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维修性建模理论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系统维修性建模理论与方法](https://www.shukui.net/cover/40/31701926.jpg)
- 于永利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51047
- 出版时间:2007
- 标注页数:202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25页
- 主题词:武器装备管理-建立模型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系统维修性建模理论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引言1
1.1 目的与意义1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研究热点2
1.2.1 研究现状2
1.2.2 研究热点5
1.3 本书的主要内容6
第2章 系统维修性建模总论8
2.1 维修性模型的定义与分类8
2.1.1 维修性模型的定义8
2.1.2 维修性模型的分类9
2.2 维修性建模的一般原则、约束及步骤11
2.2.1 维修性建模的一般原则11
2.2.2 维修性建模的约束12
2.2.3 维修性建模的一般步骤12
2.3 系统维修性模型的建立14
2.3.1 研究的问题14
2.3.2 约束及输入15
2.3.3 模型建立准则16
2.3.4 模型简化准则17
2.4 系统维修性定量模型的建立17
2.4.1 系统维修性数学模型的建立17
2.4.2 系统维修性计算机仿真模型的建立23
2.5 任务维修性模型23
2.5.1 任务维修性模型的特点23
2.5.2 任务维修性恢复功能用的任务时间模型24
2.6 系统维修性模型的确认方法25
2.7 小结26
第3章 基于实例的维修性模型27
3.1 基于实例的分析方法27
3.2 基于实例的维修性模型研究的基本思路28
3.3 维修性影响因素分析29
3.3.1 维修性影响因素分析的一般步骤30
3.3.2 一种比较通用的维修性影响因素集31
3.4 基于实例的维修性模型框架及实现途径32
3.5 回归分析法建立基于实例的维修性模型33
3.5.1 回归分析法的适用范围33
3.5.2 回归分析法的数学描述33
3.5.3 回归分析法建立基于实例的维修性模型34
3.6 人工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实例的维修性模型35
3.6.1 前向多层神经网络的反传学习算法35
3.6.2 神经网络建立基于实例的维修性模型的框架37
3.6.3 举例分析38
3.7 小结40
第4章 基于GRASP的维修性随机网络模型41
4.1 基于GRASP的维修性模型41
4.1.1 GRASP概述41
4.1.2 基于GRASP维修性模型的节点、弧与控制的定义43
4.1.3 系统维修性模型基本关系的网络描述44
4.1.4 基于GRASP系统维修性模型的一般形式45
4.1.5 模型的说明46
4.2 建模的基本思路47
4.2.1 产品层次及故障模式框图模型的建立48
4.2.2 可更换单元(或维修事件)的维修时间模型的建立49
4.2.3 系统维修性随机网络框图模型的建立54
4.2.4 系统维修性随机网络仿真模型的建立及求解54
4.3 实例56
4.4 小结58
第5章 基于故障树的维修性模型59
5.1 基本思路59
5.2 假设与概念60
5.3 建模方法61
5.3.1 故障树分析61
5.3.2 维修过程分析61
5.3.3 故障隔离原则的选择62
5.3.4 故障隔离时间的确定63
5.3.5 故障树底事件64
5.3.6 逻辑门的处理65
5.3.7 维修时间数学模型的建立65
5.4 小结69
第6章 维修事件中维修活动时间模型70
6.1 对维修事件所包含的维修活动的分析70
6.2 故障检测及隔离时间的确定72
6.2.1 装备系统采用BIT或ATE进行测试时72
6.2.2 装备系统采用人工测试时72
6.3 分解、更换及组装时间的确定75
6.3.1 基本思路75
6.3.2 分解序列的生成76
6.3.3 举例79
6.4 小结80
第7章 并联系统的任务维修性模型81
7.1 系统结构示意图81
7.2 模型假设82
7.3 并联系统MTTR预计模型82
7.4 应用实例85
第8章 串并混联系统的任务维修性模型87
8.1 只有一个并联组的串并混联系统的任务维修性模型87
8.1.1 模型说明87
8.1.2 模型假设88
8.1.3 系统平均修复时间预计模型89
8.2 串并混联系统的平均修复时间的预计模型109
8.2.1 串并混联系统109
8.2.2 模型假设及符号定义109
8.2.3 模型的建立111
8.3 小结115
第9章 带表决单元的混联系统的任务维修性模型117
9.1 表决系统的几种不同形式117
9.2 “N中取K”(K-out-of N:F)的逻辑框图118
9.3 模型假设及符号定义118
9.4 带表决单元的系统任务维修性模型的建立121
9.5 小结130
第10章 产品维修拆卸顺序模型131
10.1 产品的描述模型131
10.1.1 维修职能流程图及其局限132
10.1.2 系统功能层次图及其局限134
10.1.3 几种结构关系的定义135
10.1.4 产品结构关系的表示138
10.2 产品分解顺序的生成139
10.2.1 产品结构关系的邻接矩阵表示139
10.2.2 产品结构关系的可达矩阵表示141
10.2.3 结构关系的级别划分142
10.2.4 分解序列的计算144
10.3 产品拆卸顺序的生成149
10.3.1 分解序列的处理149
10.3.2 确定拆卸顺序的完整过程151
10.4 小结152
第11章 基于实例的机械系统与设备维修性模型153
11.1 机械系统与设备维修与维修性特点分析154
11.1.1 机械系统与设备的功能特点分析154
11.1.2 机械系统与设备的构造特点分析155
11.1.3 机械系统与设备维修过程分析156
11.2 机械系统与设备维修性影响因素分析160
11.2.1 方案论证与确认阶段机械维修性影响因素集161
11.2.2 工程研制阶段机械系统与设备维修性影响因素集163
11.3 影响因素的量化规则164
11.3.1 方案论证与确认阶段影响因素的量化规则164
11.3.2 工程研制阶段维修性影响因素的量化规则167
11.4 定性因素的层次分析169
11.4.1 问题的提出169
11.4.2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思路170
11.5 机械系统与设备维修性模型的建立171
11.5.1 方案论证与确认阶段系统维修时间模型171
11.5.2 工程研制阶段系统维修时间的确定171
11.6 小结180
附录181
参考文献197