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方剂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代方剂学
  • 邱德文,冯泳,邹克扬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
  • ISBN:780174438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198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1223页
  • 主题词:方剂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方剂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方剂学的形成与发展简史1

第一节 方剂的产生及方剂学的形成1

第二节 方剂数量增加与流派的产生2

第三节 方剂理论的发展与完善3

第四节 方剂学的发展与现代方剂学形成4

第二章 方剂学基本理论与关键问题6

第一节 组方原则与方法6

第二节 组方规律与特点8

第三节 方剂配伍与变化10

第四节 方剂制剂与用法11

第三章 现代方剂学的内涵与发展趋势21

第一节 传统方剂理论的继承与创新21

第二节 方剂研究与当代科技的结合24

第三节 方剂学科内涵的延伸与学科分化29

第四节 现代方剂学科的发展趋势29

第四章 中药处方及其调剂常识32

第一节 中药处方种类与书写格式32

第二节 中药处方的调配常识34

第三节 中药处方的管理制度36

第四节 毒麻中药的管理37

第五节 中药斗谱的一般编排原则38

第二篇 基础方剂41

第一章 解表方剂41

麻黄汤41

桂枝汤43

九味羌活汤49

小青龙汤52

大青龙汤57

桑菊饮61

银翘散64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72

人参败毒散77

参苏饮80

第二章 泻下方剂84

大承气汤84

大黄牡丹汤89

大陷胸汤92

大黄附子汤95

温脾汤97

三物备急丸101

麻子仁丸103

济川煎106

十枣汤109

舟车丸114

黄龙汤116

增液承气汤119

第三章 和解方剂123

小柴胡汤123

蒿芩清胆汤128

达原饮131

四逆散133

逍遥散137

半夏泻心汤141

防风通圣散144

葛根芩连汤146

大柴胡汤149

第四章 温里方剂152

参附汤152

大建中汤156

当归四逆汤158

黄芪桂枝五物汤164

回阳救急汤168

理中丸169

四逆汤172

四神丸177

吴茱萸汤180

小建中汤184

阳和汤187

第五章 清热方剂194

白虎汤194

清营汤196

犀角地黄汤198

黄连解毒汤201

凉膈散205

仙方活命饮208

导赤散212

龙胆泻肝汤215

左金丸220

清胃散223

芍药汤225

白头翁汤228

清暑益气汤231

青蒿鳖甲汤232

第六章 补益方剂235

四君子汤235

参苓白术散239

补中益气汤243

生脉散249

玉屏风散254

四物汤257

当归补血汤262

归脾汤266

八珍汤271

肾气丸275

右归丸279

六味地黄丸(原名地黄丸)282

左归丸287

大补阴丸(原名大补丸)290

炙甘草汤294

一贯煎297

百合固金汤300

补肺阿胶汤303

益胃汤304

地黄饮子306

第七章 理气方剂310

越鞠丸310

瓜蒌薤白半夏汤314

半夏厚朴汤318

苏子降气汤323

金铃子散327

定喘汤330

柴胡疏肝散335

枳术丸341

旋覆代赭汤345

橘皮竹茹汤352

第八章 理血方剂355

桃核承气汤355

血府逐瘀汤360

复元活血汤374

补阳还五汤379

通窍活血汤388

失笑散393

丹参饮398

温经汤401

生化汤404

桂枝茯苓丸408

小蓟饮子414

黄土汤416

胶艾汤418

第九章 祛湿方剂421

平胃散421

藿香正气散426

茵陈蒿汤431

八正散436

三仁汤440

五苓散445

猪苓汤451

苓桂术甘汤454

真武汤458

独活寄生汤462

第十章 祛痰方剂467

二陈汤467

温胆汤472

清气化痰丸477

小陷胸汤479

礞石滚痰丸481

贝母瓜蒌散483

苓甘五味姜辛汤485

三子养亲汤486

半夏白术天麻汤489

定痫丸492

第三篇 临床方剂495

第一章 内科方剂495

一、心病方剂495

1.心悸495

2.健忘498

3.失眠499

4.痫病501

5.癫病502

6.狂病503

7.心痹504

8.昏迷507

9.厥脱509

二、脾病方剂511

1.胃脘痛511

2.腹痛514

3.呕吐516

4.呃逆518

5.泄泻519

6.便秘511

7.痢疾522

8.疟疾524

9.臌胀525

10.胃脘痞满525

11.吐血527

12.便血529

13.霍乱530

14.虫证531

15.湿阻532

三、肝病方剂532

1.眩晕532

2.胁痛536

3.黄疸541

4.郁证543

5.头痛545

6.痉病547

