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意识的向度 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意识的向度 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
  • 倪梁康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124929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7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86页
  • 主题词:现象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意识的向度 以胡塞尔为轴心的现象学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子1

绪论 埃德蒙德·胡塞尔与意识现象学1

一 面对实事本身的态度与作为严格科学的哲学2

二 心理主义初衷与心理主义批判4

三 本质直观与意向性描述分析5

四 纯粹现象学与超越论还原6

五 超越论自我论与超越论交互主体性现象学8

六 生活世界与欧洲科学的危机10

七 当今胡塞尔现象学研究现状12

方法篇15

意识现象学的基本方法——通向超越论本质现象学之路17

一 本质还原的方法22

(一)本质变更法的初步过程27

(二)本质变更法的深入28

(三)本质变更的概括说明29

(四)变更与变化、本质直观与经验一般化的区别29

(五)本质变更法的诸因素30

二 超越论还原的方法32

(一)意向心理学的道路34

(二)笛卡尔的道路36

(三)康德的道路37

三 两个还原的关系和科学总体结构44

(一)两条通向超越论本质现象学的道路44

(二)科学的总体构造设想49

1.超越论本质现象学与形而上学50

2.超越论本质现象学与本质心理学51

3.超越论本质现象学与自然科学54

四 两个还原的剩余和超越论本质现象学55

(一)现象学的剩余55

(二)现象学的各门区域学科58

1.时间意识的现象学59

2.现象学的本我论和交互主体性的现象学61

3.现象学的质料学与意识活动的现象学以及机能现象学66

4.发生现象学69

5.现象学还原的现象学70

现象学反思的两难——胡塞尔、舍勒、海德格尔在反思问题上的不同态度及其内在根源74

“智性直观”概念的基本含义及其在东西方思想中的不同命运90

分析篇121

意识现象学的意向分析123

一 引论123

二 意向分析之一:主体的自识124

三 意向分析之二:主体间的互识137

四 意向分析之三:主体间的共识150

五 结束语163

现象学背景中的意向性问题165

文化篇173

交互文化现象学略论——关于两种文化问题的讨论175

交互文化理解中的“格义”现象——一个交互文化史的和现象学的分析183

一 历史研究183

(一)狭义的格义与广义的格义183

(二)关于格义的特征规定185

二 现象学分析187

(一)关于格义的现象学分析之可能188

(二)格义作为类比189

(三)格义作为共现191

三 结束语196

艺术篇199

图像意识的现象学201

一 图像意识中的三种客体204

二 图像意识中的三种立义206

三 图像事物和图像客体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立义之间的关系208

四 图像客体与图像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及相应立义之间的关系210

五 结束语:第三只眼与精神图像211

艺术直观与理念直观的“纯粹性”214

背景篇221

胡塞尔的意向性概念与休谟的信仰概念223

康德哲学中“认之为真”概念分析238

一 认之为真238

二 意见与知识239

三 信仰240

四 道德信仰——最狭窄和最真正意义上的信仰243

五 物自体——一个知识事物还是一个信仰事物245

六 休谟、康德、胡塞尔和世界信仰问题248

分析哲学的方法249

一 概论——分析哲学作为纯粹的方法249

(一)分析哲学的起源和发展249

(二)分析哲学的理论背景249

(三)分析哲学的方法特征250

(四)对分析哲学运动的界定252

二 分析哲学代表人物的思维趋向和发展253

(一)摩尔的分析哲学思想特征253

(二)罗素的分析哲学思想特征255

(三)卡尔纳普的分析哲学思想特征257

(四)赖尔的分析哲学思想特征259

(五)维特根斯坦的分析哲学思想特征261

三 分析哲学的方法论共性264

四 结束语265

牟宗三与现象学266

一 牟宗三与胡塞尔267

二 牟宗三与海德格尔271

三 牟宗三与舍勒276

胡塞尔与维特根斯坦:从意识哲学到语言哲学的范式转换279

一 维特根斯坦的后期思想是对早期唯我论的克服吗?280

二 在私人语言与唯我论之间是否有内在的关系282

三 私人语言是否可能284

四 私人感觉或私人经验是否可能287

五 结语289

现象学与逻辑学291

一 引论291

二 胡塞尔所理解的现象学与逻辑学关系292

三 芬克和德里达所涉及的现象学与逻辑学的关系296

四 海德格尔所理解的现象学(存在论)与逻辑学的关系299

五 结语303

Transzendental:含义与中译306

一 引言306

二 康德的transzendental概念307

三 谢林的transzendental概念309

四 胡塞尔的transzendental概念311

五 结语313

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对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争论的追思315

一 引论315

二 石里克、维特根斯坦与胡塞尔之间的冲突317

三 本质直观:方法论的差异321

四 立场的分歧:观念主义还是语言主义325

五 感想与结论329

结语333

二十世纪:一个过渡的时代——从现象学的角度回顾本世纪的两个哲学问题335

一 引言335

二 现象学与本我中心主义336

三 现象学与理性中心主义339

四 结语343

附录345

征引与参考文献347

人名索引361

主题索引365

后记37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