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潘菽全集 第5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潘菽全集 第5卷
  • 李令节总主编;陈大柔卷主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国心理学会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ISBN:710720351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463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515页
  • 主题词:潘菽-全集;心理学-文集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潘菽全集 第5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本卷说明1

自序7

分卷一一 心理学是关于人类最重要的一门科学15

二 心理科学要研究的是构成人类本质特征的心理活动16

三 心理学必须成为一门真理性和辩证性很强的结实的科学17

四 心理学必须对发展人的无比可宝贵的实质,发挥充分的促进作用17

五 心理学工作者必须领会到自己的神圣任务,并具有自觉的豪迈气魄19

六 心理活动由意向和认识两个不能互相分离的方面构成19

七 科学的心理学必须解决的一个根本问题20

八 人类也要从认识自身的心理活动规律去取得自由21

九 人们认识和变革客观事物的活动是主观和客观互相转化的过程22

十 对心理活动及其所包含的两大部分的科学理解22

十一 心理的东西、意识等等是物质的最高产物23

十二 传统心理学的一个根本毛病24

十三 传统心理学的另一个根本毛病25

十四 人的生活实践中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矛盾26

十五 人们认识活动要解决的主客观之间的矛盾26

十六 人们的意向活动要解决的主客观之间的矛盾27

十七 行动是主观转化为客观的过渡过程28

十八 意向活动和认识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29

十九 思惟与思虑是两种不同性质的思想活动29

二十 未来的心理学必须经由传统心理学脱胎换骨改造出来30

二十一 对旧心理学要批判就必然要有所破31

二十二 辨清并坚持心理学努力和前进的道路32

二十三 对传统心理学必须采取批判继承态度32

二十四 掌握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是绝对必要的33

二十五 心理活动是属于主观的东西,但也具有客观性34

二十六 意向活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肯定的和否定的34

二十七 “情”也是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的一种对待活动35

二十八 “情”可以大体分为两种:激情和感情36

二十九 对心理学的术语也必须采用“节约律”36

三十 人脑或整个人体是心理活动的主体37

三十一 什么是意识?38

三十二 意识的事实,也必须对它作具体的分析39

三十三 一个人的意识活动随时地变化着40

三十四 思惟是意识的核心40

三十五 生活、实践的观点对心理学也是首要的基本观点41

三十六 人们的心理活动所包含的矛盾42

三十七 巴甫洛夫关于意识的脑神经活动说不能令人信服43

三十八 百年来实验室方法给旧心理学带来的利弊44

三十九 关于“存在决定意识”的重要论断和含义45

四十 应有真挚而热烈的“人的感情”,奋力追求心理学的真理46

四十一 人的心理活动也同样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47

四十二 心理学应该阐明的一个重要问题48

四十三 人们的认识活动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活动48

四十四 自觉能动性在解决主客观矛盾的转化中的作用49

四十五 心理是一定物质(人脑)所产生的一定形态的运动49

四十六 人脑在生理上也必然和兽类有本质的不同50

四十七 认真领会“工业的对象化的存在……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类心理学&”51

