向量与人体健康模型82
第四节 论药性向量84
一、药性向量的概念84
二、药物的相似度85
三、药性的强弱86
第五节 药方矩阵与药方向量86
一、药方矩阵86
二、药性叠加与药方向量87
三、药方的相似度88
第六节 药方向量与人体健康向量88
中篇 中医阴阳的相互关系研究91
第五章 阴阳的相互关系93
第一节 论单一属性上的阴阳关系93
一、对立制约93
二、互根互用94
三、相互转化94
第二节 论不同属性间的阴阳关系96
一、不同属性间的正相关关系96
二、不同属性间的逆相关关系96
三、不同属性间的函数相关关系97
四、不同属性值间的不相关关系97
第三节 论人体阴阳与外界阴阳之关系98
一、人体阴阳与外界阴阳之同步消长99
二、人体阴阳与外界阴阳之反向消长99
第四节 人体阴阳与药物阴阳之关系100
一、人体阴阳与药物阴阳之同步消长100
二、人体阴阳与药物阴阳之反向消长100
第五节 论阴阳平衡101
第六章 从阴阳关系看扶阳与滋阴学派之争102
第一节 略论扶阳派源流103
一、扶阳学派的界定103
二、略论《周易》之阳主阴从、贵阳贱阴思想104
三、略论《黄帝内经》中的扶阳思想105
四、略论《中藏经》中的扶阳思想105
五、略论窦材《扁鹊心书》中的扶阳思想106
六、略论张景岳的扶阳思想107
七、略论黄元御的扶阳思想110
八、略论郑钦安的扶阳思想114
第二节 略论滋阴派源流及其主要观点123
一、滋阴学派的界定123
二、略论《连山易》《归藏易》不“贵阳贱阴”125
三、略论《黄帝内经》不主扶阳127
四、略论刘完素的“泻火”思想和阴阳观130
五、略论朱丹溪的“滋阴”思想和阴阳观136
六、略论清代温病诸师的阴阳观143
第三节 两派论争的焦点、论证方法及其逻辑问题151
一、两派论争之焦点151
二、两派论证方法及其逻辑问题155
第四节 从阴阳的关系看扶阳与滋阴学派之争163
一、从“具体阴阳”看扶阳与滋阴学派之争163
二、从阴阳属性看扶阳与滋阴学派之争164
第五节 对扶阳滋阴两派长期对峙原因的分析165
一、病人正反馈说166
二、病人选择说167
三、师承授受说168
四、同病异治说169
下篇 中医阴阳与相关问题的研究171
第七章 阴阳与气173
第一节 论“气”与“气化”174
一、论“气”的含义174
二、论“气”的属性178
三、论“气化”与“气化学说”181
第二节 传统气化学说的气化动力初探183
一、《易经》中关于气化动力的论述184
二、《黄帝内经》中关于气化动力的论述186
三、传统气化学说的局限188
第三节 论“气”与阴阳的关系190
第八章 阴阳与“四象”191
第一节 论阴阳与“四象”192
第二节 论“正统四象说”193
第三节 论“医家四象说”194
第四节 《黄帝内经》五脏应“四象”的两种方式探讨197
第九章 阴阳与五行199
第一节 论五行的基本属性200
一、论五行的本义200
二、论五行的基本属性204
三、关于五行的起源208
第二节 论五行与时空相配209
一、论五行配时间209
二、论五行配空间212
第三节 五行生克内涵辨析213
一、对五行生克的主流解释及问题213
二、论五行相生216
三、论五行相克218
第四节 论五行的阴阳属性221
一、金木水火的阴阳属性221
二、土的阴阳属性221
三、《黄帝内经》“至阴”考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