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食品毒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食品毒理学
  • 李建科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ISBN:750262579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8页
  • 文件大小:25MB
  • 文件页数:392页
  • 主题词:食品-毒理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食品毒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二章 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13

第一节 关于毒物、毒性与毒作用13

第二节 剂量—反应(效应)关系18

第三节 毒性的表示方法21

第四节 食品中残留物与残留限量23

第五节 安全性评价及危险度评估29

第三章 毒物的体内过程32

第一节 生物膜与毒物转运32

第二节 毒物的吸收36

第三节 毒物的分布38

第四节 毒物的排泄43

第五节 毒物的生物转化45

第六节 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53

第四章 毒物动力学57

第一节 基本概念57

第二节 动力学模型61

第五章 化学物质的毒理机制88

第一节 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机制88

第二节 化学物质毒作用的分子机制100

第三节 化学物质的结构与毒性的关系113

第六章 一般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22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22

第二节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34

第三节 蓄积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38

第四节 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43

第五节 联合毒性作用的评价146

第七章 特殊毒性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49

第一节 生殖发育毒性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49

第二节 致突变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59

第三节 致癌作用及其试验与评价方法166

第八章 毒理学评价的分子生物学方法174

第一节 亚细胞组分的制备174

第二节 核酸的提取与制备177

第三节 基因突变分析与PCR检测179

第九章 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与规范191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安全性评价概述191

第二节 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194

第三节 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的规范化197

第十章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199

第一节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与现状199

第二节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方法与步骤201

第三节 有关国际组织对食品中残留物安全限量制定的方法和工作程序205

第四节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和管理208

第十一章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物质212

第一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酶类抑制剂212

第二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蛋白质213

第三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有毒生物碱和苷类215

第四节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其他有毒有害物质222

第十二章 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有毒有害物质231

第一节 苯并[a]芘231

第二节 美拉德反应产物和杂环胺234

第三节 N-亚硝胺238

第四节 丙烯酰胺243

第十三章 食品添加剂的毒理学安全性248

第一节 概述248

第二节 抗氧化剂的毒理学安全性249

第三节 发色剂的毒理学安全性252

第四节 防腐剂的毒理学安全性253

第五节 食品着色剂的毒理学安全性256

第六节 赋香剂的毒理学安全性260

第七节 调味剂的毒理学安全性261

第十四章 兽药残留的毒理学安全性263

第一节 概述263

第二节 常见兽药残留的毒理学264

第三节 食品中兽药残留的质量安全控制274

第十五章 农药残留的毒理学安全性276

第一节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276

第二节 有机磷类农药残留277

第三节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残留279

第四节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280

第五节 农药残留检测及质量安全控制281

第十六章 有害元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理学安全性284

第一节 铅284

第二节 汞287

第三节 镉290

第四节 砷292

第五节 氟294

第十七章 霉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理学安全性296

第一节 概述296

第二节 黄曲霉毒素299

第三节 镰刀菌毒素304

第四节 青霉菌毒素311

第十八章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314

第一节 塑料包装材料的毒理学安全性314

第二节 食品包装用纸的毒理学安全性317

第三节 橡胶制品的毒理学安全性318

第四节 陶瓷、搪瓷及铝制品的毒理学安全性320

第十九章 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对食品的污染及其毒理学安全性321

第一节 多环芳香烃类321

第二节 多氯联苯类322

第三节 二噁英类324

第二十章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329

第一节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329

第二节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330

第三节 食品毒理学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的分析337

附录1 食品毒理学实验343

实验一 生物材料的采集和制备343

实验二 实验动物分组、标记与染毒方法345

实验三 LD50测定349

实验四 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测定352

实验五 小鼠精子畸形试验355

实验六 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357

实验七 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359

实验八 沙门氏菌回变试验(Ames试验)361

附录2366

主要参考文献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