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WiMAX技术、标准与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WiMAX技术、标准与应用](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1777498.jpg)
- 董晓鲁,党梅梅,沈嘉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711514346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50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265页
- 主题词:宽带通信系统-接入网
PDF下载
下载说明
WiMAX技术、标准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宽带无线接入网技术发展概述1
1.1 接入网概念和分类1
1.1.1 定义1
1.1.2 分类1
1.2 有线接入2
1.2.1 xDSL技术2
1.2.2 Cable Modem(电缆调制解调器)技术4
1.2.3 以太网接入技术4
1.2.4 光接入5
1.3 传统的固定宽带无线接入技术6
1.3.1 参考模型7
1.3.2 技术特性8
1.3.3 应用情况9
1.4 国内的SCDMA宽带无线接入技术10
1.5 IEEE 802家族介绍11
1.5.1 IEEE 802标准组织基本情况11
1.5.2 IEEE 802中从WPAN到WWAN的工作组概况12
1.6 WiMAX论坛的发展19
1.6.1 WiMAX论坛的宗旨19
1.6.2 IEEE 802.16与WiMAX的关系19
1.6.3 WiMAX论坛的发展20
1.7 802.16技术的特征24
1.7.1 802.16技术的主要特点24
1.7.2 802.16技术的主要应用25
1.7.3 802.16网络发展的特征26
1.8 新型宽带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趋势28
第2章 新型宽带无线接入系统采用的关键技术30
2.1 OFDM技术30
2.1.1 OFDM的技术原理30
2.1.2 OFDM技术的优势31
2.1.3 OFDM系统的设计32
2.1.4 OFDM技术的具体实现36
2.2 MIMO技术39
2.2.1 MIMO技术的分类39
2.2.2 空间复用40
2.2.3 空间分集41
2.2.4 波束赋形(Beamforming)技术43
2.2.5 预编码(Precoding)43
2.2.6 空分多址(SDMA)44
2.2.7 智能天线45
2.2.8 MIMO系统的设计45
2.3 MIMO/OFDM技术47
2.3.1 MIMO/OFDM系统47
2.3.2 空频码技术47
2.3.3 基于PARC的MIMOOFDM技术48
2.4 链路自适应48
2.4.1 链路自适应的标准49
2.4.2 对反馈的要求49
2.4.3 链路自适应的具体实现问题50
2.5 HARQ52
2.5.1 HARQ的类型52
2.5.2 异步HARQ和自适应HARQ53
2.6 低密度奇偶校验码(LDPC)53
2.6.1 LDPC编码54
2.6.2 LDPC译码54
2.6.3 非规则的LDPC码54
2.6.4 用于MIMO信道的LDPC码的设计55
2.6.5 LDPC的优缺点55
第3章 802.16d空中接口技术56
3.1 拓扑结构56
3.1.1 PMP(点到多点)拓扑结构56
3.1.2 Mesh拓扑结构57
3.2 协议模型57
3.3 物理层58
3.3.1 物理层技术分类58
3.3.2 OFDM物理层系统参数59
3.3.3 OFDM物理层的特性60
3.4 MAC层67
3.4.1 特定服务汇聚子层67
3.4.2 公共部分子层71
3.4.3 安全子层88
第4章 802.16e空中接口技术95
4.1 协议模型95
4.2 物理层96
4.2.1 OFDMA物理层系统参数96
4.2.2 OFDMA物理层的特性100
4.3 MAC层107
4.3.1 汇聚子层107
4.3.2 公共部分子层113
4.3.3 安全子层117
4.4 为支持移动性的增强技术119
4.4.1 与802.16d相比的特点119
4.4.2 为支持移动性的增强技术120
第5章 WiMAX网络应用技术128
5.1 基于802.16技术的网络架构的目标128
5.1.1 设计基本原则128
5.1.2 网络性能129
5.1.3 支持的业务129
5.1.4 移动性与切换129
5.1.5 服务质量(QoS)129
5.1.6 安全与保密130
5.1.7 互操作130
5.1.8 系统可扩展性和覆盖要求130
5.1.9 互联互通130
5.1.10 网管131
5.2 基于802.16技术的应用场景131
5.2.1 固定132
5.2.2 游牧132
5.2.3 便携132
5.2.4 简单移动132
5.2.5 自由移动132
5.3 基于802.16技术的网络参考模型132
5.3.1 概述132
5.3.2 参考点133
5.3.3 接入网络ASN134
5.3.4 连接服务网络CSN140
5.3.5 接入网到核心网140
5.4 WiMAX网络功能和实现140
5.4.1 网络发现与选择/重选择140
5.4.2 IP地址规划和路由策略143
5.4.3 QoS148
5.4.4 无线资源管理152
5.4.5 寻呼和IDLE模式操作155
5.4.6 移动性管理158
5.4.7 ASN内部安全175
5.4.8 AAA180
5.4.9 计费183
5.4.10 功率管理189
5.5 网络演进189
第6章 WiMAX其他相关标准介绍191
6.1 802.16f标准介绍191
6.1.1 标准概述191
6.1.2 标准内容介绍191
6.2 802.16g标准介绍195
6.2.1 与802.16d/e的关系195
6.2.2 适用范围195
6.2.3 主要内容介绍195
6.3 802.16h标准介绍199
6.3.1 与802.16d/e的关系199
6.3.2 适用范围199
6.3.3 主要内容介绍199
6.4 802.16设备认证标准201
6.4.1 802.16d设备认证标准203
6.4.2 802.16e210
第7章 WiMAX与其他IEEE标准之间的关系比较217
7.1 WiMAX与Wi-Fi217
7.1.1 技术特点217
7.1.2 应用场景219
7.1.3 WiMAX与WLAN的结合与互通222
7.2 802.16e与802.20223
7.2.1 技术特点223
7.2.2 应用场景224
第8章 WiMAX未来的定位225
8.1 无线通信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225
8.1.1 无线化、宽带化和IP化的发展趋势225
8.1.2 不同的技术发展路线225
8.2 802.16e与3G227
8.2.1 技术特征比较228
8.2.2 核心技术比较228
8.2.3 应用场景的比较231
8.2.4 WiMAX与3G之间的互通231
8.3 802.16e与LTE/AIE232
8.3.1 标准化进程对比233
8.3.2 需求指标对比235
8.3.3 核心技术对比237
8.3.4 WiMAX和E3G的发展趋势和相互关系238
8.4 WiMAX技术的发展239
8.5 未来移动通信的发展将是各种技术的融合240
附录 缩略语241
参考文献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