四十八 关于“心理物理学”及“心理物理定律”52

四十九 中国古代思想家对情绪理论的重要贡献52

五十 评传统心理学把行为的外在因素称为“刺激”的问题53

五十一 行为心理学把意识完全排除于心理学门外的错误54

五十二 知、情、意中的“情”在实质上就是一种意的形式55

分卷二一 弄清楚人脑活动和心理活动这两方面的实质联系是心理学不可推卸的一项任务57

二 把条件反射理解为在最低级水平上的“整合”或许更恰当58

三 人们的种种社会实践活动也都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类心理学”59

四 一切科学研究活动也是“一本打开的《人类心理学》的书”的重要一章60

五 恩格斯评论费尔巴哈对心理学改革的重要启发60

六 视觉的首位重要性表现的几点事实61

七 心理学的事实决不能用生理学的观点来考察62

八 行为论心理学可以说是无头脑的心理学63

九 报纸上先进事迹的报道材料对心理学是一本打开的书64

十 实践中意向起主导作用,而认识则是对意向起指引或辅助作用65

十一 用步枪射击为例考察意向活动的内部矛盾66

十二 几种关于事物较次要的区分67

十三 关于传统心理学所讲的“主联想律”68

十四 以买布为例分析认识活动本身的内在矛盾69

十五 认识活动包括感知觉和思惟70

十六 认识和实践的统一观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个基本观点71

十七 旧心理学的这个不科学的“刺激—反应”公式必须彻底抛弃71

十八 认为意识不能加以定义,这是很错误的72

十九 心理学和生理学关系最密切,但混淆了两者之间必须分清的界限就会大错特错73

二十 人们的心理活动有主体,有客体74

二十一 人脑这块物质如何能思惟,这是心理学应研究的大问题,也是巩固唯物论世界观所必要的75

二十二 破除旧观点,深入理解列宁关于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这一科学论断76

二十三 以感觉器官和脑在感觉水平上的认识活动中的关系,需要转变陈旧理解77

二十四 社会生活实践对人的心理发展的影响是心理学须充分注意的一个问题78

二十五 以视、听、触觉的映象为例说明对唯物论认识论的反映论应作具体理解78

二十六 以视、听、味、嗅觉为例说明人的感官和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可分为质与形两方面79

