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承先锋之锐 拓回归之新: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前四部交响曲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承先锋之锐 拓回归之新: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前四部交响曲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
  • 雷兴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 ISBN:9787103035160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175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186页
  • 主题词:潘德列茨基-交响曲-作曲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承先锋之锐 拓回归之新: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前四部交响曲创作技法的分析与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克里斯托夫·潘德列茨基1

二、缘起与背景3

三、目的与意义4

四、要点与巡览6

五、相关标记与说明7

第一章 承前——《第一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8

第一节 创作背景8

第二节 乐队编制及其特点9

第三节 整体结构原则概述10

一、分章结构13

二、乐章间材料关系及其结构意义16

第四节 音高体系18

一、半音化音高19

二、微分音音高19

三、非确定性音高19

第五节 偶然音乐技法22

一、不确定性因素22

二、偶然音乐的普遍性23

三、《第一交响曲》偶然音乐技法概况24

第二章 启后——《第二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28

第一节 创作背景28

第二节 乐队编制及其特点29

第三节 整体结构原则概述30

一、再现性结构原则30

二、奏鸣性结构原则32

三、速度的结构力因素及其作用34

第四节 调性布局的主要暗示手法35

一、围绕#f的f、?e调性中心布局特点36

二、调性中心布局的集合性思维37

第五节 主题构造、贯穿发展及其与结构的关系37

一、主要主题的特征38

二、主要主题的贯穿发展及其对结构的影响39

第三章 发展(一)——《第三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41

第一节 创作背景41

第二节 乐队编制及其特点42

第三节 整体结构原则概述43

一、全曲总体结构概览43

二、各乐章内部结构探微44

第四节 调性布局的主要暗示手法54

一、各乐章调性特点54

二、全曲整体调性布局57

第四章 发展(二)——《第四交响曲》创作技术研究58

第一节 创作背景58

第二节 乐队编制及其特点59

第三节 整体结构原则概述60

一、集中对称五部曲式60

二、附生性奏鸣原则的体现63

第四节 调性布局的主要暗示手法66

一、三点说明66

二、主要持续音和骨干低音的分布规律及其结构和调性意义68

第五节 主题构造、贯穿发展及其与结构的关系71

一、a、b两个材料细胞的初现姿态及在全曲的横向贯穿71

二、主要主题和旋律声部的材料构成、贯穿规律及其对结构的影响74

第五章 四部交响曲主要音乐语言运用的概括总结84

第一节 音高体系思维探观84

一、集合音程思维85

二、调式音阶思维95

三、纵向音块思维102

第二节 主题特征与材料发展手法103

一、主题形态的共性特征103

二、主题构造的一般规律107

三、主题与动机贯穿的普遍性手法108

第三节 主要和声手法110

一、持续音与流动声部之间关键部位的小二度和三全音运用111

二、持续与平行状态的音程与和弦112

三、和弦的纵向结构及其横向序进118

第四节 主要织体手法126

一、多音层结构127

二、斜形结构128

三、弧形结构132

四、网状结构133

五、同一片断内各声部音组的自由重复134

六、同一和弦或单音的多样化处理135

七、营造高潮的织体布局137

八、复调织体139

九、节奏、节拍的主要特点144

第五节 主要管弦乐手法的运用145

一、《第一交响曲》配器手法要点概览145

二、富有结构意义的音色手法148

第六章 承前、启后与发展150

第一节 《第一交响曲》的桥梁作用150

一、音块技术的贯穿与渗透151

二、织体语言的影响与运用151

第二节 四部交响曲中的回归因素153

一、曲式结构与体裁153

二、调性与和声154

三、主题材料及其发展154

第三节 四部交响曲中的新发展156

第四节 回归潮流与综合艺术——总结与评价157

附录163

附录一 —《第二交响曲》综合结构图表163

附录二 —《第四交响曲》综合结构图表164

附录三 —注释165

附录四 —潘德列茨基主要作品目录167

附录五 —主要参考文献171

后记17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