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蜂窝移动通信射频工程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蜂窝移动通信射频工程 第2版
  • 苏华鸿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115168350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32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移动通信-射频-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蜂窝移动通信射频工程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移动通信概况1

1.1.1 全球移动通信简史1

1.1.2 我国移动通信简史2

1.1.3 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4

1.1.4 移动通信的特点5

1.1.5 移动通信的覆盖优化5

1.2 蜂窝移动通信网的构成7

1.2.1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组网的基本构思7

1.2.2 蜂窝移动通信网络8

1.3 移动通信的工作频段9

1.3.1 无线电频谱及频段命名9

1.3.2 移动通信使用的频段10

1.4 移动通信的发展12

1.4.1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目标12

1.4.2 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13

1.5 蜂窝网络的覆盖技术15

1.5.1 室外覆盖系统15

1.5.2 室内覆盖系统18

1.5.3 覆盖延伸技术21

参考文献26

第2章 移动通信电波传播27

2.1 自由空间电波传播27

2.1.1 自由空间传播场强的计算27

2.1.2 自由空间的传播损耗27

2.1.3 接收场强、输入电平和功率28

2.2 移动环境电波传播30

2.2.1 接收信号电平的统计方法30

2.2.2 移动环境电波传播的特点31

2.2.3 传播(中值)损耗33

2.2.4 阴影效应33

2.2.5 多径衰落36

2.2.6 时延和时延扩展42

2.2.7 相关带宽45

2.3 路径损耗及常用传播模型45

2.3.1 传播损耗预测的基本概念45

2.3.2 城市宏蜂窝预测模型46

2.3.3 室内微蜂窝传播模型55

2.3.4 其他常用预测模型58

2.4 限定空间的电波传播61

2.4.1 建筑物内电波传播61

2.4.2 特定空间的电波传播63

2.4.3 沿漏泄电缆的电波传播65

参考文献68

第3章 移动通信天馈技术69

3.1 天线的基本概念69

3.1.1 电磁辐射与电波传播69

3.1.2 辐射参数74

3.1.3 电路参数79

3.2 天线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83

3.2.1 多径衰落与分集接收83

3.2.2 同频复用与干扰抑制88

3.2.3 优化覆盖与波束赋形91

3.2.4 智能天线技术93

3.2.5 基站天线应用选型102

3.3 无源器件103

3.3.1 功率分配器103

3.3.2 电桥与耦合器105

3.3.3 滤波器105

3.3.4 合路器与双工器107

3.3.5 无源器件的应用108

3.4 塔顶放大器110

3.4.1 塔放原理111

3.4.2 塔放的作用112

3.4.3 塔放的种类及应用113

参考文献115

第4章 GSM网射频工程117

4.1 GSM网系统特性117

4.1.1 时分多址系统的一般性能117

4.1.2 收发信机主要性能119

4.1.3 GSM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123

4.1.4 GSM系统的频率配置和小区规划126

4.1.5 GSM系统的无线接口133

4.1.6 GSM系统的控制和管理143

4.1.7 高速数据传输技术150

4.1.8 DCS1800系统简介152

4.2 GSM网直放站153

4.2.1 直放站的工作原理和分类154

4.2.2 直放站的应用156

4.2.3 GSM网直放站的主要技术指标159

4.2.4 GSM直放站设备162

4.3 GSM网直放站应用和优化171

4.3.1 GSM网直放站应用中常见的问题171

4.3.2 无线直放站工程参数计算172

4.3.3 使用直放站应遵循的原则177

4.3.4 直放站应用效果的判断方法177

4.4 GSM网室内信号覆盖工程178

4.4.1 信号源和覆盖方式的选择178

4.4.2 覆盖链路预算及上下行链路的平衡181

4.4.3 功率分配系统设计183

参考文献188

第5章 CDMA网射频工程189

5.1 CDMA概述189

5.1.1 CDMA系统一般原理189

5.1.2 CDMA系统特点191

5.1.3 空中接口参数194

5.1.4 CDMA信道结构195

5.2 CDMA网相关技术参数196

5.2.1 导频PN码相位偏置规划196

5.2.2 导频搜索窗参数设置200

5.2.3 邻区列表设置201

5.2.4 功率控制技术202

5.2.5 RAKE接收机204

5.2.6 软切换技术204

5.3 CDMA网基站收发信设备205

5.3.1 基站收发信机子系统205

5.3.2 伪导频信号发射设备208

5.3.3 GPS接收机210

5.4 无线覆盖规划210

5.4.1 频段使用计划210

5.4.2 接续质量和相关射频参数210

5.4.3 无线链路预算211

5.4.4 容量计算214

5.5 CDMA2000 1x射频技术215

5.5.1 CDMA2000 1x简介215

5.5.2 CDMA2000 1x系统指标216

5.5.3 CDMA2000 1x系统中的信道217

5.5.4 CDMA2000 1x链路预算223