二十七 心理活动本身包含的内在矛盾,一般都是符合和差距,或正确和错误的矛盾80

二十八 独尊实验室方法是传统心理学在方法上的重要缺陷81

二十 九马克思的《经济学—哲学手稿》对心理学研究者有不少深刻的启发82

三十 恩格斯论黑格尔哲学的革命性,有助于说明心理活动不外乎认识和意向两个基本方面83

三十一 思想和言语是什么关系?84

三十二 行为论心理学者对意识或心理的不可知论看法,“在科学上就是开倒车”85

三十三 思惟的反映性质和感知觉的反映性质基本上一样,但有本质区别86

三十四 心理学中一桩历史的公案到今天必须好好清查87

三十五 传统心理学长期进展不大和长期纠纷的一个根本原因89

三十六 评史克立普邱的所谓心理学应抛弃唯心唯物的争论而致力于事实的研究90

三十七 评史克立普邱的强调心理学要考察关于心本身的事实91

三十八 分析史克立普邱的宣传实验心理学是在怎样的思想潮流背景下进行的92

三十九 评华生对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关系问题的意见93

四十 评冯特关于心理学和生理学的关系问题的看法94

四十一 评冯特对生理和心理的关系的不正确理解95

四十二 冯特对生理心理学提出的问题完全暴露了他的唯方法论的看法96

四十三 中外古代哲学中对人类心理活动的看法都基本上是二分法97

四十四 恩格斯关于思惟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的光辉论断98

四十五 评西方哲学心理学传统中把人和动物相提并论的利弊100

四十六 列宁反复地说“感觉是外界世界的映象”100

四十七 鲁宾斯坦强调所谓“一般的反映论”,反而模糊了列宁的那个论断101

四十八 鲁宾斯坦在发挥他的“一般反映论”时产生的主要偏差102

四十九 鲁宾斯坦的“折射论”只能对辩证唯物论认识论的反映论造成混乱103

五十 对“反映”和“折射”必须加以区别,不能混淆105

五十一 鲁宾斯坦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发展的观点106

五十二 列宁关于感觉能力如何发生“需要研究再研究”的指示对心理学十分重要107

分卷三一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指导思想与努力方向108

二 鲁宾斯坦的“决定论”的公式是知同而不知异109

三 科学工作的目的性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心理科学工作也应当如此110

四 鲁宾斯坦所理解的认识过程的辩证法也有需要商讨之处111

五 心理活动和神经生理活动的关系问题112

六 关于鲁宾斯坦揭露旧心理学对意识问题的错误看法113

七 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114

八 唯心论意识心理学的基本错误115

九 行为论“心理学”的观点实质116

十 评郭任远的“行为学”与美国的“行为科学”117

十一 评郭任远的《意识的新解释》118

十二 从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谈及斯宾诺沙119

十三 西方心理学的一个违反科学的普遍特点在于把心理学与动物行为学混淆起来120

十四 评行为论的所谓“动物心理学”121

十五 评美国行为论期刊的改名不过是一种“挂羊头卖狗肉”的办法122

十六 行为心理学把人动物化,而意识心理学则把动物人化123

十七 把人与动物混同的谬误124

十八 唯心论意识心理学和行为论心理学是一脉相通的125

十九 关于“行为”和“行动”的不同含义和使用问题126

二十 心理学研究动物用以探索意识起源127

二十一 人类的行动有其主观方面,和动物的行为有根本区别128

二十二 “动物心理学”是个不很恰当的名称129

二十三 关于对事物的类属关系的理解或说明129

二十四 意识心理学对于意识的两种错误理解130

二十五 鲁宾斯坦未能完全摆脱旧心理学的上述根本错误131

二十六 鲁宾斯坦其实是抹杀了意向及其主导作用133

二十七 你在我的眼睛里确实是倒立的问题,为何令人迷惑?134

二十八 评对上述迷惑问题的两种解释135

二十九 正立知觉其实和方向知觉是同一回事136

三十 关于意识内容的恰当理解137

三十一 澄清鲁宾斯坦对意识的混乱而欠分辨的表达138

三十二 鲁宾斯坦对意识显然抱有传统心理学的误解139

三十三 鲁宾斯坦轻视了人们在实践中的主观能动性特点140

三十四 鲁宾斯坦对“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五点不确切表达141

三十五 鲁宾斯坦对意识表述的其他谬误142

三十六 毛泽东所指出的“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是对人们的认识、意向或意志以及行动的相互关系所作的最简明扼要的说明143

