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播电视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广播电视学导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1722361.jpg)
- 欧阳宏生主编 著
- 出版社: 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 ISBN:7561433913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93页
- 文件大小:9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广播电视-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播电视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广播电视与中国广播电视1
二、广播电视在人类传播中的地位4
三、广播电视学以及新闻学、大众传播学7
四、广播电视学内容与研究方法9
第一章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11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产生与发展11
一、广播的产生与发展11
二、电视的产生与发展17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及现状24
一、中国广播的产生和发展24
二、中国电视的产生和发展33
三、台湾、香港、澳门地区广播电视事业概况42
第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特色46
第一节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大众传播媒介46
一、中国广播电视的社会主义性质46
二、中国广播电视的公有制特色47
三、中国广播电视体制具有自身优越性49
第二节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51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广播电视的鲜明特色51
二、坚持党对广播电视事业的领导53
三、加强广播电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55
四、完善有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管理体制55
五、坚持党对广播电视事业建设和发展的统一调控56
第三节 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宗旨57
一、强调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一致性57
二、强调社会主义建设与人民群众自身需求的一致性59
三、为人民服务,满足受众需要60
第四节 统一的传播网络,较强的系统优势62
一、统一的传播网络62
二、强大的系统合力64
三、无可比拟的舆论强势66
四、集约化经营优势67
第五节 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68
一、以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原则69
二、坚持弘扬主旋律的方针70
三、维护职业道德,发挥社会效益71
第三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性质73
第一节 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73
一、关于“喉舌”性质的基本论述74
二、中国广播电视根本性质的科学内涵76
三、坚持“喉舌”性质,处理好各种关系78
第二节 现代化的大众传播媒介83
一、为大众提供更多的信息渠道83
二、受众的主体地位迅速提高84
三、推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现代化进程87
第三节 特殊的当代文化形态89
一、广播电视是一种文化形态90
二、广播电视作为一种文化形态的特征90
第四节 广播电视属于第三产业96
一、广播电视的产业性质和特点96
二、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必然性98
第四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基本任务102
第一节 为经济建设服务102
一、广播电视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102
二、广播电视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主要内容104
第二节 为文化建设服务107
一、广播电视必须为文化建设服务107
二、广播电视为文化建设服务的内涵109
第三节 为思想建设服务112
一、广播电视必须为思想建设服务113
二、我国广播电视为思想建设服务的任务115
三、广播电视如何为思想建设服务116
第四节 为政治建设服务118
一、广播电视传播必须为政治服务118
二、不同时期的不同规定和要求120
三、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与做好群众的耳目121
第五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基本功能124
第一节 新闻传播功能124
一、新闻传播功能的具体体现124
二、广播电视的新闻传播优势126
第二节 社会教育功能128
一、社会教育功能的主要表现129
二、社会教育节目的特性130
三、发挥社会教育功能,体现中国广播电视的优越性131
第三节 文化娱乐功能132
一、文化娱乐功能的主要体现132
二、广播电视文娱类节目的特性134
三、文化娱乐功能的发展方向137
第四节 信息服务功能138
一、广播电视信息服务功能的具体体现138
二、一种特殊的服务节目形式——广播电视广告140
三、广播电视要进一步增强信息服务功能141
第六章 广播电视传播的指导思想143
第一节 坚持党性原则143
一、广播电视党性原则的基本内涵143
二、广播电视党性原则的具体表征146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原则149
一、舆论与广播电视舆论149
二、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基本点151
三、正确处理好舆论引导中的各种关系153
第三节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154
一、真实是新闻的生命154
二、新闻真实性的双重涵义156
三、违背新闻真实性的原因158
第四节 坚持为受众服务的原则161
一、广播电视为受众服务的主要内容161
二、为受众服务要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162
三、多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164
第七章 当代中国广播电视传播理念166
第一节 传播内容:从“宣传品”到“产品”166
一、从“宣传品”到“产品”的转型167
二、“产品时代”的广播电视传播内容理念169
