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新闻事业图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方汉奇,史媛媛主编;赵永华等撰稿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721105191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85MB
- 文件页数:469页
- 主题词:新闻事业史-中国-图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新闻事业图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朝花夕拾: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1
第一节 遥远的痕迹:古代报纸产生前的新闻传播活动2
第二节 源远流长:古代官报的产生和发展3
一、古代官报的产生——唐代的进奏院状3
1.中国新闻事业之滥觞——《开元杂报》3
2.最早的新闻信——敦煌进奏院状4
二、最早的中央官报——宋代的邸报5
1.最早的中央官报——邸报、进奏院状报和朝报5
2.特殊的传播手段——榜6
三、《天变邸钞》、《万历邸钞》——明清两代邸报之一斑6
1.五月初六邸报的抄件——《天变邸抄》6
2.一段时期历史的记录——《万历邸钞》7
第三节 从非法到合法:宋明清的民间新闻传播活动8
一、屡禁屡不绝——小报产生和发展8
二、明末农民起义的宣传工具——揭帖、旗报、牌报等9
1.能杀人的揭帖9
2.旗报和牌报10
三、有官报之实、无官报之名——《京报》的产生和发展11
1.专门的行业——明清民间报房和抄报行11
2.名副其实的“黄皮京报”12
四、地方新闻的主要载体——辕门抄12
第四节 一项制度和一个案例:宋明清对新闻传播活动的控制14
一、最初的控制——定本制14
二、“捏造小钞,刊刻散播,以无为有”——因办报获罪而被杀的有名可考的最早的人15
第二章 落地生根:近代报刊的移植和发展(1815-1911) 17
第一节 西学东渐:近代报刊的最初岁月18
一、悄然登陆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等18
二、破冰而入的传教士期刊19
三、鸦片战争后新教传教根据地的转移21
四、蜇人的蜜蜂——澳门政党报纸23
五、广州——英文商业报纸的发源地24
六、香港——近代报业的桥头堡26
七、一脉相承的“唐字新闻纸”:《香港船头货价纸》与《中外新报》,《中外新闻七日报》与《香港华字日报》27
八、“公正而不中立”——《北华捷报》和《字林西报》及其他外文报刊的发展29
九、双翼齐飞,纵驰旧中国的两大报:《申报》和《新闻报》33
十、传播福音到传播新知——从《中国教会新报》到《万国公报》35
十一、国人创办的各类报刊36
第二节 后来居上:国人办报的高潮40
一、最初尝试40
1.“师夷长技以治夷”的《澳门新闻纸》和《澳门月报》40
2.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循环日报》41
3.和《申报》对着干的《汇报》、《彚报》、《益报》42
4.将中法战争跃然纸上的《述报》44
二、变法篇:维新派报纸45
1.公车上书和乙未三报——《万国公报》、《中外纪闻》、《强学报》45
2.“举国趋之,如饮狂泉”的《时务报》46
3.“传播宇内告真知”的《知新报》49
4.湖南的新声:《湘学新报》、《湘学报》,49
5.幕后英雄掌控的《国闻报》50
6.言论骄子的巅峰:《清议报》、《新民丛报》51
7.“忘己之为大,无私之为公”的《大公报》,54
8.自由主义与兼容并包的《东方杂志》55
9.“中国知识阶级的宠儿”:《时报》56
三、革命篇57
1.中国革命提倡者之元祖:《中国日报》57
2.雨后春笋的革命报刊58
3.转战海外59
4.移师国内:《大陆》、《国民日日报》、《警钟日报》64
5.“爆炸一击而后快”的《苏报》69
6.前赴后继“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70