7.震颤548

8.积聚549

9.麻木551

10.中风552

四、肺病方剂557

1.感冒557

2.咳嗽561

3.哮喘565

4.自汗、盗汗568

5.肺胀569

6.肺痨569

7.肺痿571

8.肺痈572

9.鼻衄572

10.咳血573

五、肾病方剂573

1.水肿573

2.淋证576

3.癃闭577

4.腰痛578

5.尿血581

6.遗精582

7.阳痿586

8.遗尿589

9.疝气590

10.耳鸣、耳聋591

第二章 外科方剂594

一、外科方剂594

1.疮疡594

2.瘿瘤601

3.胸部疾病603

4.腹部疾病605

5.肛门直肠疾病610

6.泌尿生殖系疾病612

二、骨伤方剂615

1.骨与关节病方剂615

2.常见筋骨伤病方剂625

3.骨折方剂634

三、皮肤病方剂635

1.细菌性皮肤病635

2.病毒性皮肤病640

3.皮炎湿疹类皮肤病645

4.荨麻疹及痒疹类皮肤病649

5.血管炎及血管性皮肤病653

6.红斑、鳞屑类皮肤病658

7.结缔组织类皮肤病662

8.药源性皮肤病666

9.大疱性皮肤病667

10.角化过度和萎缩性皮肤病668

11.色素障碍、遗传及黏膜疾病669

12.皮肤附属器疾病671

13.皮肤肿瘤673

14.性传播疾病675

第三章 妇科方剂680

1.月经病680

2.带下病684

3.妊娠病687

4.产后病692

5.杂病695

第四章 儿科方剂700

1.感冒700

2.咳嗽702

3.顿咳704

4.哮喘705

5.麻疹706

6.丹痧708

7.暑温709

8.痄腮709

9.咽痛710

10.口疮711

11.积滞712

12.厌食714

13.疳症716

14.虫证719

15.佝偻病720

16.解颅721

17.泄泻722

18.痢疾724

19.惊风725

20.癫痫728

21.水肿729

22.黄疸730

23.遗尿733

24.新生儿脐部疾患733

25.夏季热733

26.湿疹734

第五章 五官科方剂735

一、眼科方剂735

(一)胞睑疾病735

1.针眼735

2.胞生痰核736

3.椒疮736

4.粟疮737

5.睑弦赤烂738

6.风赤疮痍739

7.胞肿如桃740

8.胞虚如球740

9.上胞下垂741

10.胞轮振跳741

11.目扎742

12.睑内结石742

(二)两眦疾病742

1.流泪症742

2.漏睛743

3.漏睛疮743

4.赤脉传睛744

5.胬肉攀睛745

(三)白睛疾病745

1.暴风客热745

2.天行赤眼746

3.天行赤眼暴翳746

4.金疳747

5.火疳747

6.白睛青蓝748

7.白涩症749

8.白睛溢血750

(四)黑睛疾病750

1.聚星障750

2.花翳白陷751

3.凝紫翳752

4.黄液上冲753

5.蟹睛症754

6.混睛障754

7.风轮赤豆755

8.赤末下垂 血翳包睛755

9.宿翳755

(五)瞳神疾病756

1.瞳神紧小 瞳神干缺756

2.绿风内障757

3.青风内障758

4.圆翳内障759

5.云雾多睛760

6.暴盲761

7.视瞻昏渺762

8.青盲763

9.高风内障764

(六)眼外伤764

1.撞击伤目764

2.真睛破损764

(七)其他眼病765

1.疳积上目765

2.近视765

3.远视766

4.风牵偏视766

5.突起睛高767

6.目痒767

二、耳鼻喉科方剂768

(一)耳科疾病768

1.耳疖768

2.耳疮769

3.耳壳痰包770

4.断耳疮770

5.旋耳疮771

6.耳瘘772

7.耳胀 耳闭772

8.急脓耳773

9.慢脓耳774

10.耳根毒775

11.脓耳口眼斜775

12.黄耳伤寒776

13.久聋777

14.耳损伤777

15.耵耳778

16.耳痔778

17.耳菌779

(二)鼻科疾病779

1.鼻疔779

2.酒渣鼻779

3.鼻疳780

4.伤风鼻塞781

5.鼻窒781

6.鼻槁782

7.鼻渊783

8.鼻息肉784

9.鼻骨骨折784

10.异物入鼻785

11.鼻菌785

(三)咽喉科疾病786

1.急乳蛾786

2.慢乳蛾786

3.石蛾787

4.急喉痹788

5.慢喉痹788

6.喉痈788

7.子喑790

8.产后喑790

9.喉癣790

10.喉疳791

11.急喉风792

12.梅核气793

13.咽喉菌793

14.白喉794

15.疫喉痧795

三、口齿科方剂796

1.齿衄796

2.牙宣796

3.牙咬痈797

4.牙槽风798

5.口疮799

6.口糜801

7.口腔扁平苔藓802

8.球菌感染性口炎803

9.疱疹性口炎804

10.唇风805

11.唇疔806

12.口吻疮807

13.地图舌808

14.唇菌808

15.痄腮809

16.涎石810

17.黏液腺囊肿811

18.痰疱811

19.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征812

20.白塞氏病812

21.干燥综合征814

第六章 老年病方剂816

1.慢性阻塞性肺气肿816

