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赔偿法之理论与实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赔偿法之理论与实务](https://www.shukui.net/cover/14/31919208.jpg)
- 叶百修著 著
- 出版社: 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 ISBN:978957419401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72页
- 文件大小:43MB
- 文件页数:39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赔偿法之理论与实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国家赔偿基本概念3
第一节 国家赔偿法与宪法第二十四条之关系3
第二节 国家赔偿法之制定经过7
第三节 国家赔偿观念之演进8
第一项 否定时期8
第二项 相对肯定时期11
第三项 全面肯定时期13
第四项 发展时期16
第一款 法国之危险责任17
第二款 德国之学说与裁判实务19
第一目 德国学说见解19
第二目 联邦普通最高法院之裁判实务21
第四节 国家赔偿责任之意义及其性质35
第一项 国家赔偿责任之意义35
第二项 国家赔偿责任之性质35
第一款 在物之责任方面35
第二款 在人之责任方面36
第一目 代位责任说36
第二目 自己责任说36
第三目 并合责任说37
第四目 中间责任说37
第五目 折衷说37
第六目 分析38
第五节 国家赔偿法之意义、性质与机能41
第一项 国家赔偿法之意义41
第二项 国家赔偿法之性质41
第一款 国家赔偿法系宪法之附属性法律41
第二款 国家赔偿法究系公法或私法41
第一目 公法说42
第二目 私法说42
第三目 分析43
第三款 国家赔偿法与民法不法行为法45
第一目 二者之关系45
第二目 规定内容之差异46
第三项 国家赔偿法之机能48
第六节 国家赔偿法之效力49
第一项 时之效力49
第二项 地之效力51
第三项 人之效力52
第一款 对一般人民之适用52
第二款 对特别权力关系相对人之适用52
第一目 公务人员53
第二目 其他相对人55
第三款 对外国人之适用57
第一目 外国人之意义57
第二目 相互保证主义59
第七节 国家赔偿责任与其他国家责任之规范体系67
第一项 国家责任概说67
第二项 国家赔偿与行政上损失补偿68
第一款 行政上损失补偿之基本概念68
第一目 意义及其要件68
第二目 理念74
第三目 补偿标准74
第二款 国家赔偿与行政上损失补偿之异同76
第三项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结果排除请求权之差异77
第一款 结果排除请求权之基本概念77
第一目 意义及其要件77
第二目 法律基础78
第三目 权利性质及其行使方式79
第二款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结果排除请求权之差异80
第四项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公法上返还请求权之差异81
第一款 公法上返还请求权之基本概念81
第一目 意义及其要件81
第二目 法律基础82
第三目 返还范围82
第四目 行使返还之型态84
第五目 与民法上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之差异84
第二款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公法上返还请求权之差异85
第五项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基于公法上无因管理所生之请求权之差异85
第一款 基于公法上无因管理所生请求权之基本概念85
第一目 意义、要件及其法律基础85
第二目 型态86
第三目 赔偿范围86
第四目 与民法上无因管理之区别86
第二款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基于公法上无因管理所生之请求权之差异87
第六项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基于行政法上债务关系之赔偿请求权之差异87
第一款 基于行政法上债务关系之赔偿请求权之基本概念87
第一目 意义及其要件87
第二目 责任依据及其限制88
第二款 国家赔偿请求权与基于行政法上债务关系请求权之差异89
第八节 国家赔偿责任与公务员个人责任之关系89
第一项 日本之学说意见与实务态度90
第一款 学说意见90
第一目 否定说90
第二目 肯定说91
第三目 折衷说91
第二款 实务态度92
第二项 德国之学说意见92
第三项 我国之学说意见与实务态度93
第一款 学说意见93
第一目 肯定说94
第二目 否定说94
第二款 实务态度95
第三款 分析96
第二章 国家赔偿之构成要件99
第一节 因公务员之违法有责行为所生之国家赔偿责任99
第一项 须行为人系公务员99
第一款 概说99
第二款 公务员之意义99
第一目 学理上之意义101
第二目 法律上之意义101
第三款 国家赔偿法上之意义102
第一目 依法令从事于公务之人员103
第二目 受委托行使公权力之人105
第三目 有追诉或审判职务之人员115
第四目 小结121
第二项 须为执行职务之行为121
第一款 积极执行职务行为之意义121
第二款 积极执行职务行为之判断基准122
第三款 积极执行职务行为之范围123
第一目 狭义说124
第二目 广义说124
第三目 分析124
第四款 其他有争议之行为125
第一目 是否须以在上班时间内为之者为必要125
第二目 是否须在辖区内为之者为必要126
第三目 逾越权限之行为是否属执行职务之行为126
第四目 僭称职务行为是否属执行职务行为126