7.洞若观火“横三民”:《民权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72
8.武昌起义的号角——“大汉报案”与《大江报》73
9.善意的谎言——胡石庵和《大汉报》74
四、最后的较量:革命还是保皇?75
1.《新民丛报》和《民报》的论战76
2.新加坡:《南洋总汇报》和《中兴日报》77
3.“犹抱琵琶半遮面”:清末官报77
五、妇女儿童报80
1.“开民智育人才”:儿童报刊的首创与发展80
2.“女界解放之总机关”:妇女报刊的首创与发展83
六、“通风气敢为先”——白话报的出版和发展86
1.近代第一份白话报刊——《民报》86
2.维新时期的白话报刊——《演义白话报》、《无锡白话报》等87
3.民主革命时期的白话报89
七、醉眼迷离的晚清文艺报刊93
1.酝酿:《瀛寰琐纪》、《海上奇书》、《点石斋画报》、《消闲报》等93
2.肇端:小报鼻祖李伯元和他的小报等97
3.高潮:风花雪月,逐酒征歌——“花报”99
第三章 黄金时代:民国初年的新闻事业(1912~1926) 103
第一节 春寒料峭:民国初年新闻事业的发展与挫折104
一、春风拂面:临时大总统孙中山时期的新闻自由104
1.开天辟地第一人——孙中山被选为临时大总统104
2.从未有过的地位——《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05
3.风起云涌政党报——同盟会—国民党和共和党—进步党的报纸106
二、春寒料峭:北洋军阀对新闻事业的摧残110
1.“横商量,竖商量,摘下果子别人尝”——袁世凯篡夺革命胜利果实110
2.“九原之泪,天下之血”——宋教仁被刺111
3.“癸丑报灾”112
4.“洪宪祸起,逼公出亡”——黄远生殒命异乡113
5.“萍水相逢百日间”——邵飘萍、林白水之死115
第二节 开窗迎来四面风:各种新思想的传播121
一、无政府主义在中国的传播121
二、科学与民主:新文化运动的双轮123
1.历史的转折——五四那天123
2.新文化运动之嚆矢——《新青年》125
3.“评论报”的楷模——《每周评论》136
4.北大学生报的代表——傅斯年、罗家伦办《新潮》138
四、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中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140
1.揭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新页——李大钊140
2.重大的转变——《新青年》改组143
3.国民的向导——蔡和森与《向导》144
五、三民主义新实践:国共合作到北伐战争的政治思想报刊146
1.毛泽东主编的国民党报纸——《政治周报》146
2.“五卅”中的报刊147
3.向左?向右?各有主张的政治报刊150
六、妇女报刊的兴起155
第三节 播下现代文化的种子:民国初年其他各类报刊161
一、绚丽多彩的文艺画卷161
1.新月派诗人的“乐窝”——《晨报诗镌》161
2.“明星”的记录163
3.画报种种164
二、见证: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168
1.《中国古生物志》(Palaeontologia Sinica)与《中国地学会地学杂志》(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168
2.《中国生理学杂志》(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169
3.各类学术刊物纷纷创刊170
三、侨报与在华的外文报刊176
第四节 开风气之先:新闻事业的重大改革和进展180
一、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嚆矢”——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80
1.新闻教育的开拓者——蔡元培180
2.邵飘萍在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181
3.新闻教育的第一位大师——徐宝璜和《新闻学》182
二、中国新闻史的奠基之作——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83
