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型化学电源技术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型化学电源技术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1725033.jpg)
- 李国欣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2388638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575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603页
- 主题词:化学电源(学科: 概论) 化学电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新型化学电源技术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1
1.1 化学电源的定义和组成1
1.1.1 定义1
1.1.2 组成1
1.1.3 表示法3
1.2 化学电源的分类3
1.3 化学电源的性能5
1.3.1 电动势5
1.3.2 开路电压6
1.3.3 工作电压和内阻7
1.3.4 充电电压8
1.3.5 电容量及其影响因素9
1.3.6 比能量和比功率13
1.3.7 贮存性能和自放电14
1.3.8 寿命15
1.4 化学电源的选择和应用16
1.4.1 选择16
1.4.2 应用17
第2章 理论基础18
2.1 引言18
2.2 界面双电层和电位的生成19
2.3 伽伐尼电池的热力学21
2.3.1 体系能量变换21
2.3.2 电极电位22
2.3.3 E与浓度的关系23
2.3.4 E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24
2.4 电极过程25
2.4.1 电流和反应速率25
2.4.2 极化损失27
2.4.3 欧姆电位降27
2.4.4 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电极极化损失28
2.4.5 电荷迁移动力学29
2.4.6 浓差过电位34
第3章 锌银电池37
3.1 概述37
3.1.1 发展简史37
3.1.2 分类37
3.1.3 性能38
3.1.4 特点43
3.1.5 用途44
3.2 化学原理45
3.2.1 锌负极45
3.2.2 氧化银正极48
3.2.3 电池反应51
3.2.4 电池热力学52
3.3 锌银电池的设计54
3.3.1 电性能设计54
3.3.2 低温性能的提高64
3.4 锌银电池结构和制造66
3.4.1 电池结构66
3.4.2 电池制造66
3.5 锌银扣式电池78
3.6 人工激活锌银二次电池组79
3.6.1 结构和组成79
3.6.2 寿命80
3.7 自动激活锌银一次电池组82
3.7.1 特性和用途82
3.7.2 电加热自动激活锌银一次电池组83
3.7.3 化学加热自动激活锌银一次电池组88
3.8 锌银电池的使用与维护91
3.8.1 锌银二次电池的注液激活和使用维护91
3.8.2 自动激活式锌银一次电池组的激活和使用92
3.8.3 电池的贮存和运输93
3.9 发展前景94
第4章 镉镍电池95
4.1 概述95
4.1.1 发展简史95
4.1.2 分类96
4.1.3 性能特点98
4.1.4 用途102
4.2 化学原理103
4.2.1 成流反应103
4.2.2 电极电位和电动势103
4.2.3 氧化镍电极的工作原理104
4.2.4 镉电极的工作原理107
4.2.5 密封镉镍电池工作原理108
4.3 矩形开口式镉镍电池111
4.3.1 有极板盒式镉镍电池111
4.3.2 全烧结镉镍电池115
4.3.3 半烧结镉镍电池124
4.3.4 典型电池设计126
4.4 圆柱形密封镉镍电池129
4.4.1 电池结构129
4.4.2 电池制造131
4.4.3 电池性能133
4.4.4 电池型号和尺寸136
4.5 全密封镉镍电池137
4.5.1 电池结构138
4.5.2 电池制造139
4.5.3 电池性能143
4.5.4 电池组设计150
4.5.5 航天应用156
4.6 使用维护158
4.6.1 注意事项158
4.6.2 使用前检查与准备159
4.6.3 充电电源的选择159
4.6.4 充电159
4.6.5 放电160
4.6.6 电池活化160
4.6.7 电解液更换161
4.6.8 贮存162
4.6.9 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162
4.6.10 电池的失效163
4.6.11 航天用镉镍电池的使用与维护166
4.7 技术发展167
4.7.1 黏结电极镉镍电池167
4.7.2 电沉积电极镉镍电池168
4.7.3 纤维式镍电极镉镍电池168
4.7.4 泡沫电极镉镍电池168
4.7.5 超级镉镍电池168
第5章 氢镍电池172
5.1 概述172
5.1.1 发展简史174
5.1.2 分类179
5.2 化学原理181
5.2.1 正常充电和放电183
5.2.2 过充电183
5.2.3 过放电183
5.2.4 自放电183
5.3 性能特点184
5.3.1 电压184
5.3.2 容量185
5.3.3 充电和放电过程中的温度变化186
5.3.4 气体压力187
5.3.5 自放电188
5.3.6 工作寿命188
