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 明清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 明清卷](https://www.shukui.net/cover/36/31728566.jpg)
- 张岂之主编;刘学智副主编;陈国庆,刘莹著 著
- 出版社: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334885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702页
- 文件大小:89MB
- 文件页数:773页
- 主题词:学术思想-思想史-中国-魏晋南北朝时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学术思想史编年 明清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明清学术思想史概述1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3
太祖洪武元年 戊申(公元1368年)3
二月,太祖下诏祀孔3
七月,设学校3
十一月,对孔子后裔恩惠有加4
太祖洪武二年 己酉(公元1369年)4
正月,太祖与马翼论元朝因宽纵而失天下4
二月,诏修《元史》,八月书成5
十月,命府、州、县皆立学6
太祖洪武三年 庚戌(公元1370年)6
五月,定科举考试制度6
七月,续修《元史》成9
九月,《大明集礼》成10
胡广生11
太祖洪武五年 壬子(公元1372年)11
正月,危素卒11
黄教始祖宗喀巴入藏求佛法12
太祖洪武六年 癸丑(公元1373年)13
王祎卒13
太祖武八年 乙卯(公元1375年)14
正月,始命天下立社学14
四月,刘基卒14
《洪武正韵》编成15
太祖洪武九年 丙辰(公元1376年)16
曹端生16
太祖洪武十四年 辛酉(公元1381年)16
五月,宋濂卒16
太祖洪武十五年 壬戌(公元1382年)18
四月,命天下通祀孔子18
太祖洪武十七年 甲子(公元1384年)18
三月,科举考试成为定制18
太祖洪武十八年 乙丑(公元1385年)19
十月,颁《御制大诰》于天下19
僧克主杰生21
太祖洪武二十二年 己巳(公元1389年)21
十一月,明太祖与刘三吾论治民之道21
薛瑄生22
黄润玉生22
太祖洪武二十四年 辛未(公元1391年)22
十二月,吴与弼生22
僧成生22
太祖洪武二十五年 壬申(公元1392年)23
七月,明太祖与儒臣论诸生当知民间疾苦23
域外24
太祖洪武二十七年 甲戌(公元1394年)24
明太祖下令删节《孟子》24
太祖洪武二十八年 乙亥(公元1395年)25
十一月,赵谦卒25
域外25
太祖洪武三十年 丁丑(公元1397年)25
五月,《大明律诰》正式颁布25
《逊志斋集》编成27
惠帝建文四年 壬午(公元1402年)28
六月,方孝孺被杀28
成祖永乐元年 癸未(公元1403年)30
七月,始修《永乐大典》30
域外30
成祖永乐二年 甲申(公元1404年)30
七月,朱季友进书30
成祖永乐三年 乙酉(公元1405年)31
六月,三保太监郑和首次下西洋31
成祖永乐四年 丙戌(公元1406年)33
四月,明成祖下令购求遗书33
成祖永乐五年 丁亥(公元1407年)34
十一月,《永乐大典》编纂完成34
成祖永乐七年 己丑(公元1409年)35
吴与弼潜心理学35
黄教首寺——甘丹寺建成36
成祖永乐九年 辛卯(公元1411年)36
陈真晟生36
成祖永乐十二年 甲午(公元1414年)37
十一月,三部《大全》开始纂修37
成祖永乐十三年 乙未(公元1415年)37
正月,解缙卒37
九月,三部《大全》修成38
成祖永乐十四年 丙申(公元1416年)40
十二月,《历代名臣奏议》成书40
王恕生41
成祖永乐十五年 丁酉(公元1417年)41
四月,颁三部《大全》于天下41
成祖永乐十六年 戊戌(公元1418年)42
三月,姚广孝卒42
五月,胡广卒43
成祖永乐十七年 己亥(公元1419年)43
十月,僧宗喀巴卒43
域外44
成祖永乐十九年 辛丑(公元1421年)45
丘浚生45
成祖永乐二十年 壬寅(公元1422年)46
娄谅生46
宣宗宣德元年 丙午(公元1426年)46
七月,始设内书堂教育宦官46
阎禹锡生46
域外47
宣宗宣德三年 戊申(公元1428年)47
十月,陈献章生47
宣宗宣德六年 辛亥(公元1431年)47
十二月,金幼孜卒47
罗伦生48
宣宗宣德九年 甲寅(公元1434年)48
九月,曹端卒48
胡居仁生49
英宗正统元年 丙辰(公元1436年)50
二月,始开经筵50
章懋生51
英宗正统二年 丁巳(公元1437年)51
贺钦生51
英宗正统三年 戊午(公元1438年)51
僧克主杰卒51
重建白鹿洞书院52
英宗正统六年 辛酉(公元1441年)53
始编《文渊阁书目》53
域外54
代宗景泰四年 癸酉(公元1453年)54
蔡清生54
代宗景泰五年 甲戌(公元1454年)55
陈献章从吴与弼学55
