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结 技术卷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结 技术卷 上](https://www.shukui.net/cover/28/31921219.jpg)
- 《京泸高速铁路建设总结》编写组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
- ISBN:978711319815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475页
- 主题词:高速铁路-铁路工程-工程建设-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总结 技术卷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5
第一篇 综合5
第一章 技术体系5
第一节 技术体系形成5
第二节 技术体系构成9
第三节 技术体系主要内容12
第二章 关键技术49
第一节 路 基49
第二节 桥 梁51
第三节 隧 道54
第四节 轨 道55
第五节 大型客运综合交通枢纽57
第六节 牵引供电59
第七节 通信信号62
第八节 信息化64
第九节 高速动车组65
第十节 环保与节能70
第十一节 先导段综合试验及全线联调联试71
第三章 主要创新成果73
第一节 自主创新的高速铁路工程建造技术73
第二节 集成创新的高速铁路“四电”技术79
第三节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高速动车组技术83
第二篇 线路设计91
第一章 线路方案选择91
第一节 线路方案选择主要控制因素91
第二节 主要区段线路比选94
第三节 引入枢纽97
第四节 局部线路方案比选108
第五节 线路纵断面局部优化118
第二章 线路平、纵断面120
第一节 线路平面120
第二节 线路纵断面127
第三节 线路平、纵断面主要标准在设计中的应用130
第三章 线路平、纵断面动力学分析136
第一节 车—线动力学仿真模型136
第二节 仿真计算结果及其分析137
第三节 线路优化方案实例138
第三篇 路基工程145
第一章 路基设计145
第一节 路基工程主要技术标准和参数145
第二节 地基处理与沉降控制153
第三节 路基填料利用(改良)设计166
第四节 过渡段设计167
第五节 路基边坡防护、支挡和防排水设计175
第二章 路基沉降观测与评估180
第一节 观测断面及观测点设置180
第二节 评估标准及方案180
第三节 沉降及评估结果181
第四篇 桥梁工程187
第一章 一般结构桥梁187
第一节 桩基试验187
第二节 墩形选择192
第三节 梁形选择199
第四节 施工期变形观测203
第五节 车桥动力仿真分析的工程应用211
第二章 重点及特殊结构桥梁217
第一节 南京大胜关长江大桥217
第二节 济南黄河大桥235
第三节 镇江京杭大运河(90+180+90)m连续梁拱桥241
第四节 跨京开高速公路(32+108+32)m中承式钢箱拱桥246
第五节 跨济兖公路2-96 m四线下承式钢箱拱桥250
第六节 异型结构设计253
第七节 道岔梁262
第八节 丹阳至昆山特大桥266
第九节 津浦联络线矮塔斜拉桥270
第五篇 隧道工程277
第一章 隧道设计277
第一节 设计原则与技术标准277
第二节 缓冲结构设计278
第二章 重点工程和技术282
第一节 西渴马1号隧道282
第二节 韩府山隧道289
第三节 金牛山隧道291
第四节 滕州隧道294
第六篇 轨道工程301
第一章 轨道结构设计301
第一节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301
第二节 岔区板式无砟轨道308
第三节 其他类型轨道结构310
第四节 扣 件314
第五节 高速道岔317
第六节 跨区间无缝线路320
第二章 CRTSⅡ型轨道板制造技术323
第三章 轨道铺设技术325
第一节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325
第二节 无砟道岔326
第三节 长钢轨焊接及精调技术327
第七篇 精测网布设与复测337
第一章 京沪高速铁路精密工程控制测量337
第一节 精密工程控制测量网布设原则337
第二节 高速铁路测量技术338
第二章 控制网设计341
第一节 平面控制网设计341
第二节 高程控制网设计346
第三章 平面控制网测量348
第一节 框架平面控制网(CP0)测量348
第二节 基础平面控制网(CPⅠ)测量351
第三节 线路平面控制网(CPⅡ)测量353
第四节 轨道控制网(CPⅢ测量)356
第四章 高程控制网测量363
第一节 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测量363
第二节 轨道控制网(CPⅢ)高程测量365
第五章 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技术370
第一节 精密水准地面沉降监测技术370
第二节 InSAR区域地面沉降监测技术375
第八篇 站场与站房工程383
第一章 车站分布与综合交通枢纽设计383
第一节 车站分布与旅客列车开行方案设计383
第二节 综合交通枢纽布局设计原则384
第三节 大型客运站综合交通枢纽布局385
第二章 枢纽客运站站场设计393
第一节 站场设计标准393
第二节 站型研究与大型客运站设计仿真评估396
第三节 主要客运站站场设计401
第三章 站房设计与施工技术408
第一节 站房设计原则408
第二节 专项研究410
第三节 主要客运站站房设计418
第四节 重点站房施工关键技术432
第四章 客运设施与设备460
第一节 旅客购票、候车、旅服区域布局460
第二节 旅客进出站通道461
第三节 旅客站台、雨棚461
第四节 车站给排水设施与环保技术应用4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