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诗学视野中的新时期小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化诗学视野中的新时期小说](https://www.shukui.net/cover/49/31771946.jpg)
- 郭宝亮著 著
- 出版社: 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204640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01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21页
- 主题词:小说-文学研究-中国-当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诗学视野中的新时期小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新时期小说研究的文化诗学视野1
一 方法论在小说研究中的意义1
二 走向文化诗学14
三 新时期小说的总体发展脉络17
上编 新时期小说的宏观视野31
第一章 面对问题的发言:时代情绪的宣泄和意识形态书写31
第一节 反“左”的时代情绪与走进“新时期”的意识形态想象31
第二节 反封建:新启蒙话语及其局限34
第三节 改革小说的悖论:“青天崇拜”的误区及其出路37
第二章 寻根小说:启蒙神话的危机和话语革命的肇始43
第一节 现实的冲动:在规范与不规范之间43
第二节 焦虑:在现代性与传统性之间47
第三节 价值迷乱:启蒙神话的危机51
一、现代性与传统性:谁来拯救谁?52
二、家族神话:文明与愚昧的二元同构性消解56
第四节 话语革命的开端与文学本体意识的自觉59
第三章 先锋小说:文体实验的内在意味62
第一节 叙述崇拜与语言言说63
一、变“展示”为“讲述”64
二、时间迷宫66
三、语言言说即“道说”68
第二节 叙述结构与心理—世界结构70
第三节 历史寓言71
一、暴力与死亡72
二、历史的欲望与欲望的历史74
三、历史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77
第四节 历史与历史叙述79
第四章 新写实小说:人的沉沦与抵抗沉沦的喜剧84
第一节 何谓新写实?84
第二节 新写实与存在主义85
第三节 新写实的原发性情境93
第四节 从“伪现代派”到“真现代派”95
第五节 诗性消解:主体的隐匿与人的沉沦97
一、诗性消解与知识分子的身份危机97
二、“常人”专政与人的沉沦102
三、灰色的日常生活及其杀伤力106
第五章 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转型与小说创作多元化112
第一节 90年代小说“地形图”114
一、个人化(私人化)写作115
二、新乡土小说115
三、历史题材小说热117
四、现实主义冲击波118
五、跨文体写作119
第二节 90年代的个人化写作与公共性119
一、个人化写作的含义及传承关系119
二、个人化写作的隐私性与公共性的悖反121
三、“新公共性”的文化语境及叙述规则123
四、个人化写作的未来出路125
第三节 “历史亡灵”复活的意味及其批判——90年代历史题材文艺作品热现象思考126
一、历史题材热:抗拒“文化工业”?126
二、历史题材作品分类127
三、历史题材热:作者的“新历史”情怀与读者(观众)的阅读期待128
四、“历史亡灵”的复活:“文化工业”枕边的一次密谋131
第四节 跨文体写作:文学的贫困与表达133
第五节 大众传媒时代的“无根”写作——90年代以来文学艺术写作中的“猎奇化”现象透析138
一、猎奇化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诸种表现139
二、全面猎奇化:大众传媒时代的社会心理结构与资本运作机制143
三、全面猎奇化与大众传媒时代的虚无主义146
下编 新时期小说的个案透视157
第六章 王蒙“立体小说”的语言功能及其文化精神157
第一节 反思疑问式语言:可能的文本158
第二节 反讽性语言:解构策略166
一、压制性语言166
二、拟权威语言170
三、戏谑调侃式语言176
第三节 并置式语言:多样的统一183
第四节 闲笔:情致·节奏·广泛的真实性190
第五节 从封闭到开放:王蒙小说语言的历时性考察198
第七章 永无归期的流放:论张炜小说的精神文化空间213
第一节 流浪情结与还乡之梦214
第二节 无奈的撤离与最后的守望221
第三节 弑父的恐惧与家族血脉的纠结230
第四节 返归大地与大地乌托邦的幻灭238
第八章 莫言:感觉崇拜与酒神精神249
第一节 莫言小说的叙事语法249
一、两套习用语汇250
二、叙述人:两套语汇的结系者251
三、基本语法框架结构253
第二节 时间魔方与神话品格254
一、三种时间与两个世界254
二、感觉崇拜258
三、神话品格261
第三节 匮乏的补偿:幻觉中的生命强力262
第九章 王朔:“一点正经没有”266
第一节 王朔的位置266
第二节 王朔小说文本意蕴270
一、“小痞子”形象271
二、调侃273
第三节 王朔现象思考274
一、“可读的文本”:通俗化与平面感275
二、商品化:媚俗、矫情及其他276
第十章 余华小说的修辞策略及其意义281
第一节 仿梦叙事与修辞287
一、比喻:通向心理真实的桥梁290
二、变形视角:非理性反观理性294
三、不可信的叙述者:被说者的言说298
四、伪时间:历史的永恒轮回300
第二节 拟真叙事与修辞304
一、戏拟:线性结构的颠覆307
二、重复:沉淀的苦涩310
三、虚化背景:消解典型环境313
四、典型漂移:偶像的黄昏318
第十一章 刘震云:洞透人生与历史的迷雾328
第一节 叙事个性及其文化效应328
一、隐含作者对叙述人和人物的距离控制329
二、叙述聚焦的转化332
三、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334
四、隐含读者与开放性内结构338
第二节 言语的狂欢:刘震云小说的语言形象341
一、共时场语言343
二、喜剧化语言347
三、代言性心理描写语言352
四、言语的狂欢355
第三节 反乌托邦:《故乡面和花朵》试解357
一、想象作为一种存在方式358
二、历史的日常生活化与俗化363
三、语言过剩:表意锁链的断裂366
第四节 “废话”背后的历史真相:《一腔废话》释义369
一、水晶金字塔:影像时代的历史寓言370
二、寻找:无底的游戏372
三、疯傻与废话:启蒙的质询375
第五节 《手机》的“说话”主题及其局限378
一、消费:信息时代“说话”中的历史378
二、欲望:信息时代“说话”中的女性381
三、幻灭:“说话”乌托邦的终结383
主要参考文献389
后记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