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三上词话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三上词话
  • 马同儒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书店
  • ISBN:978751491588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511页
  • 文件大小:196MB
  • 文件页数:532页
  • 主题词:词学-诗词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三上词话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卷上 词论3

甲、概论3

子、词的名称3

一、曲子词4

二、诗馀4

三、乐府6

四、长短句7

丑、词的起源9

一、词的内在特质说9

(一)词的长短句特征9

(二)词的音乐性质10

二、词的外在时空说13

(一)六朝已有词13

(二)乐府变出词15

(三)燕乐派生出词16

(四)民间传播出词17

寅、词的结构19

一、词有词牌19

二、词分片数20

三、词句特殊22

四、词善用字23

卯、词的风格24

一、起因24

二、辨析26

三、转向27

四、流变28

(一)近代人对词派的分法28

(二)现代学者对词的分派28

五、例说29

(一)含蓄30

(二)雄奇31

乙、词牌34

子、词牌的来历34

一、来自乐府机构的34

二、摘自大曲、法曲的36

三、取自原词题目的38

四、摘曲中语为调名的38

五、来自外域或边地的39

六、词人自制的40

七、以人名命名的42

八、借物取景命名的43

九、根据故事命名的43

十、创自乐工、歌伎的43

十一、来自民间的44

十二、取自酒令的45

十三、以其他方式命名的46

丑、宫调与词调47

一、宫调的由来47

二、宫调的构成49

三、宫调与词调的关系51

四、工尺谱与十二律吕53

寅、词调与叙情59

一、选调的一般方法60

(一)选调要顾及声调60

(二)选调从典籍记载分析60

(三)选调从句式平仄分析60

(四)选调从韵脚的声调中分析61

二、择腔选调与用律61

(一)关于择腔选调的问题61

(二)关于“依月用律”的问题62

三、词的吟诵与歌唱67

(一)吟诵及方法应用68

(二)歌唱的演变及流程73

丙、词的声律77

子、词的声调77

一、四声77

(一)平声80

(二)上声80

(三)去声80

(四)入声81

二、五音与字声阴阳81

三、音与韵互为关系82

四、辨别中古入声的方法86

(一)运用拼音来辨别入声字的方法86

(二)利用谐音偏旁记忆入声字87

(三)利用现成的词语掌握入声字88

丑、词的平仄89

一、词的平仄应用及辨析90

二、词的平仄要求91

三、词的平仄特种格式92

(一)词的平仄特种律92

(二)不符合常规平仄格律的拗句92

四、附平仄通用和不通用的字93

(一)平仄通用者93

(二)平仄不可通者94

寅、词的对仗94

一、词的句式变化及对仗95

二、词的对仗形式多样96

(一)平仄不相反亦对仗96

(二)不避同字对仗96

(三)凡豆句对仗97

(四)扇面对98

(五)鼎足对98

三、附《乐笑翁奇对凡二十三则》99

卯、词的押韵99

丁、词调的体式108

子、词调的分类108

一、令108

二、引109

三、近110

四、慢111

丑、词调的其他体式113

一、品113

二、踏歌114

三、促拍114

四、序115

五、中腔116

六、三台117

七、诸宫调118

寅、词调的变格118

一、犯调118

二、转调120

三、偷声、减字121

四、添声、添字、摊声、摊破122

五、叠韵、改韵123

六、联章124

戊、词谱例说126

子、选词例说126

一、后唐庄宗《如梦令》126

二、南宋张孝祥《归字谣》127

三、南唐冯延巳《捣练子》127

丑、句式例说127

一、一字句的平仄128

二、二字句平仄129

三、三字句平仄129

四、四字句的平仄129

五、五字句平仄130

六、六字句平仄130

七、七字句平仄131

八、八字句平仄131

九、九字句平仄132

十、十字句平仄132

十一、十一字句平仄132

寅、怎样记谱133

一、汉字记谱134

二、涂圈记谱134

三、符号记谱135

四、简易记谱135

己、词的创作手法137

子、词的赋比兴137

一、“赋”的手法在词中的应用137

二、“比”的手法在词中的应用138

三、“兴”的手法在词中的应用139

丑、词的用典140

一、借事用典141

二、借物用典142

三、警句用典143

四、故事用典143

五、填词用典应注意的事项144

寅、词的修辞145

一、夸张146

(一)扩大夸张146

(二)缩小夸张147

(三)跨越夸张147

二、衬托149

(一)正衬149

(二)反衬150

三、顿挫153

四、比拟155

(一)拟人的手法155

(二)拟物的手法157

五、借代159

(一)特征替代事物159

(二)具体替代抽象160

(三)部分替代整体161

庚、填词的门径163

子、填词的应用程式163

一、立意造境163

二、安排句子163

三、谋篇布局164

四、富于创意164

五、修改润色165

丑、填词的句式结构及章法优化165