代宗景泰六年 乙亥(公元1455年)55
张诩生55
英宗天顺元年 丁丑(公元1457年)56
董沄生56
英宗天顺四年 庚辰(公元1460年)56
祝允明生56
英宗天顺八年 甲申(公元1464年)56
六月,薛瑄卒56
宪宗成化元年 乙酉(公元1465年)58
罗钦顺生58
余佑生58
宪宗宠佛老59
白鹿洞书院恢复教学活动59
宪宗成化二年 丙戌(公元1466年)60
湛若水生60
夏尚朴生60
陈献章游太学61
宪宗成化四年 戊子(公元1468年)61
宪宗宠番僧61
域外61
宪宗成化五年 己丑(公元1469年)61
吴与弼卒61
域外65
宪宗成化八年 壬辰(公元1472年)65
王守仁生65
宪宗成化十年 甲午(公元1474年)66
何瑭生66
王廷相生66
陈真晟卒66
僧成卒68
宪宗成化十一年 乙未(公元1475年)69
《宋元通鉴纲目》修成69
宪宗成化十二年 丙申(公元1476年)70
阎禹锡卒70
宪宗成化十三年 丁酉(公元1477年)71
黄绾生71
黄润玉卒71
宪宗成化十四年 戊戌(公元1478年)72
李中生72
崔铣生72
罗伦卒73
域外74
宪宗成化十五年 己亥(公元1479年)74
吕柟生74
穆孔晖生74
宪宗成化十七年 辛丑(公元1481年)75
宪宗崇信左道75
域外75
宪宗成化十八年 壬寅(公元1482年)75
御制《文华大训》修成75
域外76
宪宗成化十九年 癸卯(公元1483年)76
魏校生76
王艮生76
蒋信生76
顾应祥生76
封江夏僧继晓为国师77
域外77
宪宗成化二十年 甲辰(公元1484年)77
胡居仁卒77
宪宗宠僧道益甚79
域外79
宪宗成化二十一年 乙巳(公元1485年)79
季本生79
宪宗因灾变求直言80
宪宗成化二十二年 丙午(公元1486年)80
四月,封二真君为上帝80
何廷仁生81
宪宗成化二十三年 丁未(公元1487年)81
十月,孝宗裁撤、整顿佛道职官81
聂豹生82
徐爱生82
王道生83
陈选卒83
丘浚献《大学衍义补》83
孝宗弘治元年 戊申(公元1488年)85
杨慎生85
孝宗弘治二年 己酉(公元1489年)85
《薛文清集》刊行85
王守仁谒见娄谅86
域外87
孝宗弘治三年 庚戌(公元1490年)87
刘文敏生87
黄佐生87
孝宗弘治四年 辛亥(公元1491年)88
娄谅卒88
邹守益生89
吴廷翰生90
域外90
孝宗弘治五年 壬子(公元1492年)90
五月,诏求遗书90
黄弘纲生91
王守仁格竹得疾91
域外91
孝宗弘治七年 甲寅(公元1494年)91
陈九川生91
《康斋文集》刊印91
孝宗弘治八年 乙卯(公元1495年)92
丘浚卒92
孝宗弘治九年 丙辰(公元1496年)94
钱德洪生94
欧阳德生94
孝宗弘治十年 丁巳(公元1497年)94
三月,始修《大明会典》94
域外95
孝宗弘治十一年 戊午(公元1498年)95
王守仁转学道养生95
王畿生95
林春生96
域外96
孝宗弘治十三年 庚申(公元1500年)96
陈献章卒96
孝宗弘治十四年 辛酉(公元1501年)99
何迁生99
域外99
孝宗弘治十五年 壬戌(公元1502年)99
十二月,《大明会典》修成99
王守仁渐悟佛道之非100
孝宗弘治十六年 癸亥(公元1503年)100
尤时熙生100
张后觉生101
王栋生101
孝宗弘治十七年 甲子(公元1504年)101
四月,派李东阳祭告曲阜先师庙101
罗洪先生101
余佑整理刊行《居业录》102
孝宗弘治十八年 乙丑(公元1505年)103
王守仁始讲学授徒103
新会县令罗侨汇编《白沙先生全集》刊刻103
武宗正德二年 丁卯(公元1507年)104
唐顺之生104
十二月,徐爱拜王守仁为师104
武宗正德三年 戊辰(公元1508年)105
春,王守仁“龙场悟道”105
赵贞吉生106
王恕卒106
蔡清卒107
薛敬之卒108
武宗正德四年 己巳(公元1509年)109
四月,《孝宗实录》成109
《明会典》刊行109
王守仁始论“知行合一”110
武宗正德五年 庚午(公元1510年)111
六月,武宗崇佛事111
黄绾与王守仁、湛若水交游111
贺钦卒111
武宗正德六年 辛未(公元1511年)112
王艮按《礼经》制衣冠,服之112
王襞生113
武宗正德七年 壬申(公元1512年)113
高拱生113
域外113
武宗正德九年 甲戌(公元1514年)113
张诩卒113
武宗正德十年 乙亥(公元1515年)114
罗汝芳生114
武宗正德十二年 丁丑(公元1517年)114
五月,徐爱卒114
何心隐生115
胡直生116
域外116
武宗正德十三年 戊寅(公元1518年)116
七月,古本《大学》和《朱子晚年定论》刊刻116
八月,王守仁门人薛侃刻《传习录》117
武宗正德十六年 辛巳(公元1521年)119
章懋卒119
世宗嘉靖元年 壬午(公元1522年)121
王时槐生121
王艮游至京师传“阳明学”受挫121
世宗嘉靖二年 癸未(公元1523年)122
四月,世宗倡道教遭臣谏122
世宗嘉靖三年 甲申(公元1524年)123
《大学问》问世123
耿定向生124
世宗嘉靖四年 乙酉(公元1525年)125
张居正生125
世宗嘉靖五年 丙戌(公元1526年)125