5.4 单体电池的结构和制造189
5.4.1 基本组成和结构189
5.4.2 IPV氢镍电池的结构与制造195
5.4.3 CPV氢镍电池的结构与制造196
5.4.4 单体电池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97
5.5 电池组结构与制造197
5.5.1 IPV、CPV氢镍电池组的结构与制造198
5.5.2 SPV氢镍电池组的结构与制造199
5.5.3 DPV氢镍电池组的结构与制造201
5.5.4 单体电池实例分析202
5.5.5 电池组实例分析205
5.6 低压氢镍电池207
5.6.1 发展简史208
5.6.2 特性和用途208
5.6.3 化学原理209
5.6.4 结构与制造211
5.6.5 应用分析213
5.7 使用维护215
5.7.1 注意事项215
5.7.2 活化215
5.7.3 贮存216
5.8 发展前景216
第6章 热激活电池219
6.1 特性和用途219
6.1.1 发展简史219
6.1.2 性能特点220
6.1.3 用途220
6.2 化学原理220
6.3 电池结构和激活方法221
6.3.1 杯型结构221
6.3.2 片型结构221
6.3.3 电池组结构222
6.3.4 激活方式222
6.4 钙系热电池224
6.4.1 Ca-PbSO4杯型热电池224
6.4.2 Ca-CaCrO4热电池228
6.4.3 缓冲片、加热片、保温材料的性能及制造231
6.4.4 热电池制造所需设备和仪器237
6.5 锂系热电池240
6.5.1 Li(Al)-FeS2热电池241
6.5.2 Li(Si)-FeS2热电池244
6.5.3 Li(B)-FeS2热电池250
6.5.4 锂系热电池新材料及新技术252
6.6 质量控制和可靠性、安全性257
6.7 使用维护258
6.8 发展前景259
第7章 锂电池260
7.1 概述260
7.1.1 发展简史260
7.1.2 分类261
7.1.3 特性263
7.1.4 用途268
7.2 结构组成270
7.2.1 锂负极270
7.2.2 正极物质271
7.2.3 电解液272
7.3 Li-MnO2电池274
7.3.1 电池反应274
7.3.2 结构274
7.3.3 性能275
7.3.4 用途278
7.4 Li-(CFx)n电池278
7.4.1 电池反应278
7.4.2 结构278
7.4.3 性能279
7.4.4 用途280
7.5 Li-CuO电池280
7.6 Li-Bi2O3、Li-Pb3O4、Li-Bi2Pb2O5电池284
7.7 Li-Ag2CrO4电池287
7.8 Li-SO2电池288
7.9 Li-SOCl2、Li-SO2Cl2电池291
7.9.1 主要特性291
7.9.2 电压滞后和安全问题299
7.9.3 制造方法307
7.9.4 应用308
7.10 Li-I2电池308
7.11 Li-FeS2电池310
7.12 Li-MoS2电池312
7.13 锂贮备电池313
7.14 锂水电池315
7.15 发展前景316
第8章 锂离子电池320
8.1 特性和用途320
8.1.1 发展简史320
8.1.2 分类与命名方法321
8.1.3 性能特点322
8.2 化学原理323
8.2.1 成流反应323
8.2.2 电极电位和电动势324
8.3 正极材料325
8.3.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常规制备方法327
8.3.2 LiCoO2正极材料327
8.3.3 Li-Ni-O系正极材料328
8.3.4 Li-Mn-O系正极材料330
8.3.5 Li-Ni-Co-Mn-O系正极材料331
8.3.6 聚阴离子体系正极材料332
8.3.7 硫化物体系正极材料333
8.3.8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发展方向334
8.4 负极材料334
8.4.1 锂离子嵌入碳材料的机理335
8.4.2 碳材料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335
8.4.3 碳材料338
8.5 电解液345
8.5.1 电解质锂盐346
8.5.2 有机溶剂346
8.5.3 添加剂348
8.5.4 常用的有机电解液类型349
8.6 隔膜350
8.7 锂离子电池的制造351
8.7.1 正极的制造351
8.7.2 负极的制造353
8.7.3 电池装配353
8.7.4 电池的化成和分选354
8.8 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55
8.9 锂离子电池设计356
8.9.1 锂离子电池设计356
8.10 锂离子电池性能检测359
8.10.1 锂离子电池安全性检测359
8.10.2 电性能检测362
8.11 使用和维护364
8.12 应用前景369
8.12.1 航天领域369
8.12.2 电动汽车371
第9章 水激活电池374
9.1 特性和用途374
9.2 化学原理375
9.3 电池结构378
9.3.1 浸没型378
9.3.2 浸润型379
9.3.3 自流型379
9.3.4 控流型380
9.3.5 隙漏电流和抑制381
9.4 电池制造和性能381
9.4.1 负极382
9.4.2 正极386
9.4.3 电池组388
9.5 发展前景398
第10章 锌空电池400
10.1 概述400
10.1.1 发展简史400
10.1.2 分类401