第二节 传播主体:从“探索前进”到“科学发展”173
一、从重“量”到重“质”173
二、从“制播一体”到“制播分离”177
第三节 传播向度:从“单向传播”到“交互传播”179
一、交互传播:内涵与必然性179
二、当代广播电视交互传播的理念与实践180
第四节 受众规模与品质:从“大众传播”到“分众传播”182
一、分众化传播理念的产生背景182
二、广播媒体分众传播的理念与实践184
三、电视媒体分众传播的理念与实践185
四、频道(率)专业化的问题与反思186
第八章 广播传播的节目形态189
第一节 广播节目的基本形态189
一、广播节目的基本形式189
二、从节目的报道方式考察节目形态193
三、从节目的传播形态考察节目形态199
第二节 广播节目的采编制作200
一、广播节目的策划201
二、广播节目的采制205
三、广播节目的复制合成209
第九章 电视传播的节目形态211
第一节 电视节目的基本形态211
一、电视节目的基本形式211
二、电视节目形态的不同分类219
三、影响电视节目形态发展的主要因素223
第二节 电视节目生产的流程224
一、电视节目的基本要素224
二、电视节目生产的前期流程226
三、电视节目生产的后期流程234
第十章 广播电视技术的重要地位239
第一节 技术是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239
一、科学技术的发展催生广播电视媒介239
二、科学技术是广播电视媒介发展的基本保障240
三、科学技术发展与广播电视传播的互动关系245
第二节 广播电视技术的发展趋势247
一、数字化的技术发展趋势247
二、网络传播在广播电视媒介中的应用249
三、卫星通讯技术在广播电视媒介中的应用251
第十一章 中国广播电视的体制与管理254
第一节 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方针254
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基本方针254
二、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建设的奋斗目标259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事业的管理体制263
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的演变264
二、现行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266
三、广播电视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270
第十二章 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275
第一节 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原因和意义275
一、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原因275
二、法制化建设的意义277
第二节 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则279
一、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化建设的发展279
二、广播电视立法的基本原则283
第三节 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主要内容286
一、广播电台、电视台287
二、广播电视传输覆盖网287
三、广播电视节目生产与流通287
四、广播电视节目播出288
五、广告管理290
六、卫星电视290
七、广播电视设施保护291
八、网络视听与视频点播节目291
第四节 中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292
一、广播电视法制建设存在的问题292
二、我国广播电视法制建设的发展方向294
第十三章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297
第一节 产业经营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97
一、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必然性298
二、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必要性302
第二节 广播电视产业经营的内容306
一、广告经营306
二、节目经营307
三、网络经营309
四、信息及技术经营310
五、服务及延伸产业经营311
第三节 广播电视经营的原则312
一、科学规划、科学管理原则312
二、“双效”兼顾原则313
三、“主业突显”原则314
四、“渐进式”发展原则314
第四节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经营趋势315
一、政策扶持逐渐加大,产业秩序逐步形成316
二、投融资渠道逐步扩大,市场准入渐渐放宽317
三、重视开发上下游弱势产品,优化产业结构318
第十四章 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的建设321
第一节 人才队伍建设的概况和目标321
一、广播电视人才队伍建设的概况321
二、广播电视人才队伍的建设目标324
第二节 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327
一、造就高素质广播电视人才的意义327
二、政治思想素质的主要内涵328
三、适应21世纪需要的业务素质331
第三节 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335
一、广播电视工作者的职业道德335
二、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337
第十五章 广播电视受众工作339
第一节 广播电视受众的构成339
一、受众的结构及其特征339
二、受众的视听行为344
三、受众的视听心理350
第二节 受众工作的地位353
一、受众理论的发展历程353
二、受众工作的发展历程354
三、重视受众参与,办好节目357
第三节 受众调查的基本特点359
一、受众调查的方式359
二、受众调查的意义362
第十六章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363
第一节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原则要求363
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364
二、制定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原则与要求370
第二节 世界广播电视的发展趋势375
一、广播电视与其他传媒趋于深度融合375
二、广播电视的数字化与网络化376
三、广播电视的集团化377
第三节 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特色化道路378
一、中国广播电视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378
二、中国广播电视发展的特色化道路382
参考书目389
后记3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