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德育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德育原理
  • 檀传宝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902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176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德育-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德育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德育与德育理论的发展1

第一节 德育概念1

一、“德育”包括些什么1

二、德育过程理解在概念上的反映5

第二节 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6

一、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6

二、古代德育与现代德育8

第三节 德育理论的形态及主要议题12

一、德育理论的形态12

二、学校德育理论的主要议题15

本章学习小结16

习题16

本章参考文献17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17

第二章 现当代德育思想22

第一节 苏霍姆林斯基22

第二节 科尔伯格29

第三节 价值澄清理论33

第四节 关怀理论41

第五节 品德教育48

本章学习小结53

本章参考文献54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55

第三章 德育本质与德育功能57

第一节 德育的本质57

一、何谓“本质”?57

二、道德在生活中的“存在”与德育的本质58

三、对德育本质的解释及其意义61

第二节 德育的功能62

一、德育功能概念及其认识62

二、德育的主要功能64

本章学习小结72

习题72

本章参考文献72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73

第四章 德育对象与德育主体77

第一节 道德教育的可能性77

一、“道德”是可“教”的吗77

二、“新性善论”是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78

第二节 德育对象的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81

一、几种关于道德发展的理论81

二、对道德发展理论的理解87

第三节 德育对象的个性实际与道德教育91

一、个性与德育91

二、德育中的“因材施教”93

第四节 德育主体及其作用94

一、德育主体的概念94

二、对德育主体作用的认识96

第五节 德育主体的素养及其提升101

一、德育主体的素养结构101

二、德育主体素养的提升104

本章学习小结106

习题107

本章参考文献107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108

第五章 德育目的与德育目标112

第一节 德育目的及其功能112

一、德育目的与教育目的112

二、德育目的的功能115

第二节 德育目的的类型与结构117

一、德育目的的类型117

二、德育目的的结构120

第三节 德育目的的决定122

一、德育目的的决定122

二、我国的德育目的129

本章学习小结133

习题134

本章参考文献134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135

第六章 德育内容与德育课程146

第一节 学校德育内容及其决定因素146

一、学校德育的内容146

二、学校德育内容的决定因素151

第二节 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153

一、我国政府对学校德育内容的规定153

二、对我国学校德育内容及其重点课题的思考154

第三节 课程与德育课程164

一、课程概念164

二、德育课程的问题与特点167

三、当代德育课程案例介绍170

第四节 德育的学科课程176

一、学科课程176

二、各科教学与德育177

三、中国专门德育学科课程的问题与对策178

第五节 德育的活动课程180

一、活动课程概念180

二、活动课程的实施183

第六节 德育与隐性课程185

一、隐性课程概念185

二、德育的隐性课程与道德教育实践187

本章学习小结191

习题192

本章参考文献192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193

第七章 德育过程与德育方法199

第一节 德育过程的特点199

一、计划性与正面性199

二、复杂性与多端性201

三、引导性与整合性202

第二节 两类德育过程模式述评203

一、传统的德育过程模式203

二、现代的德育过程模式204

第三节 德育过程的矛盾与德育过程的组织205

一、德育过程的矛盾及其解决205

二、德育过程的组织207

第四节 德育方法概述210

一、德育方法及其决定211

二、德育方法分类与特点214

第五节 德育方法述要216

一、方法论意义上的德育方法216

二、具体的德育方法218

第六节 德育方法的应用230

一、德育方法的组合及模式问题230

二、德育方法的灵活运用231

本章学习小结232

习题233

本章参考文献233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234

第八章 学校德育的社会环境248

第一节 社会环境的德育价值248

一、社会环境与个体道德发展248

二、社会环境与学校德育特征250

三、社会环境德育价值的实现254

第二节 影响学校德育的诸种环境因素分析258

一、宏观社会环境因素与学校德育258

二、社区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264

三、家庭对学校德育的环境作用268

四、大众传媒对学校德育影响的分析274

第三节 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时代构建282

一、当代学校德育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282

二、构建优化的学校德育社会环境286

本章学习小结290

习题291

本章参考文献291

本章推荐阅读文献292

附录一 从孽变、学步到自主:292

20世纪中国德育理论发展历程的文献描述299

一、1900—1919:“西学中用”的孽变期299

二、1919—1949:文化多元的学步期304

三、 1949—1956:“一边倒”的德育理论312

四、1956—1966:独立探索时期的开始314

五、1966—1976:“文革”灾难,一种另类的独立探索316

六、1976以后:复苏与发展的曙光317

附录二 中小学生守则和日常行为规范3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