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9/31759599.jpg)
- 陈金良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24079661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46页
- 主题词:经济发展-经济模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内容提要1
1 导论1
1.1 论文选题及其意义1
1.1.1 区域经济发展提出的新问题1
1.1.2 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新课题2
1.2 研究目标和主要内容3
1.2.1 研究目标3
1.2.2 主要内容4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5
1.3.1 研究思路5
1.3.2 研究方式5
1.4 论文创新要点6
1.4.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形式6
1.4.2 跳跃式经济发展机制8
1.4.3 跳跃式经济发展的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效应8
1.4.4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优化标准9
1.4.5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研究9
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涵义及其基本形式11
2.1 跳跃式经济增长与跳跃式经济发展的关系11
2.1.1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1
2.1.2 跳跃式经济增长与跳跃式经济发展12
2.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理论依据15
2.2.1 跳跃式平衡发展理论15
2.2.2 跳跃式非平衡发展理论16
2.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涵义及其基本形式20
2.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涵义20
2.3.2 两种不同的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市场诱导型分工演进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20
2.3.3 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不同于计划主导型大推进工业化模式24
2.3.4 市场诱导型分工演进模式和政府主导型制度结构变迁模式是有机的统一27
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决定因素、主要特点、实现条件和途径32
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决定因素32
3.1.1 经济运行机制32
3.1.2 制度结构变迁强度与效率33
3.1.3 资本供给规模及使用效率33
3.1.4 产品技术含量的大小35
3.1.5 知识资本比重的高低35
3.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条件37
3.2.1 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37
3.2.2 交易环境的不断改进37
3.2.3 良好的制度环境和高效率的政策供给38
3.2.4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的发展38
3.2.5 大规模技术创新与应用39
3.2.6 主导产业的高速发展和依更替39
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主要特点40
3.3.1 以知识和智力的增长为基础40
3.3.2 以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渗透为主要手段41
3.3.3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41
3.3.4 以政策变革为直接杠杆41
3.3.5 以质增效应的发挥为结构升级平台42
3.4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途径42
3.4.1 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42
3.4.2 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促进知识的积累和智能的提高,是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途径43
3.4.3 大力发展信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44
3.4.4 加大制度结构改革力度,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44
3.4.5 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地区经济高速增长45
4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及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46
4.1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界定46
4.1.1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不同于长期平均增长率46
4.1.2 跳跃式经济增长不等于次高增长46
4.1.3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是一种复合型增长率体系47
4.1.4 跳跃式经济增长是一种有弹性的适度增长49
4.2 跳跃式经济增长率的主要影响因素51
4.2.1 创新方式决定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持续期间和增长率的高低51
4.2.2 经济增长方式对跳跃式经济增长率有重要影响52
4.2.3 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应用程度53
4.2.4 经济发展阶段的制约53
4.2.5 区域经济空间分布状况54
4.2.6 经济增长机制的影响55
4.3 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57
4.3.1 跳跃式经济发展以持续稳定高速增长为基础57
4.3.2 跳跃式经济发展是阶段性与非阶段性超常增长的统一57
4.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是以模仿性学习创新为动力的相对高速发展61
4.3.4 跳跃式经济发展是一种结构性的动态非均衡发展62
4.3.5 人民生活水平迅速提升与人的全面发展63
5 跳跃式经济发展机制64
5.1 跳跃式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64
5.1.1 直接动力结构64
5.1.2 经济利益是跳跃式经济发展的最终动因71
5.2 跳跃式经济运行机制72
5.2.1 市场机制72
5.2.2 政府主导的制度结构变迁机制74
5.2.3 报酬递增机制77
5.2.4 自增强机制82
6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85
6.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理论依据85
6.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客观依据86
6.2.1 一元调节模式失灵,要求二元调节模式互补86
6.2.2 落后国家市场经济发育不足,要求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87
6.2.3 改变制度结构和经济结构的低水平均衡状态,需要对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动态协调88
6.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88
6.3.1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过程88
6.3.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协调结构89
6.3.3 跳跃式经济发展机制的协调90
6.4 跳跃式经济协调机制的涵义及其特点92
6.4.1 跳跃式经济协调机制的涵义92
6.4.2 跳跃式经济协调机制的特点92
6.5 跳跃式经济协调的约束界限94
6.6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协调的主要途径95
6.6.1 宏观调控政策的协调95
6.6.2 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协调98