10.1.3 电池特性402
10.1.4 用途403
10.2 化学原理403
10.2.1 电池反应403
10.2.2 电池电动势403
10.2.3 氧电极404
10.2.4 锌电极407
10.3 电池结构408
10.3.1 Edison Carbonaire电池408
10.3.2 锌空电池410
10.3.3 扣式锌空电池411
10.3.4 密封锌氧二次电池416
10.4 电池制造418
10.4.1 多孔锌电极418
10.4.2 气体扩散电极419
10.5 使用维护423
10.6 发展前景423
第11章 钠硫电池427
11.1 概述427
11.2 Beta氧化铝固体电解质429
11.3 电池结构430
11.3.1 片状电池430
11.3.2 管状电池430
11.4 固体电解质和电池制造432
11.4.1 Beta氧化铝管制造432
11.4.2 单体电池制造432
11.5 电池性能434
11.5.1 电池内阻434
11.5.2 电池充放电特性435
11.5.3 电池寿命及其影响因素436
11.6 电池组性能437
11.6.1 电动车电池组437
11.6.2 贮能电池组439
11.6.3 空间飞行用电池组440
11.7 发展前景441
第12章 燃料电池447
12.1 概述447
12.1.1 发展简史447
12.1.2 特性449
12.1.3 用途451
12.2 化学原理和分类原则452
12.2.1 化学原理452
12.2.2 燃料电池热、动力学性能453
12.2.3 分类与组合458
12.3 碱性燃料电池459
12.3.1 碱性燃料电池工作原理460
12.3.2 碱性培根型氢氧燃料电池460
12.3.3 碱性石棉膜氢氧燃料电池469
12.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472
12.4.1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工作原理和基本结构472
12.4.2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研究历史473
12.4.3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与材料474
12.4.4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组关键技术488
12.4.5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系统的构成与技术要求491
12.4.6 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492
12.4.7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应用前景495
12.5 磷酸燃料电池496
12.5.1 磷酸燃料电池的结构与原理496
12.5.2 磷酸燃料电池电站技术发展概况499
12.5.3 磷酸燃料电池商业化500
12.6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501
12.6.1 熔融碳酸盐电池的结构与原理501
12.6.2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技术发展概况503
12.7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04
12.7.1 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05
12.7.2 低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507
12.8 燃料电池发展前景511
第13章 电化学电容器517
13.1 概述517
13.1.1 发展简史517
13.1.2 特性518
13.2 原理520
13.2.1 贮能机理520
13.2.2 电化学电容器工作原理522
13.3 组成和结构523
13.3.1 电化学电容器单体523
13.3.2 电化学电容器组526
13.4 分类528
13.5 电极529
13.5.1 碳电极530
13.5.2 RuO2电极531
13.5.3 其他金属化合物电极535
13.5.4 导电聚合物电极536
13.6 性能参数536
13.6.1 电容量536
13.6.2 额定电压536
13.6.3 浪涌电压537
13.6.4 额定电流537
13.6.5 最大脉冲电流537
13.6.6 最大贮能537
13.6.7 比能量537
13.6.8 比功率537
13.6.9 内阻538
13.6.10 漏电流539
13.6.11 工作温度范围539
13.6.12 循环寿命539
13.6.13 自放电539
13.7 技术水平541
13.8 应用546
13.9 发展前景550
第14章 氧化还原液流电池555
14.1 概述555
14.1.1 发展简史555
14.1.2 特性与用途556
14.2 工作原理557
14.2.1 电化学原理557
14.2.2 工作原理558
14.3 结构和制造558
14.3.1 电堆558
14.3.2 电解液560
14.3.3 循环泵563
14.4 发展前景563
附录 化学电源常用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