第五目 回程行为是否属执行职务行为127
第三项 须为行使公权力之行为128
第一款 概说128
第二款 德国之学说与实务见解128
第一目「公权力」一词之用语演变经过128
第二目 学说见解129
第三目 实务见解134
第三款 日本之学说与实务见解135
第一目 概况135
第二目 学说见解136
第三目 实务见解138
第四款 我国之学说与实务见解141
第一目 学说见解141
第二目 实务见解142
第五款 检讨与分析146
第四项 须公权力之行使系属不法(违法)148
第一款 不法与违法之意义是否相同148
第一目 同义说148
第二目 异义说148
第三目 检讨与分析149
第二款 违法之判断基准149
第一目 行为违法说(公权力发动要件欠缺说)149
第二目 结果违法说150
第三目 相关关系说150
第四目 职务行为基准说150
第五目 检讨与分析152
第三款 违法之意义153
第一目 狭义说153
第二目 广义说153
第三目 最广义说153
第四目 检讨与分析153
第四款 违法之认定方法154
第一目 无法规依据而侵害人民权益155
第二目 牴触司法院解释155
第三目 牴触判例156
第四目 违反行政机关内部之行政规则而无正当理由157
第五目 瑕疵之裁量行为158
第六目 违反对第三人之职务义务163
第七目 怠于执行职务170
第八目 违反安全配虑义务174
第五款 是否与行政诉讼上之违法同义177
第一目 同义说(一元之违法性说)177
第二目 异义说(相对之违法性说)177
第三目 检讨与分析178
第六款 违法判断之基准时178
第一目 学说见解178
第二目 裁判实务179
第七款 违法之举证责任181
第一目 学说见解181
第二目 裁判实务183
第八款 违法阻卻事由184
第九款 是否违法尚有争议之行为185
第一目 统治行为185
第二目 特别权力关系行为187
第三目 立法行为与立法不作为之违法性189
第四目 司法行为之违法性197
第五项 须具有故意或过失之行为201
第一款 前言201
第二款 故意过失之意义201
第一目 採代位责任说者之见解201
第二目 採自己责任说者之见解202
第三目 分析202
第三款 过失之客观化202
第四款 过失推定205
第五款 过失与违法关系之一元化207
第六款 过失之认定方法207
第一目 忽视法规之存在208
第二目 错释法规之意义208
第三目 忽视司法院解释209
第四目 牴触判例210
第五目 服从长官或上级机关之违法指示210
第六目 认定要件事实时未尽调查义务212
第七目 误认事实215
第八目 违反安全确认义务215
第七款 机关过失之认定217
第八款 过失之举证责任218
第一目 学说见解218
第二目 裁判实务220
第九款 过失责任之减轻事由222
第十款 无过失责任主义222
第一目 概况222
第二目 扩大国家赔偿法第三条之适用224
第三目 重建行政上损失补偿制度225
第六项 须使人民之自由或权利受到损害225
第七项 须损害之发生与加害行为间具有因果关系231
第一款 事实(或自然)之因果关系231
第二款 相当因果关系232
第二节 因公有公共设施之瑕疵所生之国家赔偿责任233
第一项 概说233
第一款 立法意义233
第二款 责任性质234
第三款 与民法工作物所有人责任之异同236
第二项 构成要件238
第一款 须为公有公共设施238
第一目 意义238
第二目 公有公共设施与营造物、公物等概念之差异252
第二款 须设置或管理有欠缺254
第一目 设置或管理之意义254
第二目 欠缺之意义255
第三目 欠缺之判断基准259
第四目 具体事例261
第三款 须损害人民之生命、身体、财产266
第一目 生命、身体、财产之意义266
第二目 保护客体究否特定268
第三目 损害额之计算方法269
第四款 须损害与公有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之欠缺间,具有相当因果关系271
第三项 免责事由272
第一款 预算不足272
第一目 肯定说272
第二目 否定说273
第三目 分析273
第二款 不可抗力274
第一目 意义及性质274
第二目 判断标准275
第三目 类型及其事例276
第三款 未合通常用法之行为278
第四款 依新技术安全设备之设置279
第四项 举证责任280
第五项 与第二条之竞合关系280
第六项 与一般处分之差异282
第三章 国家赔偿请求之程序287
第一节 诉讼当事人287
第一项 请求权人287
第二项 赔偿义务人289
第一款 国家289
第一目 国家赔偿、机关当被告之原则289
第二目 赔偿义务机关289
第二款 其他公法人298
第二节 诉讼程序302
第一项 起诉前之程序302
第一款 书面请求302
第二款 通知协议304
第一目 指定协议期日304
第二目 确定协议处所304
第三目 通知协议304
第四目 进行协议309
第二项 国家赔偿诉讼313
第一款 管辖法院313
第二款 诉讼程序316
第一目 本法之特别规定316
第二目 适用民事诉讼法规定317
第三目 国家赔偿诉讼与行政争讼317
第四目 国家赔偿诉讼与损失补偿诉讼342
第三款 假处分程序343
第三节 求偿权344
第一项 对行使公权力者之求偿权344
第一款 性质344
第二款 要件345
第三款 范围347
第四款 行使程序348
第二项 对损害原因应负责之人之求偿权349
第一款 性质349
第二款 要件350
第三款 范围352
第四款 行使程序353
第四节 赔偿方法354
第一项 金钱赔偿354
第二项 回复原状354
第五节 时效规定356
第一项 赔偿请求权之消灭时效356
第二项 求偿权之消灭时效361
第四章 民法及特别法之适用365
第一节 民法之适用365
第一项 国家赔偿法第五条之意义365
第二项 基于民法之国家赔偿责任366
第三项 民法规定之适用367
第一款 得适用民法侵权行为之规定367
第二款 不适用民法侵权行为之规定370
第二节 特别法之适用371
第一项 适用顺序371
第二项 特别法律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