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儒家的理想与道德精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儒家的理想与道德精神](https://www.shukui.net/cover/47/31733188.jpg)
- 李晃生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 ISBN:78074203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74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488页
- 主题词:儒家-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儒家的理想与道德精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章 儒家的社会理想——从大同理想走向小康太平盛世1
一 综述:原儒的社会理想、政治理想与道德理想的三合一1
二 社会理想之一——建立以孝悌为中心的宗法社会6
三 社会理想之二——“三代型”乌托邦社会模式9
四 王莽新政——儒式社会理想的一次失败的尝试19
五 贞观之治——儒式社会理想的现实范型24
六 走向民间的实学与治区政绩——儒式社会理想的实践31
七 走向民间的儒式道德传播运动——儒式社会理想的后期实践37
第二章 儒家的政治理想——实现集权、统一与明君仁政、尊士重道43
一 儒家政治理想的主要内容43
1、“仁政”与“王道”是政治理想的核心43
2、“大一统”的政治理想——儒家政治理想之二50
3、“明君”政治——儒家政治理想之三54
4、尊士重道、反对极权主义——儒家政治理想之四60
二 儒家政治理想实现的必然性与艰难历程65
1、儒者对自身角色意识的转换65
2、秦政失败所创造的历史背景71
3、儒家文化最终成为官学的历史必然性76
4、贾谊的《陈政事疏》——耸立起千年的封建主义政治大纲79
5、董仲舒的《天人三策》——初拟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之总纲91
三 建构皇权主义——汉儒式政治理想的确立101
1、《穀梁春秋》《公羊春秋》——两种儒式政治理想101
2、石渠阁会议和白虎观会议——汉儒式皇权主义的最终完成104
四 谈贵门与寒门的政治理想109
1、贵门的政治理想与政治风格109
2、寒门的政治理想与政治风格125
3、变法改革涉及的社会道德风气问题132
4、“义利”、“王霸”之辩——内圣与外王路线的千年冲突139
第三章 儒家政治行为模式147
一 择贤与禅让的天真——儒家行为模式之一147
二 “儒”“吏”合流——儒家行为模式之二154
三 忠谏与建言——儒家行为模式之三175
1、谏议与建言的实质175
2、谏争者的命运177
3、魏徵模式后面的思考182
4、宋代谏争的特点、内容与背景186
5、明代谏争的历史背景与遭遇193
四 清流精神风范——儒家行为模式之四200
1、清流精神的特点200
2、清流精神的另一种类型212
第四章 儒家道德精神的批判221
一 原儒的道德标准221
二 并非圣贤——原儒弟子的本色表演230
三 两汉魏晋的道德理想与士之品行标准的变化244
1、醇儒道德观的出现244
2、道德价值的政治审视249
3、僵化的与激进的——两种道德精神的最终走向:玄士品格与道隐精神256
第五章 宋明理学式道德人格批判270
一 宋学精神与士大夫的回归内心的自我270
二 两宋理学式道德观的理论阐述293
1、从“外王”走向“内圣”的必然性294
2、“天道诚体”——宇宙天道与人伦道德的对接296
3、从“仁是天心”到心性论——理学道德之核心300
4、程、朱、陆修德方法论的阐述311
5、朱熹对具体的道德概念的阐述319
6、理学大师对人格美的认识与实践323
7、理学道德的负向质疑331
三 明清官方倡导的理学人格——扭曲的知识分子人格335
1、明代理学人格精神的几个方面335
2、理学人格的几个代表人物—于谦、海瑞、张居正、申时行344
第六章 王阳明心学的道德主义362
一 心学的道德范型——王阳明与他的“良知”的体用362
二 心学——平民成圣成雄的理论368
三 叛逆的道德精神与心学激进派主要传人的道德范型377
1、王艮、王畿、颜钧、罗汝芳、何心隐377
2、李贽392
四 晚明的士人道德实践和精神归宿411
1、“大堤已溃,抔土何为”——社会旧道德价值观的崩溃411
2、汤显祖的道德范型416
3、东林党人的社会承担意识和道德精神的批判427
4、明末儒者对于“士气”、“死”的重新认识435
5、明末儒者对于极端皇权主义的认识与评价441
第七章 儒家道德理想实践的负向结果447
一 世事洞明皆学问——士大夫的明哲保身447
二 千古未息的朋党之祸458
三 对封建主义道德的反思与批判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