三十七 意识作为认识活动,与意向活动的辩证关系144

三十八 人们的意识和实践活动的联系145

三十九 心理学对象的特殊矛盾性是什么?146

四十 以毛泽东论“不同质的矛盾”的解决方法,检验旧心理学的方法问题147

四十一 从《实验美学》的兴衰得到的教训149

四十二 对《实验美学》失败原因的分析150

四十三 对“曲线美”、“金分律”实验失败的分析151

四十四 对“颜色选择”用统计处理方法很不合理152

四十五 在学习问题方面的大量实验室研究,科学价值却颇有疑问153

四十六 认为“学习曲线”具有普遍的意义,是一种过分单纯的抽象化看法154

四十七 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可以比作反映155

四十八 把列宁很重视的关于儿童发展心理方面的研究,称为“成长心理学”则更简括156

四十九 从猿到人的演进三大阶段中,第二阶段是人类发生史中决定性的转折点所在157

五十 关于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158

五十一 再论心理学的学科性质问题158

五十二 意识的发生大概可分四个阶段159

分卷四一 人脑不同鼠脑、狗脑,除生理机能外还有心理机能162

二 人类言语的发生必须有一定的思想作为前提163

三 某动物学者在谈到“行为的演化”时的两点谬论164

四 实验室方法不应当视为研究心理学唯一重要的方法165

五 对“心理物理学”的泛心论谬误,鲁宾斯坦的混乱比冯特更严重166

六 “特殊神经能力说”是彻头彻尾的主观唯心论理论167

七 缪勒那样的“思考”是纯然的虚妄169

八 评缪勒“特殊神经能力说”第一“定律”170

九 评缪勒“特殊神经能力说”第二“定律”171

十 评缪勒“特殊神经能力说”第三“定律”172

十一 评缪勒“特殊神经能力说”第四“定律”173

十二 评缪勒“特殊神经能力说”第五“定律”174

十三 缪勒把幻觉等同于真正的感觉,这是根本性的科学谬误175

十四 揭穿“特殊神经能力说”谬论的要害177

十五 缪勒的特殊神经能力说只能把感觉的本质性质问题带进死胡同178

十六 特殊神经能力说只能归结到绝望的不可知论179

十七 评“特殊神经能力说”第六“定律”180

十八 评“特殊神经能力说”第七“定律”181

十九 第七“定律”中四点混乱暴露其哲学的唯心论182

二十 指出第八“定律”中逻辑上直接自相矛盾的原因及其两面手法183

二十一 缪勒关于产生感觉的两步看法背后是唯心论或二元论185

二十二 评缪勒把感觉的“性质”和“特性”区别开所显示的自相矛盾或混乱186

二十三 对缪勒特殊神经能力说的总考察187

二十四 缪勒把幻觉等同感觉是搅混了必须分清的事实188

二十五 缪勒错误地把幻觉等同于感觉的一个主要原因189

二十六 缪勒曾提到亚里士多德,但这显然并不能给他自己的错误看法作支持190

二十七 许多学者一般都是用“特殊感受性”的说法来宣扬特殊神经能力说的错误实质191

二十八 纳孚也是把缪勒这个谬误学说和特殊感受性这种正确的说法混同起来192

二十九 纳孚站在唯心论立场为缪勒的谬误辩护193

三十 折中论者波林也对缪勒学说作了不正确的说明和估价194

三十一 心理学史家牟菲提供的史实表明,缪勒关于感觉的看法是套用康德的内在论196

三十二 对几位西方学者关于感觉的看法的评论197

三十三 感觉的传统理论颇成问题——低估感觉器官的作用198

三十四 感觉是人们在实践中对客观事物特性的直接反映199

三十五 陆宰的“部位记号”说的基本论点是唯心的200

三十六 陆宰这一空间知觉理论是建立于虚构的前提之上的202

三十七 陆宰以“附加印象”来构成所谓“部位记号”的推理依据是落空的203

