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https://www.shukui.net/cover/31/30175977.jpg)
- 梁方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978710106288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61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842页
- 主题词:经济史-统计资料-中国-古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序1
凡例1
正编1
甲编 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情况及历代户口的地域分布说明3
甲表1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的总数,每户平均口数和每户每口平均田亩数6
甲表2前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19
甲表3前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19
甲表4前汉元始二年各郡国人口密度26
甲表5后汉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28
甲表6后汉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32
甲表7后汉各州郡国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32
甲表8后汉永和五年各郡国人口密度37
甲表9后汉对前汉郡国口数增减之比较(系估计数字)39
甲表10后汉对前汉西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50
甲表11后汉对前汉淮汉以南各郡国口数的比较52
甲表12汉初各侯初封时及国除时的户数及其升降百分比54
甲表13三国、西晋、南北朝的启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56
甲表14西晋太康初年各州户数、平均户数及各州户数的比重60
甲表15西晋太康初年各州郡国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61
甲表16刘宋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68
甲表17刘宋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70
甲表18北魏一部分州郡的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80
甲表19东魏各州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州户口数的比重81
甲表20东魏各州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84
甲表21隋、唐、五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96
甲表22隋各州郡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大业5年,公元609年)104
甲表23唐贞观十三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公元639年)110
甲表24唐贞观十三年各道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公元639年)111
甲表25唐天宝元年各道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道户口数的比重(公元742年)121
甲表26唐天宝元年各道郡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公元742年)121
甲表27唐开元、元和各道府州户数及元和时每县平均户数134
甲表28唐代各道人口密度160
甲表29辽代各道府州军的户数、军兵丁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出军兵丁数160
甲表30辽代御帐亲军数166
甲表31辽代历朝所建宫卫骑军数168
甲表32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172
甲表33北宋主客户口数及客户户口数的比重180
甲表34南宋各朝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186
甲表35北宋初年各道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188
甲表36北宋元丰初年各路府州军主客户数及客户所占的百分比199
甲表37北宋太宗朝及神宗朝各路(道)主客户数及客户占总户数百分比的比较212
甲表38北宋各路府州军监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214
甲表39宋元丰、崇宁、绍兴、嘉定四朝各路户口数的比较224
甲表40宋代各路人口密度229
甲表41金代户口数、每户平均口数及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230
甲表42金代猛安、谋克等户口及垦田、牛具数231
甲表43金代猛安、谋克户平均口数、田数及正口和奴婢的比数233
甲表44宋、金对峙时期南北方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234
甲表45金代各路民户数、平均户数及各路户数的比重235
甲表46金代各路府州军的民户数及每县平均户数235
甲表47元代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243
甲表48元代各省户口数、平均户口数及各省户口数的比重246
甲表49元代各省路府州户口数及每县平均户数和每户平均口数246
甲表50元代各省人口密度255
甲表51明太祖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55
甲表52明成祖朝户口及税粮数256
甲表53明仁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58
甲表54明宣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58
甲表55明英宗朝(正统)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0
甲表56明代宗朝(景泰)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0
甲表57明英宗朝(天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2
甲表58明宪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2
甲表59明孝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4
甲表60明武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6
甲表61明世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8
甲表62明穆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68
甲表63明神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70
甲表64明熹宗朝户口、田地及税粮数270
甲表65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总平均数272
