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反驳与猜想:中国改革如何才能不被曲解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反驳与猜想:中国改革如何才能不被曲解
  • 吕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 ISBN:750059607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31MB
  • 文件页数:464页
  • 主题词:财政-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反驳与猜想:中国改革如何才能不被曲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编 后社会主义转轨研究的基本认知3

第一章 转轨研究的内容——方法论3

第一节 转轨研究的思想演进倾向4

1.转轨研究内容的最初倾向性4

2.转轨研究内容倾向性的一次重大转变7

3.转轨研究内容倾向性的最新趋势12

4.思想演进倾向的评论16

第二节 转轨研究的一般方法论解析17

1.由转轨研究内容最初倾向性所导出的转轨定义存在缺陷18

2.一种针对标准理解范式的改进框架21

3.改进框架下的具体解释路径24

第二章 转轨的经验——价值论30

第一节 转轨经验和转轨认知起点的二重性31

1.转轨的经验认知起点仍然存在思想隔离31

2.转轨经验自身又提供一个认知起点35

3.转轨的政策需求特征与理论提示特征41

第二节 转轨中的经验/博弈和知识增长46

1.转轨经验认知有两个概念来源46

2.转轨不是自然地历史地生成的那种市场经济49

3.将〔过程中经济形态〕定格为〔脆弱中经济形态〕并不恰当55

4.经验/博弈和知识增长的评论62

上编 反驳:被变革的不应是什么73

导言 概述73

第三章 市场—干涉主义冲击与前社会主义回应77

第一节 近代市场发育进程中的干涉主义功能与运用78

1.1776—1939年:前社会主义的近代国际市场经济形成时期78

2.1776—1939年:围绕分享权力角逐的英国公共政策演变81

3.1865—1939年:并不认同自由放任为起点的美国公共政策84

4.1789/1801—1939年:革命推动政府干预经济的法国公共政策88

第二节 截至1931年中国周边的两类近代市场回应模式93

1.市场—干涉主义:与此相关的冲击—回应思考方式93

2.接受市场—干涉主义到输出市场—干涉主义的日式回应98

3.落后社会与激进工业化冲动交织的模仿市场—干涉主义的俄式回应106

第四章 在悖论的视野中观察被变革的社会主义115

第一节 承接上一章线索与调整切入角度的说明116

1.关于上一章线索如何延续到本章的一些考量116

2.调整论述切入角度的一些思想性考量120

3.与思想性考量相关的论证方法改进127

第二节 时空关联论及思维型式具体化134

1.转轨的三个时态和时空关联论的基本观点134

2.时空关联论具体化为根源—变化悖论观的分析框架138

3.根源——变化悖论观是满足反思思维愿望者的一种方式142

第五章 从讳言史料的悖论证实到时滞概念角度的探讨146

第一节 对“剑桥”和“全球通史”讳言的部分史实进行复原147

1.记录剑桥欧洲经济史特例处理苏俄部分的一段读书笔记147

2.一战与俄国革命、美国参战相关经验内容“真实呈现”的演变152

3.针对前苏式回应正面肯定部分前后不一致的观察158

4.在“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部分对中国论述内容的调整162

第二节 时滞概念:知识性理解和它的两个角度运用164

1.时滞概念被引入回应模式缺陷分析的适用性165

2.时滞概念的学科知识方面的理解169

3.时滞论观照于本书论述框架:论证技术蕴含的一般性和特定性175

小结 过渡179

1.关于反驳什么和如何猜想179

2.旧的养分可能和正在把新的事物塑造出来181

3.需继续关注冲击与回应两股力量的倾向性182

下编 猜想:被变革的还应是什么189

导言 概述189

第六章 关于被变革的不应是什么和还应是什么的思想评价193

第一节 思想评价契机与评价方法论的辨识194

1.转轨提供思想评价契机的观点阐释194

2.思想评价方法论的模型整理200

3.完形结构的契机构成原理204

4.思想评价方法论的哲学和逻辑学原理遵循方面的改进207

第二节 思想评价的若干议题211

1.互动的空间关联不会因为冷战结束而“休战”211

2.社会主义制度长久生存于时序颠倒空间冲突环境的特殊性218

3.不经比较便难以识别所谓价值中立的不彻底甚至是虚伪性229

4.抛弃旧角度使用新语汇以适应被变革事物的最新变化240

第七章 后社会主义论域的复式特征及蕴含意义探讨246

第一节 后社会主义论域复式特征及其格式化247

1.格式塔、顿悟和复比—复变观念思索后社会主义复式特征248

2.斯蒂格利茨思想中的“转轨”与“转型”:纵向的深化251

3.科尔内与厉以宁的“转轨”或“转型”观念:横向的比照254

4.互换或析取:吴敬琏异同观和萨克斯的立场258

5.同一关系V交叉关系:前后文角度不同263

6.文恩图解的联想和复式特征的归结266

第二节 从复杂问语角度研判社会主义——后社会主义268

1.复杂问语缘起与交叉圆模型解269

2.过渡的交待278

3.“冲击—回应”模式结构的层次性和复杂问语的归结280

第三节 互动空间的复比—复变分析:规范与实证294

1.时空关联论关于空间互动的论述方法295

2.与“试验追赶者空间”关联的“追赶者(的)空间”298

3.与“x式转轨空间”关联的“y式转轨(的)空间”305

4.“优势领跑者(的)”与“试验追赶者(的)”互动空间313

第八章 转轨隐喻的实证归结和中式变迁的认知调适328

第一节 把后社会主义认知进展写为要点的前提思考329

1.实践尚在中途力求把握中介环节330

2.从“解释”到“理解”332

3.“时空关联论”和知识社会学335

4.本章与“序编”的衔接关系340

5.关于归结与体验的表述形式342

第二节 分离转轨隐喻象征性与实在性的几个链接点342

1.转轨隐喻:归结与实证的格式化343

2.思想性对垒的象征性和经济性对垒的实在性352

3.政治版图变更归因的象征性和人文版图变更归因的实在性364

4.“明处”博弈论的象征性和“暗处”博弈论的实在性374

5.后社会主义概念的象征性和新社会主义试验的实在性390

第三节 解构中式变迁认知困惑的几个关节点401

1.中式变迁:调适与认知的格式化401

2.中式变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408

3.中国改革初始条件的优越性是什么418

4.中国对外开放的价值观是什么437

后记45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