三十八 陆宰认为前人其实是他自己的空间知觉理论都是隐含着结论的虚伪论证204

三十九 陆宰把知觉的主体归之于“灵魂”而不相信感觉器官加上脑会有这样的作用206

四十 从波林的评论有助于了解陆宰企图炮制一种彻底的空间知觉是由心造的谬论207

四十一 从陆宰的唯心论证方法应吸取的教训208

四十二 波林和牟菲对陆宰的吹捧和辩解是“官官相护”、气味相投209

四十三 评心理学史上关于空间认识问题的两种对立看法210

四十四 两种争论不休的看法都不仅有唯心的错误,也有形而上学的错误212

四十五 陆宰所表现的唯心二元论已接近一种典型唯心论213

四十六 恩格斯对德国思想界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心理“科学”诞生的背景214

四十七 列宁关于“自然科学家就&必须做一个辩证唯物论者”216

四十八 评华舒朋等对意识产生的神经条件的三种肤浅理解217

四十九 斯宾诺莎能给华舒朋帮什么忙呢?218

五十 从意识心理学发展出运动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不是前进而是后退219

五十一 再评华舒朋的“运动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出发点221

五十二 传统心理学对意识的错误观点及其发展222

分卷五一 折中论者波林对心理学的一些糊涂看法224

二 折中心理学是传统心理学一种走投无路的表现225

三 波林把意识看成“感觉性的”,是否定了意识的实质227

四 波林所谓的排除二元论,不过是一元化到马赫那里去了228

五 波林力图找出“意识的物理维度”以达到其一元论,是十足的虚伪229

六 对自由和决定论的问题,波林完全是皮相之谈和谬论230

七 折中论心理学突出表现了传统心理学各派的杂糅和混乱232

八 波林明白承认折中论心理学的实用主义实质233

九 审察波林的折中论调和手法234

十 波林的“刺激、现象、反应”三项说完全是唯心、表面之谈236

十一 波林的“现象”说,是十足地道的主观唯心论238

十二 波林三个“项目”及三种关系的原则性错误239

十三 传统心理学的唯方法论错误在铁钦纳那里曾得到很明显的表现240

十四 传统心理学无批判地沿袭了“刺激—反应”程式,这不适合于心理学241

十五 人们的心理活动是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事物的243

十六 在种种具体心理活动的产生和形成中,客观实在的事物是主要的决定因素244

十七 韦勒用“场性”的概念解释意识是一个原则性错误246

十八 詹姆士的“意识流”是一种十分浮泛的描述,完全没有接触到意识的实质问题247

十九 评詹姆士关于意识“四个重要特点”的说法的表面性和错误248

二十 再考察“意识流”学说的核心论点249

二十一 詹姆士所谓意识的“选择作用”,显然是错把意识、注意、意志混作一谈250

二十二 詹姆士对“意识流”的大篇分析完全是唯心论的废话251

二十三 皮埃龙当着意识的面却认不出它253

二十四 剖视皮埃龙对心理学的看法254

二十五 分析皮埃龙对意识采取怀疑否定态度的原因256

二十六 意识“运动学说”的两例实验,均不能说明意识的实质257

二十七 张香桐指出一种神经学的事实,说明人脑比起较低级动物有一个重要的质的差别258

二十八 人脑和猿脑的差别,只用重量大小是不足以恰当说明的259

二十九 从恩格斯论西方科学的复兴,看宗教对科学界,包括心理学界的影响260

三十 评郎菲尔特的“反应说”在意识面前陷入无能为力的四点要害262

三十一 郎菲尔特企图用“心身等同论”来达到一元论,结果只是自我陶醉263