甲表66明代历朝每户平均口数及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273
甲表67明代历朝户口、田地的升降百分比273
甲表68明太祖朝分区户口数274
甲表69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和每户平均口数275
甲表7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分区户口占其总数的百分比278
甲表71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户口数的升降百分比279
甲表72明代南、北直隶及各布政使司人口密度281
甲表73明天顺初年及嘉靖、隆庆年间各司府县的里数及估计户数282
甲表74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人丁及田地数336
甲表7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每朝及每十年平均人丁数、田地数及每丁平均亩数340
甲表76清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的人口数及存仓米谷数341
甲表77清咸丰、同治两朝的人口数348
甲表7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初、中期)四朝各直省人丁数352
甲表7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人丁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354
甲表80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进各直省人丁数的升降百分比355
甲表81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户、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356
甲表82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357
甲表83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358
甲表84清乾隆(后期)、嘉庆、道光、咸丰四朝各直省丁口数的升降百分比359
甲表85清同治、光绪两朝各直省口数360
甲表86清宣统年间调查(公元1912年汇造)之户口数的修正368
甲表87清代各直省人口密度374
甲表88清嘉庆二十五年各府州人口密度376
甲表89中国历代县户口数、每县平均户数及平均口数385
乙编 唐宋元明清田地、田赋概况说明388
乙表1唐天宝中户税、地税及租庸调估计收入数390
(1)户税、地税估计收入数390
(2)租庸调估计收人数390
乙表2唐天宝中岁入钱粟布绢绵之数及其用途392
(1)岁人钱数及其用途392
(2)岁入粟数及其用途与所输仓库392
(3)岁入布绢绵数及其用途与输往地点392
乙表3唐建中年间税户、籍兵数及钱谷收支数392
(1)建中元年税户、籍兵及钱谷数392
(2)建中初年钱谷数及内外费用393
乙表4唐天宝八年各道屯粮数及其百分比393
乙表5唐天宝八年各色米粮总数394
乙表6北宋至道末年及天禧末年实收租税数396
乙表7北宋岁出入总数397
乙表8北宋熙宁十年夏秋二税现催额及其百分比397
乙表9北宋元丰八年各项税物岁人岁出数398
乙表10北宋元丰年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与夏秋二税现催额399
乙表11北宋熙宁三年至九年诸路水利田数401
乙表12北宋熙宁年间诸路职田数402
乙表13北宋太平兴国六年岁漕定额及治平二年漕运实数403
乙表14北宋淳化四年东南六路漕运上供米额404
乙表15北宋熙宁九年诸路上报司农寺免役钱物收支及应在现在数405
乙表16北宋宣和元年诸路上供钱物数408
乙表17两宋历朝岁出入缗钱数409
乙表18南宋绍兴三十一年各路上供钱银数及其百分比412
乙表19宋代各路租税收入中的匹帛数413
乙表20南宋绍兴中年东南诸路岁起绢绸绫罗絁匹数416
乙表21南宋绍兴年间各地上供和买绢布匹帛岁额417
乙表22元代岁入粮数417
乙表23元代科差总数419
乙表24元代赏赐诸王贵戚户丝户钞数422
乙表25元代的赐田442
(1)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百官寺院田地数442
(2)元代历朝所赐诸王公主田地数442
(3)元代历朝所赐功臣百官田地数443
(4)元代历朝所赐各寺田地数447
乙表26元代屯军屯民人户数及屯田亩数448
乙表27元至元二十年至天历二年每年海运粮米数及耗损率459
乙表28明实录中关于洪武朝增垦田亩数的记载461
乙表29明洪武、弘治、嘉靖三朝分区户口、田地及税粮数462
乙表30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466
乙表31图书编等三书关于明弘治十五年分区田地数字之对照472
乙表32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每户每口平均田地数474
乙表3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各区田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478
乙表3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479
乙表3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481
乙表3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平均亩田征粮额483
乙表3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占其总数的百分比487
乙表38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分区实征麦米数的升降百分比488
乙表39明洪武二十六年分区实征税粮数489
乙表40明弘治十五年分区官、民田数及其百分比491
乙表41明嘉靖初年分区户口、钱粮数493
乙表42明嘉靖中年后分区里数及户口、田赋数495
乙表43明天顺年间各府州粮额数497
乙表44明崇祯(?)年间各府州粮额数499
乙表45明末各府州粮额数501
乙表46明永乐初至成化末屯田子粒数503
乙表47明成化末至正德末及万历中屯田顷数及子粒石数506
乙表48明嘉靖初至天启末屯田子粒及屯牧地银与屯折银数507
乙表49明代各都司卫所屯田及其粮银额数508
乙表50明洪武及万历年间南京各卫屯粮数510
乙表51明永乐初至正德末漕粮数及减免天下税粮数511
乙表52明嘉靖初至隆庆末漕粮的额运、改折、实运等数及各处运纳粮数516
乙表53明泰昌元年至天启末年额运及实该进京通二仓漕粮数517
乙表54明成化八年以后分区漕运正粮及改兑米、预备米额数518
乙表55明代各卫所官军转运漕粮额数521
乙表56明万历六年分区起运存留米麦数及其百分比523
乙表57明代各镇军马额数525
乙表58明代九边兵饷额数乙表59明万历四十八年分区加派地亩银数527
乙表60明万历、天启、崇祯三朝田赋加派占辽饷总数的百分比529
乙表61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530
乙表62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占其总计的百分比532
乙表63清代各朝各直省田地数的升降百分比534
乙表64清光绪十三年各直省各项田地数及其百分比535
乙表65清初十四省原额田及实额田数538
乙表66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数539
乙表67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每人平均亩数及每亩平均银粮数的升降百分比540
乙表68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占其总数的百分比541