第五节 异彩纷呈领风骚:在华俄文报刊185
一、姗姗来迟:俄文报刊的传入185
1.近代东北第一报:俄文《新边疆报》185
2.捷足先登的俄国记者:扬契维茨基186
二、后起之秀:沙俄在华新闻事业186
1.学了中国人的口气说话:《远东报》186
2.中东铁路机关报:俄文《哈尔滨新闻》188
3.不甘寂寞:沙俄控制下的民营俄文报刊188
三、风景这边独好:俄文报刊的繁盛190
1.绝无仅有的热闹场面:哈尔滨的俄文报业193
2.十里洋场里的俄文报刊201
3.招摇过市:哈尔滨的法西斯报纸206
4.双重身份:苏联记者的新闻活动208
第四章 色彩班驳: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211
第一节 沉寂中复苏的共产党新闻事业212
一、划破夜空:共产党的地下报刊212
1.《少女怀春》还是《布尔塞维克》?212
2.地下《红旗》214
3.半遮面的《红旗日报》214
4.谢觉哉与《海上俱乐部》215
二、星星之火:革命根据地的报刊215
1.《红色中华》——中央苏区影响最大的报纸216
2.“油印博士”邓小平挂帅《红星报》217
3.《青年实话》影响仅次于《红色中华》218
三、红星照耀陕北220
四、漂洋过海的“红色”报刊:《救国时报》221
第二节 国民党新闻传媒多途发展222
一、无处不在的党报223
1.核心:蒋介石从不看的《中央日报》223
2.羽翼:军队系统报230
3.各派系报纸:“卫星”不绕“地球”转230
二、中央通讯社——废墟中凌空而飞的凤凰?234
三、中央广播电台——500瓦向75千瓦转变有插曲234
第三节 呈强劲之势的民营新闻事业235
一、《申报》称雄望平街235
1.《申报·自由谈》腰斩张资平235
2.百万雄兵与百万读者的对垒239
3.阮玲玉遗书“人言可畏”241
二、《新闻报》直逼《申报》244
1.《新闻报》首发蒋宋订婚之经过244
2.《新闻报》首创信鸽传送稿件246
3.《新闻报》让蒋介石丢了“脑袋”又“倒栽”246
三、《大公报》一纸风行247
1.张季鸾痛骂蒋介石248
2.胡政之的两条独家消息249
3.徐铸成的得意之作250
4.胡政之对萧乾说:“你觉得不对头,这就对头了”252
5.独步一时的《大公报》的《星期论文》周刊253
6.一文激众怒255
四、张竹平与他的“四社”258
五、《立报》出秀上海滩259
1.七君子被捕,《立报》“遭考”260
2.恽逸群一炮走红261
六、以“作育新民”为标的的《新民报》262
1.曲发评论智助爱国学生263
2.《新民报》股份有限公司之由来264
七、“万金油大王”扯起了“星”系报大旗266
八、小报:你方唱罢它登台270
1.黄色小报退场270
2.各各不同的团体类小报271
3.生活常识小报271
第四节 外籍友人在华新闻事业的新发展272
一、报刊272
二、外国新闻朋友273
1.错得恰到好处,斯诺《红星照耀中国》流光溢彩273
2.史沫特莱——革命运动暴风雨中的海燕274
第五节 “左联”成立前后左翼文艺期刊的前赴后继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所办报刊275
一、创造社与太阳社的报刊275
二、“左联”刊物的“壕堑”战276
三、《文艺新闻》自问自答柔石等五人的生死279
第六节 群星璀璨282
一、范长江——中国新闻战线上一颗耀眼的星星282
二、鲁迅的报刊活动与《译文》风波283
三、永远站在大众立场上的邹韬奋285
四、杜重远的《新生》祸出“闲话”288
五、胡愈之让《东方杂志》换上了新面孔290
第七节 少儿、中小学生报刊小荷露出尖尖角292
一、儿童报刊在成长292
1.《儿童时报》:第一张儿童报纸293
2.寓教于乐的《新儿童报》293
二、中小学生的好帮手294
第八节 画报、电影、戏曲、美术、体育报刊295
一、画报295
1.《良友》画报的“十元运动”296
2.显示蓬勃朝气的《电通》画报297
三十年代的影刊299
1.面貌一新的《明星月报》303
2.既是创刊号又是终刊号的《电影·演剧》303
三、专门研究戏剧艺术的《戏剧月刊》306
四、《美术生活》、《上海漫画》306
第九节 宗教、少数民族报刊307
一、宗教刊物307
二、少数民族报刊309
第十节 行业、专业报刊、学术杂志、区域传媒310