王世贞生125
世宗嘉靖六年 丁亥(公元1527年)125
九月八日,“天泉证道”125
十二月,《慎言》成书127
章潢生128
李贽生128
邓元锡生129
世宗嘉靖七年 戊子(公元1528年)129
三月,诏令重修《明会典》129
十一月,王守仁卒129
湛若水《格物通》一书行世133
余佑卒133
世宗嘉靖八年 己丑(公元1529年)134
《易经蒙引》刊行134
《四书蒙引》刊行135
世宗嘉靖九年 庚寅(公元1530年)136
十一月,更孔庙祀典136
王圻生137
域外137
世宗嘉靖十年 辛卯(公元1531年)137
罗钦顺写成《困知记》一书137
世宗嘉靖十二年 癸巳(公元1533年)138
董沄卒138
世宗嘉靖十三年 甲午(公元1534年)139
五月,许诰卒139
世宗嘉靖十四年 乙未(公元1535年)140
许孚远生140
僧莲池生140
世宗嘉靖十五年 丙申(公元1536年)141
五月,世宗令焚毁宫中佛像、佛骨及佛牙等物141
吕坤生141
管志道生142
域外142
世宗嘉靖十六年 丁酉(公元1537年)142
四月,罢各地私创书院142
世宗嘉靖十七年 戊戌(公元1538年)142
十月,《雅述》付刻142
唐鹤征生144
张元忭生144
夏尚朴卒144
世宗嘉靖十八年 己亥(公元1539年)145
钱一本生145
穆孔晖卒145
世宗嘉靖十九年 庚子(公元1540年)146
十二月,王艮卒146
方学渐生147
世宗嘉靖二十年 辛丑(公元1541年)148
五月,崔铣卒148
焦竑生149
林春卒150
世宗嘉靖二十一年 壬寅(公元1542年)150
七月,吕柟卒150
李中卒152
世宗嘉靖二十二年 癸卯(公元1543年)153
九月,何瑭卒153
僧真可生155
魏校卒155
域外156
世宗嘉靖二十三年 乙巳(公元1544年)156
王廷相卒156
世宗嘉靖二十五年 丙午(公元1546年)161
僧憨山生161
世宗嘉靖二十六年 丁未(公元1547年)161
四月,罗钦顺卒161
王道卒163
聂豹作《困辨录》一书164
《明道编》刊刻164
世宗嘉靖二十七年 戊申(公元1548年)165
杨东明生165
《学蔀通辨》刊行166
域外166
世宗嘉靖二十八年 己酉(公元1549年)167
重修《大明会典》成167
《柏斋集》问世167
世宗嘉靖二十九年 庚戌(公元1550年)168
顾宪成生168
世宗嘉靖三十年 辛亥(公元1551年)168
黄绾卒168
何廷仁卒169
世宗嘉靖三十二年 癸丑(公元1553年)170
灵济宫之会开始170
世宗嘉靖三十三年 甲寅(公元1554年)171
三月,欧阳德卒171
顾允成生172
世宗嘉靖三十七年 戊午(公元1558年)172
郝敬生172
世宗嘉靖三十八年 己未(公元1559年)173
十月,吴廷翰卒173
杨慎卒175
程文德卒176
蒋信卒177
世宗嘉靖三十九年 庚申(公元1560年)178
四月,湛若水卒178
甘泉学派形成180
唐顺之卒180
世宗嘉靖四十年 辛酉(公元1561年)181
黄弘纲卒181
域外182
世宗嘉靖四十一年 壬戌(公元1562年)182
八月,重录《永乐大典》开始182
高攀龙生183
徐光启生183
邹守益卒183
陈九川卒184
世宗嘉靖四十二年 癸亥(公元1563年)185
十一月,聂豹卒185
季本卒187
世宗嘉靖四十三年 甲子(公元1564年)188
罗洪先卒188
域外189
世宗嘉靖四十四年 乙丑(公元1565年)189
孙慎行生189
顾应祥卒189
世宗嘉靖四十五年 丙寅(公元1566年)191
明世宗卒191
黄佐卒192
穆宗隆庆元年 丁卯(公元1567年)193
重录《永乐大典》成193
陈建卒194
穆宗隆庆五年 辛未(公元1571年)195
四月,王徵生195
穆宗隆庆六年 壬申(公元1572年)195
刘文敏卒195
神宗万历元年 癸酉(公元1573年)196
张居正上《帝鉴图说》196
神宗万历二年 甲戌(公元1574年)197
钱德洪卒197
何迁卒198
神宗万历三年 乙亥(公元1575年)199
熊三拔生199
神宗万历四年 丙子(公元1576年)199
续修《明会典》199
赵贞吉卒200
域外200
神宗万历五年 丁丑(公元1577年)201
章潢著成《图书编》201
神宗万历六年 戊寅(公元1578年)201
刘宗周生201
高拱卒202
张后觉卒203
域外204
神宗万历七年 己卯(公元1579年)204
正月,张居正反对聚众讲学,毁天下书院204
何心隐卒204
潘季驯始著《河防一览》205
神宗万历八年 庚辰(公元1580年)206
尤时熙卒206
神宗万历九年 辛巳(公元1581年)207
王栋卒207
神宗万历十年 壬午(公元1582年)208
八月,利玛窦来华208
杨慎《升庵集》刊行209
钱谦益生210
张居正卒210
神宗万历十一年 癸未(公元1583年)212
六月,王畿卒212
恢复全国书院214
域外214
神宗万历十二年 甲申(公元1584年)214
孙奇逢生214
黄尊素生215
神宗万历十三年 乙酉(公元1585年)215
黄道周生215
范钦卒,因“天一阁”闻名于世215
胡直卒216