乙表69清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各直省田赋的升降百分比542
乙表70清顺治十八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543
乙表71清康熙二十四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544
乙表72清雍正二年各直省人丁、田地、田赋及其平均数545
乙表73清乾隆十八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547
乙表74清乾隆三十一年各直省人丁、民田、赋银粮及其平均数和赋粮的起运存留米数548
乙表75清乾隆四十九年各直省人丁、田地及额征田赋数551
乙表76清嘉庆十七年各直省人口、田地及其平均数554
乙表77清嘉庆二十五年各直省府州厅户口、田地及额征田赋数555
乙表78清康熙初年各直省地丁银数572
乙表79清道光朝各直省额征及实征地丁银数573
乙表80清光绪十一年至二十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574
乙表81清光绪十九年各直省实收田赋数575
乙表82清光绪二十九年各直省征收田赋数576
乙表83清光绪年间各直省地丁及耗羡银数578
乙表84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三十一年各直省屯田、屯赋及其平均数580
乙表85清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学田及田租数582
乙表86清乾隆十八年八省漕运米麦豆实数584
乙表87清康熙二十四年、雍正二年、乾隆十八年各直省地丁钱粮起运存留银数及其百分比586
乙表88清嘉庆及光绪年间各直省起运存留正耗银数及其百分比588
乙表89明、清两代每口平均负担粮银数590
附编591
说明593
附表1自隋至清杭州、苏州、松江三府的户口数及其升降百分比595
附表2明、清两代南直隶各府州田赋数及征麦米数598
附表3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600
附表4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升降百分比600
附表5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占全国总数的百分比601
附表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苏、松、常、镇四府户口田地及实征米麦数的平均数601
附表7明初苏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02
附表8清代苏州府分县实在人丁数603
附表9清嘉庆二十五年苏州府分县男丁数和女口数的比较604
附表10明代松江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05
附表11明代松江府分县男子数和妇女数的比较606
附表12清代松江府分县实在男妇数608
附表13元、明两代常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10
附表14清代常州府分县实在当差人丁数611
附表15明、清两代福建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611
附表16明、清两代浙江各府田赋数及征米数的比较612
附表17南宋临安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12
附表18明代杭州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14
附表19清代杭州府分县人丁数616
附表20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户数、丁口数及每户平均丁口数616
附表21清乾隆四十九年杭州府分县乡民数和市民数的比较617
附表22明、清两代嘉兴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18
附表23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620
附表24清代嘉兴府分县大小丁口数的百分比620
附表25清康熙三十年开封府分县旧管、开除、新收及实在人丁数621
附表26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23
附表27清道光十七年济南府分县男女大小口的百分比624
附表28明万历朝、清光绪朝顺天府分县户口数及每户平均口数625
附表29唐、北宋、元三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路州户数比较表626
附表30唐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户口比较表627
附表31北宋在今广东省境内各府州主客户比较表629
附表32元代在今广东省境内各路州户口比较表630
附表33清康熙、雍正、道光三朝广州府分县丁数631
附表34明代各朝广州府分县田地及税粮数633
附表35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田地、地丁银数、起运存留驿传银数及其百分比633
附表36清嘉庆二十二年广州府分县屯田及屯米数635
附表37清道光九年福建全省分县人口数636
别编639
小序641
表说1历代男女法定年龄与赋役课免的规定642
表说2西晋户调式及“边远夷人”纳布米额646
表说3西晋平民男女丁占田课田额数647
表说4西晋品官占田及荫客限额648
表说5西晋高级官员食俸及赐绢、菜田额数650
表说6东晋南朝品官荫客限额650
表说7北魏地方官公田额数651
表说8北魏迄唐均田制下平民受田额数652
表说9北魏迄唐良民户调赋役额数668
(1)一夫一妇的户调田租及每丁男的力役额数668
(2)未娶丁男及奴婢丁牛的租调额数670
表说10唐代亲贵官勋永业田额数672
表说11隋、唐内外官职分田额数674
表说12唐代内外官府公廨田额数676
表说13唐开元二十五年调赋绵绢麻布等物的区域分布678
表说14元世祖中统元年每户输纳丝料包银税率682
表说15元世祖至元十七年丁地税税率685
表说16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分类比较687
表说17明洪武、弘治、万历三朝夏税及秋粮项目的输纳区域分配689
表说18明代南北分区兑运法中每石漕米加征脚耗轻赍率693
表说19清乾隆年间各直省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694
(1)民赋田每亩征科额数694
(2)更名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696
(3)归并卫所屯地等各类田地每亩征科额数697
(4)农桑地等各类田地征科额数700
表说20清乾隆年间各直省人丁等每口科银额数701
历代户口、田地升降比较统计图704
1历代户数比较704
2历代人口比较705
3历代垦田比较706
4明代历朝户、口和田地数的升降709
5清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人丁、田地数的升降709
6清乾隆至光绪六朝人口数的升降707
附录709
一、中国历代度量衡之变迁及其时代特征711
Ⅰ.历代度量衡之变迁713
Ⅱ.度量衡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及其时代特征722
二、中国历代度量衡变迁表738
(甲)中国历代尺之长度标准变迁表738
一、古今尺度的比较738
二、吴承洛的推算742
三、刘复和杨宽的推算743
四、万国鼎对唐尺的推算744
(乙)中国历代升之容量标准变迁表744
(丙)中国历代两斤之重量标准变迁表745
(丁)中国步和亩的进位变迁表746
三、引用书籍、论文目录748
(一)引用书籍目录748
(二)引用论文目录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