一、词的起句发挥着通篇蓄势和发端的作用166

(一)不偏着色,注重物象166

(二)触景生情,借景叙情167

(三)点明题意,留下悬念167

二、词的过片承载着上下阕衔接和连贯之功能168

(一)“藕断丝连”式168

(二)“出人意料”式169

(三)“分久必合”式169

(四)“有问必答”式169

三、词的结句蕴藏着词意归拢和拾掇之本旨170

(一)“杯盘皆空”式170

(二)“瓶底留香”式170

(三)“香草熏衣”式171

(四)“春风化雨”式171

寅、填词的焦点透视171

一、论“熟”字172

二、论“气”字172

三、论“涩”字173

四、论“叠”字174

五、论“雕”字175

六、论“虚”字176

七、论“怪”字177

八、论“瘦”字178

九、论“断”字179

卷中 词谱183

满江红 西部雄鹰183

倾杯乐 夜航185

瑞龙吟 四渡赤水186

庆春泽 楚汉之战189

木兰花慢192

御街行 空城计193

江城梅花引195

天仙子 兰花吟196

玉漏迟 赏菊198

满庭芳 吟竹199

洞仙歌 白菜200

尉迟杯 杜鹃吟202

荷叶杯203

忆旧游 观海204

一落索 观湖205

宴清都 陇南山色206

一斛珠 石头吟207

蝴蝶儿208

清平乐 胡杨209

相见欢 山魂210

蝶恋花 高山流水211

西江月 雏鸡戏秋213

谒金门 归214

芳草渡 牧谣215

江南春 塞上216

采桑子 头巾吟217

一剪梅 枸杞219

巫山一段云 红豆220

如梦令 大雁222

陌上花 母亲223

诉衷情近 父亲224

水调歌头 从军行225

醉花间 听琴227

少年游 探亲229

捣练子 跳 绳230

新雁过妆楼 贺新娘231

彩凤飞 北燕232

踏莎行 百尺楼233

菩萨蛮 行旅235

淡黄柳 沙漠236

摸鱼儿 农家237

风流子 秋吟239

撼庭秋 闻笛240

醉妆词241

人月圆 春讯242

暗香 叶子243

疏影巢244

渔歌子 茶道246

换巢鸾凤 牛郎织女247

锦堂春慢 西园248

柳梢青梦250

声声慢 叶踪251

更漏子约253

薄幸254

长相思慢 黄河谣255

何满子 人家257

惜分飞寻258

思远人259

十样花 兰山曲260

念奴娇结261

粉蝶儿 皮影戏262

解语花 剪纸263

青玉案 刺绣265

伴云来 龙266

桂枝香 凤267

华清引 泥人269

江城子 年画门神271

南乡子 楹联272

醉花阴 饺子273

多丽 十二生肖274

卜算子 汤圆276

苏幕遮 风筝277

凤箫吟 青栏杆279

调笑令280

集贤宾 春天281

唐多令 秋忆282

茶瓶儿 煤油灯283

江城子 游农家园284

醉翁操 看戏285

南歌子 爷孙俩287

喜春来 春梅288

桃源忆故人 对弈289

凤凰台上忆吹箫 模特290

朝中措 小庙292

燕山亭 牛肉面293

归自谣 客来295

竹马儿 黄河水车296

好事近 左公柳298

夜半乐 敦煌300

风入松 羊皮筏子302

贺圣朝 贺兰行303

留春令 忆雷峰塔304

凤凰阁 靖远钟鼓楼305

忆王孙 独石头307

忆汉月 秦长城遗址309

一丛花 莲花山310

梦游仙 黄河母亲312

应天长 读吴家川岩画314

浪淘沙 西夏王陵315

夜游宫 “铜奔马”随想316

忆秦娥 草原317

忆江南319

十六字令(三首)320

甘州遍 时风321

虞美人 花时322

定风波慢 送人归323

花犯 光阴归325

隔浦莲近拍 骆驼326

眼儿媚犬326

八六子虎328

莺啼序 梁祝329

沁园春 成吉思汗331

夺锦标 李剑英之歌335

琐寒窗 孙子337

瑞鹤仙 孔明338

永遇乐 锺馗340

贺新郎 八仙过海342

国香 为路海艇同窗“农家小院”“北京胡同”而赋346

氐州第一 西施347

双双燕 杨贵妃349

昭君怨351

最高楼 貂蝉353

高阳台 唐僧355

齐天乐 孙悟空356

八声甘州 猪八戒357

扬州慢 沙和尚359

雨霖铃《红楼梦》360

东风第一枝 林黛玉362

女冠子 薛宝钗364

玉蝴蝶 王熙凤366

绮罗香 李纨368

感皇恩 贾元春371

剪牡丹 贾迎春373

汉宫春 贾探春374

迷神引 贾惜春376

离亭宴 秦可卿378

黄莺儿 贾巧姐380

倦寻芳 史湘云382

玲珑四犯 妙玉384

踏青游 咏中国洮砚386

附词389

永遇乐 次韵苏轼明月如霜词389

念奴娇 天佑之声390

卷下 词品393

辛、词的音乐历程393

子、唐五代入调393

一、唐代边调395

二、五代宴调397

丑、宋代时调401

一、北宋翻调401

二、南宋律调409

寅、元代别调419

卯、明清意调430

一、明代属调430

二、清代归调440

辰、近现代遗调449

一、近代笔调449

二、现代支调452

附录467

附录一:《最高楼·貂蝉》注释467

貂蝉其人考略467

一、貂蝉名字的由来及出身化出467

(一)“貂蝉”始之称谓467

(二)貂蝉的出身化出469

(三)貂蝉的出身化出之辨471

二、貂蝉的史籍实录及身后戏曲演绎473

(一)貂蝉的现身由来473

(二)貂蝉出生的遥想476

(三)貂蝉身后的戏曲演绎478

附录二:平水韵482

上平声482

下平声486

上声490

去声493

入声497

附录三:词韵叶法502

参考文献506

后记51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