神宗万历十四年 丙戌(公元1586年)217
徐霞客生217
神宗万历十五年 丁亥(公元1587年)218
王襞卒,著有《东崖遗集》218
神宗万历十六年 戊子(公元1588年)219
罗汝芳卒219
张元忭卒220
域外221
神宗万历十八年 庚寅(公元1590年)222
《弇山堂别集》刊刻222
王世贞卒224
神宗万历二十年 壬辰(公元1592年)225
邓元锡卒225
神宗万历二十一年 癸巳(公元1593年)227
李时珍卒227
神宗万历二十二年 甲午(公元1594年)228
始撰《国史经籍志》228
神宗万历二十三年 乙未(公元1595年)229
《圣寿万年历》附《律历融通》进于朝廷229
瞿汝稷《指月录》撰成230
神宗万历二十四年 丙申(公元1596年)231
耿定向卒231
域外232
神宗万历二十七年 己亥(公元1599年)232
毛晋生232
僧智旭生233
神宗万历二十八年 庚子(公元1600年)234
朱之瑜生234
神宗万历二十九年 辛丑(公元1601年)234
查继佐生234
利玛窦进京传教235
神宗万历三十年 壬寅(公元1602年)235
李贽卒235
神宗万历三十一年 癸卯(公元1603年)238
《续文献通考》刊行238
僧真可卒239
神宗万历三十二年 甲辰(公元1604年)240
七月,许孚远卒240
东林书院重建242
陈确生243
域外243
神宗万历三十三年 乙巳(公元1605年)244
王时槐卒244
神宗万历三十四年 丙午(公元1606年)245
《毛诗古音考》成245
傅山生246
神宗万历三十五年 丁未(公元1607年)246
始译《几何原本》前六卷246
顾允成卒247
王肯堂著成《证治准绳》248
神宗万历三十六年 戊申(公元1608年)250
章潢卒250
管志道卒251
神宗万历三十八年 庚戌(公元1610年)252
四月,利玛窦卒于京252
黄宗羲生253
钱一本卒253
袁宏道卒254
神宗万历三十九年 辛亥(公元1611年)255
陆世仪生255
方以智生256
神宗万历四十年 壬子(公元1612年)256
张尔岐生256
顾宪成卒256
神宗万历四十一年 癸丑(公元1613年)257
《同文算指》书成257
顾炎武生259
神宗万历四十三年 乙卯(公元1615年)259
王圻卒259
僧莲池卒260
方学渐卒261
神宗万历四十六年 戊午(公元1618年)263
六月,吕坤卒263
神宗万历四十七年 己未(公元1619年)265
九月,王夫之生265
唐鹤征卒265
神宗泰昌元年 庚申(公元1620年)266
焦竑卒266
熹宗天启元年 辛酉(公元1621年)267
张铨卒267
熹宗天启三年 癸亥(公元1623年)268
僧憨山卒268
毛奇龄生269
熹宗天启四年 甲子(公元1624年)270
杨东明卒270
熹宗天启五年 乙丑(公元1625年)270
八月,毁天下书院270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出土271
熹宗天启六年 丙寅(公元1626年)275
正月,《三朝要典》成275
四月,东林书院被毁276
闰六月,黄尊素卒276
《西儒耳目资》成278
高攀龙卒278
熹宗天启七年 丁卯(公元1627年)280
汤斌生280
思宗崇祯元年 戊辰(公元1628年)281
五月,毁《三朝要典》281
思宗崇祯二年 己巳(公元1629年)281
李颙生281
吕留良生281
复社召开尹山大会282
思宗崇祯三年 庚午(公元1630年)283
唐甄生283
邓玉函卒284
复社召开金陵大会284
思宗崇祯六年 癸酉(公元1633年)285
十月,徐光启卒285
万斯大生286
胡渭生286
复社召开虎丘大会287
域外288
思宗崇祯八年 乙亥(公元1635年)288
三月,颜元生288
孙慎行卒288
思宗崇祯九年 丙子(公元1636年)289
阎若璩生289
域外289
思宗崇祯十年 丁丑(公元1637年)289
《天工开物》首刊289
祩宏《云栖法汇》刊刻290
思宗崇祯十一年 戊寅(公元1638年)291
二月至八月,《明经世文编》编成291
万斯同生292
思宗崇祯十二年 己卯(公元1639年)293
郝敬卒293
思宗崇祯十三年 庚辰(公元1640年)295
马注生295
思宗崇祯十四年 辛巳(公元1641年)295
徐霞客卒295
思宗崇祯十六年 癸未(公元1643年)296
方以智著《物理小识》公诸于世296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301
世祖顺治元年 甲申(公元1644年)301
王徵卒301
世祖顺治二年 乙酉(公元1645年)302
闰六月,刘宗周绝食而死302
黄宗羲组织世忠营,颁《监国鲁元年大统历》,后返里著述303
世祖顺治三年 丙戌(公元1646年)304
黄道周卒304
世祖顺治五年 戊子(公元1648年)305
刘献廷生305
王源生305
世祖顺治六年 己丑(公元1649年)305
艾儒略卒305
世祖顺治九年 壬辰(公元1652年)306
孙奇逢居夏峰耕田讲学306
方以智撰成《东西均》307
世祖顺治十年 癸巳(公元1653年)308
戴名世生308