第五章 惊涛拍岸:抗日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325
第一节 巨浪滔滔:炮声乍起救亡报刊勃兴326
一、《救亡日报》有故事326
二、邹韬奋坚持《抗战》328
三、令人瞩目的《抗战电影》329
第二节 涛声依旧:新闻中心内迁与抗日中后期报刊云集后方331
一、沉睡了十年的武汉又慢慢醒来331
1.《大公报》汉口版声光依然333
2.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学会成立334
二、“战时陪都”重庆新闻事业规模迅速扩大335
1.“东重西轻”成往昔335
2.《大公报》荣获国际大奖340
3.王芸生四“碰”蒋介石341
4.《新民报》“三张一赵”多风姿343
5.树欲静而风不止:国民党当局的新闻检查344
6.“千古奇冤,江南一叶”见报经过345
7.孔祥熙以200元订购一张《新华日报》346
8.那不是报业集团:十大报联手出版《重庆各报联合版》346
三、桂林成了新闻重镇349
第三节 洪流奔腾:抗日根据地新闻事业风景独好351
一、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351
1.清凉山上不“清凉”353
2.《解放日报》“整容”353
3.毛泽东枣园设宴,为《解放日报》副刊约稿354
4.边区儿童的报纸《边区儿童》354
二、雨后春笋: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纷纷创办报刊355
1.邓拓以“八头骡子办报”之佳话357
2.报、社“分灶吃饭”358
三、黑夜里的一盏明灯:边区广播事业359
第四节 怒涛狂卷:沦陷区和“孤岛”的新闻事业蹒跚前行359
一、秘密出版的平津抗日报刊360
二、“孤岛”新闻事业360
1.《每日译报》——“新创外商报的第一燕”361
2.《文汇报》的摇篮362
3.炸弹、手臂、水果、监牢363
4.一针见血的《导报》364
5.“孤岛”时期的影刊透视365
6.朱惺公血案367
第五节 江河呼啸:香港新闻事业和海外抗日报刊368
一、《立报》难以“左”“右”逢源368
二、众里寻他千百度370
三、本来想办得灰一点,但办起来还是红了371
四、毛泽东对身边人说:乔冠华的国际述评“一篇等于两个坦克师哩”372
第六章 大江东去:全国解放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375
第一节 和平曙光里的战争阴影:全面内战爆发前的新闻事业376
一、胜利的见证:来自日军投降一线的报道376
1.天降喜讯:汪伪南京中央广播电台转播日本请降新闻376
2.东京湾雪耻——《大公报》记者朱启平亲历日军投降现场377
3.中国战区的受降仪式——日军在华投降现场381
二、自由的呼声:拒检运动384
三、新闻领域的争夺战:《申报》、《新闻报》成为国民党准党报387
四、传神的报道:《毛泽东先生到重庆》390
五、狰狞依旧:国民党迫害新闻记者事件395
1.羊枣事件395
2.《文萃》事件397
六、最后的探索:国民党党营报纸的企业化398
1.民营报纸的企业化经营方式是国民党党报企业化的重要推动力量。399
2.国民党党报企业化的实施399
七、第三条道路:储安平与《观察》周刊409
八、各领风骚414
1.台湾民族新闻事业的兴起414
2.香港新闻事业与海外侨报的发展419
3.外国人在华新闻事业的终结423
第二节 解放区的新闻事业425
一、拨云见日:人民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收缩425
二、新形式、新政策:解放区的反“客里空” 431
三、战地报道:新华社作用的加强与军事宣传报道的发展 433
1.永不消逝的电波:无线广播 433
2.吓退敌军的新闻稿:新华社的首席军事记者 442
四、新任务、新思想:刘少奇的《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443
第三节 时代巨变:人民新闻事业的全面胜利 446
一、新生:《大公报》转轨 446
二、从农村到城市:人民新闻事业走向全面胜利 450
后记 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