三十二 郎菲尔特说生理过程和心理过程二者可互成为副现象,更是荒唐之谈264

三十三 评用等同论来论证心身一元论的悖谬所在265

三十四 再评郎菲尔特“反应说”的一大谬误267

三十五 郎菲尔特自认看法接近铁钦纳,事实上并没有脱离开二元论268

三十六 梅特里对“心灵”的唯物一元论的光辉论断,并没给“反应说”提供支持269

三十七 略举“反应说”几点缺点271

三十八 郎菲尔特对决定论的理解完全是机械的、形而上学的看法272

三十九 对神经系或脑和意识的关系,也必须有分析有区分地正确理解273

四十 对笔者自己视觉方面自发出现的一种闪“光点”现象的原因的分析275

四十一 要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来看待关于脑的心理机能问题276

四十二 个性问题应当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方向性教益277

四十三 武德沃斯的“动态心理学”也是地道的“折中论心理学”279

四十四 剖析传统心理学共有的特点及其世界观的核心280

四十五 再评“动态心理学”的主要错误论点282

四十六 考察武德沃斯企图把意识心理学和行为心理学统一起来的种种庸俗理由283

四十七 武德沃斯完全抹杀了人们心理活动的特殊本质285

四十八 亨脱的“人类行为学”是把行为论的观点推向极端的一种产物286

四十九 亨脱理解的环境也只具有S—R公式中的刺激项的价值288

五十 “人类行为学”只看见“有机体的人类”,而不见人类的本质特点289

五十一 “人类行为学”由于彻底排除了意识,就不成为心理学290

五十二 亨脱说一元论没有唯心唯物的本质差别,这是百分之百的谬论292

分卷六一 传统心理学的要害之一在于它的唯方法说294

二 批驳华生给行为论辩护的三条理由295

三 恩格斯关于文艺复兴时代产生巨人的论述,对理解心理个性问题应有所启发297

四 不知道映象和原形的区分和关系是传统心理学主要学派的根本性错误298

五 评方法论的行为论和彻底的行为论299

六 再评方法论的行为论和彻底的行为论300

七 评拉希莱的“意识的行为论解释”302

八 考察拉希莱企图用行为论说明意识的理论出发点和纲领304

九 拉希莱要建立的其实是一种机械论心理学,比行为论更彻底地取消了心理学305

十 拉希莱要建立的立足于机械论之上的生理心理学至多是一种勉强的生理心理学,决不能“代替”全部心理学306

十一 拉希莱主张的彻底的“严格的行为论”,结果将是取消了行为论307

十二 拉希莱坚持把物理科学概念作为基础的唯一的概念,这种说法十分错误309

十三 拉希莱对意识作所谓物理的和生理的解释不可能取得何种成效310

十四 拉希莱站在唯心的经验论和现象学的立场上,决不可能解决意识问题311

十五 拉希莱要向“意识心理学”去取得“意识材料”作分析的依据,是完全找错了门路313

十六 拉希莱式的行为论的“意识论”成立了,心理学则归于零314

十七 拉希莱把“人类的创造性思惟”过程等同于白鼠的打开问题箱,显然违反科学315

十八 批驳拉希莱企图把意识溶化为行为的另外三个例子317

十九 拉希莱关于“有意识的机器”的构想,暴露了行为论的根本观点的实质318

二十 能否把人和机器联系起来呢?320

二十一 用分析云的“水滴构造”作比喻,正说明拉希莱自己的行为论片面性的做法有害于科学321

二十二 评拉希莱强调的“意识的缺乏主观指标”323

二十三 揭穿拉希莱关于意识长篇大论的“底”,是全部否定了意识324

二十四 拉希莱把意识归结为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一般身体活动,是极其谬误的325