世祖顺治十二年 乙未(公元1655年)308
阎若璩始作《古文尚书疏证》308
王夫之始作《周易外传》309
僧智旭卒311
世祖顺治十三年 丙申(公元1656年)312
谈迁《国榷》成312
世祖顺治十五年 戊戌(公元1658年)313
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编成刊行313
世祖顺治十六年 己亥(公元1659年)314
李塨生314
阳玛诺卒314
毛晋卒315
世祖顺治十八年 辛丑(公元1661年)316
苏州诸生聚哭文庙,倪用宾等被杀316
圣祖康熙元年 壬寅(公元1662年)317
顾炎武《音学五书》刊刻317
圣祖康熙二年 癸卯(公元1663年)318
五月,《明史》案结318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成书319
王夫之著《尚书引义》初成320
圣祖康熙三年 甲辰(公元1664年)322
钱谦益卒322
汤若望与杨光先的“历法之争”323
域外325
圣祖康熙五年 丙午(公元1666年)325
八月,汤若望卒于北京325
域外327
圣祖康熙七年 戊申(公元1668年)327
方苞生327
王懋竑生327
圣祖康熙十年 辛亥(公元1671年)328
方以智卒,其书《通雅》盛行一时328
圣祖康熙十一年 壬子(公元1672年)330
陆世仪卒330
圣祖康熙十三年 甲寅(公元1674年)331
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成书331
圣祖康熙十四年 乙卯(公元1675年)333
四月,孙奇逢卒333
域外334
圣祖康熙十五年 丙辰(公元1676年)335
黄宗羲《明儒学案》成书335
查继佐卒336
圣祖康熙十六年 丁巳(公元1677年)337
张尔岐卒337
陈确卒338
域外339
圣祖康熙十七年 戊午(公元1678年)339
正月,诏举博学鸿儒339
大臣争荐顾炎武博学鸿儒340
圣祖康熙十八年 己未(公元1679年)340
三月,诏修《明史》340
万斯同拒绝应选史局之官340
王夫之作《祓禊赋》341
域外341
圣祖康熙十九年 庚申(公元1680年)341
顾祖禹卒341
域外342
圣祖康熙二十年 辛酉(公元1681年)342
江永生342
圣祖康熙二十一年 壬戌(公元1682年)342
朱之瑜卒342
顾炎武卒343
圣祖康熙二十二年 癸亥(公元1683年)347
八月,吕留良卒347
颜元著成《四存编》348
万斯大卒349
圣祖康熙二十三年 甲子(公元1684年)351
傅山卒351
圣祖康熙二十六年 丁卯(公元1687年)352
四月,上谕修《明史》352
十月,汤斌卒352
王夫之始撰《读通鉴论》353
圣祖赐白鹿洞书院“学达性天”匾额354
圣祖康熙二十七年 戊辰(公元1688年)355
正月,南怀仁卒355
域外356
圣祖康熙二十九年 庚午(公元1690年)356
王夫之撰成《读通鉴论》356
圣祖康熙三十一年 壬申(公元1692年)357
王夫之卒357
圣祖康熙三十四年 乙亥(公元1695年)361
顾炎武《日知录》刊行361
刘献廷卒362
黄宗羲卒364
圣祖康熙三十五年 丙子(公元1696年)367
颜元至漳南书院任教367
圣祖康熙三十六年 丁丑(公元1697年)368
惠栋生368
圣祖康熙四十一年 壬午(公元1702年)368
万斯同卒368
《禹贡锥指》书成370
圣祖康熙四十二年 癸未(公元1703年)371
唐甄《潜书》刊行371
圣祖康熙四十三年 甲申(公元1704年)372
六月,阎若璩卒372
唐甄卒374
颜元卒376
域外378
圣祖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公元1705年)378
全祖望生378
李颙卒378
圣祖康熙四十九年 庚寅(公元1710年)381
王源卒381
域外382
圣祖康熙五十年 辛卯(公元1711年)383
马注卒383
域外384
圣祖康熙五十一年 壬辰(公元1712年)384
上谕宋儒朱熹配享孔庙384
域外384
圣祖康熙五十二年 癸巳(公元1713年)384
戴名世下狱论死384
编修《御定数理精蕴》385
毛奇龄卒386
圣祖康熙五十三年 甲午(公元1714年)387
胡渭卒387
圣祖康熙五十四年 乙未(公元1715年)389
始撰《钦定音韵阐微》389
域外389
圣祖康熙五十五年 丙申(公元1716年)389
袁枚生389
《康熙字典》编成390
圣祖康熙五十六年 丁酉(公元1717年)390
四月,康熙帝命查禁天主教390
卢文弨生391
圣祖康熙五十八年 己亥(公元1719年)391
庄存与生391
圣祖康熙六十年 辛丑(公元1721年)391
二月,藏族学者嘉木样协巴卒391
江声生393
梅文鼎卒393
圣祖康熙六十一年 壬寅(公元1722年)395
王鸣盛生395
世宗雍正元年 癸卯(公元1723年)395
七月,雍正帝命设馆撰修《明史》395
十二月,复禁天主教395
戴震生396
域外396
世宗雍正二年 甲辰(公元1724年)396
将《圣谕广训》颁发全国,广为宣传396