2.慢性肺源性心脏病817

3.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819

4.慢性呼吸衰竭820

5.脂肪肝821

6.慢性萎缩性胃炎822

7.冠心病822

8.充血性心力衰竭825

9.高血压病826

10.脑动脉硬化症828

11.脑出血829

12.缺血性脑血管疾病930

13.震颤麻痹(帕金森病)831

14.中风后遗症833

15.老年性痴呆836

16.老年抑郁症838

17.老年精神分裂症839

18.糖尿病840

19.老年性原发性骨质疏松症842

20.高脂血症844

21.尿失禁844

22.前列腺增生症845

23.老年阳痿846

24.更年期综合征847

25.老年性皮肤瘙痒848

26.老年性带状疱疹848

第七章 肿瘤科方剂849

1.通治方849

2.肺癌853

3.鼻咽癌856

4.食管癌857

5.胃癌859

6.肠癌861

7.肝癌863

8.乳腺癌864

9.甲状腺肿瘤866

10.恶性淋巴瘤866

11.脑瘤868

12.骨肿瘤869

13.恶性葡萄胎870

14.宫颈癌870

15.白血病873

16.膀胱癌875

17.皮肤癌875

18.肿瘤术后扶正方875

第八章 男科方剂878

1.阳痿878

2.阳强880

3.阳缩882

4.早泄882

5.遗精883

6.性交疼痛 不射精证884

7.精少不育证885

8.精衰不育证890

9.精凝不育证893

10.血精证895

11.阴茎疾病896

12.阴囊疾病897

13.睾丸疾病897

14.疝气899

15.前列腺疾病900

16.性传播疾病901

17.男子杂症903

18.男子房劳病904

第九章 当代名医效方905

1.神经衰弱905

2.眩晕907

3.头痛909

4.脑血管疾病912

5.颅脑损伤916

6.癫痫917

7.重症肌无力918

8.面神经麻痹919

9.坐骨神经痛919

10.痴呆920

11.惊厥921

12.急性上呼吸道感染922

13.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924

14.高血压病929

15.冠心病931

16.心律失常935

17.食管、胃、十二指肠病936

18.小肠、结肠病941

19.消化不良945

20.肝胆病948

21.寄生虫病954

22.肾小球疾病955

23.泌尿系感染、结石957

24.遗尿959

25.功能性子宫出血 产后出血 月经病959

26.盆腔炎 阴道炎963

27.子宫肌瘤 输卵管积水964

28.前列腺、睾丸、精液病964

29.性功能低下、不孕、不育965

30.妊娠、产后病966

31.糖尿病968

32.高脂血症968

33.甲状腺疾病969

34.痛风 尿崩症970

35.乳腺疾病971

36.更年期综合征972

37.血液病973

38.关节病975

39.脊柱病979

40.外伤、骨折及骨髓炎980

41.眼病981

42.口腔与耳鼻咽喉病984

43.皮肤病988

44.肿瘤992

第十章 民族药方996

一、苗族药方996

1.感冒、肺系疾病用方996

2.心系疾病用方997

3.脾胃疾病用方998

4.肝胆疾病用方999

5.肾、膀胱疾病用方1000

6.血液疾病用方1000

7.筋骨疾病用方1001

8.热毒病证用方1002

9.妇科疾病用方1002

10.外用方1003

二、蒙古族验方1005

三、藏族验方1007

四、傣族验方1010

五、壮族验方1010

六、彝族验方1012

七、侗族验方1012

第四篇 实验方剂1015

第一章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1015

第一节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概述1015

一、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的思路1015

1.中药复方研究要以药理学效应为中心1015

2.与中医理论相联系,注重方—证—病的统一1016

3.从“四个水平”全面阐释中药复方的作用机理1016

4.中药复方疗效与剂型关系的研究1017

5.与临床研究相结合阐明治病机制1018

二、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的方法1019

1.中药复方药效学研究方法1019

2.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1021

3.中药复方毒理学研究方法1025

4.中药复方临床药理学研究方法1029

三.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所采用的技术1032

1.基因芯片分析技术1032

2.流式细胞技术1033

3.核技术1033

4.膜片钳电生理记录技术1033

5.受体技术1034

6.激光扫描共聚焦技术1034

7.中药复方血清药理学技术1035

第二节 中药复方药理学研究实例1036

1.都梁丸1036

2.姜萸汤1037

