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以桂北侗乡抢花炮为个案的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以桂北侗乡抢花炮为个案的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162966.jpg)
- 李志清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69155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72页
- 文件大小:86MB
- 文件页数:509页
- 主题词:侗族-民族形式体育-研究-广西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乡土中国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以桂北侗乡抢花炮为个案的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卢元镇1
序二&胡守钧4
第一章 导论1
一 选题的缘起及意义1
(一)研究缘起1
(二)研究意义14
二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相关学科的借鉴16
(一)节庆仪式的意义——社会文化人类学的有关理论17
(二)研究视角、概念工具和分析框架28
三 研究思路33
(一)概念界说33
(二)研究假设35
(三)研究视角35
(四)本书框架及写作说明37
(五)创新点38
四 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39
(一)方法论与研究方法39
(二)资料来源及其分析解释44
(三)参考文献与研究对象的说明48
五 桂北侗乡简介51
第二章 仪式中的抢花炮58
一 抢花炮概述58
二 侗乡的仪式传统——抢花炮仪式的本土文化环境60
(一)祭“萨岁”:祈福61
(二)开“萨岁门”:禳灾66
(三)走响、踩台:除煞67
(四)新寨桥:凝聚人心的公益活动68
(五)认苗父:化解民族争端的喜剧69
(六)炸弹钟:灵物崇拜的遗风71
三 抢花炮的仪式过程75
(一)仪式过程概述75
(二)田野调查点的抢花炮仪式77
四 抢花炮仪式的文化解读87
(一)花炮信仰87
(二)愿望表达102
(三)圣福流动108
(四)社会秩序的宣示111
五 小结与讨论116
仪式化——少数民族体育实现功能的扩展116
第三章 族际交往中的抢花炮120
一 溯源:广东抢花炮120
(一)侗族地区方志的记载121
(二)广东、香港抢花炮的记载123
二 落户侗乡:成为族际共享的体育娱乐126
(一)在商业繁荣中诞生126
(二)具备族际交往的先天优势135
(三)文化交流:广东、香港已丢失的文化基因在侗乡展现活力142
三 民族团结的符号建构146
(一)广东民俗——侗族抢花炮147
(二)成为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比赛项目155
四 小结与讨论161
仪式性民间体育——族际交往的桥梁和族际共享的文化161
第四章 民间传承中的抢花炮165
一 社会心理基础166
(一)信仰同时务实——信而不迷的精神状态166
(二)人人享有同等的权利与义务——原始民主的思想观念171
(三)常与非常的转换——乡民的生活节律173
(四)相对封闭的社区与自由恋爱的传统——浪漫的择偶176
(五)山里人消费得起的精神文化——本土化的娱乐与狂欢178
二 经济基础181
(一)新中国成立前:多样性的经济来源181
(二)新中国成立初至改革开放以前:经济来源变得单一182
(三)改革开放以后:广开来源渠道184
(四)当前的困境187
(五)解决问题各有思路190
三 组织基础198
(一)老人协会:传统的组织资源199
(二)花炮筹委会:随社会背景而变幻政治色彩212
(三)青年花炮会:村落象征资本的重新分配213
四 小结与讨论218
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承——传承和再生产地方性知识,全景展观乡土社会面貌218
第五章 国家与社会框架下的抢花炮222
一 伴随国家政治的几度沉浮223
(一)新中国成立初的停办与恢复223
(二)“火红的年代”中传统的断裂224
(三)“三自一包”:元气初步恢复,花炮随之恢复242
(四)“四清”与“文化大革命”:精神与物质双重贫困中花炮沉寂246
(五)改革开放:政治宽松,生活改善,恢复抢花炮261
二 民间仪式与国家意识形态的博弈267
(一)暗喻式表达267
(二)见机行事、斩而不奏272
(三)传说版本的选择性宣传278
三 民间社会与国家权力的互动280
(一)民间组织的合法性寻求280
(二)花炮节,官办还是民办?292
(三)地方的发展:民间与政府的共谋301
四 小结与讨论304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顽强生命力304
第六章 现代背景下的抢花炮308
一 历史的轨迹:社会变迁中的命运311
(一)自然经济时代抢花炮的引入和流传311
(二)计划经济时代抢花炮的沉寂314
(三)改革开放以后抢花炮的盛衰轮回318
二 当代的某些变化特征338
(一)迷信色彩淡化:进一步理性化和世俗化338
(二)现代性进一步显现:活动组织化、宣传立体化、女子亦成主角344
(三)“外演”趋势扩大:民族特色有意识地强化350
(四)现代体育元素渗透:活动趋向规范化354
(五)角色转换:功能多样化359
三 传统功能与现代意义:促进族群建构及认同362
(一)族群与族群认同的意义362
(二)形成集体记忆,建构族群认同和国家认同369
(三)创造公平与公正的竞争,维护村寨间的和谐374
(四)构筑公共空间,实现社区整合377
(五)增强民族自信,加倍热爱生活385
四 小结与讨论390
现代背景下的民族体育文化——传统的循环与再生390
第七章 结语395
一 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流传折射乡土文化与社会的变迁396
(一)族际交流中诞生,民族团结符号建构中小传统与大传统形成互动396
(二)民族文化的深厚积淀,社会变迁的指示器398
二 仪式性体育在乡土社会存在的现实意义402
(一)乡土社会文化传承的良好载体402
(二)促进民族地区稳定和谐的重要活动406
(三)乡村治理的有利工具410
三 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未来419
(一)仪式性民间体育民间办才有生命力,草根性质的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将继续保持活力419
(二)仪式性民间体育是“一条流动的河”,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发生相应的变异420
(三)民间信仰成分仍将有一定程度的保留422
(四)仪式性少数民族体育的规范化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与现代体育携手可以增强对劣质文化的“竞争性抑制”能力422
(五)需要艰辛地拼抢和相互合作的仪式性体育在未来将更显体育的魅力423
四 抢花炮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民族传统体育需要在乡土社会背景中理解和研究424
(一)将民族传统体育与其传承的主体作为有机整体来予以观察和认识424
(二)揭示和阐释当地人对乡土体育的观点而不仅仅是描述这些活动本身425
(三)引入“自下而上”的视角,在国家与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背景中研究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流变427
(四)在少数民族体育研究中引入“族际”的视角428
附录430
附录1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民族传统体育著作目录430
附录2新寨桥庆典期间村民乐捐活动组图437
附录3调查日记二则438
附录4马安庆功百家宴访谈442
参考文献447
致谢466
补记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