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48/31702422.jpg)
- 李建军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6438X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312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22页
- 主题词:青少年-自杀-社会问题-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 自杀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1
一 充分认识我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严重性2
二 我国在相关领域里的研究与对策严重滞后6
三 “自杀,一个都太多!”10
第一章 青少年的自杀率13
一 自杀死亡率14
(一)我国自杀死亡率居高不下14
(二)我国城乡各年龄段人群死因统计16
(三)我国大、中、小学生的自杀死亡率18
(四)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自杀率呈现的特点概述19
(五)我国香港地区青少年的自杀率19
(六)我国台湾地区青少年的自杀率21
(七)日本青少年的自杀率22
二 自杀未遂率26
(一)我国每年自杀未遂者200万人以上26
(二)自杀未遂者是最可能自杀死亡的高危人群27
三 自杀意念率27
(一)我国青少年的自杀意念阳性率高27
(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率28
(三)日本青少年的自杀意念率29
四 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30
(一)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为女高男低30
(二)日本青少年自杀的性别比例为男高女低32
五 在年龄阶段上属“东亚型”(“日本型”)32
第二章 青少年自杀的手段、时间、场所35
一 自杀手段35
(一)我国大陆地区青少年主要的自杀手段35
(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青少年的主要自杀手段44
(三)日本青少年的自杀手段45
二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时间分布47
(一)季节47
(二)时刻50
三 青少年自杀的场所及城乡差别51
(一)服毒、自缢多在室内51
(二)高坠多选高楼、桥梁52
(三)名山大川成为自杀的重要场所52
(四)农村高发于城市54
第三章 青少年自杀低龄化问题55
一 学习压力与少儿自杀56
(一)应试教育与压力的超负荷造成少儿身心的“亚健康”56
(二)教师压力与少儿自杀57
二 欺侮现象与少儿自杀62
三 自杀的低龄化与心理疾患63
(一)我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状况堪忧63
(二)儿童青少年在情感、人格、人性教育方面的缺陷66
四 家庭因素与少儿自杀68
(一)家庭管教方式的影响68
(二)家庭成员间人际关系的影响70
(三)家庭构成情况的影响71
第四章 青少年女性的自杀问题75
一 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76
(一)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严重性76
(二)生死一瞬间——“冲动型”是农村女性自杀的重要特征78
二 青少年女性自杀的“传染性”与集体自杀、群发自杀现象80
(一)“传染性”与“维特效应”80
(二)集体自杀现象严重81
(三)青年女性的毁家自杀(亲子自杀)82
(四)殉情与婚恋矛盾自杀87
(五)“心中”——日本青少年女性自杀的“传染性”与集体自杀现象99
三 中国女性自杀率高的社会原因假设101
四 中国农村青少年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106
(一)弱势群体——双重角色与双重歧视106
(二)农药的泛滥与公共卫生体系的缺损107
(三)第一位的原因——家庭婚姻问题108
(四)“民工潮”及其转移风险109
(五)女性传统人格的缺陷110
(六)贫困问题与坑农现象的存在110
(七)农村社会组织形式的缺损与整合力的弱化111
五 日本女性自杀的社会原因112
第五章 自杀行为的历史文化因素117
一 青少年自杀的生物学、社会学、心理学观点概述118
(一)生物医学观点118
(二)社会学观点119
(三)心理学观点120
(四)学习论观点120
(五)认知论观点121
(六)发展论观点121
(七)家庭系统论观点122
二 传统价值观与自杀123
(一)儒家、墨家、道家的死亡观与自杀123
(二)殉道·殉国·殉节:长风悲歌的永恒感动127
三 史籍与语言——自杀的历史文化载体129
(一)中国人的自杀行为史不绝书129
(二)日本语言——日本人自杀的文化载体134
四 中日两国自古自杀无罪——与西欧的比较135
(一)“赐死”是中日两国历史上的一种宽刑135
(二)西欧诸国:自杀为严刑峻法所禁止137
五 日本青少年自杀的历史文化因素140
(一)“义务”、“义理”与传统价值观140
(二)源远流长的死亡之道——“武士道”143
(三)绝无仅有的“国粹”——切腹的思想144
(四)血腥的渲染与崇尚——审美意识146
(五)集团意识、依赖心理——“传染性”与集体自杀148
(六)“内疚感”与拘谨自制的情感方式149
第六章 传播媒体的诱导与“维特效应”151
一 传统传媒的负面作用151
(一)传媒诱导与“明星效应”151
(二)青少年偶像崇拜与“追星”自杀155
(三)《完全自杀手册》、《自杀指南》等出版物的教唆作用158
(四)不良卡通漫画对青少年的诱导160
(五)“自杀胜地”与影视的宣传161
二 互联网的巨大影响162
(一)互联网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概述163
(二)网络性心理障碍与自杀行为167
(三)“自杀网站”成为帮凶169
(四)沉溺网吧、电子游戏的负面影响175
(五)“网恋”——虚拟的爱情断送真实的生命179
第七章 青少年的梦魇:心理疾患与自杀行为185
一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86
二 精神疾患与日本青少年的自杀问题193
三 青少年自杀的心理特征195
四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心理矛盾的形成及其表现198
(一)面对社会变革的心理矛盾198
(二)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矛盾199
(三)人际交往中的心理矛盾200
(四)面对新环境的心理矛盾201
五 青少年抑郁、人格障碍自杀行为202
(一)抑郁症与青少年自杀202
(二)人格障碍与青少年自杀207
六 青少年性心理问题与自杀211
(一)我国青少年性教育滞后与性问题凸显的矛盾211
(二)性倒错与青少年自杀213
第八章 吸毒、吸烟、酗酒等物质滥用与边缘性自杀216
一 吸毒与青少年自杀216
(一)青少年吸毒呈蔓延之态216
(二)吸毒与青少年自杀219
二 吸烟与青少年自杀222
(一)世界头号烟草消费大国222
(二)吸烟与青少年自杀224
三 酗酒与自杀行为226
第九章 邪教、迷信的影响228
一 青少年世界观状况堪忧228
(一)社会转型时期人们观念、行为的紊乱228
(二)鬼神迷信、伪科学及邪教流毒在青少年中蔓延的原因231
二 世纪末的喧嚣——邪教活动猖獗233
(一)中外邪教的本质与特点233
(二)国外邪教自杀案频发237
(三)“法轮功”邪教与自杀239
(四)愚昧迷信与自杀240
三 宗教思想与日本人的自杀241
第十章 青少年自杀的防治245
一 自杀的预防246
(一)一级预防:着力构建公平正义和谐的社会环境和相对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247
(二)二级预防:拯救徘徊在生死边缘的绝望者267
(三)三级预防:阻止自杀未遂者再度轻生270
二 自杀危机的处理271
(一)危机的定义272
(二)危机干预的概念272
(三)危机干预机构的现状274
(四)危机干预的目标及适应症279
(五)危机干预的方式和步骤279
(六)危机干预的技术应用286
三 自杀危机后的处理及心理康复290
(一)妥善处理好自杀发生后的有关事宜290
(二)高度重视对自杀事件的报道291
(三)自杀患者的治疗及心理康复292
四 日本所采取的相关对策293
参考文献297
后记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