3.补阳还五汤1037

4.补中益气汤1038

5.脾胃双补丸1040

6.柴胡桂枝汤1040

7.大活络丹1041

8.复方丹参滴丸1041

9.当归四逆汤1042

10.丁公藤注射液1043

11.二仙汤1044

12.扶正化瘀方1045

13.复方川芎汤1046

14.葛根汤1046

15.桂枝茯苓丸1047

16.桂枝汤1048

17.黄连解毒汤1048

18.麻黄汤1051

19.大承气汤1052

20.四君子汤1053

21.四神丸1054

22.天麻钩藤饮1054

23.镇肝熄风汤1055

24.头风饮1056

25.小柴胡汤1057

26.小活络丸1059

27.血府逐瘀汤1059

28.茵陈蒿汤1060

29.银翘散1061

30.牛黄清心丸1062

第二章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1073

第一节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概述1073

1.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现状1073

2.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基本思路1075

3.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方向与研究内容1080

4.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方法与现代技术的应用1087

5.当前我国中药复方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难点1088

6.中药复方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1089

7.中药复方化学研究的展望1090

第二节 中药复方化学研究实例1091

1.白虎汤1091

2.白头翁汤1091

3.当归补血汤1092

4.二妙散1094

5.桂枝汤1094

6.黄芩汤1096

7.苓桂术甘汤1096

8.六味地黄汤1097

9.麻黄汤1098

10.生脉散1100

11.四逆汤1100

12.四物汤1101

13.苏长史吴茱萸汤1102

14.酸枣仁汤1104

15.天麻钩藤饮1105

16.小半夏加茯苓汤1106

17.小青龙汤1107

18.茵陈蒿汤1107

19.左金丸1108

20.“十九畏”药物配伍化学研究1110

第三章 中药复方制剂研究1123

第一节 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综述1123

一、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思路1123

1.剂型、方剂的概念及相互关系1123

2.方剂剂型的选用原则1123

3.方剂剂型的发展是方剂研究的关键1124

4.中药制剂现代化的基本要求1125

5.中药新制剂研制的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1126

6.方剂剂型今后的发展趋势1127

二、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研究的方法与关键技术1129

1.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前处理研究1129

2.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成型工艺研究1130

3.新型中药给药体系的研究1132

4.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的质量评价研究1134

5.现代中药复方制剂稳定性研究1137

6.现代中药复方制剂新辅料研究1138

7.现代中药复方的生物药剂学研究和药物动力学研究1139

8.中药传统制剂的现代科学基础与剂改原理研究1140

第二节 中药复方制剂研究实例1141

1.安宫牛黄丸1141

2.藿香正气散1142

3.六味地黄丸1145

4.茱萸汤1147

5.小半夏加茯苓汤1148

6.四逆汤1148

7.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1150

8.银翘散1152

9.小柴胡汤1154

10.逍遥散1156

11.凉膈散1156

12.小青龙汤1157

13.龙胆泻肝汤1158

14.生脉散1159

15.玉屏风散1162

16.血府逐瘀汤1162

17.川芎茶调散1163

18.八正散1165

19.独活寄生汤1166

20.苏合香丸1166

21.补中益气汤1167

22.四君子汤1169

23.左金丸1170

24.桑菊饮1172

25.黄连解毒汤1173

26.四物汤1175

27.麻黄汤1176

第五篇 附录1181

方剂笔画索引1181

主要参考书目1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