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 上网、参与和互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 上网、参与和互动
  • (美)詹姆斯·E. 凯茨(James E. Katz),(美)罗纳德·E. 莱斯(Ronald E. Rice)著;郝芳,刘长江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710005232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61页
  • 文件大小:17MB
  • 文件页数:573页
  • 主题词:互联网络-社会影响-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互联网使用的社会影响 上网、参与和互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有关互联网的社会影响的第一次全国随机调查研究1

鼠标发挥了什么作用?3

双面计划(Syntopia Project)5

致谢8

1 美国与互联网:登录上网、参与和社会互动10

理解互联网10

互联网的三个核心社会问题:登录上网、市民和社区参与、社会互动和表达14

反乌托邦的主要主张16

乌托邦观的主要主张22

双面(Syntopian)现实25

Ⅰ 登录上网29

2 登录上网:基本问题和前期证据29

登录上网的概念和影响31

反乌托邦观点33

乌托邦观点46

结论51

3 登录上网和数字鸿沟:结果52

互联网意识和使用的影响因素52

不同调查年份的非用户和用户56

一个持续存在但呈下降趋势的数字鸿沟57

不同人口统计变量的不同群体(Cohort)和不同调查年份的使用差异59

意识67

对互联网使用和意识的综合影响70

互联网使用的动机:非用户和用户,新近用户和长期用户,1995年和2000年75

Pew互联网和美国生活研究计划2000年3月的调查结果82

结论86

4 退出互联网:互联网中辍者88

结果89

讨论102

结论104

5 上网和数字鸿沟的实例105

关于数字鸿沟的观点105

登录上网:一项重要的人权109

克服群体或个人孤立的上网程序109

登录上网以寻求自我身份和拓展个人兴趣112

减少获取文化信息的障碍113

由于缺乏可觉察到的用途而限制了上网的兴趣115

伴随尝试克服数字鸿沟所出现的循环问题118

是文化障碍和社会障碍,而非技术障碍122

结论125

Ⅱ 市民和社区参与129

6 市民和社区参与:基本问题和以往证据129

市民与政治参与129

社区参与142

更广义的“影响”160

结论163

7 政治参与:调查结果166

离线政治活动和在线政治活动167

Pew互联网2000年调查的相关结果179

结论181

8 社区参与:调查结果185

参与宗教组织、休闲组织和社区组织185

结论192

9 参与实例:“无形鼠标”的证据194

社会支撑网络197

家庭200

人际交流社会网络:维持、重建和确认206

关于生命和死亡的参与:记忆永存208

性作为参与互联网的一种动机209

社区建设:政治参与211

社区建设:种族、文化和历史方面的隶属关系和努力223

社区建设:社会性和娱乐性226

利他主义行为提升参与感239

某些参与形式的负面影响243

结论244

Ⅲ 社会互动和表达249

10 社会互动和社会表达:基本问题和前期证据249

反乌托邦观250

乌托邦观254

潜在的变革274

结论276

11 社会互动:调查结果278

用户和非用户的离线互动278

附加的1995年离线分析287

附加的2000年离线分析291

在线互动292

附加的1995年在线分析299

附加的2000年在线分析300

Pew互联网2000年3月的调查结果306

结论315

12 互动和表达:自我、身份和个人主页318

什么是自我?319

后现代主义论点的反例326

个人网页是整合自我的表征333

结论340

13 互动和表达的案例342

互动以建立社会联结和关系342

自我表达:互联网被低估的一面354

自我表达导致与他人互动358

政治表达374

自我表达,自我身份,人类记忆380

结论383

Ⅳ 整合与结论387

14 互联网中的登录上网、参与、互动和社会资本:数字鸿沟与数字桥梁387

基本问题和调查结果总结387

互联网:登录上网、参与、互动和社会资本395

结论422

附录A 方法学425

覆盖全国的电话调查425

统计分析434

用户访谈和网站取样438

附录B 调查中的描述统计440

参考文献487

索引515

译后记5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