5.5.5 CDMA2000 1x与IS-95 CDMA容量比较225

5.5.6 双频网组网与切换技术226

5.6 CDMA移动通信直放站228

5.6.1 CDMA直放站主要用途及分类228

5.6.2 CDMA直放站的特点229

5.6.3 CDMA直放站主要技术指标230

5.6.4 CDMA直放站产品类型230

5.6.5 CDMA直放站使用的基本原则及信源选取231

5.6.6 直放站系统隔离度的计算231

5.6.7 直放站引入网络带来的噪声影响232

5.6.8 引入无线直放站后无线网络优化234

5.6.9 CDMA直放站工程参数计算236

5.6.10 CDMA扩大海域覆盖区所采取的措施239

参考文献242

第6章 无线接入系统射频工程243

6.1 小灵通(PAS)系统射频工程243

6.1.1 PAS的系统特性243

6.1.2 PAS的系统概要246

6.1.3 PAS网直放站252

6.2 大灵通(SCDMA)系统射频工程254

6.2.1 SCDMA系统的主要特性254

6.2.2 SCDMA系统的主要技术255

6.2.3 SCDMA系统的射频设备256

6.2.4 智能天线及其校准258

6.3 3G与WLAN结合提供高速数据业务262

6.3.1 WLAN与3GPP互联互通262

6.3.2 WLAN与3GPP2互联互通的发展情况264

6.3.3 WLAN的无线接入点(AP)设备265

6.4 WiMAX和IEEE 802.16265

6.4.1 IEEE 802.11和802.16标准266

6.4.2 WiMAX的主要特点267

6.4.3 WiMAX与3G/WiFi的比较269

参考文献272

第7章 WCDMA射频工程273

7.1 WCDMA系统结构273

7.1.1 用户设备(UE)273

7.1.2 无线接入网(UTRAN)273

7.1.3 核心网(CN)274

7.2 WCDMA空中接口274

7.2.1 无线接入网的信道组成274

7.2.2 无线信道编码276

7.2.3 小区搜索与同步278

7.2.4 扰码规划279

7.2.5 功率控制280

7.2.6 切换281

7.3 WCDMA无线网络规划286

7.3.1 无线网络主要参数286

7.3.2 无线链路预算288

7.3.3 影响无线覆盖和容量的主要因素293

7.4 WCDMA系统中无线接入网的测试295

7.4.1 WCDMA无线接入网的测试配置、条件、环境295

7.4.2 Node B无线指标测试296

7.5 WCDMA直放站的应用301

7.5.1 直放站作用和分类301

7.5.2 无线同频直放站的应用302

7.5.3 WCDMA无线同频直放站链路预算举例303

7.5.4 直放站可以转移及扩大基站覆盖区的分析309

参考文献311

第8章 CDMA2000射频工程312

8.1 CDMA2000 RTT无线传输技术演进312

8.1.1 CDMA2000 1x向1xEV-DO演进312

8.1.2 CDMA2000 1x向1xEV-DV演进313

8.2 1xEV-DO物理层313

8.2.1 前向信道313

8.2.2 反向信道319

8.3 1xEV-DO空中接口关键技术323

8.3.1 时分复用323

8.3.2 自适应调制编码323

8.3.3 HARQ324

8.3.4 多用户调度325

8.3.5 速率控制325

8.3.6 功率控制326

8.3.7 虚拟软切换326

8.4 1xEV-DO链路覆盖技术326

8.4.1 1xEV-DO链路覆盖相关参数327

8.4.2 1xEV-DO前向链路预算329

8.4.3 1xEV-DO反向链路预算330

8.5 1xEV-DO直放站应用332

8.5.1 1xEV-DO对功率放大器的要求332

8.5.2 CDMA2000直放站应用的要求332

8.5.3 引入直放站后基站相关参数的修改332

参考文献333

第9章 TD-SCDMA射频工程334

9.1 TD-SCDMA物理层334

9.1.1 TD-SCDMA主要技术参数334

9.1.2 TD-SCDMA物理信道334

9.1.3 TD-SCDMA扩频、扰码和调制342

9.1.4 物理层过程343

9.1.5 TD-SCDMA基站349

9.2 TD-SCDMA的关键技术350

9.2.1 智能天线350

9.2.2 联合检测351

9.2.3 同步351

9.2.4 接力切换354

9.2.5 功率控制355

9.2.6 动态信道分配(DCA)355

9.3 TD-SCDMA无线网络规划355

9.3.1 覆盖规划355

9.3.2 TD-SCDMA系统N频点小区规划364

9.3.3 TD-SCDMA系统N频点小区规划的改进369

9.3.4 TD-SCDMA基站扩大覆盖技术370

9.3.5 TD-SCDMA系统允许的多径时延371

9.4 TD-SCDMA直放站的应用371

9.4.1 TD-SCDMA直放站特点和分类371

9.4.2 TD-SCDMA各类直放站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374

9.4.3 TD-SCDMA直放站同步方式377

9.5 TD-SCDMA工程用专用仪器378

9.5.1 TD-SCDMA扫频仪379

9.5.2 TD-SCDMA模拟发射机380

9.5.3 TD-SCDMA测试仪解决方案383

参考文献385

第10章 电磁兼容和干扰协调387

10.1 噪声与干扰387

10.1.1 干扰和噪声的分类387

10.1.2 噪声388

10.1.3 干扰390

10.2 最大干扰容限和最低隔离度(MCL)的要求401

10.2.1 信号、噪声和接收灵敏度401

10.2.2 允许噪声增量的标准402

10.2.3 最低隔离度403

10.2.4 最低隔离度(MCL)的保证406

10.2.5 最低隔离度案例分析406

10.3 直放站引入的噪声分析408

10.3.1 直放站引入的噪声增量409

10.3.2 允许的噪声增量409

10.3.3 引入直放站后覆盖面积的变化410

10.3.4 高层覆盖对同频干扰保护比的影响411

参考文献4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