域外396
世宗雍正四年 丙午(公元1726年)396
三月,革钱名世职衔并赐“名教罪人”四字396
九月,查嗣庭文字狱397
世宗雍正五年 丁未(公元1727年)398
赵翼生398
世宗雍正六年 戊申(公元1728年)398
八月,雍正下令自明年起恢复浙江乡、会试398
十二月,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398
改曲阜“宣圣庙”为“至圣庙”399
钱大昕生399
世宗雍正七年 己酉(公元1729年)399
五月,吕留良文字狱399
七月,陆生楠文字狱400
九月,颁行《大义觉迷录》400
世宗雍正八年 庚戌(公元1730年)401
毕沅生401
世宗雍正十一年 癸丑(公元1733年)401
李塨卒401
世宗雍正十三年 乙卯(公元1735年)402
段玉裁生402
高宗乾隆二年 丁巳(公元1737年)403
乾隆下令各地书院检束身心403
高宗乾隆三年 戊午(公元1738年)403
章学诚生403
高宗乾隆四年 己未(公元1739年)404
《明史》成书404
高宗乾隆五年 庚申(公元1740年)405
《大清律例》编成405
崔述生406
高宗乾隆六年 辛酉(公元1741年)406
王懋竑卒406
高宗乾隆九年 甲子(公元1744年)408
王念孙生408
汪中生408
惠栋《易汉学》著成408
高宗乾隆十年 乙丑(公元1745年)409
《古文尚书疏证》刻成409
高宗乾隆十一年 丙寅(公元1746年)410
洪亮吉生410
高宗乾隆十四年 己巳(公元1749年)410
方苞卒410
域外411
高宗乾隆十八年 癸酉(公元1753年)411
孙星衍生411
法式善生411
高宗乾隆二十年 乙亥(公元1755年)412
三月,胡中藻诗狱412
戴震入京避难412
全祖望卒413
域外414
高宗乾隆二十二年 丁丑(公元1757年)414
郝懿行生414
凌廷堪生414
高宗乾隆二十三年 戊寅(公元1758年)415
五月,惠栋卒415
高宗乾隆二十四年 己卯(公元1759年)417
惠栋《周易述》刻成417
高宗乾隆二十六年 辛巳(公元1761年)418
江藩生418
高宗乾隆二十七年 壬午(公元1762年)418
严可均生418
江永卒419
高宗乾隆二十八年 癸未(公元1763年)421
焦循生421
高宗乾隆二十九年 甲申(公元1764年)421
《大清会典》编成421
《大清一统志》编成421
阮元生422
高宗乾隆三十一年 丙戌(公元1766年)423
王引之生423
高宗乾隆三十四年 己丑(公元1769年)423
李兆洛生423
高宗乾隆三十七年 壬辰(公元1772年)423
方东树生423
高宗乾隆三十八年 癸巳(公元1773年)423
二月,以纪昀为总裁官,开《四库全书》馆423
高宗乾隆四十年 乙未(公元1775年)424
凌曙生424
俞正燮生424
域外424
高宗乾隆四十一年 丙申(公元1776年)424
毕沅将所撰《关中胜迹图志》进于朝廷424
刘逢禄生425
宋翔凤生425
域外425
高宗乾隆四十二年 丁酉(公元1777年)425
王锡侯《字贯》狱425
《孟子字义疏证》定稿426
戴震卒427
高宗乾隆四十三年 戊戌(公元1778年)431
余萧客卒431
高宗乾隆四十六年 辛丑(公元1781年)432
朱筠卒432
高宗乾隆四十七年 壬寅(公元1782年)433
《四库全书》编纂完成433
胡培翚生433
高宗乾隆五十年 乙巳(公元1785年)434
林则徐生434
高宗乾隆五十一年 丙午(公元1786年)434
陈奂生434
高宗乾隆五十二年 丁未(公元1787年)434
王鸣盛《十七史商榷》刊行434
高宗乾隆五十三年 戊申(公元1788年)436
朱骏声生436
庄存与卒436
高宗乾隆五十七年 壬子(公元1792年)437
《续资治通鉴》定稿437
《述学》刻竣成书438
龚自珍生440
高宗乾隆五十九年 甲寅(公元1794年)440
马复初生440
魏源生440
汪中卒441
域外442
高宗乾隆六十年 乙卯(公元1795年)442
《廿二史札记》定稿成书442
徐继畬生443
卢文弨卒443
仁宗嘉庆元年 丙辰(公元1796年)444
《廿二史考异》刻竣成书444
王念孙著《广雅疏证》成445
仁宗嘉庆二年 丁巳(公元1797年)447
王引之著《经义述闻》初成447
毕沅卒448
王鸣盛卒450
仁宗嘉庆三年 戊午(公元1798年)451
袁枚卒451
《经籍纂诂》书成452
仁宗嘉庆四年 己未(公元1799年)453
阮元《畴人传》撰成453
江声卒454
仁宗嘉庆六年 辛酉(公元1801年)455
章学诚卒455
仁宗嘉庆九年 甲子(公元1804年)457
钱大昕卒457
仁宗嘉庆十年 乙丑(公元1805年)460
纪昀卒460
仁宗嘉庆十二年 丁卯(公元1807年)460
马礼逊来华460
域外461
仁宗嘉庆十四年 己巳(公元1809年)461
冯桂芬生461
陈乔枞生461
凌廷堪卒461
洪亮吉卒462
陈立生464
仁宗嘉庆十五年 庚午(公元1810年)464
邵懿辰生464
李善兰生464
仁宗嘉庆十六年 辛未(公元1811年)464
曾国藩生464