二十五 拉希莱对意识的种种谬论,归根只能排除或抹杀了意识327

二十六 拉希莱这样的行为论者显然只知道物理科学而不知道心理科学328

二十七 行为论似乎从反对二元论心理学的唯心成分而产生,却反而走向赤裸裸的唯心论329

二十八 指出拉希莱认为心理学应该是冷冰冰的纯客观科学的有关谬论和错误330

二十九 拉希莱对自己曾提出的行为论纲领中所强调的意见打了耳光332

三十 评拉希莱关于怎样建立成为“人类行为的一种真正科学”的心理学333

三十一 行为心理学对生理学的依赖比意识心理学有过之无不及334

三十二 什么是拉希莱所说的语言上的困难336

三十三 对拉希莱在理论和实际工作上的努力仍要一分为二337

三十四 从行为论那里应吸取的一个重要教训339

三十五 拉希莱对自我观察法或内省法的看法比较实事求是,但对它和客观方法的关系的看法是片面的340

三十六 只从生理方面理解意识,就是一种生理唯心论341

三十七 拉希莱后期对意识的基本立场、观点并没有得到纠正343

三十八 评拉希莱强调意识和脑的生理机能的联系的一些说法344

三十九 拉希莱对意识的看法完全是孤立化的看法345

四十 拉希莱对意识在脑中的定位问题的看法较可取,但也仍有待继续探索和验证347

四十一 评行为论者魏斯的《心理学中的生物社会立场》一文中的是非348

四十二 魏斯把人类行为的“要素”简单地归结为刺激和反应,虽声称采取了社会的立场,也无济无事349

四十三 魏斯眼中确乎只有“一种有机体”的存在,并没有人和社会的存在350

四十四 魏斯实际上完全抹杀了意识,是个极不讲理、极端抽象化的行为论者352

四十五 评魏斯从简单化、抽象化的观点出发的种种悖谬看法353

四十六 传统心理学的行为论是西方心理学的历史发展的一种必然产物355

四十七 行为心理学其实是“意识心理学”的一种“嫡派真传”356

四十八 从思想体系上分析传统心理学两大派的实质358

四十九 评意识的副现象论的阶级根源及其不同看法359

五十 近代“意识心理学”一开始就陷入心身二元论的困境361

五十一 麦独孤的目的心理学把人类活动的目的性和动物混为一谈,十分错误362

五十二 麦独孤把人的目的性错误地归之于“本能”,是无视人们社会生活实践的唯心论364

分卷七一 构成麦独孤学说的两点致命缺陷366

二 麦独孤似乎以为机械论和目的论在科学中非此即彼,这是谬误的看法368

三 麦克里奥特是用成为行为论的痼疾的机械论来理解目的性的说法369

四 麦克里奥特想引出亚里士多德的终极原因概念来说明目的性只会搅乱问题370

五 人的活动的目的性乃是思想的事情,也就是与意识有关的事情372

六 人在学习活动中必须有主动性373

七 具有可以发展到高水平的思惟活动或思想,是人类特有的品质374

八 脑化学是很有需要予以发展的一门科学375

九 卡尔教授把联想的联合混同于条件作用376

十 卡尔教授抹杀了类似联想和接近联想的本质差别377

十一 用“条件反射”的原理直接用于说明人类的心理活动显然是不恰当的379

十二 卡尔教授关于联想的“同化律”实验暴露了实验室方法不免有的形而上学的缺点380

十三 评关于“心身关系”问题的三种主要不同看法381

十四 关于“心身关系”问题种种看法的基本哲学理论及其社会根源382

十五 只有辩证唯物论才能解决心身关系问题384

十六 在提出“意识流”二十年后,詹姆士更加荒唐地主张可把意识一概抛弃385

十七 詹姆士为否定意识作辩解,是以荒唐辩解荒唐386

十八 什么是詹姆士所说新康德主义对意识的看法?387

十九 詹姆士要比新康德主义者的错误看法更走远一步的看法的实质389

二十 詹姆士只是为自己的“荒唐”唯心论的“激进经验论”作荒唐辩解而已390

二十一 对唯心论的经验论企图搅混的几个带有根本性质的问题必须予以明辨391

二十二 詹姆士的谬论的要害在于认为世界的一切都由经验构成392

二十三 从詹姆士后期走向抛弃意识的极度荒唐看法的事实,可以得到什么教训呢?394

二十四 詹姆士的纯粹经验论错误和贝克莱一脉相承,但不能从洛克那里找到什么支持395

二十五 詹姆士凭他的纯粹经验论的唯心观点,怎能区别实在和非实在呢?396

二十六 为什么詹姆士企图否定意识呢?398

二十七 洛克的《人类悟性论》是立足于朴素唯物论的认识论400

二十八 洛克有关人类认识活动的看法有几点是有明显的原则性缺陷的401

二十九 洛克关于事物的所谓第一属性和第二属性的区分,给唯心论者钻了空子403

三十 洛克关于“知识只是有关于我们的观念的”说法很成问题404

三十一 一听到“心理”或谈心理学问题时就认为是唯心论的,这是一种庸俗的误解405

三十二 恩格斯高度概括地说明了心理是什么,以及心理学这门科学的特殊重要性407

三十三 《荀子·天论》篇中有关心理学的十分光辉的唯物论论断408

三十四 荀况关于人的认识问题的见解十分辉煌410

三十五 荀况强调学习,认为人非天生,无非积习而成,这种说法是符合唯物论的411

三十六 荀况强调人和动物有本质区别:有辨、有义、能群,是“最为天下贵”的413

三十七 荀况对情的独特说法,并把情分为两“大端”的一种重要贡献415

三十八 荀况关于思想和其他心理活动的关系的合乎科学的论断,也是罕见而突出的417

三十九 关于感知觉,荀况也有值得称道的论述419

四十 荀况以唯物论观点正确分析错觉产生的原因及条件,确实难能可贵421

四十一 荀况关于“心者形之君也”、“形具而神生”等光辉论断422

四十二 荀况对“知”的许多看法在我国思想史上是难得而光辉夺目的426

四十三 荀况的《正名》等篇对“欲”、“情”等的光辉论述,远超其他思想家431

四十四 对荀况的命名总规律“同则同之,异则异之”的评释436

四十五 荀况的性恶论对批驳先验论的性善论有重要进步意义439

四十六 对荀况性恶论的主要根据的分析考察444

四十七 对荀况性恶论提出几点问难449

四十八 赫胥黎单从脑重量等机体上的差别来划分人类和动物的界限有片面性454

四十九 赫胥黎把人类和最低级的猴类同归属于“灵长目”中,是否合理?455

五十 评赫胥黎关于人和猿的区别的自相矛盾说法457

五十一 对人类在动物分类系统中的位置的摆法,提出两点设想460

五十二 关于探究意识起源问题必须明确的初步看法与做法46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