6.6.3 制度结构的协调99
6.6.4 产业结构的协调100
7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研究102
7.1 跳跃式区域经济传递机制理论述评102
7.2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的涵义和基本形式104
7.3 跳跃式经济传递方式106
7.4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的制约因素108
7.4.1 技术进步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巨大杠杆108
7.4.2 市场机制诱导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根本动力109
7.4.3 产业结构演进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直接动力109
7.4.4 政府宏观调控是跳跃式经济传递的加速器110
7.4.5 经济增长机制在跳跃式区域经济传递中的作用110
7.5 跳跃式经济传递机制的完善途径111
7.5.1 消除区域贸易壁垒,完善市场经济体系111
7.5.2 进行制度变革和政策创新,发挥制度和政策的替代作用111
7.5.3 开展区域及国际联合与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变和升级112
7.5.4 增加研究开发经费投入,加速科技应用步伐112
7.5.5 实行产业模仿与创新相结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113
8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结构和政策结构效应114
8.1 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及其关系114
8.1.1 制度结构及其关系114
8.1.2 政策结构及其关系115
8.1.3 制度结构与政策结构的整体效应116
8.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制度结构效应119
8.3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政策结构效应121
8.3.1 宏观政策调控机制121
8.3.2 改革开放以来的宏观调控政策结构效应122
8.3.3 宏观政策结构调控途径124
9 跳跃式产业结构效应127
9.1 产业结构赶超效应和产业结构协调效应及其实现127
9.1.1 产业结构的动态演进是连续性与非连续性的统一127
9.1.2 产业结构赶超效应与产业结构协调效应的内在统一性129
9.1.3 实现产业结构赶超效应与协调效应的途径130
9.2 跳跃式产业结构创新效应与产业结构模仿效应132
9.2.1 产业结构创新效应与产业结构模仿效应的涵义及其特点132
9.2.2 科学技术发展对产业结构效应的影响133
9.2.3 提高产业结构创新与模仿效应的途径134
9.3 跳跃式产业结构成长效应135
9.3.1 产业结构成长效应的决定因素及其实质135
9.3.2 知识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成长的对策137
9.4 跳跃式产业技术效应139
9.4.1 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协调升级139
9.4.2 产业技术模仿效应与产业技术创新效应及其实现142
9.5 跳跃式产业结构的协调145
9.5.1 跳跃式产业结构协调的性质145
9.5.2 跳跃式产业结构协调的客观依据146
9.5.3 跳跃式产业供应链的协调148
9.5.4 跳跃式产业组织结构的协调149
10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与结构优化151
10.1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与结构优化理论述评151
10.1.1 跳跃式区域经济平衡增长结构效应理论151
10.1.2 跳跃式区域经济非平衡增长结构效应理论154
10.1.3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理论评价157
10.2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159
10.2.1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形式159
10.2.2 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结构效应的特征161
10.3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机制170
10.3.1 市场机制170
10.3.2 制度结构变迁机制170
10.3.3 宏观调控机制170
10.3.4 自增强机制171
10.3.5 报酬递增机制171
10.4 跳跃式区域经济增长结构优化171
10.4.1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偏差“适度”范围171
10.4.2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优化标准174
10.4.3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优化路径177
11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的演进及其路径179
11.1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的基本形式179
11.1.1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179
11.1.2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模式180
11.1.3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模式181
11.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181
11.2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涵义及其特征182
11.2.1 是一种适度结构均衡状态182
11.2.2 是以科技进步为先导的结构效益型增长183
11.2.3 实现制度结构和政策结构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动态均衡183
11.2.4 推动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184
11.3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模式的演进185
11.3.1 从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到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模式185
11.3.2 从单一计划经济模式到市场经济模式与政府制度结构变迁模式和宏观调控模式相结合186
11.3.3 从传统物质经济调节模式到知识经济调控模式187
11.4 跳跃式区域经济和谐发展的衡量标准187
11.4.1 实现跳跃式区域经济动态一般均衡187
11.4.2 追求跳跃式区域经济效应最大188
11.4.3 达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189
11.4.4 保持公平与效率的均衡189
11.4.5 跳跃式区域增长结构不断优化190
11.4.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91
12 跳跃式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证分析192
12.1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及其差距192
12.1.1 经济增长因素对比192
12.1.2 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较193
12.2 日本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跳跃历程透视195
12.2.1 香港的腾飞195
12.2.2 中国台湾经济的超速发展196
12.2.3 韩国经济的高速发展197
12.2.4 新加坡经济的跳跃式发展198
12.2.5 日本经济的跳跃式增长198
12.3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的经济跳跃实践199
12.3.1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经济跳跃结构分析199
12.3.2 沿海新兴工业省份经济跳跃机理分析200
12.4 西部地区经济跳跃展望202
12.4.1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症结202
12.4.2 西部地区经济跳跃发展的主要途径205
参考文献210
后记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