仁宗嘉庆十八年 癸酉(公元1813年)465
法式善卒465
仁宗嘉庆十九年 甲戌(公元1814年)466
赵翼卒466
域外467
仁宗嘉庆二十年 乙亥(公元1815年)467
阮元始校刻《十三经注疏》467
《尚书今古文注疏》刻竣468
段玉裁卒470
姚鼐卒471
仁宗嘉庆二十一年 丙子(公元1816年)472
崔述卒472
仁宗嘉庆二十三年 戊寅(公元1818年)473
《国朝汉学师承记》在广州刊刻473
郭嵩焘生474
孙星衍卒474
仁宗嘉庆二十五年 庚辰(公元1820年)475
焦循卒475
宣宗道光元年 辛巳(公元1821年)476
俞樾生476
宣宗道光三年 癸未(公元1823年)477
第一本汉文《圣经》和《华英字典》出版477
宣宗道光五年 乙酉(公元1825年)477
郝懿行卒477
《孟子正义》刻竣479
域外480
宣宗道光六年 丙戌(公元1826年)480
《汉学商兑》刻竣480
宣宗道光七年 丁亥(公元1827年)481
《皇朝经世文编》刊行481
孙家鼐生481
宣宗道光八年 戊子(公元1828年)482
容闳生482
王韬生483
黄以周生484
宣宗道光九年 己丑(公元1829年)484
《皇清经解》刻竣484
凌曙卒485
刘逢禄卒485
宣宗道光十年 庚寅(公元1830年)487
裨治文来华487
江藩卒487
宣宗道光十二年 壬辰(公元1832年)488
《文史通义》刻竣488
王闿运生490
王念孙卒491
胡承珙卒492
域外493
宣宗道光十四年 甲午(公元1834年)493
王引之卒493
陈寿祺卒494
宣宗道光十五年 乙未(公元1835年)495
顾广圻卒495
宣宗道光十七年 丁酉(公元1837年)496
张之洞生496
杨文会生496
戴望生496
宣宗道光十八年 戊戌(公元1838年)497
《宋元学案》成书付刻497
薛福成生498
宣宗道光十九年 己亥(公元1839年)499
五月,龚自珍会阮芸台、魏源、李申耆、包慎伯499
曾国藩始记日记499
杨守敬生499
宣宗道光二十年 庚子(公元1840年)500
《四洲志》辑译500
沈家本生501
俞正燮卒502
域外503
宣宗道光二十一年 辛丑(公元1841年)503
七月,曾国藩从唐镜海讲学503
八月,龚自珍卒504
李兆洛卒509
宣宗道光二十二年 壬寅(公元1842年)510
六月,郑观应生510
八月,《圣武记》成书511
《道光洋艘征抚记》撰成512
《海国图志》成书513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514
倭仁、曾国藩等相与讲学516
王先谦生516
域外517
宣宗道光二十三年 癸卯(公元1843年)517
拜上帝会成立517
墨海书馆迁至上海518
严可均卒519
域外520
宣宗道光二十四年 甲辰(公元1844年)520
天主教开始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特权520
缪荃孙生521
马建忠生521
域外521
宣宗道光二十五年 乙巳(公元1845年)521
十二月,诏弛天主教禁并给还康熙年间没收之教堂521
域外522
宣宗道光二十六年 丙午(公元1846年)522
夏秋之交,曾国藩、刘传莹论学522
朱一新生523
宣宗道光二十七年 丁未(公元1847年)523
《原道救世歌》、《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写成523
域外524
宣宗道光二十八年 戊申(公元1848年)524
四月,黄遵宪生524
《瀛环志略》刊行524
孙诒让生525
域外525
宣宗道光二十九年 己酉(公元1849年)526
胡培翚卒526
阮元卒527
宣宗道光三十年 庚戌(公元1850年)529
二月,丁韪良来华529
十月,林则徐卒530
十一月,皮锡瑞生532
域外532
文宗咸丰元年 辛亥(公元1851年)532
方东树卒532
文宗咸丰二年 壬子(公元1852年)533
廖平生533
文宗咸丰三年 癸丑(公元1853年)534
三月,太平军毁寺庙改科举534
四月,太平天国删书衙成立534
十一月,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535
十二月,严复生541
文宗咸丰五年 乙卯(公元1855年)543
陈炽生543
域外543
文宗咸丰七年 丁巳(公元1857年)543
墨海书馆《六合丛谈》创刊543
三月,魏源卒544
域外547
文宗咸丰八年 戊午(公元1858年)547
二月,康有为生547
僧谛闲生550
朱骏声卒551
《中外新报》在香港创刊552
域外553
文宗咸丰九年 己未(公元1859年)553
《资政新篇》刊行553
曾国藩作《圣哲画像记》554
文宗咸丰十年 庚申(公元1860年)555
宋翔凤卒555
文宗咸丰十一年 辛酉(公元1861年)556
十一月,《上海新报》创刊556
冯桂芬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雏型557
傅兰雅来华抵港559
邵懿辰卒560
穆宗同治元年 壬戌(公元1862年)561
七月,同文馆设立561
宋恕生561
穆宗同治二年 癸亥(公元1863年)561
杨文会始学佛561
陈奂卒562
域外563
穆宗同治三年 甲子(公元1864年)563
正月,叶德辉生563
四月,洪秀全卒563
五月,《字林西报》出版564
十月,洪仁玕卒565
丁韪良所译《万国公法》印行566
穆宗同治四年 乙丑(公元1865年)567
二月,谭嗣同生567
《张子正蒙注》刊行568
穆宗同治五年 丙寅(公元1866年)568
十月,孙中山生568
罗振玉生571
穆宗同治七年 戊辰(公元1868年)572
十一月,章炳麟生572
陈乔枞卒574
穆宗同治八年 己巳(公元1869年)575
陈立卒575
丁韪良出任北京同文馆总教习576
穆宗同治九年 庚午(公元1870年)577
二月,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来华577
五月,天津教案发生578
域外579
穆宗同治十一年 壬申(公元1872年)579
二月,曾国藩卒579
四月,《申报》创刊582
七月,首批中国学生赴美留学583
域外584
穆宗同治十二年 癸酉(公元1873年)584
正月,梁启超生584
戴望卒586
徐继畬卒587
穆宗同治十三年 甲戌(公元1874年)589
马复初卒589
冯桂芬卒590
德宗光绪元年 乙亥(公元1875年)591
《书目答问》书成591
德宗光绪二年 丙子(公元1876年)592
康有为始从朱九江问学592
傅兰雅创办格致书院592
域外594
德宗光绪三年 丁丑(公元1877年)594
二月,严复赴欧洲留学594
十月,王国维生594
德宗光绪四年 戊寅(公元1878年)597
僧圆瑛生597
魏源《默觚》淮南书局刻本刊行598
域外599
德宗光绪五年 己卯(公元1879年)599
圣约翰大学创办599
康有为始接触西学,思想为之一变600
德宗光绪七年 辛巳(公元1881年)600
朱次琦卒600
德宗光绪八年 壬午(公元1882年)601
春,宋教仁生601
陈澧卒603
李善兰卒604
德宗光绪十年 甲申(公元1884年)605
五月,刘师培生605
薛福成《筹洋刍议》刊行607
德宗光绪十五年 己丑(公元1889年)608
十月,李大钊生608
德宗光绪十七年 辛卯(公元1891年)610
年初,康有为讲学于万木草堂610
二月,《长兴学记》书成610
四月,《新学伪经考》书成611
六月,《人境庐诗草》初成613
六月,郭嵩焘卒614
德宗光绪十九年 癸巳(公元1893年)615
《庸书》书成615
《盛世危言》刊行616
域外618
德宗光绪二十年 甲午(公元1894年)618
六月,薛福成卒618
《桂学答问》撰成619
朱一新卒620
德宗光绪二十一年 乙未(公元1895年)620
四月,“公车上书”620
夏秋,京师强学会开621
《日本国志》刊行622
《泰西新史揽要》出版623
《天演论》出版624
严复在天津《直报》连续发表《原强》、《辟韩》等文章627
天津中西学堂成立628
域外629
德宗光绪二十二年 丙申(公元1896年)629
夏,《西学书目表》成629
《仁学》书成630
《时务报》创刊632
德宗光绪二十三年 丁酉(公元1897年)633
秋,王韬卒633
秋冬间,大同译书局创办634
十月,梁启超就任时务学堂讲席634
十月,《春秋董氏学》书成635
《礼运注》书成636
德宗光绪二十四年 戊戌(公元1898年)637
正月,《孔子改制考》书成637
三月,《劝学篇》书成638
七月,开京师大学堂640
八月,谭嗣同卒642
九月,《马氏文通》书成644
冬,《戊戌政变记》初成645
德宗光绪二十五年 己亥(公元1899年)646
发现甲骨文646
黄以周卒646
马克思学说首次传入中国647
德宗光绪二十六年 庚子(公元1900年)648
正月,章太炎《訄书》刊于苏州648
七月,唐才常卒650
陈炽卒652
马建忠卒652
域外653
德宗光绪二十七年 辛丑(公元1901年)653
二月,康有为著成《中庸注》653
冬,康有为著成《孟子微》654
改书院为学堂655
德宗光绪二十八年 壬寅(公元1902年)655
三月,康有为著《论语注》书成655
十月,《饮冰室文集》初成656
康有为著《大同书》成656
德宗光绪二十九年 癸卯(公元1903年)660
陈虬卒660
邹容《革命军》出版660
德宗光绪三十一年 乙巳(公元1905年)661
二月,黄遵宪卒661
夏,《二十世纪之支那》杂志发行662
十一月,陈天华卒663
德宗光绪三十三年 丁未(公元1907年)665
林乐知卒665
俞樾卒667
域外669
德宗光绪三十四年 戊申(公元1908年)669
二月,皮锡瑞卒669
五月,孙诒让卒670
域外672
末帝宣统元年 己酉(公元1909年)672
八月,张之洞卒672
孙家鼐卒674
末帝宣统二年 庚戌(公元1910年)676
宋恕卒676
末帝宣统三年 辛亥(公元1911年)677
杨文会卒677
附录680
古代文献680
研究文献693
后记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